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固态被动调Q皮秒激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治昊 余锦 +5 位作者 樊仲维 葛文琦 涂龙 貊泽强 郭广妍 王昊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0-910,共11页
全固态被动调Q激光技术在产生皮秒脉冲方面有较快发展。与锁模激光器相比,被动调Q皮秒激光器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校准光路,避免了锁模激光器结构复杂、机械敏感度高、光路校准困难等缺点,并且同样能够输出单脉冲能量可观、重频合适... 全固态被动调Q激光技术在产生皮秒脉冲方面有较快发展。与锁模激光器相比,被动调Q皮秒激光器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校准光路,避免了锁模激光器结构复杂、机械敏感度高、光路校准困难等缺点,并且同样能够输出单脉冲能量可观、重频合适的皮秒量级短脉冲,因此拥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讨论了全固态被动调Q皮秒激光技术领域的两种典型技术路线以及对调Q皮秒脉冲输出的后续处理技术,包括非线性技术和激光放大技术等,并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团队在该领域所做的工作及其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 被动调Q 皮秒激光技术 微片激光技术 非线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蚀表面的激光清洗及其元素组成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乔玉林 赵吉鑫 +3 位作者 王思捷 蔡志海 张晶 张国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9-304,共6页
采用波长1064 nm高重频高能量激光清洗设备,研究了激光清洗碳钢表面锈蚀时工艺参数对除锈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激光清洗锈蚀表面、微区、线和点处的元素组成以及相对含量。结果发现:脉冲激光在优化参数下能将碳钢表面的锈蚀完全清洗干净,... 采用波长1064 nm高重频高能量激光清洗设备,研究了激光清洗碳钢表面锈蚀时工艺参数对除锈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激光清洗锈蚀表面、微区、线和点处的元素组成以及相对含量。结果发现:脉冲激光在优化参数下能将碳钢表面的锈蚀完全清洗干净,激光清洗锈蚀表面、微区、线和点处都没有发现氧元素的存在,表明脉冲激光不仅能将碳钢表面的锈蚀完全清洗干净,而且在激光清洗锈蚀过程中不会发生铁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激光除锈 微区分析 表面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硅片的高速激光切片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崔建丰 赵晶 +9 位作者 樊仲维 赵存华 张晶 牛岗 石朝晖 裴博 张国新 薛岩 毕勇 亓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9-834,共6页
基于激光切片原理的分析,给出了厚硅片的高速激光切片方法,采用平凸腔补偿工作物质的热透镜效应,利用Nd∶YAG棒本身的自孔径选模作用,获得了光束质量因子M2等于4.19的50 W 1.064μm激光输出。选取合适的扩束倍数、重复频率和出气孔直径... 基于激光切片原理的分析,给出了厚硅片的高速激光切片方法,采用平凸腔补偿工作物质的热透镜效应,利用Nd∶YAG棒本身的自孔径选模作用,获得了光束质量因子M2等于4.19的50 W 1.064μm激光输出。选取合适的扩束倍数、重复频率和出气孔直径,当切割0.75 mm厚的硅片时,切片速度达400 mm/min;当切割两层叠放的0.75 mm厚的硅片时,切片速度达到100 mm/min。切片的切口光滑,切缝较窄,重复精度高,切片质量好,达到用传统方法难以达到的切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全固体激光器 声光调Q 激光切片 硅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重频双端泵浦全固态Nd∶YVO_4声光调Q激光器 被引量:8
4
作者 石朝辉 张晶 +5 位作者 牛岗 王培峰 崔建丰 张瑛 裴博 樊仲维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35-638,共4页
采用国产大功率光纤束模块,双端面泵浦两块Nd∶YVO4激光晶体,采用高衍射效率声光调Q技术,在注入总功率50W,最高重频100kHz的条件下,获得平均输出功率为18.21W的1064nm激光输出。脉冲宽度为62ns,相应光光转换效率为36.4%。在最低重频10kH... 采用国产大功率光纤束模块,双端面泵浦两块Nd∶YVO4激光晶体,采用高衍射效率声光调Q技术,在注入总功率50W,最高重频100kHz的条件下,获得平均输出功率为18.21W的1064nm激光输出。脉冲宽度为62ns,相应光光转换效率为36.4%。在最低重频10kHz时,具有最大单脉冲能量1.3mJ,相应脉冲宽度为16.4ns,峰值功率达到了80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激光器 高重复频率 声光调Q 双端面泵浦 ND:YV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端面泵浦Nd:YVO_4激光器热管理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侯立群 樊仲维 +4 位作者 王培峰 邱基斯 张正祥 王鹏 张晶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428,共5页
