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的特征及干预效果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翠玲 王绍礼 +2 位作者 童永胜 杨甫德 孟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1-745,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特征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拨打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来电,符合高危随访条件来电共856例,其中预约随访来电586例。应用适合非精神科医师使用的抑郁症诊断筛选量表,对来电...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特征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拨打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来电,符合高危随访条件来电共856例,其中预约随访来电586例。应用适合非精神科医师使用的抑郁症诊断筛选量表,对来电者近两周的抑郁情绪及自杀危险进行评估。对评估出的高危来电者进行24小时、1周及1月三次随访。结果:586例来电中,女性350例,男性236例;平均年龄(29±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2±4)年;已婚133例,未婚354例;学生98例,无业或退休245例,在业243例;既往有明确的精神科诊断者353例,其中抑郁症225例;既往有自杀未遂史者289例;亲友有过自杀行为者234例。来电咨询问题前三位为:精神心理问题,家庭关系问题、恋爱及与朋友同事矛盾问题。即刻及随后三次随访结果显示,来电者的自杀危险程度显著降低,每次干预自杀危险程度均较前次显著降低。结论:心理援助热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自杀高危者的危险程度,并提示热线应提供后续的干预服务,以保证自杀的干预效果持续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援助热线 自杀高危来电 高危随访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服务质量及干预效果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翠玲 李献云 +3 位作者 王绍礼 童永胜 杨甫德 崔玉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质量及干预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完成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质量及干预效果随访的613例来电(女性307例,男性306例;年龄13~80岁)。由不同的咨询员在预约随访来电的第7天使用自编心理援助热...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质量及干预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完成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质量及干预效果随访的613例来电(女性307例,男性306例;年龄13~80岁)。由不同的咨询员在预约随访来电的第7天使用自编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质量及干预效果随访评估问卷进行电话随访。结果:78.8%的来电者对热线干预服务总体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91.2%来电者对热线服务态度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73.7%来电者认为热线满足了他们的需求,78.3%来电者对咨询员的处理能力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73.0%的来电者认为热线咨询员帮其在面对困难时找到更多的选择,71.9%来电者认为咨询使其生活产生了积极变化,来电者的痛苦程度、绝望感、想死的程度通过电话咨询得到明显缓解。结论: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干预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绝大多数来电者认可,起到了降低来电者自杀危险程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干预热线 质量 效果 电话干预 危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综合医院心理卫生服务现状 被引量:15
3
作者 安静 张亚利 +7 位作者 李献云 童永胜 梁红 王绍礼 杨甫德 赵丽婷 岳琳琳 徐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了解2009年北京地区各级综合医院心理卫生服务状况。方法:按照北京市卫生局提供的名单向北京全部272家各级综合医院发放自编"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2009年医院一般情况、医院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的情况... 目的:了解2009年北京地区各级综合医院心理卫生服务状况。方法:按照北京市卫生局提供的名单向北京全部272家各级综合医院发放自编"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2009年医院一般情况、医院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的情况、提供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特征,以及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结果:共有111家(40.8%)的医院完成调查,43家医院(8.7%)至少提供1种心理卫生服务,其中提供门诊心理卫生服务的有36家(32.4%)。神经症(30.1%)和情感障碍(29.9%)是门诊患者中最常见的两种心理问题。仅有20家(18%)综合医院有精神科会诊服务。综合医院中共369人从事心理卫生工作,其中63.9%仅有初级或不具备专业水平;69.9%目前没有达到本科学历;41.9%的人员从事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的年限不足5年;11.6%的人员未接受过专业培训,44.2%接受专业培训不足一年。与一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提供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受教育水平高,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水平的人更多,接受的培训更多(均P<0.01)。结论:目前北京市综合医院提供的心理卫生服务的种类和范围十分有限,尤其是一二级医院,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心理卫生服务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校医合作”模式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喜亭 张艳萍 王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3-134,共2页
