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AIDS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感染空肠弯曲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华文浩 王慧珠 +4 位作者 赵辉 李敏 张燕 田敬华 王玉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273-2274,共2页
目的了解北京、河南、新疆三地HIV/AIDS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的感染状况。方法对北京、河南、新疆三地253例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微需氧培养,根据菌落的形态、菌体的革兰染色及生化反应进行鉴定。结果从253例HIV/... 目的了解北京、河南、新疆三地HIV/AIDS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的感染状况。方法对北京、河南、新疆三地253例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微需氧培养,根据菌落的形态、菌体的革兰染色及生化反应进行鉴定。结果从253例HIV/AIDS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共检出2株空肠弯曲菌,感染率为0.8%。结论加强空肠弯曲菌的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空肠弯曲菌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慢性腹泻 空肠弯曲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发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斌 赵红心 +4 位作者 伦文辉 孙娜 杨涤 梁洪远 张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95-597,共3页
报告1例泛发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男,31岁。右肋部皮疹并波及全身10 d,伴上腹部疼痛、头疼10 d就诊。患者全身泛发绿豆至黄豆大丘疱疹,部分可见脐凹。右肋部皮疹呈带状分布,伴触痛。实验室检查:HIV-1确证报告阳性,CD4^+T细胞计... 报告1例泛发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男,31岁。右肋部皮疹并波及全身10 d,伴上腹部疼痛、头疼10 d就诊。患者全身泛发绿豆至黄豆大丘疱疹,部分可见脐凹。右肋部皮疹呈带状分布,伴触痛。实验室检查:HIV-1确证报告阳性,CD4^+T细胞计数2个/μL,血、尿淀粉酶升高,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果提示病毒性脑炎。胃镜下见食管、胃多发溃疡。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剥脱,部分细胞呈气球样变,核质浓缩。诊断:带状疱疹(泛发型、内脏型)。该例患者有艾滋病,免疫力低下是造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全身泛发,以及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胰腺炎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 内脏型 泛发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输入性黄热病急性病程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伟 蒋荣猛 +8 位作者 徐艳利 宋蕊 孙磊 王爱彬 田地 钱芳 宋美华 韩冰 陈志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2-618,共7页
目的对2016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输入性黄热病急性期及半年、一年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对输入性黄热病疫情的认识及救治水平。方法收集5例患者流行病学史、病原学、临床资料等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2例重型,3例轻... 目的对2016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输入性黄热病急性期及半年、一年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对输入性黄热病疫情的认识及救治水平。方法收集5例患者流行病学史、病原学、临床资料等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2例重型,3例轻型,其中死亡1例。重型患者表现为发热伴严重肝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轻型患者肝损伤、胰腺损伤、血小板降低。半年随访时轻型患者恢复正常,重型患者1年随访时基本恢复。结论黄热病以肝肾损伤为主,存在心脏、胰腺等多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肝功恢复时间较长,轻型半年内恢复,重型需1年以上恢复,且需警惕发生脂肪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热病 输入性疾病 急性病程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HCV感染者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特征及独立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江 李鑫 +7 位作者 万钢 郜桂菊 杨涤 韩宁 张伟 王芳 范颖 赵红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27-3330,共4页
目的探讨HIV/HCV共同感染者脂肪肝的发生率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02例HIV/HCV共同感染者,通过彩超检查是否存在脂肪肝,分析所有患者的性别、感染途径、体质指数(BMI)、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和持续时间、CD4+T淋巴细... 目的探讨HIV/HCV共同感染者脂肪肝的发生率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02例HIV/HCV共同感染者,通过彩超检查是否存在脂肪肝,分析所有患者的性别、感染途径、体质指数(BMI)、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和持续时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HCV-RNA定量值和HCV-RNA阳性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HCV共同感染者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02例HIV/HCV共同感染者中,21例(20.6%)存在脂肪肝。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发现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总胆固醇(TG)血症(OR=1.76,P=0.010)、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症(OR=0.14,P=0.049)和HAART持续时间(OR=1.03,P=0.006);未发现患者的性别、感染途径、BMI、肝肾功能、HAART方案、CD4+T淋巴细胞计数、HCV-RNA定量值和HCV-RNA阳性率与脂肪肝的发生相关。结论 HIV/HCV共同感染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为20.6%;高TG血症、低HDL血症和HAART治疗持续时间是脂肪肝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肝炎 丙型 慢性 脂肪肝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病风险状况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延雪 胡虹英 +7 位作者 李新刚 鹿星梦 郜桂菊 梁洪远 肖江 杨涤 王芳 韩晓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尚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心血管病风险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以HIV感染... 目的探讨尚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心血管病风险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以HIV感染者193人为研究对象,按照MS的诊断标准选择诊断为MS的患者为MS组,选对应的非MS患者为非MS组;按照Framingham风险评分筛选心血管病中高危患者为中高危组,低危者为低危组。