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搏动性耳鸣识别及高致病区域
1
作者 田山 王治文 +2 位作者 曹学鹏 苏磊 刘兆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2,共8页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诊断。使用迁移学习Resnet-v1-50模型,取骨窗颞骨中部水平截面样本进行分类学习,并以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CAM)方法对分类高权重区域自动标注;统计CT截面大图(全颅)、中图(双侧颞骨)、小图(右侧颞骨)3种数据集的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涉及的解剖结构,逐步细化感兴趣区域,提高分类高权重区域标注分辨率。实验结果显示:包含双侧颞骨的中图数据集分类精度最好,测试集精度达到100%。搏动性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集中于双侧或单侧颞骨部位,主要包括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上鼓室等部位。搏动性耳鸣与颞骨及附近骨质结构有密切关系;搏动性耳鸣患者在双侧颞骨或耳鸣对侧颞骨均有较大概率存在区别于无耳鸣人群的结构异常;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鼓室等结构均有较高概率包含搏动性耳鸣的高致病区域。以上影像分析结论与搏动性耳鸣生物力学研究结论实现了相互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机器学习 可视化策略 CT影像 神经网络模型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问题引导下多模态定量影像学提升头颈部疾病诊疗水平
2
作者 鲜军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7-1212,共6页
针对显示头颈部细微结构和诊断相关疾病的巨大挑战,为实现“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的精准诊疗目标,通过构建多学科医工交叉融合平台,创新性开发并持续优化多模态跨尺度定量影像学成像设备与技术并逐步推广应用,突破传统显示... 针对显示头颈部细微结构和诊断相关疾病的巨大挑战,为实现“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的精准诊疗目标,通过构建多学科医工交叉融合平台,创新性开发并持续优化多模态跨尺度定量影像学成像设备与技术并逐步推广应用,突破传统显示与评估头颈部结构和病变的瓶颈,构建“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头颈部影像学检查及诊断评估与预测体系,旨在为诊疗疾病提供客观依据甚至改写部分疾病治疗策略,以显著提升头颈部疾病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及CT评估甲状腺癌侵及周围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暴非凡 胡敏霞 +1 位作者 许庆刚 赵汉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9-73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CT及其联合评估甲状腺癌(TC)侵及周围结构的价值。方法纳入102例晚期TC患者,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CT评估TC侵及周围结构的价值。结果超声对TC侵及喉返神经及带状肌的检出率分别为47.37%(18/38)、72.73%(24/3... 目的观察超声、CT及其联合评估甲状腺癌(TC)侵及周围结构的价值。方法纳入102例晚期TC患者,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CT评估TC侵及周围结构的价值。结果超声对TC侵及喉返神经及带状肌的检出率分别为47.37%(18/38)、72.73%(24/33),CT分别为15.79%(6/38)、39.39%(13/33),前者高于后者(P均<0.05)。超声诊断TC侵及气管的敏感度(88.24%)、特异度(97.06%)及准确率(94.12%)均较高,诊断TC侵及甲状软骨、带状肌的敏感度尚可(72.73%、72.73%),特异度(96.70%、97.10%)和准确率(94.12%、89.22%)亦较高;CT诊断TC侵及甲状软骨的敏感度(90.91%)、特异度(92.31%)及准确率(92.16%)均较高,诊断TC侵及气管、食管及血管的敏感度尚可(50.00%~76.47%),特异度(82.35%~88.46%)较高。超声与CT联合评估TC侵及周围结构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单一方法。结论超声与CT联合评估TC侵及周围结构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SEPCT/CT所获最大标准摄取值用于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活动度及预测疗效
4
作者 周奕含 罗莎 +5 位作者 王爽 张娟 罗诗雨 李萌 鲜军舫 李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眼眶SEPCT/CT所获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用于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活动度及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96例临床首诊TAO患者,其中71例临床活动度评分(CAS)≥3分(活动期组)、25例CAS=2分(非活动期组)。行眼眶SEPCT/C... 目的观察眼眶SEPCT/CT所获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用于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活动度及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96例临床首诊TAO患者,其中71例临床活动度评分(CAS)≥3分(活动期组)、25例CAS=2分(非活动期组)。行眼眶SEPCT/CT检查及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3个月,于治疗结束后1周内再行CAS并复查眼眶显像,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眼外肌治疗前(pre)SUV_(max)(pre-SUV_(max))及显像剂摄取率(UR)(pre-UR),有效组与无效组间pre-CAS、治疗后(post)CAS(post-CAS)及眼外肌pre-SUV_(max)、post-SUV_(max)、pre-UR、post-UR,以及治疗前后CAS、SUV_(max)及UR差值(△CAS、△UR、△SUV_(max));分析SUV_(max)、UR与CAS的相关性。将pre-CAS、pre-SUV_(max)及pre-UR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AO治疗有效的预测因素。结果活动组眼外肌pre-SUV_(max)、pre-UR均高于非活动组(P均<0.05)。