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胃镜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门子荣 张彤彦 +1 位作者 陈波 王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63-363,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消化性溃疡 胃镜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碳酸氢氧化镁铝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瑶 王雁 +1 位作者 门子荣 万小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水化碳酸氢氧化镁铝 治疗 消化性溃疡 疗效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间期十二指肠胃的逆蠕动
3
作者 张建忠 王雁 +5 位作者 万小平 钱冬梅 任继平 路亚枫 李民 陈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消化间期 十二指肠胃 逆蠕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液表皮生长因子与cagA抗体测定
4
作者 门子荣 王瑶 +5 位作者 钱冬梅 任继平 万小平 王雁 丁燕 袁申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胃液 表皮生长因子 CAGA抗体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NF-κB p65/p50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健 杜芳 +12 位作者 齐义军 郭涛 冯常炜 秦豫培 何欣 范宗民 高珊珊 郭花芹 刘宾 张延瑞 李吉林 焦新英 王立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 p65/p50蛋白在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组织的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NF-κB p65/p50蛋白表达状况并分析其特征。结果NF-κB p65/p50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无表达,而在...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 p65/p50蛋白在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组织的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NF-κB p65/p50蛋白表达状况并分析其特征。结果NF-κB p65/p50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无表达,而在基底细胞增生(38%/32%)、间变(54%/46%)、原位癌(53%/47%)和鳞状细胞癌(69%/6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并随病变进展,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而基底细胞增生与鳞癌之间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NF-κB p65/p50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有异质性。结论NF-κB p65/p50蛋白表达变化是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NF—KB 癌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动力功能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虹 田园 丁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无效食管运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与食管黏膜损害程度及酸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的89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接受食管pH监测及食管压力测定,其中77例患者同期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无效食... 目的探讨无效食管运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与食管黏膜损害程度及酸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的89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接受食管pH监测及食管压力测定,其中77例患者同期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无效食管运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现象。伴有无效食管运动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患者远端食管反流指数、合计反流时间、长反流时间高于单纯无效食管运动组、单纯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组和非无效食管运动非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组患者(P<0.05);远端食管反流指数、合计反流时间、反流周期、长反流时间与食管炎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远端食管收缩振幅呈负相关(P<0.05);远端食管收缩振幅与食管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食管炎严重程度与无效食管运动的程度无相关性(P>0.05);无效食管运动伴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者中,重度食管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轻度食管炎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多因素参与的疾病过程,无效食管运动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可能参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过程,但仅用一种机制难以解释所有病理现象。胃食管反流病也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无效食管运动 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 远端食管酸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43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凡 樊宇靖 +2 位作者 李莉 王立东 刘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对本院24a间胃镜检查后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RE的内镜和临床特点。方法:1982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本院就诊并行胃镜检查诊断为RE者4311例,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伴发疾病及与... 目的:对本院24a间胃镜检查后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RE的内镜和临床特点。方法:1982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本院就诊并行胃镜检查诊断为RE者4311例,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伴发疾病及与各项检查的关系。结果:RE占总胃镜检查总人数的8.39%,1996年至2005年间达12.3%。男女之比为1.97∶1。RE年龄(50.98±15.18)岁。RE患者中22.1%合并消化性溃疡,仅4.0%有典型的反流症状。RE以轻度(洛杉矶标准的A、B级)为多见(74.70%),中、重度较少(25.3%)。结论:本院RE的胃镜检出率较高,为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男性老年人多见,以轻度RE为主;合并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发生RE的危险因素;仅依据反流症状来诊断RE的敏感性较低,内镜对R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胃窦运动功能、胃电活动及NOS的改变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彤彦 袁申元 +4 位作者 王雁 张建忠 万小平 丁燕 钱冬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为观察链脲佐菌素 (STZ)所致糖尿病大鼠空腹胃运动、胃电活动及胃窦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改变 ,同步记录STZ糖尿病模型组 ( 1 5只 )和正常对照组 ( 1 5只 )Wistar大鼠 (均喂养 6个月 )的胃窦运动和胃电活动 ,并对其胃窦组织进行NAD... 为观察链脲佐菌素 (STZ)所致糖尿病大鼠空腹胃运动、胃电活动及胃窦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改变 ,同步记录STZ糖尿病模型组 ( 1 5只 )和正常对照组 ( 1 5只 )Wistar大鼠 (均喂养 6个月 )的胃窦运动和胃电活动 ,并对其胃窦组织进行NADPH 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 :糖尿病模型大鼠胃窦运动频率及收缩力明显下降 ,胃电慢波频率及振幅明显下降 ,胃窦组织NOS分布及表达明显增强。提示 :糖尿病可抑制大鼠空腹胃窦运动和胃电活动 ;胃窦组织NOS活性增强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胃电图 一氧化氮合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年至1999年食管癌、贲门癌低发区和高发区患者TNM分期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冯常炜 王立东 +13 位作者 侯晓华 李吉林 李学民 刘宾 罗平 王能超 郭军辉 赵建波 宋昕 樊慧 郭涛 张梅 刘保池 吴爱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1982年到1999年18a间中国北方城市食管、贲门癌城市低发区与农村高发区居民中新发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分布特征。