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的人海马毕生变化曲线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秀 杨宁 +6 位作者 何叶 张喆 朱幸婷 董昊铭 侯晓晖 李会杰 左西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研究背景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fMRI技术研究海马结构与功能,以揭示海马功能与记忆力之间的关系。对正常人海马结构与功能毕生变化曲线的研究和建模,是监测个体发育情况和辅助预测相关疾病的关键环节,能够反映正常人脑自然... 研究背景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fMRI技术研究海马结构与功能,以揭示海马功能与记忆力之间的关系。对正常人海马结构与功能毕生变化曲线的研究和建模,是监测个体发育情况和辅助预测相关疾病的关键环节,能够反映正常人脑自然变化的普适性结构变量(即体积),以及反映功能活动的指标低频振荡振幅、分数低频振荡振幅和局部功能一致性。方法采用fMRI技术,通过连接组计算机系统对125例7~85岁正常个体的海马体积、低频振荡振幅、分数低频振荡振幅和局部功能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双侧海马体积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减小(校正后n=O.000),左侧海马低频振荡振幅(校正后P=0.034,β=-0_314)、分数低频振荡振幅(校正后P=0.059,β=0.687)和局部功能一致性(校正后P=0.005,β=0.330)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及负相关趋势。结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毕生发展过程中海马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海马 毕生变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5
2
作者 宋士萍 许明杰 吕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肠内营养(EN)对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营养支持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鼻饲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及普通鼻饲奶。住院第1天和第2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肠内营养(EN)对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营养支持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鼻饲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及普通鼻饲奶。住院第1天和第2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三酰甘油,统计两组患者第1、21天的NIHSS评分,第7、21天时的感染率及EN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第21天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均有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营养支持组第7、21天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第7天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组NIHSS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早期EN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困难 肠道营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68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宋士萍 吕莹 +2 位作者 许明杰 李薇 白永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0期626-627,共2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6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起病、临床经过、治疗及预后、头颅CT变化及颈内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 ,脑栓塞 2 8例、脑血栓形成 40例 ;治愈 6例、进...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6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起病、临床经过、治疗及预后、头颅CT变化及颈内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 ,脑栓塞 2 8例、脑血栓形成 40例 ;治愈 6例、进步 3 4例、无好转 11例、死亡 17例。结论梗死面积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P <0 .0 5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斑块和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死亡病例 64 .7%归因于脑疝和继发感染。超早期 ( <6h)头颅CT显示异常者死亡率为 62 .5 % ,中线移位者死亡率 42 .9% ,均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 预后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30天病死率的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濮月华 王拥军 +2 位作者 赵性泉 柴锡庆 艾青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6期475-481,共7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30d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收集了3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单因素分析,找出与30d预后相关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30d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收集了3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单因素分析,找出与30d预后相关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项影响30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是: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x8,OR2.046,95%CI1.138~3.679)、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x15,OR2.590,95%CI1.226~5.470)、并发症(x16,OR4.820,95%CI1.877~12.377)、吞咽障碍(x17,OR7.912,95%CI1.280~48.901)和中线移位(x22,OR13.969,95%CI4.760~40.990)。回归方程为:Logit(p)=-12.005+0.716x8+0.952x15+1.573x16+2.068x17+2.637x22,该模型的判断正确率为87.3%。结论GCS评分、NIHSS评分、并发症、吞咽障碍和中线移位可作为判断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d病死率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死亡率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薇 缪中荣 贾建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预后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7年3月采用血管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50%),共112例(116处),其中椎动脉颅内段狭窄68处,基底动脉狭...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预后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7年3月采用血管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50%),共112例(116处),其中椎动脉颅内段狭窄68处,基底动脉狭窄48处。评估术后即刻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病死率。术后每3个月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1次,评估卒中发生、症状改变情况及再狭窄情况。结果①114处成功置入支架,2处因椎动脉颅内段极度迂曲,支架无法到位,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114处中,78处管径恢复正常,34处残余狭窄率〈10%,4处残余狭窄率约为30%。血管狭窄率由术前的(84±8)%,下降至术后的(8±7)%,P〈0.01。②术后1周,6例(5.4%)患者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其中急性血栓形成1例,穿支动脉闭塞3例,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死亡2例(1.8%)。③64例患者获得3~54个月的随访,平均(18±11)个月。其中2例(3.1%)死亡,8例(12.5%)发生再狭窄(复查DSA,再狭窄率为50%~90%)。结论采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经短中期随访其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缩窄 病理性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脑部MRI解剖结构的语义分割 被引量:2