基于一种LD端面泵浦Nd:YVO4激光器,设计了一种热沉结合外部风扇散热的风冷式热管理结构,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Nd:YVO4晶体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环境温度及界面热阻变化对晶体热致效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晶体泵浦区的温度... 基于一种LD端面泵浦Nd:YVO4激光器,设计了一种热沉结合外部风扇散热的风冷式热管理结构,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Nd:YVO4晶体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环境温度及界面热阻变化对晶体热致效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晶体泵浦区的温度梯度约为17℃,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所设计的冷却方案仍能满足系统的散热需求。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高效率、小型化风冷调Q激光器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在泵浦功率为30W时,获得了连续输出功率为14.2W的1064nm基模激光输出,同时,在10kHz重复频率声光调Q下,得到6.53W的准连续基模激光输出。总体光-光转换效率达47.3%,输出激光功率稳定性高,尤其适合工业加工集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 端面泵浦 ND:YVO4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端面泵浦Nd∶YVO_(4)激光放大器的理论及实验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科 樊仲维 +3 位作者 余锦 石朝辉 王小发 黄玉涛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1-866,共6页
设计了激光二极管(LD)连续端面泵浦的Nd∶YVO_(4)主振荡放大器(MOPA),研究了重复频率10~50 kHz调Q脉冲注入时不同输入功率下放大器的输出情况。建立了基于速率方程理论的端面泵浦激光放大器运转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千赫兹脉冲的放大行... 设计了激光二极管(LD)连续端面泵浦的Nd∶YVO_(4)主振荡放大器(MOPA),研究了重复频率10~50 kHz调Q脉冲注入时不同输入功率下放大器的输出情况。建立了基于速率方程理论的端面泵浦激光放大器运转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千赫兹脉冲的放大行为。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增加,脉冲放大逐渐逼近稳定态放大行为。结合实验条件,利用该模型得到了放大介质最佳长度随输入的种子光功率的变化关系,发现实验中放大介质最佳长度为8.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放大器 放大器模型 数值模拟 最佳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阶梯镜进行半导体激光器光束整形及光纤耦合 被引量:5
7
作者 牛岗 樊仲维 +3 位作者 王培峰 崔建丰 石朝辉 张晶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0-512,共3页
文中首先从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的发光特性出发,采用阶梯镜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光束进行整形,最后得到一个纤芯为400μm,数值孔径为0.22的单光纤耦合模块,输出功率为33.7W,耦合效率为84.2%。
关键词 阶梯镜 半导体激光器阵列 光束整形 光参数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整形的重频100mJ全固态1053nm钕玻璃激光放大器(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邱基斯 樊仲维 +4 位作者 唐熊忻 侯立群 连富强 张晓雷 麻云凤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37-2643,共7页
