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不同方案治疗艾滋病相关伯基特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王庆莲 滕颖 +2 位作者 乔文赢 陈京龙 丁晓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7-435,共9页
目的评估剂量调整的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dose-adjusted etoposide,doxo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 with vincristine,prednisone and rituximab without radiotherapy,DA-EPOCH-R)对... 目的评估剂量调整的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dose-adjusted etoposide,doxo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 with vincristine,prednisone and rituximab without radiotherapy,DA-EPOCH-R)对比改良的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大剂量甲氨蝶呤、亚叶酸钙(cyclophosphamide,vincristine,doxorubicin,high-dose methotrexate,CODOX-M)/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利妥昔单抗(ifosfamide,etoposide,high-dose cytarabine and rituximab,IVAC-R)方案治疗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0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诊断为艾滋病相关伯基特淋巴瘤患者41例,26例患者接受DA-EPOCH-R方案治疗(观察组),15例患者接受改良CODOX-M/IVAC-R方案治疗(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预后相关风险因素。结果41例入组患者中,97.6%为男性,中位年龄为43岁,41.5%的患者基线中位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中位随访17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7.7%vs.33.3%),观察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0个月和6.7个月(95%CI:5.0~16.6)(P<0.001);而观察组治疗相关的病死率却显著低于对照组(0%vs 26.7%,P<0.01)。结论DA-EPOCH-R方案治疗AIDS相关伯基特淋巴瘤较改良CODOX-M/IVAC-R方案具有更优的生存获益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该类患者的优选化学药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艾滋病 DA-EPOCH-R方案 改良CODOX-M/IVAC-R方案 疗效和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仑伐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二线治疗肝内胆管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6
2
作者 丁晓燕 孙巍 +4 位作者 申燕军 滕颖 许雅文 李文东 陈京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13-1818,共6页
目的初步探索仑伐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在肝内胆管癌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医院2019年10月31日—2021年10月31日收治的无法手术根治的肝内胆管癌二线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使用仑伐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 目的初步探索仑伐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在肝内胆管癌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医院2019年10月31日—2021年10月31日收治的无法手术根治的肝内胆管癌二线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使用仑伐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随访患者,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主要观察终点为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次要观察终点为肿瘤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共27例患者入组,其中男15例(55.6%),女12例(44.4%),中位年龄58岁(33~73岁)。患者中位TTP为5.5个月(95%CI:1.7~9.3),13例(48.1%)患者因疾病死亡,中位OS为11.2个月(95%CI:5.0~17.4)。总体ORR为40.7%,DCR为70.3%。66.7%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ALT和AST升高分别为44.4%,高血压37.0%,胆红素升高为29.6%,腹泻29.6%;尿蛋白、食欲下降和乏力分别为25.9%。无治疗相关的死亡;仅有1例发生IV度免疫相关性肝脏毒性,经激素治疗后缓解,无后遗症,导致信迪利单抗永久性停药。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位TTP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显著缩短(4.5个月vs 18.8个月,P=0.035),获得疾病缓解的患者,中位TTP显著延长[11.6个月(95%CI:5.6~17.6)vs 2.8个月(95%CI:1.8~3.8),P<0.001];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位OS有缩短趋势[9.6个月(7.9~11.3)vs 21.9个月(95%CI:0~44.9),P=0.053],疾病获得缓解的患者中位OS显著延长[16.6个月(95%CI:9.0~24.2)vs 6.9个月(95%CI:3.6~10.2),P=0.011]。结论仑伐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二线治疗肝内胆管癌临床效果显著,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仑伐替尼 信迪利单抗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57
3
作者 滕颖 丁晓燕 +1 位作者 李文东 陈京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610,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4月2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使用国产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24例晚... 目的初步探索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4月2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使用国产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24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组15例,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组7例,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组2例。随访患者,肝内病灶使用mRECIST标准、肝外转移灶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24例肝癌患者中,11例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7例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6例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45.8%,疾病控制率为75.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40个月(95%CI:6.89~9.91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乏(29.17%)、高血压(25.00%)。结论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临床效果显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仑伐替尼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例BCLC分期C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晓笛 孙莎莎 +4 位作者 李文东 申燕军 孙巍 丁晓燕 陈京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56-1461,共6页
目的探讨晚期原发性肝癌(BCLC分期C期)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40例BCLC分期C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进... 目的探讨晚期原发性肝癌(BCLC分期C期)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40例BCLC分期C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将预后影响因素按LR法(基于最大似然估计向前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140例患者中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6∶1,腹痛或肝区痛、乏力及腹胀是肝癌最常见的3个首发症状。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1~80)个月。纳入患者1年生存率为22.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情况、肿瘤个数、肿瘤形态、肿瘤直径、AST/ALT、是否接受TACE与预后有关(χ~2值分别为6.215、19.609、8.849、11.122、11.571、7.438、30.511、10.690,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比值比(OR)=1.524,95%可信区间(95%CI):1.011~2.297,P=0.044]、肿瘤直径(OR=1.803,95%CI:1.097~2.964,P=0.020)、AST/ALT(OR=1.769,95%CI:1.301~2.406,P<0.001)是影响晚期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行TACE(OR=0.598,95%CI:0.363~0.985,P=0.043)为保护因素。结论晚期原发性肝癌预后差,中位生存期短,建议尽可能根据患者预后不良因素进行更准确的生存获益分析,指导临床采取适宜的治疗模式,而AST/ALT升高者应当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疾病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先后顺序对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丁晓燕 陈京龙 +5 位作者 孙巍 李文东 郭晓笛 申燕军 孙莎莎 庄秀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03-2609,共7页