6
作者 胡益民 赵惠萍 +1 位作者 李薇 李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8-864,共7页
目的:既往脑部MRI图像分割法,如阈值法、边界检测法、区域法等,在复杂场景下分割效果不理想。本研究在深度学习分割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空洞卷积算法结合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算法构造神经网络模型,对脑部MRI中的丘... 目的:既往脑部MRI图像分割法,如阈值法、边界检测法、区域法等,在复杂场景下分割效果不理想。本研究在深度学习分割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空洞卷积算法结合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算法构造神经网络模型,对脑部MRI中的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3种解剖结构进行分割,为脑部疾病MRI诊断打好基础。方法:随机选取1200张脑部MRI-Flair图像,人工标记出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3种解剖结构,其中1000张作为训练数据集,200张作为测试数据集。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DCNN)结合CRF算法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将训练数据集输入模型,迭代30000次后得到参数化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测试数据集评估、测试神经网络模型,并输出预测图像。结果:模型优化结果表明新构造的脑部MRI分割模型——DeepXAG的精确度最高,因此选用DeepXAG作为本研究的分割算法。DeepXAG模型的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达到72.5%,明显高于其他经典分割算法(CRF-RNN、FCN-8s、DPN、RefineNet及PSPNet)。结论:DeepXAG模型分割脑部MRI的解剖结构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及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语义分割 神经网络 空洞卷积 条件随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认知障碍与磁共振成像和事件相关电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莉莉 张星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5-848,共4页
目的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认知状态、神经电生理、影像学特点进行综合评价,初步探讨MS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特点和发生机制。方法对28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价、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查,磁共振成像(M... 目的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认知状态、神经电生理、影像学特点进行综合评价,初步探讨MS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特点和发生机制。方法对28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价、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MS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分析其与ERP及MRI检查异常发现的相关关系。结果 MS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71.4%(20/28),其中韦氏成人(或儿童智力)量表测查,全量表智商(FIQ)低于正常(<90分)者17例(60.7%);临床记忆量表检查,记忆商(MQ)低于正常(<90分)者18例(64.3%)。韦氏智力测查,智力有缺损者与无缺损者的MRI病灶等级评分〔分别为(2.5±1.6)分和(1.4±1.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记忆量表测查病灶等级评分〔分别为(2.7±1.3)分和(0.9±1.4)分〕、额叶病灶评分〔分别为(1.11±0.83)分和(0.40±0.84)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有无认知障碍者病灶等级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认知障碍与无认知障碍者P300潜伏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患者有较高的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病灶等级评分与之相关。ERP检查也是评价认知功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认知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相关性荟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严晔华 王文科 +1 位作者 胡益民 赵惠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美国Pub Med、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选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的试...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美国Pub Med、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选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的试验,并用CMA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初检出76篇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20项试验进行分析,共85 2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浓度血清25羟维生素D组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高浓度组(合并RR=1.308,Z=5.438,P<0.01)。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风险可能与低浓度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相关。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数目不多,有必要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试验来确证这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25羟维生素D 脑血管病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障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莉莉 张星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认知状况、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28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价(韦氏成人或儿童智力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评价(EDSS)和生活质量评价(ADL和IADL),以及事件相关电位检查、MR... 目的: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认知状况、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28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价(韦氏成人或儿童智力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评价(EDSS)和生活质量评价(ADL和IADL),以及事件相关电位检查、MRI检查。结果:71.4%(20/28)的MS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其中智力缺损者占60.7%(17/28),临床记忆功能障碍者占64.3%(18/28)。MRI病灶等级评分、P300潜伏期及受教育时间与认知状况有关(P<0.05)。激素应用对患者认知状况无影响(P>0.05)。结论:MS患者有较高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MRI病灶等级评分与P300检查可能是评价认知功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认知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