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韩嵩博 袁慧书 +5 位作者 李敏 柳晨 周新刚 陆敏 邵宏权 马永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76-1680,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CT及MR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pPNET患者进行CT平扫(n=16)及CT平扫+增强扫描(n=12)、MR平扫(n=14)及MR平扫+增强扫描(n=9),分析其CT、MRI及病理学特点。结果病变位...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CT及MR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pPNET患者进行CT平扫(n=16)及CT平扫+增强扫描(n=12)、MR平扫(n=14)及MR平扫+增强扫描(n=9),分析其CT、MRI及病理学特点。结果病变位于颈段7例,颈胸段1例,胸段1例,腰骶段6例,多发1例;其中累及椎体1例,椎体及附件10例,椎管内2例,椎旁3例。病灶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椎体出现病理性压缩骨折,5例肿瘤内见钙化,无椎间盘受累、骨膜反应及瘤骨形成;CT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及混合性骨质破坏(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伴周围较大实体软组织肿块样改变;MR平扫表现为混杂T1WI、T2WI信号,增强扫描中病变不均匀强化,软组织内有囊变坏死区,血供丰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PNET均出现CD99特征性膜表达以及不同程度的神经性标记物NSE、Syn、CgA表达。结论脊柱pPNE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及MR能显示肿瘤大小、内部结构、范围毗邻,有助于鉴别诊断;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脊柱肿瘤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理改变及其与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郎振为 马佩卿 +8 位作者 赵红心 兰孟东 刀文彬 张亮 沈冰 石晓虹 马志春 王培之 张福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2-625,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分布及其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活检及13例尸体解剖的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病理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分布及其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活检及13例尸体解剖的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病理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标记物FoxP3进行检测。结果35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1~4期分别有5、4、14和12例。所有淋巴结组织中均检测出FoxP3的阳性表达;在1、2期病变淋巴结内,FoxP3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分布于滤泡间区和副皮质区;3、4期随着淋巴细胞的数量衰竭,阳性细胞数量的减少更加明显。结论艾滋病患者淋巴结中存在有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着淋巴结病变的进展其数量减少或耗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调节性T淋巴细胞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输入性黄热病急性病程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伟 蒋荣猛 +8 位作者 徐艳利 宋蕊 孙磊 王爱彬 田地 钱芳 宋美华 韩冰 陈志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2-618,共7页
目的对2016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输入性黄热病急性期及半年、一年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对输入性黄热病疫情的认识及救治水平。方法收集5例患者流行病学史、病原学、临床资料等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2例重型,3例轻... 目的对2016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输入性黄热病急性期及半年、一年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对输入性黄热病疫情的认识及救治水平。方法收集5例患者流行病学史、病原学、临床资料等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2例重型,3例轻型,其中死亡1例。重型患者表现为发热伴严重肝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轻型患者肝损伤、胰腺损伤、血小板降低。半年随访时轻型患者恢复正常,重型患者1年随访时基本恢复。结论黄热病以肝肾损伤为主,存在心脏、胰腺等多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肝功恢复时间较长,轻型半年内恢复,重型需1年以上恢复,且需警惕发生脂肪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热病 输入性疾病 急性病程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体表针吸活检病理诊断精确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江 王鹏 +8 位作者 郜桂菊 孙磊 藤晓英 杨涤 韩宁 张伟 梁洪远 李鑫 赵红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8-750,758,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艾滋病患者体表淋巴结、皮肤黏膜肿物针吸细胞学病理的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阳性预测值,同时分析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的常见疾病谱。方法对85例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将病理结果分为阳性、阴性...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艾滋病患者体表淋巴结、皮肤黏膜肿物针吸细胞学病理的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阳性预测值,同时分析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的常见疾病谱。方法对85例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将病理结果分为阳性、阴性、可疑阳性和诊断不满意,并和临床病原学检查、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5例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结果显示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95%CI(0.78,0.94)]、85.7%[95%CI(0.77,0.94)]、90.9%[95%CI(0.79,1.00)]、96.4%[95%CI(0.92,1.00)]和69.0%[95%CI(0.52,0.86)];艾滋病患者体表淋巴结、皮肤黏膜肿物针吸细胞学病理结果以淋巴结结核为主,其次为鸟分枝杆菌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隐球菌感染,体表弥漫大B型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也可通过针吸细胞学病理诊断。