方法根据北京同仁医院和河北磁县人民医院的病例资料记录,动态分析这2个医院18a间首次确诊时的食管... 目的探讨1982年到1999年18a间中国北方城市食管、贲门癌城市低发区与农村高发区居民中新发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分布特征。方法根据北京同仁医院和河北磁县人民医院的病例资料记录,动态分析这2个医院18a间首次确诊时的食管癌和贲门癌TNM分期,并依据TNM分期,将患者分为早期(TNM0和Ⅰ期),中期(TNMⅡa和Ⅱb期)及晚期(TNMⅢ和Ⅳ期)。结果18a间农村居民患者首次确诊的4928例食管癌(3074例)和贲门癌(1854例)中,早期患者仅占5%和2%,95%以上的患者均为中、晚期。城市居民患者首次确诊的751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中,早期食管癌(14%)和早期贲门癌(10%)均略高于农村患者(P<0.05),但是城市患者中,90%的贲门癌和86%的食管癌患者仍为中、晚期。结论城市低发区和农村高发区首次就诊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仍以中、晚期为主,这是导致食管贲门癌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贲门腺癌 肿瘤分期 城市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血清GP73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白晶 张立军 +2 位作者 展玉涛 郭多 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571,共6页
目的利用新研发的磁颗粒化学发光法(magnetism particulate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MP-CLIA)替代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自身... 目的利用新研发的磁颗粒化学发光法(magnetism particulate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MP-CLIA)替代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多种临床样本的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浓度,进一步探讨MP-CLIA检测血清GP73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建立的MP-CLIA法分别检测健康对照者及各种病人血清GP73浓度,并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分别计算MP-CLIA和ELISA 2种方法检测GP73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测定50例肝硬化病人和69例HCC病人血清GP73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浓度,比较GP73和AFP对HCC的临床诊断效能。同时,对69例HCC病人进行分期比较GP73浓度,对其他良性肝病和其他肿瘤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血清GP73浓度。结果MP-CLIA与ELISA两种方法测定血清GP73在HCC诊断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组、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GP73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中T1期、T2期、T3期和T4期的血清GP73浓度分别为1.88 nmol/L,2.72 nmol/L,3.22 nmol/L和3.44 nmol/L,早期HCC组与肝硬化组和晚期HCC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和HCC高危人群血清GP73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肿瘤组的GP73浓度与对照组和H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LIA法测定血清GP73结果可靠,GP73是一个HCC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蛋白73 化学发光法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水平预测肝硬化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毕春山 展玉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44-1445,共2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1例,分别计算MELD评分,记录住院期间TC水平,根据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62例)和病死组(19例...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1例,分别计算MELD评分,记录住院期间TC水平,根据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62例)和病死组(19例)。分析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组与生存组患者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18分与<18分、TC<3 mmol/L与≥3 mmol/L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联合血清TC水平预测住院患者病死率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96.77%,高于单独使用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预测结果。MELD评分与TC血清水平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是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两个重要指标,二者联合在预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病死率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固醇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分泌蛋白c18orf54的克隆表达及初步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路丝 乔雍 +5 位作者 魏洪莲 肖凡 郝晓花 张仁雯 成军 魏红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目的体外原核表达C18ORF54的重组蛋白,对其进行纯化,制备兔抗C18ORF54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对该重组蛋白对HepG2细胞可能的生物学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技术,以HepG2细胞总RNA... 目的体外原核表达C18ORF54的重组蛋白,对其进行纯化,制备兔抗C18ORF54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对该重组蛋白对HepG2细胞可能的生物学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技术,以HepG2细胞总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c18orf54目的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18orf54。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isopropylβD thiogalacttpy ranoside,IPTG)诱导并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laur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o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生物质谱技术分析证实c18orf54重组蛋白表达正确。用Ni+亲和柱纯化表达蛋白。C18ORF54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抗c18orf54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以纯化的C18ORF54蛋白为抗原,分别以免疫前后的新西兰兔血清作为第一抗体,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enzyin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多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分析及效价检测。将不同浓度范围的C18ORF54重组蛋白与培养的HepG2细胞共孵育,初步了解该重组蛋白对HepG2细胞可能的生物学作用。结果 PCR法扩增获得c18orf54基因片段,成功表达了C18ORF54重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得到证实。成功获得重组蛋白及抗C18ORF54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证实多克隆抗体效价>1∶320 000。结论利用大肠埃希菌BL21(DE3)能够成功表达C18ORF54蛋白,获得高特异性、高效价兔抗C18ORF54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今后研究C18ORF54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18orf54 细胞周期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喜片治疗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附64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彤彦 王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1-91,共1页