介绍了所研发的一台放大纳秒激光脉冲的高光束质量钕玻璃激光放大器。该放大器采用了多级LD泵浦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进行整形相结合的技术,光束传输遵循抑制衍射、主动控制与补偿及空间滤波的原则。在重频为1 Hz时,将注入的3 ns、1 nJ的... 介绍了所研发的一台放大纳秒激光脉冲的高光束质量钕玻璃激光放大器。该放大器采用了多级LD泵浦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进行整形相结合的技术,光束传输遵循抑制衍射、主动控制与补偿及空间滤波的原则。在重频为1 Hz时,将注入的3 ns、1 nJ的方形激光脉冲能量放大到115.3 mJ,能量净增益109倍,输出激光的能量分散度小于2%,光束的近场调制度小于1.23:1,远场光斑的角漂移小于9.8μrad,远场光斑的衍射限小于2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束整形 空间光调制器 激光器 激光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铁基合金谱线选择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洋 赵天卓 +4 位作者 余锦 付杰 连富强 孙思宁 樊仲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268,共6页
内标法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定量分析精度,研究了谱线强度比的相对波动特性随分析线和内标线之间激发能级差(ΔE)和波长差(Δλ)变化的规律。在局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建立了考虑等离子体中某元... 内标法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定量分析精度,研究了谱线强度比的相对波动特性随分析线和内标线之间激发能级差(ΔE)和波长差(Δλ)变化的规律。在局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建立了考虑等离子体中某元素电子上能级跃迁到下能级产生原子发射谱线的激发能级差、等离子体温度、配分函数和离子密度等强度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对模型中激发能级差对谱线强度相对波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在-2eV<ΔE<2eV和等离子体温度范围在3 000~15 000K条件下,谱线强度随着ΔE和T变化的趋势:随着ΔE变大,谱线强度比呈上升,在ΔE=2eV,T=3 000K时谱线强度比最大;并且谱线强度比相对波动对ΔE和T敏感,ΔE趋近于零时相对波动变小,T对谱线强度比相对波动影响变化不大,整体趋势平稳。在T=10 000K时,ΔE<0相对波动比ΔE>0时小,因此理论上优先选择ΔE<0的谱线对。通过理论分析得出|ΔE|越接近于零,谱线强度比相对波动越小。实验装置中采用工作波长1 064nm,脉冲能量85mJ,重复频率1Hz,脉冲宽度13ns的Nd∶YAG脉冲激光诱导击穿样品;采用工作波长200~975nm,光学分辨率优于0.05nm的Andor公司Mechelle 5000光谱仪,配合Andor New iStar型号ICCD采集光谱;利用激光诱导铁基合金等离子体光谱进行验证。实验中,以Fe为内标元素,Cr和Mn为分析元素。筛选NIST谱线库中跃迁概率在106以上的谱线,并优先选择共振线能级差相近的非共振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激发能级相近或波长相近的谱线作为分析谱线的原则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Cr和Fe,|ΔE|在0.14和1.51eV时得到的谱线强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6.7%和4.6%,其谱线强度比理论值和实际值之差分别为1.14和0.59;|Δλ|在11.7和50.8nm时得到的RSD分别为6.3%和4.4%,其谱线强度比理论值和实际值之差分别为1.69和0.62。分析表明,相比于波长差,激发能级差对Cr/Mn相对波动影响较大。分析元素Cr/Mn与内标元素Fe波长差绝对值不断增大,RSD反而不断减小;在1.50eV和90nm较大约束范围内,|ΔE|大的谱线得到的谱线强度比相对波动相对较小,Cr和Fe的RSD最大相差为2.06%;|Δλ|大的谱线得到的谱线强度比相对波动相对较小,Cr和Fe的RSD最大相差为1.35%。由以上实验结果得出,在实际选择分析谱线时,尽量选择激发能级和波长相近的谱线原则有一定的局限性。|ΔE|或|Δλ|大的谱线得到的RSD较小,选择谱线强度比理论值和实际值最接近的谱线可以作为谱线选择依据。另外,选择谱线强度比理论值和实际值最接近的谱线,可以降低谱线强度比相对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标法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谱线强度比相对波动 相对标准偏差 谱线强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电流长脉宽LD激光器驱动电源的研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正生 樊仲维 +1 位作者 冯承勇 肖云升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5,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大电流长脉宽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的设计方法。根据大功率脉冲型LD的工作特性,作者设计了一套采用L-C串联谐振的恒流充电电路与大功率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线性控制脉冲放电电路相结合的驱动电源。此电...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大电流长脉宽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的设计方法。