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拓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新途径。为此,在分析"校医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六种"校医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 “校医合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40家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调查 被引量:27
5
作者 牛雅娟 王志青 +2 位作者 杨少杰 费立鹏 王向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7-461,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抑郁筛选量表在随机抽取的北京40家各级综合医院中调查了2914例年龄〉15岁的住院病人,了解他们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抑郁筛选量表在随机抽取的北京40家各级综合医院中调查了2914例年龄〉15岁的住院病人,了解他们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发现其危险因素。结果:2914例患者中,187人(6.42%;95%CI为5.58%~7.64%)有过自杀意念,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的频率高(OR=9.2,95%CI为6.5~12.9)、亲属有过自杀行为(4.3,2.3~8.3)、调查当时有重性抑郁发作(2.7,1.7~4.3)、熟人有过自杀行为(2.0,1.3~2.9)、年龄〈55岁(1.7,1.2~2.3)、女性(1.5,1.1~2.1)。2914例患者中,25人(0.86%;95%CI为0.56%~1.26%)有过自杀未遂,其危险因素排列为:目前有重性抑郁发作(OR=5.6,95%CI为2.1~15.1)、亲属有过自杀行为(5.1,1.4~18.9)、近一年感到绝望频率高(4.7,1.9~11.9)、年龄〈55岁(3.6,1.4~9.3)、女性(3.6,1.4~9.3)。结论:伴有抑郁症状的综合医院住院病人应视为自杀高危人群,需投入更多的关注。根据其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应在综合医院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自杀意念 横断面调查 自杀未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40家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抑郁障碍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志青 张艳萍 +3 位作者 杨少杰 孟梅 王向群 费立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其求治情况。方法:在北京地区分层随机抽40家综合医院。共调查2925例年龄≥15岁的住院病人。精神科护士使用自制抑郁筛选量表后,精神科医生根据DSM-IV标准对筛选阳性和10%筛选阴性... 目的:了解北京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其求治情况。方法:在北京地区分层随机抽40家综合医院。共调查2925例年龄≥15岁的住院病人。精神科护士使用自制抑郁筛选量表后,精神科医生根据DSM-IV标准对筛选阳性和10%筛选阴性者做出金标准诊断。结果:经调整后任何抑郁障碍总的现患率、年患率和终身患病率分别为7.04%、7.47%和9.96%;其中,重性抑郁障碍分别为3.83%、4.33%和6.11%。在123例现患重性抑郁发作者中,仅有12例(9.8%)曾因此问题接受过诊治。重性抑郁发作现患率在女性显著高于男性(5.18%比3.59%,RR=1.44,95%CI:1.01—2.05),在二级医院高于三级医院(6.28%比3.31%,RR=1.90,95%CI:1.31~2.75),在内科高于外科(6.08%比3.60%,RR=1.69,95%CI:1.15—2.49)和其它科(6.08%比3.01%,RR=2.02,95%CI:1.21-3.37)。结论:北京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但其接受诊治的比例很低。应尽快制定相应措施以提高综合医院病人抑郁障碍的诊治率并定期对其效果进行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横断面调查 综合医院 住院病人 患病率 诊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非心理科病人重性抑郁发作者的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献云 张艳萍 +2 位作者 王志青 杨少杰 费立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非精神心理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有重性抑郁发作者的抑郁和自杀特征。方法由受过培训的精神科护士采用自制抑郁筛查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北京35家一级、8家二级和7家三级综合医院年龄≥15岁、病情允许且交流无明显...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非精神心理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有重性抑郁发作者的抑郁和自杀特征。方法由受过培训的精神科护士采用自制抑郁筛查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北京35家一级、8家二级和7家三级综合医院年龄≥15岁、病情允许且交流无明显困难的2877例顺序就诊的门诊病人2925例住院病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与无重性抑郁发作的5604例病人相比,198例重性抑郁发作者中,农民(14.2%比7.9%,χ2=17.48)、自费(45.2%比37.8%,χ2=4.41)、住院(63.1%比50.0%,χ2=13.26)及内科病人所占比例高(内、外、妇产、中医和其它科病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1.5%、30.8%、3.0%、2.5%和12.1%比40.7%、30.5%、9.8%、4.9%和14.0%,χ2=17.28),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少[均值为(9±4)年比(10±5)年,t=-3.55],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中位数为500元比800元,秩和检验Z=-4.86)(均P<0.05)。