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果枸杞果实中主要成分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志磊 衡洋洋 +4 位作者 陈超 宋亚玲 库进良 姬中伟 毛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4-242,共9页
使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开发了一种黑果枸杞干果和鲜果中主要成分(总糖、还原糖、总酸、氨态氮、花青素、原花青素、总酚、黄酮和多糖)含量的预测方法。首先比较了11种原始光谱的预处理方式,筛选出每种成... 使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开发了一种黑果枸杞干果和鲜果中主要成分(总糖、还原糖、总酸、氨态氮、花青素、原花青素、总酚、黄酮和多糖)含量的预测方法。首先比较了11种原始光谱的预处理方式,筛选出每种成分的最优预处理方法。然后比较了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区间偏最小二乘(iPLS)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siPLS)算法建立的模型,最终确定采用siPLS建模。结果表明:总酸、氨态氮、花青素、原花青素、总酚和黄酮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和预测集相关系数(R_(P))均大于0.9818,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2.5,模型效果优异,总糖、还原糖和多糖的建模效果良好,建立的定标模型均可以用于实际检测。验证集样本实测值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预测误差在±0.1%,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信度高。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实现黑果枸杞干果和鲜果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无损、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傅里叶近红外光谱 光谱预处理 模型建立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果枸杞乳酸菌发酵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衡洋洋 周志磊 +4 位作者 陈超 宋亚玲 库进良 姬中伟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4-121,共8页
采用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制备黑果枸杞发酵饮料,以减少加工过程中花青素和原花青素损失为主要目标,首先确定了酶解条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各添加1 g/L,37℃酶解3.5 h;优化了扩培培养基:脱脂乳粉30 g/L,葡萄糖70 g/L,枸杞汁80... 采用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制备黑果枸杞发酵饮料,以减少加工过程中花青素和原花青素损失为主要目标,首先确定了酶解条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各添加1 g/L,37℃酶解3.5 h;优化了扩培培养基:脱脂乳粉30 g/L,葡萄糖70 g/L,枸杞汁80 g/L;得到了最优的发酵条件:料水比1∶30(g∶mL),接种量3%(体积分数),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5 h,发酵结束时总酸含量约3.5 g/L。结果显示,乳酸菌发酵显著提高了花青素的含量和保留率,但是杀菌会造成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大量损失。通过优化杀菌参数和控制环境因子开发了有利于花青素和原花青素保护的杀菌工艺:料液避光并控制氧气含量小于0.5 mg/L,于85℃加热25 min,此工艺使花青素保留率提高了7.1%,原花青素保留率提高了6.0%,功能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得到了有效保护,制备的发酵饮料具有黑果枸杞的风味及柔和的微酸口感。该研究可为黑果枸杞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乳酸菌饮料 工艺开发 花青素 原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