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水平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晓鸣 过斌 +3 位作者 刘彦茹 张房昉 刘华清 王志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2-1426,共5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20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20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FGF2表达水平;采用WD-3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免疫比色法检测TRPC1水平;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精神症状;Pearson法分析FGF2、TRPC1与精神症状指标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FGF2、TRPC1水平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RPC1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GF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PANSS评分、阳性评分、阴性评分、一般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FGF2表达与总PANSS评分、阳性评分、阴性评分、一般症状评分均呈正相关,TRPC1表达与总PANSS评分、阳性评分、阴性评分、一般症状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FGF2、TRPC1水平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8、0.911,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84.00%、89.50%,特异度分别为89.00%、86.50%;两者联合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AUC为0.96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50%、90.0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FGF2水平明显升高,TRPC1水平明显降低,血清FGF2、TRPC1水平与患者的精神症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 精神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S100B蛋白含量影响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林晶 修梅红 +1 位作者 张向阳 陈大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S100B蛋白是否异常;利培酮对S100B影响与疗效之间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53例,正常对照58例。患者组单一利培酮治疗12周,阳性和阴性综合症量表(posi...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S100B蛋白是否异常;利培酮对S100B影响与疗效之间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53例,正常对照58例。患者组单一利培酮治疗12周,阳性和阴性综合症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eneral impression,CG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定病情,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研究对象的S100B含量。结果:基线患者组的S100B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2周利培酮治疗后S100B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P<0.05)。基线S100B蛋白含量与发病年龄、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2,-0.23,P均<0.05);治疗后S100B蛋白含量有效组低于无效组,与治疗前后PANSS减分值、阴性症状减分值呈显著负相关(r=-0.28、-0.31,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S100B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利培酮治疗降低S100B含量且与临床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存在着结构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SIOOB蛋白 利培酮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使用 被引量:45
3
作者 司天梅 方贻儒 +19 位作者 李涛 许秀峰 郝伟 徐一峰 贾福军 李惠春 杨甫德 刘铁榜 梅其一 宁玉萍 施慎逊 王高华 王向群 许毅 陆峥 张宁 于欣 赵靖平 李凌江 江开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34-640,共7页
米氮平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一系列上市前及上市后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米氮平能有效治疗各种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耐受性良好,对伴有焦虑、激越以及失眠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更有优势;长期维持治疗可降低抑郁... 米氮平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一系列上市前及上市后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米氮平能有效治疗各种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耐受性良好,对伴有焦虑、激越以及失眠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更有优势;长期维持治疗可降低抑郁障碍的复发风险;作为增效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治疗对其他抗抑郁药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与其他抗抑郁药相比,失眠、焦虑和性功能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相对较低。最近新上市了口崩片剂型,为适合该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服药途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作用机制 抑郁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沃顿胶薄片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髓鞘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牧 李东朋 +5 位作者 宋迪 赵成斌 岳赛超 冯杰 杨波 关方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7-372,共6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沃顿胶薄片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髓鞘的修复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6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4)、模型组(n=25)及沃顿胶薄片组(n=25),后2组建立面神经挤压伤模型,其中,沃顿胶薄片组将人脐带沃顿胶薄片贴... 目的:观察人脐带沃顿胶薄片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髓鞘的修复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6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4)、模型组(n=25)及沃顿胶薄片组(n=25),后2组建立面神经挤压伤模型,其中,沃顿胶薄片组将人脐带沃顿胶薄片贴附于面神经挤压伤处。分别于造模后第1、3、10、20、30天评价面神经功能。造模后第30天测定面神经电生理。取损伤处面神经主干,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 Western blot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 ELISA测定炎症因子IL-1β、IL-10、TNF-α、NF-κB的分泌。结果:造模后第1、3、10、20、30天,模型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假手术组升高;第20、30天,沃顿胶薄片组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 <0. 05)。造模后第30天,模型组M波潜伏期升高,神经电位波幅降低,沃顿胶薄片组以上2指标均较模型组改善(P <0. 05); HE染色显示模型组面神经主干有广泛的脱髓鞘改变,而沃顿胶薄片组面神经组织结构恢复,可见再生的髓鞘;透射电镜下可见模型组神经纤维肿胀,呈现脱髓鞘改变,而沃顿胶薄片组髓鞘明显增厚,髓鞘板层结构松散明显好转,空泡状改变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沃顿胶薄片组MBP、BDNF及NGF的表达增多,IL-1β、IL-10、NF-κB的表达降低(P <0. 05)。结论:人脐带沃顿胶薄片可促进大鼠面神经损伤后的髓鞘修复,其机制可能与沃顿胶中MBP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损伤区域局部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 沃顿胶 面神经损伤 神经修复 电生理 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默认网络相关脑区脑功能连接的探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净 赵冰 +4 位作者 王希林 廖金敏 刘颖 张函 陈曼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8-653,共6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方法,探讨女性抑郁障碍患者默认网络相关脑区脑功能连接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女性抑郁障碍患者为病例组(n=27)。同期按照与病例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原...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方法,探讨女性抑郁障碍患者默认网络相关脑区脑功能连接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女性抑郁障碍患者为病例组(n=27)。同期按照与病例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原则从北京大学医学部社区居民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职工家属中招募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37)。受试者均进行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s-f MRI)扫描。以左侧楔前叶和左侧顶下小叶为感兴趣区(ROI),通过ROI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分析,比较两组默认网络相关脑区脑功能连接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侧顶下小叶与右侧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加,左侧楔前叶与右侧丘脑及双侧中脑功能连接增加(P<0.05,Alphasim校正)。结论女性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默认网络相关的脑区与多个脑网络功能连接存在异常,这些异常可能参与了其神经病理学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女性 静息态 功能连接 默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