198例重性抑郁发作者中65%有想死的念头,50%有无望感,33%有过自杀念头,7%有过自杀行为;24%有亲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64%从未因心理问题寻求过任何帮助;11%曾因心理问题在医疗机构就诊并接受治疗,其中仅41%曾被诊断为抑郁或相关情感障碍。结论为了早期识别和治疗病人的抑郁症及有效预防自杀,应该将综合医院作为重要切入点,面向其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大力宣传抑郁诊治及自杀预防方面的常识,同时调整其医疗管理措施以利于伴有心理障碍患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重性抑郁发作 现况调查 综合医院 自杀未遂 自杀意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综合医院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献云 张艳萍 +2 位作者 王志青 杨少杰 费立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患者抑郁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的患病率。方法由精神科护士采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对分层抽样的北京50家综合医院顺序就诊的2877例门诊患者和2925例住院患者进行筛查,然后由精神科医师在盲法下采用美国《精...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患者抑郁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的患病率。方法由精神科护士采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对分层抽样的北京50家综合医院顺序就诊的2877例门诊患者和2925例住院患者进行筛查,然后由精神科医师在盲法下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配套的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SCID-I/P)》对筛查阳性和10%筛查阴性者进行半定式精神科检查,以确定最后诊断。结果综合医院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年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5.23%、5.72%和8.22%;其中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应患病率分别为2.94%、3.46%和5.32%。结论北京地区综合医院患者抑郁障碍总的现患率并不显著高于我国普通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重性抑郁障碍 患病率 现况调查 综合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心理干预对自杀未遂者的效果 被引量:19
9
作者 徐东 张学立 +6 位作者 李献云 牛雅娟 张艳萍 王绍礼 杨甫德 曹孔敬 许永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对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促进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将某农村地区综合医院急诊室救治的115例自杀未遂者纳入研究。采用WHO健康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115例被试评估后,将其随机... 目的:对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促进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将某农村地区综合医院急诊室救治的115例自杀未遂者纳入研究。采用WHO健康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115例被试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57)。对干预组实施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在院时针对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18个月内的7次入户随访干预,而对照组仅在住院时给予必要的情绪舒缓。出院后18个月时采用入组时的测查工具,加上生活质量量表、目前感觉状态自我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再次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出院后18个月内,干预组中1例自杀未遂,对照组中4例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未遂2例,自杀死亡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8个月时,干预组WHO健康量表得分增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Beck抑郁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减少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18个月时的自我感觉评价得分,应对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得分,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农村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精神心理活动状况,降低绝望感,从而降低再自杀行为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社会心理干预 随访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援助热线标准化管理流程建设初探——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脑操作系统介绍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翠玲 王绍礼 +5 位作者 李献云 梁红 杨甫德 孟梅 赵秀芹 崔玉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7-339,共3页
