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对《护理分级标准》的认知及落实现况调查
1
作者 叶晓露 许冬梅 +7 位作者 高静 邵静 史方竹 陈雪秋 张燕红 陈海勤 罗薇 邓星萍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299,共5页
目的:调查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431—2023《护理分级标准》的认知及落实情况,为精神科护理分级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方法:2024年3月—4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全国31个省份的308家不同层级精神专科医院的6925名... 目的:调查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431—2023《护理分级标准》的认知及落实情况,为精神科护理分级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方法:2024年3月—4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全国31个省份的308家不同层级精神专科医院的6925名护士开展《护理分级标准》的认知现状问卷调查。结果:89.86%的精神科护士知晓《护理分级标准》,对一级与二级护理分级内容的掌握率分别仅为61.42%、66.76%;44.98%的精神科护士认为《护理分级标准》非常适合精神科;47.49%的精神科护士认为当前医院使用的护理分级方法非常适合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者与临床护士对标准的知晓及掌握情况存在差异(P<0.05);护理分级的评定由医护人员共同确定的占比为54.11%,开具护理分级医嘱以医生为主导的占比为88.14%。结论:《护理分级标准》在精神专科医院护士中知晓度较高,但掌握情况不佳;该标准在精神科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需要探索更适合精神科护理分级的方法,不断完善精神科护理分级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分级 精神科护士 认知 行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科护士第二受害者负性体验及持续时间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丽华 宋晓 +2 位作者 邵静 王冲 刘晓乐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64,68,共5页
目的调查患者安全事件中精神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负性体验及持续时间,以期为后续干预支持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2020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的280名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经历PS... 目的调查患者安全事件中精神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负性体验及持续时间,以期为后续干预支持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2020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的280名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经历PSI后的负性体验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统计各种负性体验的发生情况,并将各种负性情绪按照护士报告与否分为两组,比较护士在患者伤害后果及经历方式上的差异。结果273名(97.5%)的护士报告1种及以上负性体验。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负性体验报告率由高到低排序前三位的为“会在工作中规避风险”“感到压力”和“过度警惕”。在所有负性体验中,未报告与报告组患者伤害后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部分负性体验上,报告与否与经历方式呈线性趋势。结论精神科护士负性体验的报告率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亟需针对相关人员开展干预以保证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安全事件 负性体验 精神科 护士 第二受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的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高静 许冬梅 +5 位作者 蔡壮 张卫东 苑鸣顺 高冬芳 谷嘉宁 张梦倩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9-22,共4页
目的构建适合的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为患者约束提供安全保障。方法在查阅文献、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模型,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3个省、直辖市的20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立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 目的构建适合的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为患者约束提供安全保障。方法在查阅文献、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模型,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3个省、直辖市的20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立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的条目。进而请6名专家对评估表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价。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08、0.950,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57、0.238(均P<0.05)。最终确立了5个一级指标(情绪情感、行为、合作程度、对约束健康教育的认知、意识状况),20个二级指标的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该评估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62。结论初步建立的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较科学、可靠,可以作为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的评估工具,以规范临床约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约束 保护性约束 精神疾病 解除 计划行为理论 德尔菲法 评估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与精神症状特点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大春 张向阳 +5 位作者 李艳丽 王宁 聂鹰 杨可冰 谭云龙 周东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与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其中吸烟患者27例,非吸烟患者63例,使用住院病人烟草使用状态调查表、尼古丁...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与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其中吸烟患者27例,非吸烟患者63例,使用住院病人烟草使用状态调查表、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FTND)对患者吸烟状况进行调查,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检测认知功能。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吸烟检出率为50.0%,女性患者为7.1%。平均烟龄为(10.7±6.8)年,开始尝试吸烟时平均年龄为(16.7±4.8)岁,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3.5±10.8)支,吸烟组患者PANS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分均高于非吸烟组[(91.3±20.9)vs.(80.6±17.2),(20.7±8.6)vs.(17.4±6.3),(43.4±12.3)vs.(38.2±10.8);均P<0.05];非吸烟组的正确应答数高于吸烟组[(50.6±18.2)vs.(42.2±14.3),P<0.05],而错误应答数低于吸烟组[(75.5±21.9)vs.(85.3±15.8),P<0.05]。首次精神症状发生年龄、首次住院年龄与烟龄呈正相关(r=0.73,0.75),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分与FTND分呈负相关(r=-0.47),开始尝试吸烟年龄与RBANS总分、延时记忆得分呈正相关(r=0.57,0.58)。结论: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重于非吸烟患者,提示吸烟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吸烟 精神症状 认知功能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征与大学生自伤自杀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杜霞 刘磊 +3 位作者 安静 童永胜 刘涛 李献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索有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2所大学的二、三年级所有专业共4918名在校大学生,其中4797名大学生完成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arratt... 