结论本研究发现艾滋病针吸细胞学活检病理精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高,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诊断帮助较大;但阴性预测值低,要警惕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针吸活检 病理诊断 精确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细胞蜡块制作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亮 马志园 +3 位作者 李慢 周新刚 陈佳敏 王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共2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2019年新出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1]。目前,我国已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2019年新出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1]。目前,我国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因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灌洗液 细胞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在HIV感染者体表肿大淋巴结和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磊 张亮 +5 位作者 王玉光 余小蒙 滕晓英 赵红心 李兴旺 王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对HIV感染者体表肿大淋巴结和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对72例HIV感染者进行FNA检查。获得组织用于制备涂片或细胞块,进行HE染色、抗酸...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对HIV感染者体表肿大淋巴结和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对72例HIV感染者进行FNA检查。获得组织用于制备涂片或细胞块,进行HE染色、抗酸染色、六胺银染色、PAS染色,特殊病例进行细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检测。结果在72例HIV感染者中,穿刺淋巴结65例(90.3%)和体表肿物7例(9.7%)。淋巴结病例包括:结核30例(42%),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5例(7%)、HIV相关性反应性增生14例(19%)、淋巴瘤7例(10%)、化脓性淋巴结炎5例(7%)、隐球菌感染2例(3%)和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3%)。体表肿块包括:皮肤及软组织4例(5.6%)、乳腺2例(2.8%)和甲状腺1例(1.4%),其中恶性肿瘤2例,分别为乳腺淋巴瘤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后多数感染治疗有效。结论对于HIV感染者进行FNA操作安全、容易执行,诊断可靠、用时较短。取材充分即能够明确多数淋巴结肿大和体表肿块的病因。在本组研究中患者年龄多是20~40岁的男性,结核感染是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病因,高级别的恶性淋巴瘤是最多见的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细针吸取细胞学 淋巴结肿大 机会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ginase-1联合Glypican-3在肝细胞肝癌和非肝脏来源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新刚 张亮 +4 位作者 王鹏 滕晓英 孙磊 马志园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1-846,共6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非肝脏来源肿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表达及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6例HCC、5例胆管细胞癌、20例肝...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非肝脏来源肿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表达及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6例HCC、5例胆管细胞癌、20例肝脏转移癌和18例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Arg-1在HCC及非肝脏来源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6%(146/156)和0(0/43),在HCC中的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r=-0.264,P=0.001);GPC-3在HCC及非肝脏来源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4%(141/156)和14.0%(6/43),在HCC中的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r=0.179,P=0.026)。Arg-1和GPC-3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00%、100%、81.1%和90.4%、86.0%、96.0%、71.2%。结论 Arg-1是敏感和特异的肝细胞标志物,对鉴别肝脏源性和非肝脏源性肿瘤有显著优势;GPC-3是诊断HCC特异性较高的标志物,尤其在低分化HCC的鉴别诊断中更有优势;联合应用Arg-1和GPC-3,对于HCC与肝脏转移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肝癌 精氨酸酶-1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聚氨酯材料人工食管重建的组织再生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沈冰 孙磊 +6 位作者 江华 郎振为 王鹏 滕晓英 周新刚 张亮 王天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观察医用聚氨酯材料人工食管重建时的组织再生情况,探讨其重建犬颈段食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纤维内镜观察人工食管及吻合口肉芽生长情况,并定期处死实验犬,取新生食管标本,进行肉眼及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再生情况。结果术后食管黏... 目的观察医用聚氨酯材料人工食管重建时的组织再生情况,探讨其重建犬颈段食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纤维内镜观察人工食管及吻合口肉芽生长情况,并定期处死实验犬,取新生食管标本,进行肉眼及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再生情况。结果术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可再生,3个月可覆盖缺损部位;术后1~6个月未发现食管腺体、平滑肌和横纹肌的再生;人工食管脱落后,不宜在原位时间过长,以减少对黏膜的损伤。