2003年5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为其面向全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建立了一套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的建立既使热线咨询服务规范化和系统化,也使标准化监控、评估和科学管理咨询员的服务质量成为现实,并为开... 2003年5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为其面向全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建立了一套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的建立既使热线咨询服务规范化和系统化,也使标准化监控、评估和科学管理咨询员的服务质量成为现实,并为开展系统热线心理咨询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培训工作提供了丰富和珍贵的资源。本文介绍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脑操作系统8个功能模块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援助 热线 干预 电脑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有精神障碍诊断史求助者的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翠玲 赵丽婷 +3 位作者 范宏振 安静 李献云 王绍礼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2-677,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有精神障碍诊断来电者的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热线心理干预服务。方法:应用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脑咨询操作系统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为2002年12月-2008年12月间拨打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 目的:分析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有精神障碍诊断来电者的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热线心理干预服务。方法:应用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脑咨询操作系统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为2002年12月-2008年12月间拨打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24217例来电者,根据来电者自我报告是否有精神机构就医诊断史将其分为有精神障碍诊断史组(n=6516)和无精神障碍诊断史组(n=17701),比较两组在求助问题类型、人口学特征及自杀相关因素上的差异性。结果:有精神障碍诊断组咨询的前五位问题为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家庭关系、工作问题及家庭外的人际关系,在两组中,精神疾病问题均为首个咨询问题;相比之下,女性、20~29岁和30—44岁两个年龄组、教育年限≥10年和非现职者更多见于有精神障碍诊断组。来电者11个自杀相关因素评估结果显示,有精神障碍诊断史组在来电时的自杀意念或行为、既往自杀未遂史、高抑郁情绪、严重躯体疾病、受虐待史、害怕被攻击、亲友自杀行为史、高无望感的出现率均高于无精神障碍诊断史组(P〈0.001或0.05)。结论:热线咨询员对有精神障碍诊断的来电者进行热线干预时要特别注意评估来电者的抑郁程度以及其他自杀相关因素;为这些人群提供帮助时,要注意识别和处理他们生活中各种应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自杀相关因素 心理援助热线 热线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反复来电者的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翠玲 王绍礼 +3 位作者 殷怡 梁红 孟梅 安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3-378,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反复来电者的特征。方法:运用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脑咨询操作系统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拨打该热线的7526例来电者的资料,在2017年拨打热线次数≥5次作为反复来电组(n=517),其他为非反复来电组(n=70...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反复来电者的特征。方法:运用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脑咨询操作系统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拨打该热线的7526例来电者的资料,在2017年拨打热线次数≥5次作为反复来电组(n=517),其他为非反复来电组(n=7009)。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求助问题类型及自杀危险因素。结果:反复来电者求助问题的前3位为精神障碍、家庭外人际关系问题、与家人关系问题,63.1%有既往精神科诊断;来电时,反复来电组与非反复来电组的自杀风险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复来电与害怕被攻击感、亲友有自杀行为史和高无望感有关联(AOR=1.38、1.32、1.29)。结论:热线在接听反复来电者时,应关注来电者的害怕被攻击的想法、高无望感及亲友自杀行为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来电者 心理援助热线 自杀危险因素 自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综合医院有无自杀意念的重性抑郁发作患者特征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志青 李献云 +1 位作者 张艳萍 费立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4-335,共2页
关键词 重性抑郁发作 自杀意念 综合医院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医学时间性在精神疾病患者病史采集中的实践与价值
14
作者 陈妍 邵静 +1 位作者 杨甫德 袁曦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6-71,共6页
