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并发皮肤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厚敏 桑菊花 +2 位作者 李若瑜 刘彦春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9-231,共3页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皮肤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女,34岁。因间歇性发热、贫血4个月,面部及躯干丘疹、斑块1个月就诊。皮损表现为面部、躯干以及四肢广泛分布的疣状增殖性丘疹、斑块,上覆蛎壳样痂屑。皮损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皮肤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女,34岁。因间歇性发热、贫血4个月,面部及躯干丘疹、斑块1个月就诊。皮损表现为面部、躯干以及四肢广泛分布的疣状增殖性丘疹、斑块,上覆蛎壳样痂屑。皮损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病。经多次HIV抗体和抗原检测,最终确诊为艾滋病。予抗真菌及抗病毒治疗,患者皮损消退,一般情况迅速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播散性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冷冻联合得宝松局封治疗瘢痕疙瘩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向前 邓列华 +1 位作者 吴焱 计雄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观察液氮冷冻联合得宝松局封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瘢痕疙瘩180块,采用随机方法等分至治疗组(液氮冷冻联合得宝松局封)、对照A组(单用得宝松局封)及对照B组(单用液氮冷冻)。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3.3%,有效率为90.0%;对... 目的:观察液氮冷冻联合得宝松局封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瘢痕疙瘩180块,采用随机方法等分至治疗组(液氮冷冻联合得宝松局封)、对照A组(单用得宝松局封)及对照B组(单用液氮冷冻)。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3.3%,有效率为90.0%;对照A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8.3%、76.6%;对照B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1.7%、63.4%,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液氮冷冻联合得宝松局封治疗瘢痕疙瘩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得宝松局封 冷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Blaschko线分布的扁平苔藓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斌 杨海珍 +2 位作者 李若瑜 伦文辉 涂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0,共1页
患者女,26岁。右上、下肢及躯干斑疹13年,于2009年11月19日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于1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屈侧黑褐色斑疹,无自觉症状,后逐渐扩展,向上发展到有臀部、右侧腰背部及右肘,向下发展到右足。7... 患者女,26岁。右上、下肢及躯干斑疹13年,于2009年11月19日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于1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屈侧黑褐色斑疹,无自觉症状,后逐渐扩展,向上发展到有臀部、右侧腰背部及右肘,向下发展到右足。7个月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线状表皮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金贵 栗晓红 李慧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6,共1页
关键词 扁平苔藓 重叠综合征 皮肌炎 自身免疫 淋巴细胞浸润 实验室检查 强的松 结缔组织病 临床表现 甲状腺炎
全文增补中
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特点分析
5
作者 汤艳芬 王宇 +11 位作者 杨涤 袁柳凤 任爱民 薛天娇 刘刚 陈奇 赵雯 靳桂芳 刘岩岩 刘菁 陈融佥 陈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0期20-25,共6页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病例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334例患者,根...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病例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334例患者,根据HIV感染情况以及是否合并患有COPD分成三组,HIV感染合并COPD患者(HIV^(+)COPD^(+)组)、患有COPD但未合并HIV感染者(HIV^(-)COPD^(+)组)和HIV感染但非COPD患者(HIV^(+)COPD^(-)组)。对于HIV感染者,收集同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核糖核酸载量(病毒载量)、抗病毒药物开始使用时间及既往肺部疾病史情况。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用t检验或ANOVA分析进行组间比对;对年龄等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U (两组样本)或Kruskal-WallisH (多组样本)进行组间比对;对病毒载量等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对。结果 年龄(H=68.603、P<0.001)和吸烟指数(H=51.489、P<0.001)在三组患者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在HIV感染合并COPD患者和非COPD患者中,吸烟率(χ^(2)=54.665、P<0.001)、职业(χ^(2)=68.470、P<0.001)、接触粉尘(χ^(2)=9.067、P=0.001)、慢性支气管炎(χ^(2)=50.545、P<0.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t=-2.386、P=0.005)和HIV感染途径(χ^(2)=90.862、P<0.001)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IV感染合并COPD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非COPD患者低,年龄和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HIV感染合并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从而抑制病毒复制以及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例特点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