结论医用聚氨酯材料构建的人工食管可以用于食管缺损重建,食管黏膜上皮可以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食管 食管重建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肺组织内各种类型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陆源 宫恩聪 +9 位作者 张黔英 顾江 李兴旺 张波 侯琳 邵宏权 高子芬 郑杰 方伟岗 钟延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了解肺组织内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acutere spiratorysyndromeas sociatedcoron avirus,SARS CoV)感染的靶细胞类型,并对SARS诱发的肺损伤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运用SARSCoV基因组序列合成的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 目的:了解肺组织内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acutere spiratorysyndromeas sociatedcoron avirus,SARS CoV)感染的靶细胞类型,并对SARS诱发的肺损伤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运用SARSCoV基因组序列合成的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对北京市7例及安徽省1例确诊的SARS死亡病例的肺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在原位杂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SARSCoV感染的靶细胞类型,如Cytokeratin(CK)标记上皮细胞,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CD68标记巨噬细胞,Vimentin标记纤维母细胞,CD3标记全T细胞。结果:原位杂交检测显示,8例患者肺组织中都表达SARSCoVRNA,阳性信号位于靶细胞胞浆内,呈紫蓝色(NBTBCIP)。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支气管上皮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及T淋巴细胞在所有SARS病例中都受到了病毒感染。原位杂交阳性(紫蓝色,NBTBCIP)和免疫组化阳性(红棕色,AEC)信号同时表达于靶细胞胞浆中而呈紫红色。结论:通过对SARS患者肺组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研究表明,肺组织内支气管上皮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广泛受到了SARSCoV攻击,肺组织内多种细胞成分弥漫性受损以及所释放的炎性介质在肺损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毒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相关型Kaposi肉瘤4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兴云 袁柳凤 +6 位作者 魏春波 滕晓英 付茜 闫会文 赵红心 伦文辉 刘彦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HIV相关型Kaposi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资料完整的HIV并发Kaposi肉瘤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汉族人,皮损累及面部及口腔的3例,伴有双上肢皮损1例,肛周出现皮损1例。胸部CT均有微结节或弥漫性结节及毛玻璃影。皮... 目的:探讨HIV相关型Kaposi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资料完整的HIV并发Kaposi肉瘤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汉族人,皮损累及面部及口腔的3例,伴有双上肢皮损1例,肛周出现皮损1例。胸部CT均有微结节或弥漫性结节及毛玻璃影。皮损组织病理均诊断为Kaposi肉瘤,免疫组化结果:CD31(+),CD34(+),Ⅷ因子(+)3例,人疱疹病毒(HHV)-8(+)2例。CD4^+细胞数均低于1.2×10~8/L,平均0.495×10~8/L,HIV RNA均高于2.0×10^(10)拷贝/L,平均为5.77×10^(11)拷贝/L。结论:HIV相关型Kaposi肉瘤在汉族人中发病率极低,该病的发生有可能与CD4^+细胞数极低和病毒载量较高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KAPOSI肉瘤 CD4+细胞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尹静亚 杨冰清 李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0,共6页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细胞焦亡的研究有助于NAFLD治疗新靶点的挖掘。本文从细胞焦亡的研究背景及机制和细胞焦亡在NAFLD中的作用两方面对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尤...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细胞焦亡的研究有助于NAFLD治疗新靶点的挖掘。本文从细胞焦亡的研究背景及机制和细胞焦亡在NAFLD中的作用两方面对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尤其对GSDME、caspase-11等细胞焦亡执行分子,以及AIM2等既往关注较少的炎性小体的功能作用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细胞焦亡 炎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建立及免疫学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书伟 杜春静 +4 位作者 张玥 周妍希 张亮 秦秋实 朱鏐娈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构建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小鼠模型并进行免疫学评价。方法采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气管滴注肺孢子菌构建PCP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肺组织六胺银染色进行病原学... 目的构建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小鼠模型并进行免疫学评价。方法采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气管滴注肺孢子菌构建PCP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肺组织六胺银染色进行病原学鉴定,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评估肺组织损伤程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模型组小鼠感染6周后,肺组织肺孢子菌rRNA拷贝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六胺银染色可见肺孢子菌滋养体和包囊,肺组织肺泡壁增厚,肺间质增宽,大量Gr-1~+中性粒细胞CD68~+巨噬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化水平显著升高,肺内及肺泡灌洗液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采用SCID小鼠进行气管滴注肺孢子菌能构建稳定的PCP小鼠模型,该模型表现出与临床相似的免疫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动物模型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