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陆探一号SAR卫星的地质灾害普查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忠海 闫立波 +2 位作者 刘茜 路广博 刘睿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01,176,共6页
为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摸清城市安全风险的结构特点,济南市自2024年开始引入基于卫星的“天基”监测网络,将SAR卫星用于河堤、大坝、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超高层建筑、矿山、地质灾害等的月度形变监测。本文利用Lan... 为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摸清城市安全风险的结构特点,济南市自2024年开始引入基于卫星的“天基”监测网络,将SAR卫星用于河堤、大坝、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超高层建筑、矿山、地质灾害等的月度形变监测。本文利用LandSAR国产软件,基于陆地探测一号(LT-1)SAR数据对济南市南部地区2800 km^(2)范围区域开展了地表形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T-1可有效用于地质灾害形变普查监测,济南市地质灾害隐患集中分布的南部地区地表较为稳定、无重大形变变化;同时,还监测到部分露天矿区存在明显沉降,也可为矿区安全生产等监管提供监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探一号 地质灾害 地表形变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 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建筑物遥感监测与分布式光伏建设潜力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光辉 唐新明 +2 位作者 张涛 戴海伦 彭瑶瑶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100,共9页
作为典型的清洁能源类型之一,分布式光伏具有投资小、建设快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能源短缺的农村地区和负荷密度高的工业区用电问题。建筑物屋顶是分布式光伏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建筑物的数量直接关系着分布式光伏的建设潜力,因而监测和... 作为典型的清洁能源类型之一,分布式光伏具有投资小、建设快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能源短缺的农村地区和负荷密度高的工业区用电问题。建筑物屋顶是分布式光伏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建筑物的数量直接关系着分布式光伏的建设潜力,因而监测和分析全国建筑的空间分布对分布式光伏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2 m分辨率国产高分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了全国范围的建筑区,典型区域建筑占比系数表征全国不同区域的建筑屋顶面积;分析全国建筑屋顶的空间特征,研究分布式光伏的建设潜力分布格局,结合人口空间分布提出了分布式光伏的建设路径建议。研究表明,遥感提取建筑物技术精度达到81.63%,能够满足后续分析的数据需求;全国约1.4×10^(4) km^(2)的建筑屋顶有潜力建设分布式光伏。按照分布式光伏就地建设、就地使用原则,各省份可分为四个梯队,从东部人口稠密且分布式光伏建设潜力大的区域开始建设,分级分步推进全国的分布式光伏建设实施;建立基于卫星遥感的全国分布式光伏建设动态监测机制,为分布式光伏建设规划路径的动态更新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建筑物提取 分布式光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立体测图卫星典型冰川区高精度DEM生产及质量对比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思奥 李国元 +3 位作者 郭金权 张焜 张帅台 裴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202,共17页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开展青藏高原冰川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随着国产立体测图卫星的快速发展,自主可控地获取青藏高原冰川区高精度DEM成为可能。该研究综合采用资源三号、高分七号卫星的立体影像和激光测高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开展青藏高原冰川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随着国产立体测图卫星的快速发展,自主可控地获取青藏高原冰川区高精度DEM成为可能。该研究综合采用资源三号、高分七号卫星的立体影像和激光测高数据,分别生成冰川区域5 m和2 m格网的DEM,并选择岗钦及普若岗日等两处冰川为实验区,将国产卫星DEM与国外的AW3D、SRTM、TanDEM、HMA DEM等多种开源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ICESat-2星载激光测高数据开展DEM绝对高程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与中等空间分辨率的开源DEM相比,基于国产立体测图卫星影像生产的DEM高程精度更优,且格网更精细、更能详细描述冰川末端纹理特征;与高空间分辨率数据集HMA DEM对比高程精度,资源三号DEM略差、高分七号DEM更优,且在覆盖完整性方面国产卫星DEM均优于HMA DEM。综上所述,基于国产立体测图卫星可以实现冰川区高精度DEM的获取,能够为青藏高原冰川研究提供自主可控、精度可靠的地形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高 青藏高原冰川 数字高程模型 高分七号 资源三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1卫星星敏感器在轨测量精度初步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宝帅 李国元 +1 位作者 艾波 王伶俐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星敏感器是目前主流的高精度姿态测量仪器,在轨运行期间星敏感器会产生系统误差、高频误差和低频误差。文章进行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卫星)星敏感器系统误差与高频误差的计算,分析了星敏1a与1b的光轴夹角误差与卫星星下点纬度... 星敏感器是目前主流的高精度姿态测量仪器,在轨运行期间星敏感器会产生系统误差、高频误差和低频误差。