千喜片具有明显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为验证其临床疗效.我院自1995年7月~12月,在肠道门诊及消化科门诊,对64倒腹泻患者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 慢性结肠炎 急性肠炎 肠道门诊 腹泻患者 结果报告 消化科 清热解毒 观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新纪 郭涛 +9 位作者 王立东 王海艳 王晗晶 冯常炜 张延瑞 王苒 刘宾 逯越 田金亚 杨志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3-704,共2页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变化的特征。方法:对临床内镜诊断的86例RE患者及61例正常对照的食管黏膜活检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E患者食管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间变、乳头升高发生率分别...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变化的特征。方法:对临床内镜诊断的86例RE患者及61例正常对照的食管黏膜活检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E患者食管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间变、乳头升高发生率分别为64%(55/86)、20%(17/86)和76%(65/86),高于对照组的30%(18/61)、0(0/61)和20%(12/61)(P均<0.05);RE组乳头密度(3.7±2.8)个/mm,高于对照组的(1.2±1.0)个/mm(t=8.28,P<0.05)。结论:基底细胞过度增生、间变、固有膜乳头升高和增生是河南食管癌高发区RE患者的基本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癌 高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彤彦 王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诊断 治疗 糖尿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病的远期疗效观察
16
作者 王瑶 王雁 +1 位作者 袁申元 万小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07-109,共3页
观察兰索拉唑联合2种抗生素与三钾双次枸橼酸络合铋单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病的远期疗效。65例经尿素酶、组织学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三联治疗组(A组,35例)和三钾双次枸橼酸络合铋组(B组,30例... 观察兰索拉唑联合2种抗生素与三钾双次枸橼酸络合铋单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病的远期疗效。65例经尿素酶、组织学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三联治疗组(A组,35例)和三钾双次枸橼酸络合铋组(B组,30例)。于疗程结束后1、6、12个月全部复查胃镜及13C呼气试验。结果: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溃疡病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兰索拉唑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肛周应用凡士林时机的探讨
17
作者 刘婷 闫桂环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3期43-43,共1页
目的观察凡士林应用时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肛周皮肤保护的效果。方法将106例溃疡性结肠炎、肛周皮肤完好的新入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立即涂搽凡士林保护肛周皮肤,并在每次排便后继续使用;对照组在患者... 目的观察凡士林应用时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肛周皮肤保护的效果。方法将106例溃疡性结肠炎、肛周皮肤完好的新入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立即涂搽凡士林保护肛周皮肤,并在每次排便后继续使用;对照组在患者肛周出现烧灼痛时涂搽凡士林。结果观察组肛周皮肤烧灼痛、皮肤潮红、皮肤破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早期应用凡士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肛周皮肤进行保护,能有效减轻肛周皮肤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肛周皮肤损伤 凡士林 使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瑜 仇丽霞 +3 位作者 范作鹏 宋静静 张晶 展玉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2-63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为急性DILI的7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损靶细胞类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n=554)、胆汁淤积...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为急性DILI的7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损靶细胞类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n=554)、胆汁淤积型(n=99)、混合型(n=137)3组。对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评分、临床结局以及Hy′s法则评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3组患者均以女性多见,肝细胞损伤型女性比例(70.8%)显著高于胆汁淤积型(54.5%),胆汁淤积型显著低于混合型(54.7%)(P值均<0.05)。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589,P<0.05),各型重度患者分别为244(44.1%)例、56(56.6%)例和46(33.6%)例。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包括中药、西药、中药与西药联用及其他,其中中药是最常见的原因。不同分型患者出院时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390,P=0.001);肝细胞损伤型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胆汁淤积型,而未愈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胆汁淤积型(P值均<0.05)。554例肝细胞损伤型DILI患者中符合Hy′s法则的有388例(70.0%),不符合的患者有166例(30.0%),2组患者的临床转归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U=38372.0,P=0.033),不符合Hy′s法则组患者的预后较好。结论DILI患者多数为女性,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中药是导致肝损伤的主要原因。肝细胞损伤型和胆汁淤积型患者病情较重。DILI预后相对较好,病死率较低。Hy′s法则不能较好地预测急性DILI的死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肝细胞损伤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食管胃功能障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小平 王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糖尿病患者食管胃功能障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万小平王雁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尤其是病程长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伴发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病人... 糖尿病患者食管胃功能障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万小平王雁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尤其是病程长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伴发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病人,也常同时伴有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食管功能 胃功能 测定
全文增补中
Gitelman综合征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
作者 苗文琪 张琳 +1 位作者 李贝 袁明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5-758,共4页
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是一种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远端肾小管疾病[1]。1966年由Gitelman等[2]首次报道,其致病基因于1996年被成功克隆[3]。GS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长期的低钾、低镁可... 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是一种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远端肾小管疾病[1]。1966年由Gitelman等[2]首次报道,其致病基因于1996年被成功克隆[3]。GS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长期的低钾、低镁可能导致糖代谢异常、肾功能受损等合并症而影响预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监测病情非常必要[4]。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于2017年8月收治的1例GS进行总结分析,旨在引起临床医生对GS的重视,加强对此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ELMAN综合征 文献复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肾小管疾病 糖代谢异常 肾功能受损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