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能力对农产品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1
作者 曾梦杰 王立杰 +1 位作者 曾梦璐 吕建军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8,166,共12页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上涉农核心企业在IT应用上大量投入,但出现了IT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问题。因此,本文从IT能力入手,理论结合实证深入研究IT能力如何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绩效,及伙伴关系和信息共享发挥的路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问卷...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上涉农核心企业在IT应用上大量投入,但出现了IT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问题。因此,本文从IT能力入手,理论结合实证深入研究IT能力如何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绩效,及伙伴关系和信息共享发挥的路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问卷得到了有效问卷350份,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主要发现:IT能力与伙伴关系和信息共享均呈正相关;伙伴关系和信息共享均会正向影响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绩效;IT能力会间接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绩效,其中伙伴关系和信息共享均共同发挥着完全中介路径作用。本文创新性地理论构建并实证了IT能力、伙伴关系、信息共享和农产品供应链绩效四者之间的影响机理,能为涉农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途径(增强IT能力、伙伴关系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来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绩效,也为我国农产品产业链发展政策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绩效 信息技术能力 伙伴关系 信息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数据的东北三省玉米产量预测
2
作者 付海美 马巧云 +5 位作者 张春梅 邸佳颖 王红燕 韩佳冀 李俐膊 郭晓青 《农业展望》 2024年第9期40-48,共9页
分析研判气象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解析区域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的响应关系,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以及保障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基于1980—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气象和玉米产量数据,运用数据统计方法对玉米产量、... 分析研判气象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解析区域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的响应关系,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以及保障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基于1980—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气象和玉米产量数据,运用数据统计方法对玉米产量、玉米生长季(5—9月)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建立了玉米气象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东北三省玉米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年际间波动明显,吉林和辽宁的降水量、黑龙江和吉林的日照时数、黑龙江和吉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表现为降低趋势,而黑龙江省降水量、辽宁省日照时数和吉林省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呈增加趋势;玉米实际单产和趋势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气象产量和相对气象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9月参考作物蒸散量、7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和6月日照时数分别显著影响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玉米气象产量,且均为负相关。黑龙江玉米生长季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显著减少趋势有利于气象产量的增长,吉林玉米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显著增加趋势易形成干旱,制约玉米气象产量的提高。根据建立的拟合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当年玉米气象产量和实际单产,从而获得玉米总产。研究将为东北三省玉米稳产高产与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指导,为更好地把握玉米的市场动态和产业链变化趋势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玉米 气候变化 产量预测 线性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体心墙与垫层混凝土结合处黏土碾压和防渗现场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乔兰 庞林祥 +1 位作者 隋智力 石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97-102,共6页
对糯扎渡水电站心墙与垫层混凝土结合部位的高塑性黏土进行现场碾压与防渗试验,采用沉降量、灌水法、环刀法等多种方法对黏土质量进行检测对比,探讨高塑性黏土的压实机制以及颗粒级配、铺土厚度、碾压遍数等不同施工工艺参数及不同参数... 对糯扎渡水电站心墙与垫层混凝土结合部位的高塑性黏土进行现场碾压与防渗试验,采用沉降量、灌水法、环刀法等多种方法对黏土质量进行检测对比,探讨高塑性黏土的压实机制以及颗粒级配、铺土厚度、碾压遍数等不同施工工艺参数及不同参数的组合对压实与防渗效果的影响,提出结合施工工艺参数,黏土现场压实质量控制应以沉降差或沉降率为主、渗透性可以采用压实度来进行控制,该方法可有效地保证填筑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并可对有压实机防渗要求的类似工程的质量控制、检测和评价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高塑性黏土 压实特性 防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组构变化效应的饱和密砂循环本构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春雷 赵成刚 +1 位作者 张卫华 蔡国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56-3064,3072,共10页