分别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研究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9.33%,MS各组分中比例最大的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其次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年龄更高,BMI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高于非MS患者,年龄、BMI和吸烟史与初治HIV感染者心血管病风险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评估为中高危组患者HIV RNA载量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与BMI与初治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风险有关,MS患者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高于非MS者。HAART治疗前需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监测并控制患者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初治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焦虑特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敬铭 王鑫 +3 位作者 刘丽改 郝一炜 宋蕊 贾竑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患者的焦虑特质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为目标人群心理症状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应急三... 目的探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患者的焦虑特质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为目标人群心理症状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应急三病区和四病区确诊SARS-CoV-2感染病例,轻型或普通型患者共72例,向所有患者发放特质焦虑问卷(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由精神科医师对完成自评问卷的患者进行面对面结构化访谈,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等他评工具对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结果伴焦虑/不伴焦虑的SARS-CoV-2患者T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抑郁/不伴抑郁的SARS-CoV-2患者T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SARS-CoV-2患者TAI评分与HAMA、HAMD总分存在显著相关(P<0.05);具体而言,SARS-CoV-2患者的TAI评分与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焦虑/躯体化、认知症状、睡眠障碍、绝望感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感染SARS-CoV-2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其特质焦虑水平的高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焦虑特质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免疫重建不良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吉磊 李甜甜 +6 位作者 吴健林 徐贤丽 张春兰 劳晓洁 梅馨尹 卢扬妮 陈茂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082-3086,共5页
目的探究广西免疫重建不良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特点,为预防性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长期随访的112例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 目的探究广西免疫重建不良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特点,为预防性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长期随访的112例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情况及临床信息,并分析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机会性感染率、机会性感染类型及混合感染率的影响。结果112例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率高达42.86%,感染类型以真菌感染居首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而机会性感染类型和混合感染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广西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率较高,尤其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感染类型以真菌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机会性感染 免疫功能重建不良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间断过程中中药对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红心 张福杰 +5 位作者 韩宁 兰孟东 姚均 刘志英 卢联合 魏红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8-661,共4页
目的评估中药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间断过程中对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方案,对19例HIV/AIDS患者进行HAART治疗,治疗6个月后停用HAART,换服中药2个月,而后再次启动HAART3个月,再... 目的评估中药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间断过程中对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方案,对19例HIV/AIDS患者进行HAART治疗,治疗6个月后停用HAART,换服中药2个月,而后再次启动HAART3个月,再次停用并服中药3个月,观察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第1次治疗间断过程中,换用中药1个月时有43.8%的患者未出现病毒反弹,62.6%的患者免疫功能稳定或上升;2个月时有18.8%的患者未出现病毒反弹,43.8%的患者免疫功能稳定或上升;两者的病毒载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97),换用中药2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1个月时显著下降(P=0.043)。在第2次治疗间断过程中,换用中药1个月时有33.3%的患者未出现病毒反弹,64.3%的患者免疫功能稳定或上升;3个月时有13.3%的患者为出现病毒反弹,46.6%的患者免疫功能稳定或上升;两者的病毒载量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7)。治疗12个月时,患者体内的CD4+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4)。