治疗后有效组70例、无效组26例;有效组pre-CAS、pre-CAS≥3分者占比、pre-SUV_(max)、pre-UR、△CAS、△SUV_(max)及△UR均高于无效组(P均<0.05)。TAO患者眼外肌pre-SUV_(max)及pre-UR均与pre-CAS呈正相关(r_(s)=0.419、0.395,P均<0.001),post-SUV_(max)、post-UR均与post-CAS呈正相关(r_(s)=0.322、0.221,P=0.001、0.030),△SUV_(max)、△UR均与△CAS呈正相关(r_(s)=0.368、0.206,P<0.001、P=0.044)。pre-CAS≥3分(OR=2.95)和pre-SUV_(max)(OR=4.22)均为TAO治疗有效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以眼眶SEPCT/CT所获SUV_(max)能定量评估TAO活动度及预测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眼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治疗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辨力CT诊断双侧前庭窗闭锁伴镫骨及面神经畸形1例
5
作者 杨佳佳 陈青华 车子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4-1184,共1页
患者男,20岁,双耳听力下降1年余;既往体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听功能检查:右耳传导性听力下降,左耳混合性听力下降。采用超高分辨力CT(ultra-high resolution CT,UHRCT)行双耳锥形束模式扫描,以单侧颞骨小视野高清模式成像,扫描范围覆... 患者男,20岁,双耳听力下降1年余;既往体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听功能检查:右耳传导性听力下降,左耳混合性听力下降。采用超高分辨力CT(ultra-high resolution CT,UHRCT)行双耳锥形束模式扫描,以单侧颞骨小视野高清模式成像,扫描范围覆盖岩锥顶部至茎乳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窗 镫骨 面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北美放射学年会头颈部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姜滨 王振常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61-165,共5页
2012年度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共有头颈部影像学论文178篇,其中正式发言59篇,展板和电子展示119篇。涉及内容广泛,包括眼、耳、鼻、咽喉、颈部等多个方面,涵盖了CT、MRI、超声、核医学领域中多种先进的成像技术,如:能谱CT、PET/CT、PET/... 2012年度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共有头颈部影像学论文178篇,其中正式发言59篇,展板和电子展示119篇。涉及内容广泛,包括眼、耳、鼻、咽喉、颈部等多个方面,涵盖了CT、MRI、超声、核医学领域中多种先进的成像技术,如:能谱CT、PET/CT、PET/MRI、MR弹性成像等。作者主要对其中热点如面部移植以及鼻咽、腮腺、眼部、颈部等的MR成像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期望对今后的相关影像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磁共振成像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听力损失进展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邓琳 程晓华 +6 位作者 黄丽辉 刘辉 刘冬鑫 文铖 李悦 杨晓喆 鲜军舫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0-506,共7页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儿听力损失进展的影响因素,为识别进行性听力损失高风险患儿及其听力监测建议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确诊为LVAS的49例(95耳)患儿,所有受...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儿听力损失进展的影响因素,为识别进行性听力损失高风险患儿及其听力监测建议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确诊为LVAS的49例(95耳)患儿,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两次及以上听力测试,根据听力进展情况分为稳定组(55耳)和进展组(40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听力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变量包括:年龄,性别,耳别,初次和末次0.5~4.0 kHz各频率听阈及平均听阈,前庭水管中点、外口、不完全分隔Ⅱ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 2,IP-Ⅱ)以及SLC26A4基因型(A型:c.919-2A>G纯合突变,B型:含c.919-2A>G复合杂合或杂合突变,C型:不含c.919-2A>G突变位点,D型:未行基因检测)。筛选变量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验证。结果初次平均听阈每降低1 dB,听力损失进展发生风险增加7.03%(P=0.02)。伴与不伴IP-Ⅱ耳蜗畸形患儿听力损失进展的风险比为5.11(95%CI为1.81~14.45,P=0.002),基因型C型与A型的风险比为6.13(95%CI为2.07~18.13,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这3项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5~4 kHz初次平均听阈低、伴IP-Ⅱ耳蜗畸形和不含c.919-2A>G突变位点是LVAS患儿听力损失进展的影响因素,具有这些进行性听力损失高风险的LVAS患儿建议缩短听力监测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进行性听力损失 儿童 COX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筛查低剂量CT检查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6
8