文章进行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卫星)星敏感器系统误差与高频误差的计算,分析了星敏1a与1b的光轴夹角误差与卫星星下点纬度的变化规律,基于傅里叶变换对光轴夹角低频误差进行建模,并以此来反映两星敏感器的低频误差。在轨数据表明,星敏1a旋转至星敏1b以及星敏1a旋转至2的系统误差分别为(6.906′,-12.569′,-1.552′)和(-4.540′,-27.199′,13.522′)。星敏数据中精度最高的是星敏1a/1b融合数据,三轴误差分别为0.505″、0.633″和0.800″。同组的星敏1a和1b精度类似,星敏1a三轴误差分别为0.990″、0.981″和16.731″,星敏2a三轴误差分别为0.888″、1.022″和15.156″。星敏2精度稍差,三轴误差分别为2.061″、2.382″和27.231″;星敏1a与1b光轴夹角误差(3σ)为2.50″,光轴夹角低频和高频误差分别为2.046″和1.470″。在相邻轨道星下点纬度相同时光轴夹角误差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星敏感器 系统误差 高频误差 低频误差 光轴夹角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均值漂移分割与聚类分析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被引量:9
5
作者 方旭 王光辉 +2 位作者 杨化超 刘慧杰 王更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8-71,共4页
针对传统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对前后期影像数据质量要求高、适应范围窄、检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本文在引入异常点检测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均值漂移分割与聚类分析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将前期地理国情矢量数据与待监测的... 针对传统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对前后期影像数据质量要求高、适应范围窄、检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本文在引入异常点检测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均值漂移分割与聚类分析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将前期地理国情矢量数据与待监测的遥感影像进行地理配准;然后在地理国情矢量数据的基础上对遥感影像作均值漂移算法二次细分割,获得的矢量图斑继承了原有父级类属性,并对同一父级类的影像图斑进行光谱、空间、纹理、指数等特征提取;最后采用高斯混合模型与最大期望值算法聚类获得多个类别,在父级类下找出异常类别的图斑。通过试验对比分析,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值漂移分割 变化检测 多特征提取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HJ-1B卫星数据的地表温度及湿度反演方法——以呼伦贝尔草原伊敏露天煤矿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赵菲菲 包妮沙 +1 位作者 吴立新 孙瑞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共9页
草原露天煤矿的土壤湿度遥感监测可以反映露天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选择国产环境卫星(HJ-1B)多光谱及热红外光谱数据,探讨HJ-1B数据在中国北部呼伦贝尔草原伊敏露天煤矿区地表温度及湿度的反演模型及适宜性,对比分析JM&S,... 草原露天煤矿的土壤湿度遥感监测可以反映露天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选择国产环境卫星(HJ-1B)多光谱及热红外光谱数据,探讨HJ-1B数据在中国北部呼伦贝尔草原伊敏露天煤矿区地表温度及湿度的反演模型及适宜性,对比分析JM&S,Qin和Artis算法在研究区温度反演中的精度及适用性;进一步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NDVI-LST)的特征空间反演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通过野外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对NDVI–LST特征空间中的干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基于Qin算法反演的温度数据精度最高;干边纠正系数为0.3时,TVDI与实测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最高,"湿边"呈现剖物线特征,"干边"呈现线性规律。反演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露天煤矿区内不同地物的地表干旱状况及空间异质性,可为草原露天煤矿区的长周期陆面演变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环境卫星(HJ-1B) 露天煤矿区 干边模型 地表温度(LST) 土壤湿度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本土水生生物荧蒽水质基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武江越 郭晓敏 +5 位作者 崔嵬 赵延博 李波平 闫振广 杨雅煜 石晓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5-862,共8页
荧蒽是一种对水生生物有害的优控多环芳烃,在国内外水体中广泛存在.然而,在目前关于荧蒽的科学研究中,其基准阈值报告较为少见,由于本土物种生态毒理学数据对荧蒽基准阈值的研究分析尤为重要,数据的缺失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 荧蒽是一种对水生生物有害的优控多环芳烃,在国内外水体中广泛存在.然而,在目前关于荧蒽的科学研究中,其基准阈值报告较为少见,由于本土物种生态毒理学数据对荧蒽基准阈值的研究分析尤为重要,数据的缺失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开展急性生态毒理学和慢性生态毒理学实验,并利用US EPA“指南”推荐的方法,推导了荧蒽的基准阈值,其中急性实验对象为9种本土水生生物,慢性实验为3种.推导结果表明:荧蒽本土水生生物急性基准阈值(CMC)为0.570 mg·L^(−1),慢性基准阈值(CCC)为0.174 mg·L^(−1);另外,鉴于本土和非本土物种之间的巨大差别,文章中采用了SSD(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即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根据对二者敏感度分布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本土与美国物种在敏感性分布上一致性较低,这也表明在推导我国荧蒽水生生物基准阈值时,可直接利用美国水生生物毒性数据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蒽 基准阈值 物种敏感性分布 本土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rldView-3卫星成像模式介绍及数据质量初步评价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国元 胡芬 +2 位作者 张重阳 高小明 陈晨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1-16,共6页