结论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AART间断时的病毒反弹,维持患者的免疫功能,该作用可随间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间断治疗 中药 CD4+T细胞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附67例报告)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琦 凌伟 +3 位作者 李鑫 卢联合 陈志海 李兴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和恢复期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及恢复期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病期、恢复期和对照组CD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和恢复期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及恢复期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病期、恢复期和对照组CD4+T、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发病期CD4+T、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恢复期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差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下降,4种治疗方法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没有差异,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危重并发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T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未干预前血脂与眼底动脉硬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香梅 孙挥宇 +1 位作者 赵红心 陈凤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前血脂异常及眼底动脉硬化发生率及其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1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尚未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患者57例,分析其血脂、血糖及眼底的变化情况。结果 (1)血脂检查结果:57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前血脂异常及眼底动脉硬化发生率及其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1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尚未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患者57例,分析其血脂、血糖及眼底的变化情况。结果 (1)血脂检查结果:57例患者中,总胆固醇异常者21例,其中19例为总胆固醇的降低;三酰甘油异常者20例,其中16例为三酰甘油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51例;57例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均在参考范围。空腹血糖检测异常者8例,其中6例为血糖低于正常,2例患者的血糖略高于正常,仅为糖耐量异常,未达高血糖标准。CD4细胞计数1~258个/μl,平均(23.69±43.50)个/μl,中位数15个/μl。57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异常者36例,以白细胞计数的降低为主;红细胞计数降低者39例;血红蛋白降低者35例;血小板计数异常者7例。(2)眼底检查结果:57例患者中,视网膜动脉硬化Ⅰ级者27例,占47%;Ⅱ级者9例,占16%;Ⅲ级者2例,占4%;Ⅳ级者1例,占2%。(3)合并症:57例患者中合并有肺感染者40例;不同程度贫血者35例;消化道感染者28例;颅内感染者15例;眼部感染者14例;皮肤黏膜感染者8例;丙型肝炎者8例;乙型肝炎者5例。结论进入艾滋病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多合并有多器官多系统的感染,且在抗病毒药物干预前,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以低高密度脂蛋白为主。且半数以上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动脉硬化。HIV感染与血脂紊乱和眼底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脂 眼底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诊疗体会:附病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凤欣 郜桂菊 +2 位作者 卢联合 刘彦春 赵红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5-607,共3页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PM)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与其他深部真菌病的表现相似,临床上可分为进行性播散型和局限型。本病多继发于艾滋病,目前成为东南...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PM)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与其他深部真菌病的表现相似,临床上可分为进行性播散型和局限型。本病多继发于艾滋病,目前成为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且最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本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极为少见,又因其病情复杂无明显特异性而容易漏诊、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北京地区艾滋病合并播散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付茜 肖江 +1 位作者 赵红心 刘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9-841,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12-09-2013-03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31例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口腔表现、CD4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状况、抗真菌...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12-09-2013-03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31例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口腔表现、CD4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状况、抗真菌治疗转归等。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有29例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30例为假膜型,1例为红斑型,2例假膜型合并口角炎型。抗真菌治疗后,8例病损缩小,23例病损完全消失,3例停药后复发。结论: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临床上多见于CD4细胞〈200个/μl的患者,临床表现以假膜型为主,常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多种机会性感染。这类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口腔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芳 赵静 +1 位作者 杨昆 谭焦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7-489,共3页
目的总结31例艾滋病(AIDS)合并口腔卡波西肉瘤(K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AIDS合并口腔KS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包括:口腔卫生指导、用药指导、饮食管理、人文关怀及消毒隔离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31例AID... 目的总结31例艾滋病(AIDS)合并口腔卡波西肉瘤(K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AIDS合并口腔KS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包括:口腔卫生指导、用药指导、饮食管理、人文关怀及消毒隔离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31例AIDS合并口腔KS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口腔KS无一例继发感染及肿瘤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其中29例KS病损全部消退,2例KS明显缩小。结论对AIDS合并口腔KS患者,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口腔KS的消退,对预防AIDS患者口腔KS继发感染及肿瘤破裂出血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增强了患者后续治疗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口腔 卡波西肉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肝炎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临床应用现状