作者 康承欣 付彬洁 +13 位作者 吕发金 李真林 余建明 雷子乔 付海鸿 马新武 赵雁鸣 刘杰 周高峰 牛延涛 康庄 暴云锋 路青 尹建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提供一个规范化的肺癌筛查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检查方案,合理、规范地应用胸部LDCT检查技术,为胸部LDCT应用于肺结节的检出和诊断提供指导。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专家团队共同参与了肺癌筛... 目的:提供一个规范化的肺癌筛查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检查方案,合理、规范地应用胸部LDCT检查技术,为胸部LDCT应用于肺结节的检出和诊断提供指导。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专家团队共同参与了肺癌筛查胸部LDCT检查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根据近年来国内外LDCT肺癌筛查进展,结合我国肺癌流行病学特征,在检查适用对象、扫描技术参数、辐射剂量范围、图像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进行讨论,共同制定了本共识。结果:本共识定义肺癌筛查胸部LDCT的有效辐射剂量应≤1 m Sv,并将受检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按照<18.5 kg/m^(2)、18.5~24.9 kg/m^(2)、≥25 kg/m^(2)分为小BMI、中BMI和大BMI人群,推荐其管电压分别为≤100 kV、100~、120 k V,管电流量分别为20 mAs、30 mAs、30 mAs。重建卷积核建议为标准或中等大小。根据椎体棘突标志制定扫描范围,即当受检者BMI≥21 kg/m^(2)时,扫描范围可从T1棘突上缘至T12棘突下缘,BMI<21 kg/m^(2)时,扫描范围可控制为T1棘突上缘至L1棘突下缘;于深吸气末屏气扫描;推荐采用多平面重组、10 mm层厚最大密度投影、3 mm层厚最小密度投影、多层面容积重建进行图像后处理。结论:本文对肺癌筛查胸部LDCT检查技术达成了全流程技术规范共识,有助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同质化扫描,提升影像结果互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筛查 低辐射剂量 CT检查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对泪腺IgG4相关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靖 云雨婷 +3 位作者 王紫仪 付琳 马建民 杨本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泪腺IgG4相关性病变(IgG4-RLD)、淋巴瘤、炎性假瘤的价值。方法:搜集2010年9月至2021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的泪腺IgG4-RLD、淋巴瘤及炎性假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泪腺IgG4-RLD组、淋巴瘤组...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泪腺IgG4相关性病变(IgG4-RLD)、淋巴瘤、炎性假瘤的价值。方法:搜集2010年9月至2021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的泪腺IgG4-RLD、淋巴瘤及炎性假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泪腺IgG4-RLD组、淋巴瘤组、炎性假瘤组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参数对IgG4-RLD的诊断效能。结果:泪腺淋巴瘤的V_(e)值(0.43±0.21)低于泪腺IgG4-RLD(0.68±0.20)和炎性假瘤(0.74±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泪腺IgG4-RLD与炎性假瘤的V_(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泪腺IgG4-RLD、炎性假瘤、淋巴瘤的K^(trans)、K_(e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trans)、K_(ep)、V_(e)及三参数联合诊断泪腺IgG4-RLD的效能(AUC)分别为0.545、0.540、0.545、0.6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V_(e)有助于泪腺IgG4-RLD、淋巴瘤、炎性假瘤的鉴别;DCE-MRI定量参数对于泪腺IgG4-RLD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泪腺 IgG4相关性病变 淋巴瘤 炎性假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孔准直器在甲状旁腺显像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10
作者 李萌 李眉 +4 位作者 罗莎 王爽 张娟 罗诗雨 鲜军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针孔准直器平面显像在甲状旁腺显像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7月临床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且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 Tc-sesta... 目的探讨针孔准直器平面显像在甲状旁腺显像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7月临床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且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 Tc-sestamibi,99m 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针孔准直器、平行孔准直器)联合延迟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平行孔平面显像(A组)、SPECT/CT(B组)、平行孔+SPECT/CT(C组)、针孔平面显像(D组)、针孔+平行孔+SPECT/CT(E组)5组检查方法检出甲状旁腺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的诊断效能。结果55例HPT患者术后病理共发现甲状旁腺病灶79个,其中40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多发病灶。79个甲状旁腺病灶包含腺瘤29个、腺瘤样增生15个、增生35个;其中2个为异位病灶(1个胸骨后腺瘤,1个胸骨后增生)。有11例患者合并甲状腺病灶11个,伴甲状腺乳头状癌4个,甲状腺腺瘤2个,甲状腺腺瘤样增生1个,结节性甲状腺肿4个。C组共发现阳性病灶53个,加用针孔平面显像后额外发现阳性病灶14个。