根据大功率脉冲型LD的工作特性,作者设计了一套采用L-C串联谐振的恒流充电电路与大功率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线性控制脉冲放电电路相结合的驱动电源。此电源满足了输出脉冲电流幅值、脉宽、重频、调Q精确延时均方便可调的要求;并且辅助以片上系统(SoC)单片机和CPLD为核心的控制电路,使电源电路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精度高等特点;同时结合多路在线实时保护电路,有效保证了LD的安全工作。该电源已经成功应用于"XX装置"预放大器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电源 半导体激光器 大电流 宽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泵浦高功率高斜效率Nd:YVO_4声光调Q激光器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锦 张雪 +5 位作者 刘洋 樊仲维 赵天卓 麻云凤 张晶 王培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5-289,共5页
报道了采用激光二极管(LD)端面泵浦Nd:YVO4双端键合晶体高平均功率高斜效率1 064 nm声光调Q激光器。通过对大功率泵浦情况下激光晶体热透镜效应进行分析和估算,优化了模式匹配及热稳腔结构参数,实现了稳定的高功率高斜效率准连续脉冲激... 报道了采用激光二极管(LD)端面泵浦Nd:YVO4双端键合晶体高平均功率高斜效率1 064 nm声光调Q激光器。通过对大功率泵浦情况下激光晶体热透镜效应进行分析和估算,优化了模式匹配及热稳腔结构参数,实现了稳定的高功率高斜效率准连续脉冲激光输出。在泵浦功率46.8 W、最高重复频率50 kHz下,获得最大平均输出功率17.6 W,光-光转换效率为37.6%,斜效率达70.1%,脉冲宽度51.3 ns;在最低重复频率10 kHz下,获得最大单脉冲能量0.91 mJ,峰值功率为46.2 kW,脉冲宽度为19.8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斜效率 声光调Q激光器 双端键合晶体 端面泵浦 激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TEM_(00)模激光的稳定运转及热焦距补偿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晶 樊仲维 +5 位作者 石朝辉 张瑛 崔建峰 亓研 牛岗 王培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9-541,共3页
U形腔设计,利用大基模体积的腔型特性,得到了低阶模运转的大功率基频激光器,采用凹透镜补偿激光晶体的热透镜焦距原理对激光晶体的热透镜焦距进行补偿,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实验中采用了9个20W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侧面抽... U形腔设计,利用大基模体积的腔型特性,得到了低阶模运转的大功率基频激光器,采用凹透镜补偿激光晶体的热透镜焦距原理对激光晶体的热透镜焦距进行补偿,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实验中采用了9个20W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侧面抽运晶体直径为2mm的单Nd∶YAG棒,长腔型设计,最终实现了最高输出功率为22.3W,M2因子为1.8,稳定性(RMS值)<1%的TEM00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透镜效应 TEM00模 激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瓦级PCFA/LBO倍频绿光皮秒激光器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晖 白振旭 +2 位作者 王建才 张丙元 白振岙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132,共5页
具有高平均功率的皮秒级脉冲激光在工业加工、空间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但是锁模产生的皮秒种子光因脉冲宽度窄、单脉冲能量低,难以直接通过传统的行波放大实现功率的高效提升,因此也限制了输出脉冲的非线性频率转换效率。文中通... 具有高平均功率的皮秒级脉冲激光在工业加工、空间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但是锁模产生的皮秒种子光因脉冲宽度窄、单脉冲能量低,难以直接通过传统的行波放大实现功率的高效提升,因此也限制了输出脉冲的非线性频率转换效率。文中通过光栅啁啾脉冲展宽器和狭缝,将中心波长为1 030 nm、脉冲宽度7 ps、重复频率52 MHz的光纤锁模种子光脉冲宽度展宽至32 ps,且将其光谱宽度控制在1.1 nm,利用两个空气包层光子晶体光纤放大器将功率放大至190 W。最后通过温度相位匹配LiB_(3)O_(5)晶体实现了平均功率为103.1 W的绿光皮秒脉冲输出,光束质量因子1.17,二次谐波转换效率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秒放大器 光子晶体光纤 光栅 脉冲展宽 二次谐波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_(00)模激光器的稳定运转以及1/4λ波片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晶 樊仲维 +6 位作者 毕勇 石朝辉 张瑛 崔建峰 亓研 裴博 赵剑波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3,50,共3页