14
作者 谢尧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08年第2期74-76,78,共4页
干扰素的发现至今已有50年历史,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目前,干扰素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和抗病毒的治疗。在抗病毒的治疗中,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干扰素α是人体内自... 干扰素的发现至今已有50年历史,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目前,干扰素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和抗病毒的治疗。在抗病毒的治疗中,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干扰素α是人体内自然存在的生物分子,具有免疫调节和直接抗病毒活性的双层效应。在抗病毒效应中,由于不同病毒的生物特性不同,而对不同病毒体现出不同的抗病毒效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 抗病毒治疗 HB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相关型Kaposi肉瘤4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兴云 袁柳凤 +6 位作者 魏春波 滕晓英 付茜 闫会文 赵红心 伦文辉 刘彦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HIV相关型Kaposi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资料完整的HIV并发Kaposi肉瘤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汉族人,皮损累及面部及口腔的3例,伴有双上肢皮损1例,肛周出现皮损1例。胸部CT均有微结节或弥漫性结节及毛玻璃影。皮... 目的:探讨HIV相关型Kaposi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资料完整的HIV并发Kaposi肉瘤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汉族人,皮损累及面部及口腔的3例,伴有双上肢皮损1例,肛周出现皮损1例。胸部CT均有微结节或弥漫性结节及毛玻璃影。皮损组织病理均诊断为Kaposi肉瘤,免疫组化结果:CD31(+),CD34(+),Ⅷ因子(+)3例,人疱疹病毒(HHV)-8(+)2例。CD4^+细胞数均低于1.2×10~8/L,平均0.495×10~8/L,HIV RNA均高于2.0×10^(10)拷贝/L,平均为5.77×10^(11)拷贝/L。结论:HIV相关型Kaposi肉瘤在汉族人中发病率极低,该病的发生有可能与CD4^+细胞数极低和病毒载量较高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KAPOSI肉瘤 CD4+细胞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准确率及早期检出率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铄 魏连贵 +3 位作者 谢汝明 关春爽 张伟 陈步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准确率及早期检出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COVID-19确诊患者、32例列为疑似并解除疑似患者的胸部CT表现,观察有无COVID-19典型CT表现,分析CT在COVID-19中的价值。结果103例COVID... 目的探讨胸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准确率及早期检出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COVID-19确诊患者、32例列为疑似并解除疑似患者的胸部CT表现,观察有无COVID-19典型CT表现,分析CT在COVID-19中的价值。结果103例COVID-19中,93例(90.3%)可见典型CT表现,10例(9.7%)确诊患者缺乏典型肺内CT表现,均为儿童。CT对成人和儿童COVID-19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6.4%、29.4%。CT在发病3 d内检出典型肺内病变的几率为77.8%,成人、儿童患者检出率分别为91.9%、12.5%;CT在发病7 d内检出典型肺内病变的几率为89.3%,成人、儿童患者检出率分别为98.6%、20.0%。结论典型CT表现对成人COVID-19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价值。成人患者在首发症状出现3 d内胸部CT无阳性发现者,应延长至7 d左右复查以得到可靠的检查结果。CT对儿童COVID-19的检出率低,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核酸检测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岁以下甲型流感患儿住院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洋 王爱斌 +2 位作者 刘玉环 苗敏 庞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77-2581,共5页
背景5岁以下儿童作为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住院负担较重,但目前对其住院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却很少。目的探讨5岁以下甲型流感患儿住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急诊收治的5岁以下甲型流感患儿145... 背景5岁以下儿童作为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住院负担较重,但目前对其住院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却很少。目的探讨5岁以下甲型流感患儿住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急诊收治的5岁以下甲型流感患儿1450例,收集其年龄、性别、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发病至抗病毒治疗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及是否住院治疗等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甲型流感患儿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1450例甲型流感患儿的中位年龄为2.5(1.1,3.9)岁,男童多于女童(56.5%vs 43.5%),38例(2.6%)患儿合并慢性基础疾病,155例(10.7%)患儿需住院治疗。逐步对各分析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月龄〔OR=5.808,95%CI(2.650,12.730),P<0.001〕、男童〔OR=1.673,95%CI(1.098,2.549),P<0.05〕、合并慢性基础疾病〔OR=17.999,95%CI(7.882,41.103),P<0.001〕、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48 h〔OR=4.663,95%CI(1.712,12.704),P<0.001〕、发病至抗病毒治疗时间>48 h〔OR=19.835,95%CI(9.043,43.502),P<0.001〕、存在咳嗽/咳痰〔OR=7.174,95%CI(4.222,12.191),P<0.001〕、存在意识障碍/抽搐〔OR=10.044,95%CI(6.142,16.425),P<0.001〕均为甲型流感患儿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年龄<6月龄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5岁以下甲型流感患儿住院的高危因素。存在咳嗽/咳痰,意识障碍/抽搐的患儿住院风险更高,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降低住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甲型流感 儿童 儿童 住院 住院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