E组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A组(χ2=64.168,P<0.001;χ2=45.182,P<0.001)、B组(χ2=50.452,P<0.001;χ2=36.847,P<0.001)和C组(χ2=43.636,P<0.001;χ2=20.502,P<0.001);E组与D组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的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针孔准直器平面显像能提高甲状旁腺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针孔准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预测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疗效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云雨婷 王永哲 +3 位作者 王紫仪 柳睿 马建民 杨本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2,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指标在评估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85例确诊为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患者的眼眶MRI,其中40例行DWI检查。患者经过规律随访(中位时间3.5...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指标在评估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85例确诊为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患者的眼眶MRI,其中40例行DWI检查。患者经过规律随访(中位时间3.5年),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间眼外肌受累数、颅神经分支受累数(额神经、眶下神经、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腭大神经、下颌神经、鼻睫神经)、脑膜受累情况、受累泪腺、眼外肌、神经的ADC值及ADC-R,以及眶内实性病变ADC值整体直方图的各项参数,分析以上影像学指标在评估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上述有意义的参数进行分析并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间的各项影像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如下:脑膜受累(χ^(2)=6.143,P=0.01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3,敏感度40.4%,特异度84.2%;颅神经分支受累数(U=535,P=0.001)AUC为0.700,敏感度46.8%,特异度92.1%;ADC-R神经(U=5,P=0.026)临界值1.187,AUC为0.848,敏感度100%,特异度81.8%;ADC_(10%)(U=118,P=0.034)临界值0.903×10^(-3)mm^(2)/s,AUC为0.698,敏感度58.8%,特异度91.3%。脑膜受累、颅神经分支受累数越多、低ADC-R神经及低ADC_(10%)表明患者易复发。结论:颅神经分支(额神经、眶下神经、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腭大神经、下颌神经、鼻睫神经)受累数、脑膜受累、ADC-R神经、ADC_(10%)对预测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的复发具有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眼眶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ADC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8
12
作者 宋乐 杨本涛 +2 位作者 陈光利 王振常 王永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18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病变中心位于蝶筛区,3例位于上颌窦。CT表现:病变形态均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与邻近肌...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18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病变中心位于蝶筛区,3例位于上颌窦。CT表现:病变形态均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与邻近肌肉相近,相对比较均匀,邻近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病变T1WI呈略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3例;T2WI呈略高信号8例,呈等信号2例。病变信号欠均匀,7例病变内部可见小条状或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4例可见短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病变均呈中度不均匀强化。15例病变广泛侵犯周围结构,MRI可清楚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其中眼眶受累8例,颅内受累8例,海绵窦受累5例,翼腭窝受累6例,鼻咽部受累3例。结论横纹肌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CT可以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MRI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横纹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活体视神经的MRI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鲜军舫 王振常 +4 位作者 满凤媛 佟亚健 郝晖 汪晓鹏 赵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 采用MRI在活体上测量各段视神经的直径和探讨显示视神经全程的最佳MRI扫描基线。方法  3 0例无视功能障碍的健康志愿者做MRI检查 ,分别进行不同扫描基线的横断面扫描 ,比较不同扫描基线对视神经全程的显示情况 ;在冠状面和横断... 目的 采用MRI在活体上测量各段视神经的直径和探讨显示视神经全程的最佳MRI扫描基线。方法  3 0例无视功能障碍的健康志愿者做MRI检查 ,分别进行不同扫描基线的横断面扫描 ,比较不同扫描基线对视神经全程的显示情况 ;在冠状面和横断面上测量正常视神经整体的上下径和横径。结果 以下牙槽中点至枕骨大孔后缘连线为扫描基线的横断面能清楚显示视神经的三段 ,对视神经全程的显示明显优于听眶下线 (P <0 .0 5 ) ,球后 7mm、15mm眶内段视神经、视神经管内段中点和颅内段中点的横径 (包括视神经和蛛网膜下腔 )平均值分别为 (3 .81± 0 .5 5 )mm、(2 .94± 0 .3 9)mm、(2 .72±0 .40 )mm和 (3 .40± 0 .48)mm ,上下径平均值分别为 (3 .82± 0 .2 8)mm、(3 .3 4± 0 .5 1)mm、(2 .76± 0 .3 4)mm和 (2 .2 8± 0 .42 )mm。结论 MRI能够准确显示视神经及蛛网膜下腔 ,获得视神经各段的整体直径 ,为早期诊断视神经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以NOP线为扫描基线的横断面对视神经全程的显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活体视神经 MRI 磁共振成像 蛛网膜下腔 早期 诊断 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与定性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9