在介绍World View-3卫星基本参数、成像模式、数据产品分级的基础上,选择该卫星北京通州地区的全色多光谱影像开展了影像融合效果评价,同时选择山东潍坊地区的同轨立体影像开展了几何定位精度评价。试验结果表明,World View-3的全色波... 在介绍World View-3卫星基本参数、成像模式、数据产品分级的基础上,选择该卫星北京通州地区的全色多光谱影像开展了影像融合效果评价,同时选择山东潍坊地区的同轨立体影像开展了几何定位精度评价。试验结果表明,World View-3的全色波段与多光谱的5、3、2波段组合后的真彩色融合效果非常好,影像清晰、色彩自然;山东潍坊地区影像无控制点几何定位精度优于其标称的3.5 m,平面定位精度可达1.8 m,高程精度达0.9 m,加入少量控制点后平面定位精度可优于1 m,高程可优于0.5 m。本文对World View-3卫星成像模式及数据质量评价的相关结论,能够为后续国产分米级高分辨率测绘卫星设计和指标论证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View-3卫星 成像模式 全色多光谱融合 区域网平差 几何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回归分析的卫星有效成像概率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欧阳斯达 汪汇兵 +2 位作者 何召宁 张悦 曹樱子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4,共9页
"资源三号"卫星02星单圈可分段使用两次有效载荷工作模式,如何充分利用卫星短弧段、多弧段的灵活性,通过对拍摄弧段上进行有效成像预估,在有限的成像弧段内合理避开有可能的云雨区域,提高卫星有效数据获取的效率,是卫星任务... "资源三号"卫星02星单圈可分段使用两次有效载荷工作模式,如何充分利用卫星短弧段、多弧段的灵活性,通过对拍摄弧段上进行有效成像预估,在有限的成像弧段内合理避开有可能的云雨区域,提高卫星有效数据获取的效率,是卫星任务规划精细化作业中提出的新问题。结合存档卫星影像和气象资料进行大数据分析,文章首先以影像云判结果为指标,统计"资源三号"卫星存档影像的有效数据比,然后以全球参考系(Worldwide Reference System,WRS)的Path/Row格网和月为时空基准,在位置和时间上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可挖掘历史有效数据比和月平均总云量气象统计资料的相关性。并利用所得的回归方程结果,从月平均总云量可以估算得到卫星有效成像概率的时空分布。通过在"资源三号"卫星实际业务中开展应用表明,基于存档影像和气象资料回归分析所得到的卫星有效成像预估分布,可为卫星任务规划开展精细化作业,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任务规划 有效数据比 月平均总云量 有效成像概率 “资源三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段元支撑区主成分相似性约束特征线匹配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伟东 朱红 +1 位作者 王竞雪 张重阳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4-910,共7页
针对特征线匹配中因线段端点不确定而难以提供准确位置的问题,论文提出结合边缘主点与线段元支撑区主成分相似性约束近景影像特征线匹配方法。首先,利用ASIFT算法获取立体像对同名点,计算仿射变换矩阵;其次,对Canny算子边缘检测后的影... 针对特征线匹配中因线段端点不确定而难以提供准确位置的问题,论文提出结合边缘主点与线段元支撑区主成分相似性约束近景影像特征线匹配方法。首先,利用ASIFT算法获取立体像对同名点,计算仿射变换矩阵;其次,对Canny算子边缘检测后的影像进行Freeman链码跟踪,链码分裂获取线段元的边缘主点,将边缘主点视为匹配基元,同时结合仿射变换、核线约束及Harris兴趣值三重约束独立匹配边缘主点;最后,采用线段元支撑区主成分相似性对特征线匹配结果进行一致性检核。论文选取不同类型的近景影像作为实验数据,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该算法实现了以点代线匹配,降低直线匹配算法的复杂程度,同时通过线段元支撑区主成分相似性约束检核匹配结果,充分利用近景影像彩色信息,提高了匹配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匹配 边缘主点 主成分分析 FREEMAN链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年辽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变化评估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娇琦 王华斌 +1 位作者 刘伟玲 张林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5-249,共5页
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以RS和GIS技术为基础,利用TM遥感影像、植被NDVI以及气象等数据,计算2000—2010年辽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植被... 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以RS和GIS技术为基础,利用TM遥感影像、植被NDVI以及气象等数据,计算2000—2010年辽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植被覆盖、水源涵养能力、土壤侵蚀强度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等指标的变化,从而分析近10a来辽河流域生态系统基本状况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10a间,辽河流域城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扩张,但并未破坏生态用地;植被覆盖度、水源涵养能力、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都有提高;土壤侵蚀强度有所增加,一定程度受2010年降水量的影响。总体来说,2000—2010年,辽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基本处于稳定且有转好的的趋势;但仍需注意城镇的扩张对耕地以及生态用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功能 辽河流域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块尺度下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粮食作物识别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谷鹤 尚坤 +1 位作者 秦爱羚 肖晨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3-41,共9页