为了真实地描述饱和密砂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的变形行为,需要引入考虑剪胀阶段组构变化的宏观参量。在已有的基于状态参量的本构模型基础上,引入反映组构变化的剪胀内变量,简称组构-剪胀内变量z。以相变线PTL作为参考线,采用基于相变的状... 为了真实地描述饱和密砂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的变形行为,需要引入考虑剪胀阶段组构变化的宏观参量。在已有的基于状态参量的本构模型基础上,引入反映组构变化的剪胀内变量,简称组构-剪胀内变量z。以相变线PTL作为参考线,采用基于相变的状态参量判断砂土在初始时刻和任意时刻体积变形的变化趋势,并通过z对剪胀比d的影响,考虑反向加载过程中塑性变形的累积,建立了一个针对饱和密砂的循环加载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根据试验现象将已有模型中的塑性剪切模量区分为首次加载模量与再加载模量,能较好地模拟排水情况下砂土循环加载的胀-缩变化过程。最后,针对密砂的三轴排水情况,利用文中模型进行预测,并把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总体反映砂土循环加载的变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密砂 循环加载 状态参量 剪胀性 相变线 组构-剪胀内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参量的饱和砂土剪胀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春雷 赵成刚 +1 位作者 张卫华 高志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现有的边界面模型多用临界状态区分松砂、密砂,但试验中,很难确定密砂的临界状态.本文以相变线(PTL)为参考线,引入以相变状态为基础的状态参量,将已有的边界面模型加以改进利用状态参量的概念,可以准确判断砂土在初始时刻和任意时刻的... 现有的边界面模型多用临界状态区分松砂、密砂,但试验中,很难确定密砂的临界状态.本文以相变线(PTL)为参考线,引入以相变状态为基础的状态参量,将已有的边界面模型加以改进利用状态参量的概念,可以准确判断砂土在初始时刻和任意时刻的变形趋势,而基于状态参量的剪胀比在相变点处仍等于零.无论是松砂还是密砂,或砂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基于状态参量的剪胀都能真实的模拟砂土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的模型参量得到的密砂三轴排水试验,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较好地反映了砂土的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剪胀性 相变线 状态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变状态的非饱和砂土边界面本构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卫华 赵成刚 傅方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4-730,891,共7页
低围压下,由于吸力的存在,非饱和砂土相对于饱和砂土在剪切过程中会发生更大的体积变化,即剪胀,在整个应力应变行为中出现明显的剪胀和峰值特征点。基于此,本文基于相变状态定义状态参量β,考虑水力-力学性质耦合,引入模型参数,分别在... 低围压下,由于吸力的存在,非饱和砂土相对于饱和砂土在剪切过程中会发生更大的体积变化,即剪胀,在整个应力应变行为中出现明显的剪胀和峰值特征点。基于此,本文基于相变状态定义状态参量β,考虑水力-力学性质耦合,引入模型参数,分别在一般应力空间和三轴应力空间建立非饱和砂土的边界面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在给定围压下,剪胀随着吸力的增加而增加,并伴随着体积增大,剪切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状态 非饱和砂土 状态参量 剪胀 边界面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濒危物种新增7000余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华 李宇宸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8,共4页
2019年7月18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了濒危物种保护的“红色名录”(Red List),将超过7000种的动物和植物列入其中,并警告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正造成物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濒临灭绝。IUCN编制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誉为... 2019年7月18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了濒危物种保护的“红色名录”(Red List),将超过7000种的动物和植物列入其中,并警告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正造成物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濒临灭绝。IUCN编制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誉为“地球生命的晴雨表”,这份名录的每次更新均是对地球生命的一次全新审视,也是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一种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物种保护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大自然 RED 名录 晴雨表 人类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力学基础上的非饱和砂土本构模型-理论研究
8
作者 张卫华 赵成刚 +1 位作者 郜新军 董晓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4-1101,共8页
热力学是一种普适理论,因此非饱和砂土的变化过程必然也遵循热力学原理。利用热力学原理可以从更普遍的情况(条件)和更一般的视角审视非饱和土的水力-力学性质。本文基于热力学理论并考虑砂土的剪胀-各向异性以及塑性耗散之间的关系,建... 热力学是一种普适理论,因此非饱和砂土的变化过程必然也遵循热力学原理。利用热力学原理可以从更普遍的情况(条件)和更一般的视角审视非饱和土的水力-力学性质。本文基于热力学理论并考虑砂土的剪胀-各向异性以及塑性耗散之间的关系,建立固-液两相耦合的非饱和砂土本构模型的理论框架,更深入地揭示非饱和砂土复杂的行为和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砂土 热力学 剪胀 耗散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