目的探索有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2所大学的二、三年级所有专业共4918名在校大学生,其中4797名大学生完成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Chinese versions,BIS-CV)、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s,AQ-CV)、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及自伤或自杀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有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质差异。结果 4797名大学生中自伤或自杀行为报告率为3.75‰(18/4797),自杀意念报告率为38.42%(1843/4797)。与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组相比,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组BIS-CV量表总分更高(P<0.01),非计划性和行为冲动性的分量表分也更高(P<0.05)。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组AQ-CV量表总分更高(P<0.01),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分量表得分也更高(P<0.01)。结论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均高于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组,因此在自杀预防工作中有必要对高冲动性和攻击性人群进行有针对性和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自杀行为 冲动性 攻击性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酒依赖患者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特征对复饮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可冰 杨清艳 +4 位作者 武志强 范洪振 赵荣江 王君 牛雅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索男性酒依赖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人格特征对复饮的影响。方法纳入完成急性脱瘾治疗的男性酒依赖患者62例(患者组)以及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健康成年男性62名(对照组),通过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innesota multiphasic pe... 目的探索男性酒依赖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人格特征对复饮的影响。方法纳入完成急性脱瘾治疗的男性酒依赖患者62例(患者组)以及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健康成年男性62名(对照组),通过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评估两组的人格特征。按照随访半年后是否复饮,将患者分为复饮组及未复饮组,分析复饮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组在MMPI说谎(L)、诈病(F)、疑病(Hs)、抑郁(D)、偏执狂(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及轻躁狂(Ma)等8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复饮组在L、F、Pa、Pt、Sc及Ma等6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未复饮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I中Ma因子得分较高是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OR=1.150,95%CI:1.027~1.289,P=0.016)。结论酒依赖患者存在多个维度的人格偏离。人格特征中的轻躁狂倾向可能是复饮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依赖 人格特征 复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醅酮对糖代谢正常及异常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大春 张向阳 +4 位作者 王宁 李艳丽 杨可冰 聂鹰 谭云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34-534,538,542,共3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糖脂代谢 体质量指数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病年龄成年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荣江 牛雅娟 +11 位作者 杜霞 王刚 吴文源 胡永东 胡建 王学义 高成阁 张宁 方贻儒 黄继忠 刘铁榜 贾福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特征。方法以8个城市11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起病年龄将其分为早发组(≤30岁)、中年组(30~60岁)、晚发组(≥60岁)。应用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brief 16-... 目的探讨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特征。方法以8个城市11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起病年龄将其分为早发组(≤30岁)、中年组(30~60岁)、晚发组(≥60岁)。应用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brief 16-item 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self-report,QIDS-SR16)评估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严重程度,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评估患者被常见躯体症状所困扰的严重程度,简明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问卷(quality of life enjoyment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Q-LES-Q-SF)评估患者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程度,席汉残疾量表(Sheehan disability scale,SDS)评估社会功能损害情况。结果共纳入1503例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733例(48.8%)患者存在残留症状,常见残留症状为注意力/决策力下降(82.4%)、精力不足(79.6%)、兴趣减退(75.2%)、感觉沮丧(72.4%)、睡眠不深(72.3%)和反应迟钝(70.4%)。早发组残留症状中睡眠太多、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及自杀观念发生率高于中年组和晚发组(P<0.05);早发组和晚发组感觉沮丧症状发生率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晚发组入睡困难发生率高于早发组(P<0.05)。感觉沮丧(β=1.85)、自杀观念(β=1.57)、兴趣减退(β=2.71)、反应迟钝(β=3.00)、坐立不安(β=1.55)与SDS总分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的特征不同;患者社会功能受损与残留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残留症状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159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死亡资料分析
9
作者 李秋英 宋崇升 +1 位作者 杨甫德 邸晓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94-796,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死亡原因及特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回顾性查阅近10年住院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全部调查病例中,精神分裂症的比例高达50%以上,死因诊断为躯体疾病者达80%以上,50%以上的患者并发2~3种躯体疾病。婚...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死亡原因及特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回顾性查阅近10年住院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全部调查病例中,精神分裂症的比例高达50%以上,死因诊断为躯体疾病者达80%以上,50%以上的患者并发2~3种躯体疾病。婚姻状况、诊断及吸烟饮酒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影响。结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死亡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结合社会学因素、临床特点等综合考虑,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住院患者 死亡 回顾性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