时间性是叙事医学的核心特征之一,对精神疾病患者病史采集具有独特的实践价值。时间性有两层涵义,即物理时间和症状时间,其中,症状时间体验又包含主观时间和时空混乱两种体验。通过三个典型临床案例,逐一对应物理时间、主观时间和时空混... 时间性是叙事医学的核心特征之一,对精神疾病患者病史采集具有独特的实践价值。时间性有两层涵义,即物理时间和症状时间,其中,症状时间体验又包含主观时间和时空混乱两种体验。通过三个典型临床案例,逐一对应物理时间、主观时间和时空混乱,系统阐述精神科医生运用与时间性相关的叙事沟通技巧和方法,进行病史采集的过程。依据这些方法,能深入挖掘患者疾病经历、心理状态与社会背景,识别疾病的各种表现与变化,确认疾病本质,进而为构建诊疗关系、制定治疗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时间性 症状时间体验 精神疾病 病史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杀与其它伤害死亡全国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张艳萍 李献云 +9 位作者 王黎君 赵云霞 孟梅 张凤刚 彭俊 沈明华 刘亦慈 焦在库 杨功焕 费立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61-864,共4页
目的 :了解国内的自杀现状及其特征。方法 :用自制的意外死亡研究问卷按“心理解剖”的调查方法从全国 2 0个农村和 3个城市疾病监测点抽取 895例自杀和 70 1例其它伤害死亡案例。对每个案例的家属及周围知情者单独进行持续约 3小时的... 目的 :了解国内的自杀现状及其特征。方法 :用自制的意外死亡研究问卷按“心理解剖”的调查方法从全国 2 0个农村和 3个城市疾病监测点抽取 895例自杀和 70 1例其它伤害死亡案例。对每个案例的家属及周围知情者单独进行持续约 3小时的调查。结果 :自杀案例中 67%为服毒自杀 (大多数为存放在家中的物品 ) ;63 %自杀当时有精神障碍 (3 9 8%为抑郁症 ) ;2 7%有过自杀未遂 ;91%从未看过精神科医生 ;近一年最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为经济困难 (4 0 % )、患急重病 (3 8% )或夫妻不和 (3 5 % ) ;自杀前两天内 2 5 %有突出的人际关系冲突 ;自杀当时 10 %有他人在现场。与其它伤害死亡者比较自杀者女性多、年龄偏大、读书年限少、家庭收入低并出现慢性和急性负性生活事件多。结论 :我国自杀为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当一部分属于冲动行为 ,与其它国家比自杀当时患精神障碍的比例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伤害死亡 负性生活事件 对照研究 常见 疾病监测点 精神科医生 全国性 结论 读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行为研究 被引量:53
16
作者 李献云 费立鹏 张艳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6-160,共5页
目的评估自杀研究用生活事件量表的效度并了解负性生活事件在自杀行为发生中的影响机制。方法制定了一个由调查员询问填写的自杀研究用生活事件量表,以有自杀行为者为研究对象,调查:①926例自杀死亡和756例其他伤害死亡案例(对照组)的... 目的评估自杀研究用生活事件量表的效度并了解负性生活事件在自杀行为发生中的影响机制。方法制定了一个由调查员询问填写的自杀研究用生活事件量表,以有自杀行为者为研究对象,调查:①926例自杀死亡和756例其他伤害死亡案例(对照组)的家属和周围知情人;②570例自杀未遂者本人及其知情亲友,并对其中212例按年龄(±5岁)、性别配对从急诊非自杀病人的家属中选择对照进行调查。结果两种信息来源(死者家属与周围知情人;或自杀未遂者与陪伴亲友)的同一生活事件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自杀死亡调查中急性应激强度的秩和相关系数为0.67,慢性心理压力为0.69;自杀未遂调查中分别为0.75和0.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当时的急性应激强度和自杀前1年内的慢性心理压力均是自杀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自制"自杀研究用生活事件量表"的效度良好。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急性应激和慢性心理压力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机制相对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自杀未遂 生活事件 量表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农村居民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志青 李献云 +2 位作者 安静 童永胜 李可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包括一般健康状况问卷、冲动性和攻击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等对山东滕州市东郭镇19个村≥15岁的5039例农村居民进行自杀意念及其...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包括一般健康状况问卷、冲动性和攻击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等对山东滕州市东郭镇19个村≥15岁的5039例农村居民进行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以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农村居民中,9.33%(470/5039)在过去任何时候有过自杀意念(95%CI:8.52%-10.13%),5.39%(299/5039,95%CI:5.28%-6.59%)近1年有过自杀意念。近1年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排列为:近1年慢性压力大(OR=5.61,95%CI:4.04-7.78),攻击性高(OR=2.54,95%CI:1.93-3.35),非现婚状态(OR=2.04,95%CI:1.52-2.76),生命质量低(OR=1.86,95%CI:1.40-2.48),女性(OR=1.76,95%CI:1.34-2.32),自我感觉经济状况差(OR=1.70,95%CI:1.29-2.25),认识的人中有自杀(OR=1.53,95%CI:1.17-1.99),家庭亲密度低(OR=1.38,95%CI:1.06-1.80)。结论农村居民自杀意念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慢性压力大、攻击性高、非现婚状态是近1年自杀意念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其危险因素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意念 发生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自杀与意外死亡病例现状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薛德旺 及惠玉 +1 位作者 费立鹏 杨功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6-367,共2页
