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郜桂菊 赵红心 +4 位作者 陈凤欣 肖江 杨涤 张黎颖 刘龙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8期1622-1624,共3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感染 体征和症状 临床实验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的男男性行为者对同性固定性伴阳性告知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苏叶 邢鹏博 +2 位作者 张秀 韩晶 孙玉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74-1778,共5页
目的:探究HIV感染的男男性行为者(MSM)对同性固定性伴进行阳性结果告知的体验,为制定性伴告知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12例HIV感染的MSM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提炼出3个主... 目的:探究HIV感染的男男性行为者(MSM)对同性固定性伴进行阳性结果告知的体验,为制定性伴告知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12例HIV感染的MSM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提炼出3个主题,对疾病的接受程度高、心理负担重、与固定性伴的关系好。结论:在MSM人群开放的文化氛围下,HIV感染的MSM对同性固定性伴进行阳性告知相对容易。加大HIV相关知识宣传,增强MSM人群对于自身高危状态的认识,提倡良好的伴侣关系均可促进该人群对同性固定性伴进行阳性告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男男性行为者 同性固定性伴 阳性告知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合并呼吸衰竭4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熊号峰 郭利民 +2 位作者 李兴旺 焦以庆 李宝顺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6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自2009年10月3日至12月25日,北京地坛医院共收治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58例,其中实施ECMO治疗患者4例。结果 4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自2009年10月3日至12月25日,北京地坛医院共收治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58例,其中实施ECMO治疗患者4例。结果 4例患者中,3例顺利撤离ECMO装置,脱机率为75%,其中2例康复出院,2例死亡。ECMO治疗后,氧合指数由48~77mm Hg[1mm Hg=0.133kPa,平均(59.8±12.4)mm Hg]升高至122~254mm Hg[平均(191.8±85.1)mm Hg]。主要并发症有出血和渗血3例,导管感染2例,膜肺血栓2例。结论对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在经高呼吸机条件仍不能纠正缺氧状况的情况下,ECMO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危重症 呼吸衰竭 体外膜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宋美华 张婷玉 +3 位作者 葛子若 徐艳利 陈志海 钱芳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10期905-909,共5页
目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获得研究队列,探讨静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human COVID-19 immunoglobulin(pH4)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hCoVIgG)... 目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获得研究队列,探讨静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human COVID-19 immunoglobulin(pH4)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hCoVIgG)治疗普通型COVID-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31日于北京地坛医院住院诊治的COVID-19患者525例,其中接受hCoVIgG(pH4)治疗的10例,未接受hCoVIgG(pH4)治疗的515例。根据年龄、性别、临床分型、是否合并基础病以及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得分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影像学炎症吸收时间、临床改善时间。同时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肺部CT分析肺部炎症情况。探究hCoVIgG(pH4)治疗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疗效。结果匹配后得到9例hCoVIgG(pH4)治疗组及9例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hCoVIgG(pH4)治疗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P=0.007)、影像学炎症吸收时间(P=0.001)均有显著缩短。C反应蛋白下降明显(P=0.03)。结论 hCoVIgG(pH4)治疗可帮助机体清除病毒,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人免疫球蛋白(pH4) 人工智能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4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的诊疗探讨其中医病因病机与治则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伟 蒋荣猛 +6 位作者 王融冰 李鑫 马成杰 李兴旺 刘清泉 姜良铎 陈志海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195-1198,共4页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愈发频繁,输入性传染病不可避免,中医药如何应对输入性传染病面临新的挑战。笔者收集2016年北京地区4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中医分析,提出寨卡病毒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疾病性质属温热夹风...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愈发频繁,输入性传染病不可避免,中医药如何应对输入性传染病面临新的挑战。笔者收集2016年北京地区4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中医分析,提出寨卡病毒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疾病性质属温热夹风、夹湿,轻症病位在上焦,在卫分、气分,主要病机是温热疫毒侵袭人体,导致风热犯肺、夹风上扰、夹湿下注,重症可伤及营血分,导致耗血动血、热入血室,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血类中药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病 输入性 新发突发 传染病 中医 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综合评价法”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模式的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倪量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244-247,共4页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往往注重于症状或现代医学生物学指标单一层面的评价,不能体现中医从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在患者整体机能调节上综合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笔者应用多维综合评价法从病毒学、免疫学、中医证候以及生存质...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往往注重于症状或现代医学生物学指标单一层面的评价,不能体现中医从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在患者整体机能调节上综合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笔者应用多维综合评价法从病毒学、免疫学、中医证候以及生存质量方面对中医治疗艾滋病进行整体、综合的评价,突显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综合评价法 中医 疗效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6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郜桂菊 李兴旺 +5 位作者 赵红心 杨涤 梁洪远 肖江 王慧珠 石晓虹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7期587-589,F0003,共4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真菌病 体征和症状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宋美华 葛子若 +1 位作者 陈志海 徐艳利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10期920-923,93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不一,可从轻度上呼吸道感染到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目前尚缺乏对COVID-19有特异性治疗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不一,可从轻度上呼吸道感染到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目前尚缺乏对COVID-19有特异性治疗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感染患者(尤其是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急迫。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以其免疫调节和再生特性在临床试验中备受关注。本文就MSC对COVID-19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临床试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而对MSC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鼠疫抗菌治疗方案辨析及前瞻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冲 葛子若 +1 位作者 王琳 陈志海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1期1-5,22,共6页
鼠疫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极强且病死率极高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内,鼠疫疫源地多,存在不同生物型及生态型菌株。近年鼠疫疫情卷土重来,在非洲等多地出现抬头,我国、美国等国家鼠疫疫情也未曾间断。目前国内外鼠疫抗菌... 鼠疫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极强且病死率极高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内,鼠疫疫源地多,存在不同生物型及生态型菌株。近年鼠疫疫情卷土重来,在非洲等多地出现抬头,我国、美国等国家鼠疫疫情也未曾间断。目前国内外鼠疫抗菌治疗方案存在差异,链霉素使用剂量争议最大。为指导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的鼠疫疫源地、生物型、临床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抗菌治疗方案,本文对有关鼠疫抗菌治疗国内外指南、方案和文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鼠疫抗菌治疗策略,为未来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鼠疫菌 抗菌治疗 指南 链霉素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大剂量恢复期血浆对快速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的临床治疗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婷玉 葛子若 +6 位作者 钱芳 宋美华 李新刚 田地 徐艳利 陈志海 张伟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9期801-805,820,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恢复期血浆以及不同剂量对快速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日~2021年1月31日北京地坛医院应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快速进展新冠肺炎患者28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到非恢复期血浆治疗组5... 目的探讨应用恢复期血浆以及不同剂量对快速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日~2021年1月31日北京地坛医院应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快速进展新冠肺炎患者28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到非恢复期血浆治疗组53例作为对照。根据应用恢复期血浆的剂量将治疗组分为:小剂量组(<1200 mL)、中剂量组(≥1200 mL,<2000 mL)及大剂量组(≥2000 mL)。观察组间病情恢复时间、临床改善时间、影像学炎症吸收时间及核酸转阴时间的差异。结果与非恢复期血浆治疗组相比,恢复期血浆治疗组患者疾病的病情恢复时间(P=0.004)、临床改善时间(P=0.006)以及影像学炎症吸收时间(P<0.001)均显著缩短。持续大剂量应用恢复期血浆组较中剂量组(P=0.002;P=0.044)及小剂量组(P<0.001;P=0.002)更有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恢复和临床改善。结论持续大剂量恢复期血浆疗法能促进快速进展新冠肺炎患者的恢复并改善临床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恢复期血浆 血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