14
作者 燕飞 鲜军舫 +2 位作者 梁熙虹 夏峰 兰宝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791-793,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患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85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MRCP进行分析 ,并与CT、US、直接胆道造影和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全部病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 ,其中 48例行直接胆道造...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患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85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MRCP进行分析 ,并与CT、US、直接胆道造影和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全部病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 ,其中 48例行直接胆道造影 ,与MRCP对照 ,二者所获图像极其相似。且对ERCP或PTC显示不完全的病例MRCP可补充有价值的诊断信息。MRCP对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 10 0 %。对梗阻定性诊断准确率为 89.4% ,结合MRI可提高至95 .3 %。结论 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及US。MRCP图像与直接胆道造影图像基本一致 ,方便易行无损伤 ,应列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术前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成像 胆道梗阻性疾病 定位 定性 诊断 磁共振成像 MR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荣雪余 冀鸿涛 +2 位作者 朱强 肖萍 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和脉冲反相谐波技术(PIHI),分析观察39例52灶FLL(包括良性28灶,恶性24灶)的CEUS动态灌注过程,分析病灶主要增强时相、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和脉冲反相谐波技术(PIHI),分析观察39例52灶FLL(包括良性28灶,恶性24灶)的CEUS动态灌注过程,分析病灶主要增强时相、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TIC)。计算各参数、综合CEUS及普通超声在良、恶性FLL鉴别诊断中的符合率。结果在CEUS动脉期,良恶性病灶均以高增强为主(75%、21/28;92.6%、22/24)(P=0.113);在门脉期和延迟期,良性病灶均以高增强为主(75%、21/28;60.7%、17/28),恶性病灶均以低或无增强为主(91.6%、22/24;100%、24/24)(P=0.000),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符合率为92.3%。良恶性病灶开始增强时间分别为(21.52±6.70)s、(17.82±6.04)s(P=0.058)。增强峰值时间分别为(46.26±14.97)s、(27.32±8.55)s(P=0.000),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符合率为78.6%。增强模式I型、III型、IV型、VI型在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9、P=0.000、P=0.036、P=0.029),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符合率为84.1%。在TIC分析中,良性病灶以快升慢降为主(82.6%),恶性病灶以快升快降为主(90.9%)(P=0.000),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符合率为95.1%。结论根据FLL的CEUS各参数测量,即主要增强时相、TIC、增强峰值时间、增强模式等,特别是前两者,对良恶性FLL的鉴别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CEUS对鉴别FLL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肝脏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颞骨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宗锐 张永县 +5 位作者 赵波 郭森林 刘云福 任悦 牛延涛 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在颞骨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采用iDose算法)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以临床颞骨MSCT常规使用的滤波反投影算法(FBP)的噪声水平为基准,选择合适的离体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改变有效管电流进行扫描,然后分别使用FBP... 目的探讨在颞骨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采用iDose算法)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以临床颞骨MSCT常规使用的滤波反投影算法(FBP)的噪声水平为基准,选择合适的离体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改变有效管电流进行扫描,然后分别使用FBP和iDose算法(等级1~7)重建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找出最佳的参数组合。对不同扫描参数和重建方法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分析,计算有效剂量。结果在同一有效管电流下,iDose算法的噪声均低于FBP算法,且随着iDose等级的增加而下降;在不同的有效管电流下,噪声一般随着管电流的增加而下降。使用100mAs/层、iDose 5算法可以满足诊断要求,所获图像的噪声水平稍低于200mAs/层的FBP算法的图像。冠状位图像的可接受程度稍高于轴位图像。