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分散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焕袍 阳光 崔青汝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6,共6页
在分析二次再热机组控制难点的基础上,介绍了1 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国产自主化分散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包括机组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技术特点,机组协调控制技术,汽温控制技术,旁路控制技术及机组自启停(APS)控制技术。示范... 在分析二次再热机组控制难点的基础上,介绍了1 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国产自主化分散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包括机组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技术特点,机组协调控制技术,汽温控制技术,旁路控制技术及机组自启停(APS)控制技术。示范工程的应用表明,该分散控制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机组实现了启停全程控制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 二次再热循环 分散控制系统 机炉协调控制技术 汽温控制技术 三级旁路全程控制技术 机组自启停技术(APS)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控制策略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牛海明 邱忠昌 黄焕袍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8-142,共5页
通过分析锅炉各调温手段对再热汽温的影响,提出了一种1 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方案,从锅炉吸热面布置、摆动燃烧器喷嘴、烟气挡板、一、二次再热器微量喷水减温器、一、二次再热器事故喷水减温器方面做出了设计说明,... 通过分析锅炉各调温手段对再热汽温的影响,提出了一种1 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方案,从锅炉吸热面布置、摆动燃烧器喷嘴、烟气挡板、一、二次再热器微量喷水减温器、一、二次再热器事故喷水减温器方面做出了设计说明,介绍了某1 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一、二次再热汽温控制回路的设计及主、再热汽温控制的解耦方法,实践证明本控制方案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二次再热 再热汽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二次再热火电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崔青汝 牛海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1,共5页
以具有时变特性、大惯性和非线性的二次再热机组蒸汽温度受控对象为背景,结合超超临界直流锅炉特性,分析了过热器出口主蒸汽温度的变化机理,提出了基于改进型Smith预估补偿器实现的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结合某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 以具有时变特性、大惯性和非线性的二次再热机组蒸汽温度受控对象为背景,结合超超临界直流锅炉特性,分析了过热器出口主蒸汽温度的变化机理,提出了基于改进型Smith预估补偿器实现的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结合某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式锅炉,给出了控制策略的设计要点。实践证明,该系统能有效解决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的大延迟和大惯性问题,提高主蒸汽温度的动态控制品质,同时降低调试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1 000MW 超超临界机组 二次再热循环 主蒸汽温度 SMITH预估补偿器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过热汽温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牛海明 于佼 +2 位作者 丁常富 汪朝晖 田彬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6-133,共8页
针对火电机组过热汽温存在大惯性、大时滞和非线性的动态特性,以及扰动因素作用下参数不易整定的问题,提出自抗扰控制–线性自抗扰控制(ADRC-LADRC)串级控制策略,即外回路应用非线性自抗扰减小超调量,内回路应用线性自抗扰对扰动快速响... 针对火电机组过热汽温存在大惯性、大时滞和非线性的动态特性,以及扰动因素作用下参数不易整定的问题,提出自抗扰控制–线性自抗扰控制(ADRC-LADRC)串级控制策略,即外回路应用非线性自抗扰减小超调量,内回路应用线性自抗扰对扰动快速响应并加以抑制,同时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自抗扰串级回路中的参数进行整定。测试与工程应用表明: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整定参数的ADRC-LADRC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和抗干扰能力,能够快速响应扰动并跟踪设定值,维持过热汽温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 过热汽温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串级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灰对光伏电池板输出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牛海明 崔青汝 刘厚旭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积灰对光伏电池板输出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且因地域、实验环境等因素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分析了不同自然积灰的粒径分布特征,分别利用黄土、红土和高岭土,构造了我国不同地域自然积灰的模拟样本;搭建了由光伏电池阵列、MPPT控制... 积灰对光伏电池板输出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且因地域、实验环境等因素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分析了不同自然积灰的粒径分布特征,分别利用黄土、红土和高岭土,构造了我国不同地域自然积灰的模拟样本;搭建了由光伏电池阵列、MPPT控制器、上位机以及光强测量仪、温度测量模块等构成的实验平台,开展了积灰对光伏电池板的伏安特性、温度、相对透光率以及输出功率影响的测量实验;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相对透光率、相对发电效率与积灰密度关系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积灰密度的增加,光伏电池板的温度、相对透光率和相对发电效率均逐渐降低,且降低幅度与积灰类型有关;应用算例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以及光伏电池板积灰的清洗周期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灰 光伏电池板 温度 透光率 输出功率 清洗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驱动的光伏发电多尺度功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冯健 牛海明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6,共8页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污染天气使光伏发电中太阳辐照度随空气质量出现较大变化,对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产生较大影响。对此,本文基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建立了气溶胶光学厚度(AOT)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软测量模型,采用双波段大气辐射传...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污染天气使光伏发电中太阳辐照度随空气质量出现较大变化,对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产生较大影响。对此,本文基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建立了气溶胶光学厚度(AOT)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软测量模型,采用双波段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太阳辐照度,以日前与日内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为驱动数据,提出了一种多时间尺度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并基于此开发了光伏发电功率预测软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反映污染天气对辐照度的影响,实现对光伏发电功率的准确预测,该光伏发电功率预测软件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发电功率预测 污染天气 辐照度 气溶胶光学厚度 空气质量 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