目的 了解国内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的现状及其特征。方法 用意外死亡问卷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所属2 3个疾病监测点抽取 90 1例自杀和 73 5例意外死亡案例用“心理解剖”的方法对知情者进行调查 ,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和统... 目的 了解国内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的现状及其特征。方法 用意外死亡问卷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所属2 3个疾病监测点抽取 90 1例自杀和 73 5例意外死亡案例用“心理解剖”的方法对知情者进行调查 ,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和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 Ⅳ )诊断标准做出诊断。结果  75例自杀和 2 4例意外死亡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在自杀死亡者中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意外死亡者中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 ;自杀精神分裂症的病程明显短 ,抑郁程度高 ,慢性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心理压力大。结论 自杀与意外死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治疗 ,及时缓解和治疗负性生活事件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压力 ,建立完善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 ,是减少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杀 意外死亡 病例研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援助热线多次自杀未遂行为来电者的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岳琳琳 赵丽婷 +4 位作者 童永胜 王翠玲 梁红 李献云 安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索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多次自杀未遂行为的特征及有关因素。方法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接听来电中,4519例曾有单次或多次自杀未遂行为的来电者纳入研究。来电过程中评估来电者抑郁情绪和其他精神症状,并询问其... 目的探索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多次自杀未遂行为的特征及有关因素。方法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接听来电中,4519例曾有单次或多次自杀未遂行为的来电者纳入研究。来电过程中评估来电者抑郁情绪和其他精神症状,并询问其物质滥用、躯体健康、生活事件、亲友自杀史、无望感、被虐待、害怕被攻击、精神卫生咨询或治疗史等自杀相关因素的情况。结果 4519例曾有自杀未遂行为来电者中,有多次自杀未遂行为来电者2078例(46.0%)。控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本地居住时间和工作状况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被虐待(OR=1.346,95%CI:1.083-1.672)、害怕被攻击(OR=1.266,95%CI:1.006-1.594)、亲友自杀史(OR=1.168,95%CI:1.001-1.363)、无望感(OR=1.196,95%CI:1.025-1.396)、精神卫生咨询或治疗史(OR=0.734,95%CI:0.625-0.863)与来电者多次自杀未遂行为有关(P〈0.05)。结论对于有自杀未遂行为来电者,要注意评估其是否有虐待史、害怕被攻击、无望感、亲友自杀史和曾接受精神卫生咨询或治疗等5个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关于自杀的热线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线电话 自杀未遂 重复自杀行为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杀相关研究中识别抑郁症状的不同方法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可进 童永胜 +4 位作者 殷怡 王凝 安静 李献云 梁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6-273,共8页
目的在自杀相关研究中对不同方法识别抑郁症状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纳入自杀死亡案例(自杀组)151例和自杀未遂案例(未遂组)120例,每个案例的同吃住家属和其他亲友各1名及自杀未遂者本人接受访谈,均采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筛查表)和定... 目的在自杀相关研究中对不同方法识别抑郁症状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纳入自杀死亡案例(自杀组)151例和自杀未遂案例(未遂组)120例,每个案例的同吃住家属和其他亲友各1名及自杀未遂者本人接受访谈,均采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筛查表)和定式临床精神科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axisⅠdisorders,SCID-Ⅰ)识别案例对象的抑郁症状,并以认可任一来源阳性信息为原则将每个案例的家属和其他亲友的报告合并成知情人信息。比较两种工具在相同信息来源情况下抑郁症状阳性率,以及各自在不同信息来源的情况下抑郁症状阳性率。结果自杀组中,知情人信息筛查表和SCID-Ⅰ符合"重性抑郁发作"的阳性率为41.1%(62例)和41.7%(63例),Kappa值0.77。未遂组中,本人受访时两工具的"重性抑郁发作"阳性率分别为23.7%(27例)和22.0%(24例),Kappa值0.74;而依据知情人信息,相应的阳性率分别为13.3%(16例)和12.5%(15例),Kappa值0.89。相对于家属和亲友单独提供信息,合并知情人信息后,两工具各症状阳性率以及符合症状学标准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均P<0.05)。未遂者本人受访时两工具检出"重性抑郁发作"的阳性率均高于知情人信息(均P<0.05)。结论相同信息来源下,SCID-Ⅰ对抑郁症状的识别能力不弱于筛查表;增加信息来源可提高识别抑郁症状的阳性率。自杀未遂者本人受访时抑郁症状的阳性率高于其知情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自杀 心理测定学 定式临床精神科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