望远镜Z形腔设计,利用大基模体积的腔型特性,得到了低阶模情况下运转的大功率基频激光器,而且由于在望远镜腔中,激光棒上的光斑直径对于热焦距的变化并不敏感,利用ABCD矩阵可以详细的对谐振腔输出特性进行分析。另外,分析了1/4λ波片对... 望远镜Z形腔设计,利用大基模体积的腔型特性,得到了低阶模情况下运转的大功率基频激光器,而且由于在望远镜腔中,激光棒上的光斑直径对于热焦距的变化并不敏感,利用ABCD矩阵可以详细的对谐振腔输出特性进行分析。另外,分析了1/4λ波片对于Nd∶YAG棒热致双折射效应的补偿作用,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较好。实验中采用了9个20W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侧面抽运的单Nd∶YAG棒,单个声光Q驱动器,Z形腔设计,最终实现了最高输出功率为20W,M2因子为1.2,稳定性(RMS值)<1%的TEM00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双折射效应 1/4λ波片 TEM00 望远镜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准连续TEM_(00)模Nd∶YVO_4/LBO绿光激光器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芳 樊仲维 +2 位作者 张晶 王培峰 冯承勇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0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通过带光纤耦合的激光二极管模块端面泵浦低掺杂浓度的Nd∶YVO4晶体,实现了高转换效率的TEM00模准连续绿光激光器。实验采用平平对称腔型设计以获得大的基模体积,高衍射效率声光调Q技术以提高峰值功率密度,以及LBO临界相位匹配来实现腔... 通过带光纤耦合的激光二极管模块端面泵浦低掺杂浓度的Nd∶YVO4晶体,实现了高转换效率的TEM00模准连续绿光激光器。实验采用平平对称腔型设计以获得大的基模体积,高衍射效率声光调Q技术以提高峰值功率密度,以及LBO临界相位匹配来实现腔内倍频。在注入功率30W,重复频率20kHz的条件下,获得了平均功率为9.6W的532nm激光输出,实际光-光转换效率达到33.4%,相应的1064nm基频光平均输出功率为11.8W,实际倍频效率为89.8%。同时,测得532nm绿光的M2因子为1.09,脉冲宽度为28ns。文中还对影响绿光光束质量和转换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绿光激光器 光束质量 高转换效率 声光调Q 腔内倍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光束整形为平顶光束的双凸非球面镜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凯 陈檬 +3 位作者 李港 牛岗 樊仲维 麻云凤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43-1047,共5页
在高斯光束整形为平顶光束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具体分析几个特性参数对两个凸非球面镜的子午截面曲线的影响,根据ZEMAX等光学软件对非球面镜子午截面曲线表达式输入要求,拟合得到误差尽可能小的双凸非球面镜系统结构。
关键词 高斯光束 平顶光束 凸非球面镜 面形参数 非球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片状放大器抽运的耦合导光管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天卓 樊仲维 +5 位作者 崔建丰 单肖楠 王培峰 麻云凤 冯承勇 郭芳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85,90,共5页
采用光线追迹的方法研究了半导体激光二极管阵列(Laser Diode Array,LDA)抽运的耦合导光管的效率特性。分析了耦合导光管在理想情况下的反射率,并对不同参量的耦合导光管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耦合导光管的反射率与结构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采用光线追迹的方法研究了半导体激光二极管阵列(Laser Diode Array,LDA)抽运的耦合导光管的效率特性。分析了耦合导光管在理想情况下的反射率,并对不同参量的耦合导光管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耦合导光管的反射率与结构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提出了耦合导光管侧壁等效反射次数的概念,并通过光线追迹和数值拟合得到了等效反射次数与耦合导光管结构参量之间的近似数学表达式,最后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实验对上述模拟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抽运 耦合导光管 光线追迹 激光二极管阵列 片状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 Hz高重复频率SBS脉宽压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治军 张鸿博 +3 位作者 闫晓超 郎野 白振岙 樊仲维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6-744,共9页