目的探讨在射频消融(RFA)联合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过程中,RFA不同时间顺序对于患者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11年1月-2017年8月RFA联合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48例,依据RFA的时间顺序分... 目的探讨在射频消融(RFA)联合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过程中,RFA不同时间顺序对于患者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11年1月-2017年8月RFA联合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48例,依据RFA的时间顺序分为2组,一组为RFA序贯全身化疗±靶向治疗(A组,n=25),另一组为先化疗±靶向治疗后RFA(B组,n=23);疾病稳定或部分缓解患者继续口服希罗达直至疾病进展或副反应不可耐受。主要观察终点为肿瘤客观缓解率,次要观察终点为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结果 A组肿瘤客观缓解率(68. 0%,其中CR 8例、PR 9例)与B组(43. 5%,其中CR 2例、PR 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927,P=0. 087)。A组和B组中位TTP分别为9. 0个月和8. 0个月,中位OS分别为33个月和30个月,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 660、0. 562,P值均> 0. 05)。对于单纯肝转移患者,A组和B组中位TTP分别为15. 0个月和8. 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331,P=0. 037)。A组和B组患者的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程度类似(P值均> 0. 05)。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为轻中度,最常见的轻度不良反应(不良事件Ⅰ~Ⅱ度)依次为白细胞下降(93. 8%)、恶心(91. 7%)、腹痛(81. 3%)等。无致死性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治疗相关Ⅲ、Ⅳ度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占29. 2%(14例)。所有副反应均缓解且无后遗症。结论 RFA联合XELOX-希罗达维持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肝转移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可。对于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的患者,先行RFA后化疗可能会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结直肠肿瘤 导管消融术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魏建莹 孙巍 +1 位作者 刘晓民 陈京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20-2324,共5页
当前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全身系统性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叙述了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指出当前肝细胞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主要在双靶向、双免疫、靶向与免疫联合治疗。
关键词 肝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文东 郭晓笛 +5 位作者 陈京龙 丁晓燕 孙巍 孙莎莎 申燕军 李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5-609,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58例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患...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58例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其中PEI联合RFA组28例44个高危病灶,RFA组30例46个高危病灶。PEI联合RFA组中无水乙醇注射于高危部位病灶的高危部分,而RFA覆盖非高危部分。以术后1个月增强CT或增强MRI未见强化为完全消融。结果PEI联合RFA组肿瘤完全消融率[93.2%(41/44)]明显高于RFA组[73.9%(34/46),χ^(2)=6.012,P=0.014]。2组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28)vs.6.7%(2/30),P=0.492],2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2年肿瘤局部进展率分别为18.2%(8/44)和32.6%(15/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0,P=0.117)。结论与单纯RFA比较,PEI联合RFA治疗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肿瘤完全消融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高危部位 射频消融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仑伐替尼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经治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晓民 孙巍 +4 位作者 魏建莹 李文东 丁晓燕 于明华 陈京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探索仑伐替尼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经治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76例不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KI初治... 目的探索仑伐替尼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经治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76例不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KI初治组(n=49)和TKI经治组(n=27)。研究观察至入组后1年或调整治疗方案或肿瘤进展或死亡。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TKI初治组和TKI经治组中位PFS(115 d vs 72 d,P=0.148)、ORR(36.7%vs 18.5%,P=0.098)、DCR(65.3%vs 55.6%,P=0.402)、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24.5%vs 18.5%,P=0.5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I经治不可切除HCC患者可以从仑伐替尼治疗中获益且安全性良好,与TKI初治患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仑伐替尼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中SWI/SNF复合物突变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应答反应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尹雪 于明航 +1 位作者 王玺 陈京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774,共7页
SWI/SNF(SWItch/sucrose non-fermentable)复合物是一类依赖ATP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其亚基在肝癌中频繁发生突变或缺失。这些突变或缺失易导致染色质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并影响肝癌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 SWI/SNF(SWItch/sucrose non-fermentable)复合物是一类依赖ATP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其亚基在肝癌中频繁发生突变或缺失。这些突变或缺失易导致染色质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并影响肝癌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应答反应。本文主要总结了肝癌中SWI/SNF复合物亚基突变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应答反应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亚基突变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应答率、耐药性和预测标志物的关系,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SNF复合物 肝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染色质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