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北部多宝山矿区奥陶系的岩石特征和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永卫 刘扬 +5 位作者 王喜臣 王琳 刘金英 杨继全 王宝权 徐秀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5-256,共12页
黑龙江北部多宝山矿区广泛发育奥陶系,因含有铜、钼矿源层而受到地质界的注意。本文概述了其生物地层和沉积特征,重点探讨了其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该套火山岩总体上属钙碱性系列,部分(主要是酸性岩)可能属拉斑玄武岩系。下旋回... 黑龙江北部多宝山矿区广泛发育奥陶系,因含有铜、钼矿源层而受到地质界的注意。本文概述了其生物地层和沉积特征,重点探讨了其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该套火山岩总体上属钙碱性系列,部分(主要是酸性岩)可能属拉斑玄武岩系。下旋回(窝里河组)火山岩以相对低K、La和Eu负异常为特征,总体属大陆边缘岛弧,局部显示出大洋岛弧安山岩的性质。上旋回(多宝山组)的弧则属大陆边缘岛弧与安第斯型山弧的过渡类型,部分地区可能有安第斯型山弧发育。分5个阶段重塑了该区奥陶纪大地构造演化,早古代洋壳向东偏北消减于布列亚—佳木斯地块之下,因后退式的消减而火山弧向西偏南迁移,构造线方向为北北西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岛弧 岩石化学 增生弧型造山带 北北西向构造 黑龙江多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的铜金属来源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扬 程学展 +3 位作者 王喜臣 刘金英 王琳 王训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1-684,共14页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位于兴—蒙海西期造山带的东端。该区早古生代的演化受制于兴—蒙洋向东偏北消减于布列亚—佳木斯地块之下,火山弧呈近北西向;晚古生代的演化受制于兴—蒙洋向北西消减于克鲁伦—额尔古纳地块之下,构造线为北东走...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位于兴—蒙海西期造山带的东端。该区早古生代的演化受制于兴—蒙洋向东偏北消减于布列亚—佳木斯地块之下,火山弧呈近北西向;晚古生代的演化受制于兴—蒙洋向北西消减于克鲁伦—额尔古纳地块之下,构造线为北东走向。多宝山矿床的金属铜是多来源的,主要矿源层是中奥陶世弧火山岩,次要矿源层是早泥盆世裂谷火山岩。中海西期的中性侵入岩也提供了部分矿源,但它对成矿更主要的贡献是三期脉动式的热液活动成为高背景场中铜元素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动力。金属铜在从围岩中汲取出来富集就位于斑岩体周围的同时,在矿区及邻区较大范围内形成铜元素的降低区。多宝山斑岩铜矿的成矿期是中海西期。晚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构造—岩浆事件中有其它类型的铜(或铜-多金属)矿床形成,并使多宝山斑岩铜矿遭受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金属来源 富集规律 中海西期 兴—蒙造山带 黑龙江多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