开展粮食作物监测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像元尺度下,利用单一遥感数据进行粮食作物监测,识别精度往往较低,提取的作物地块破碎,难以满足应用需求。为此,该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为研究区,提出了一套地块尺度下综合多... 开展粮食作物监测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像元尺度下,利用单一遥感数据进行粮食作物监测,识别精度往往较低,提取的作物地块破碎,难以满足应用需求。为此,该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为研究区,提出了一套地块尺度下综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包括高分辨率数据、多时相数据、高光谱数据)与土地利用调查矢量数据的粮食作物信息识别方法。首先,对高分辨率数据进行分割获取耕地地块矢量数据;其次,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地块级时空谱特征;再次,利用样本数据计算特征类间可分性,并进行特征优选;最后,构建基于二次多项式支持向量机的主要粮食作物(春玉米)识别方法。结果表明:(1)该研究所提的方法可以有效进行粮食作物信息识别,基于地块数统计的识别精度为89.7%;(2)利用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组合得到的识别结果精度最优,基于像元数统计的精度为97.1%,与传统方法相比提高了24.2个百分点,且提取的地块信息更完整。该研究成果可支持粮食作物种植用地的调查与监测,也可为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与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识别 均质地块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七号卫星立体影像无地面控制区域网平差与精度验证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鑫东 王洋洋 唐新明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0,共8页
开展基于高分七号卫星(GF-7)立体影像的无控区域网平差精度分析验证,对GF-7能否实现1∶1万比例尺立体测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了覆盖中国河北太行山地区的GF-7立体影像和激光点作为实验数据,开展无地面实测控制点条件下的区域网平差... 开展基于高分七号卫星(GF-7)立体影像的无控区域网平差精度分析验证,对GF-7能否实现1∶1万比例尺立体测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了覆盖中国河北太行山地区的GF-7立体影像和激光点作为实验数据,开展无地面实测控制点条件下的区域网平差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激光点辅助的情况下,实验影像在各类地形及整区的平面精度均满足1∶1万比例尺测图要求,但高程精度超限。采用激光点作为控制与立体影像开展联合区域网平差后,实验影像平面和高程精度均满足1∶1万比例尺测图要求。因此,在无地面实测控制条件下,利用GF-7激光点作为高程控制,GF-7影像几何精度可满足1∶1万比例尺立体测图精度要求,这对未来开展全球范围1∶1万比例尺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七号卫星 立体影像 激光高程点 联合区域网平差 几何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水平时空演变——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奇 季建万 +1 位作者 张锐 刘文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1-3549,共9页
定量研究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研究较少利用多源时空数据从空间视域角度定量评价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演变情况,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中分辨率成像... 定量研究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研究较少利用多源时空数据从空间视域角度定量评价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演变情况,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夜间灯光和人口密度等数据,分别计算得到2010—2020年3期遥感生态指数(I_(RSE))、夜间灯光差异指数(I_(NTD))以及耦合协调度指数(I_(CCD)),之后利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3期I_(RSE)、I_(NTD)以及I_(CCD)的时空演变状况,并定量探究了I_(RSE)、I_(NTD)以及I_(CCD)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2010—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3期I_(RSE)均值分别为0.5044、0.4560和0.4783,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3期I_(NTD)均值分别为0.2130、0.2681和0.3432,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且92.96%区县的夜间灯光差异指数表现为上升趋势;I_(CCD)均值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从2010年的0.5622提升到2020年的0.6345;在区县尺度上,94.47%区县的I_(CCD)表现为增加趋势;2)在2010—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I_(CCD)空间聚集性表现为下降趋势,全局空间自相关值从2010年的0.5574下降到2020年的0.4042,但“低低”聚集行政单元减少数明显低于“高高”聚集减少数;3)I_(RSE)、I_(NTD)以及I_(CCD)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3期拟合方程均值为R^(2)为0.9593,其中I_(NTD)对I_(CCD)的贡献度大于I_(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京津冀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