受激布里渊散射(SBS)脉宽压缩是实现高峰值功率、短脉冲激光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SBS脉宽压缩仅限于1~10 Hz低重复频率激光器,限制了高重频短脉冲激光器在激光雷达、空间碎片探测以及目标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基于此,开展了高重... 受激布里渊散射(SBS)脉宽压缩是实现高峰值功率、短脉冲激光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SBS脉宽压缩仅限于1~10 Hz低重复频率激光器,限制了高重频短脉冲激光器在激光雷达、空间碎片探测以及目标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基于此,开展了高重复频率下的SBS脉宽压缩实验研究。设计搭建了高重复频率的主振荡放大激光器,开展了SBS二次级联脉宽压缩和SBS振荡放大双池脉宽压缩实验。通过SBS二次级联压缩实现了脉冲宽度从~32 ns压缩到~1.9 ns,脉宽压缩比达16倍;而通过SBS振荡放大双池结构实现了脉冲宽度从~4 ns压缩到376 ps,脉宽压缩比达10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超净封闭型SBS相位共轭镜,在Stokes光输出能量达50 m J时,无光学击穿现象,实现了在200 Hz高重复频率下的SBS脉宽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激布里渊散射 相位共轭 脉宽压缩 短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TP晶体热效应与光束质量改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晶 毕勇 +5 位作者 樊仲维 石朝辉 张瑛 崔建峰 裴博 赵剑波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共2页
讨论了腔内倍频KTP晶体的热透镜效应,计算了平平谐振腔中KTP晶体在最大泵浦功率为180W时的热焦距为853mm;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腔型,改善了光束质量。实验中采用了9个20W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侧面抽运的单Nd:YAG棒、单声光Q开关、高效小... 讨论了腔内倍频KTP晶体的热透镜效应,计算了平平谐振腔中KTP晶体在最大泵浦功率为180W时的热焦距为853mm;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腔型,改善了光束质量。实验中采用了9个20W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侧面抽运的单Nd:YAG棒、单声光Q开关、高效小曲率凸凸腔内倍频谐振腔结构,对KTP晶体和Q开关采取适当的冷却方式,最终实现了光束质量因子M2达3.16,功率稳定性RMS值为0.781%,平均功率为16W的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器稳定性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质量 激光技术 热透镜效应 KTP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抽运钕玻璃薄片放大器热管理结构
20
作者 侯立群 樊仲维 +4 位作者 邱基斯 赵天卓 张晶 张晓雷 唐熊忻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37-1542,共6页
基于传热学基本理论,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对LD端面抽运钕玻璃薄片激光放大器激光介质的瞬态热效应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边界条件下钕玻璃薄片内部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分析,研究了LD端面抽运钕玻璃薄片的热效应特性,并对比了不同热管理... 基于传热学基本理论,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对LD端面抽运钕玻璃薄片激光放大器激光介质的瞬态热效应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边界条件下钕玻璃薄片内部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分析,研究了LD端面抽运钕玻璃薄片的热效应特性,并对比了不同热管理方案下钕玻璃薄片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采用白宝石窗口结合外围热沉TEC制冷的冷却方案最佳.此种冷却方案下钕玻璃薄片内最高温度在非抽运面中心处,约120℃.虽然比直接对抽运面水冷方式的冷却效果稍差,但是可以避免抽运面直接水冷所引起的一些问题.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由于钕玻璃热阻较大,即使加强径向散热,抽运区的热量仍然难以从径向疏散,对热管理方案进行优化时应该考虑从尺寸较小的轴向进行散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二极管抽运 薄片激光放大器 钕玻璃 热效应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