结论 iDose算法可满足颞骨CT图像质量的需求,又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滤波反投影 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测量面神经管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媛 鲜军舫 +3 位作者 陈光利 杨本涛 陈青华 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29-1732,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技术对面神经管正常解剖及变异的显示能力及其CT表现。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6年9月来我院行鼻旁窦螺旋CT检查且无颞骨病变的患者70例,其中成人50例(100耳),儿童20例(40耳);将原始图...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技术对面神经管正常解剖及变异的显示能力及其CT表现。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6年9月来我院行鼻旁窦螺旋CT检查且无颞骨病变的患者70例,其中成人50例(100耳),儿童20例(40耳);将原始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分别采用MPR及CPR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面神经管进行重建。在重建出的MPR斜矢状面、MPR斜横断面及两幅CPR图像上观察面神经管的正常形态,并在不同重建图像上分别对面神经管各段的长度、宽度、前后膝角度进行测量。结果MPR与CPR者对鼓室段长度和宽度的测量结果存在明显差异,MPR斜矢状面测得鼓室段长度小于CPR测值(P<0.05),二者对面神经管骨壁裂缺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与CPR对膝状神经节骨壁裂缺显示率均为21.43%(30/140),对鼓室段骨壁裂缺显示率分别为32.86%(46/140)、31.43%(44/140,P>0.05)。乳突段长度在成人为(13.68±1.05)mm,儿童为(9.98±0.92)mm,儿童乳突段长度明显小于成人(P<0.05)。面神经管乳突段宽度、迷路段及鼓室段长度和宽度、前后膝角度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技术是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合理结合应用可为面神经病变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1
18
作者 燕飞 李建红 +2 位作者 李静 鲜军舫 王振常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CND)的MRI及高分辨力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60耳)蜗神经发育不良的颞骨HRCT及内耳和内耳道MRI表现。分析比较3种影像学表现诊断CND的能力。结果:MRI显示蜗神经发育不良60耳,伴前庭神经异常28耳,伴... 目的:探讨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CND)的MRI及高分辨力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60耳)蜗神经发育不良的颞骨HRCT及内耳和内耳道MRI表现。分析比较3种影像学表现诊断CND的能力。结果:MRI显示蜗神经发育不良60耳,伴前庭神经异常28耳,伴面神经细小3耳,伴内耳畸形28耳。HRCT显示内耳道狭窄32耳,蜗神经孔狭窄28耳,骨性封闭25耳。MRI诊断CND明显优于CT(P<0.001);以HRCT显示蜗神经孔狭窄或封闭作为诊断CND的依据明显优于以HRCT显示IAC狭窄作为诊断CND的依据(P=0.043)。结论:MRI能准确显示CND,HRCT显示蜗神经孔狭窄或封闭高度提示CND,内耳道正常不能排除C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神经 内耳道 蜗神经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对检出颅底复杂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莹 牛延涛 +3 位作者 王振常 张征宇 李静 常青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对颅底复杂骨折检出的价值。方法对38例颅底骨折患者的螺旋CT原始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MPR、MIP、VR、SSD),所得重组图像经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阅读。结果38例颅底骨折累及颅底多骨及多个孔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对颅底复杂骨折检出的价值。方法对38例颅底骨折患者的螺旋CT原始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MPR、MIP、VR、SSD),所得重组图像经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阅读。结果38例颅底骨折累及颅底多骨及多个孔道,MPR横、冠、矢三个平面重组图像结合可显示所有骨折及受累孔道.4种不同重组方法之间对颅底骨折及累及颅底孔道显示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4.740及75.198,P=0.000).MPR对颅底骨折及孔道累及显示最佳。结论MSCT MPR技术可较准确地显示颅底骨折,辅以MIP、VR及SSD技术对颅底骨折的显示效果可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伴发空蝶鞍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新艳 王振常 +3 位作者 鲜军舫 王永哲 李静 杨本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63-2066,共4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研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伴发空蝶鞍的发生率。方法 22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均接受MR检查,其中18例接受CT检查;将影像学所见漏口与鼻内镜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证实22例患者共24处漏口,其中21例为单发,1例有3处漏口... 目的通过影像学研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伴发空蝶鞍的发生率。方法 22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均接受MR检查,其中18例接受CT检查;将影像学所见漏口与鼻内镜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证实22例患者共24处漏口,其中21例为单发,1例有3处漏口。18例CT检查共显示11处骨质缺损,显示率为55.00%(11/20)。22例冠状面MRT2WI共显示13处漏口,显示率为54.17%(13/24),冠状面水成像序列上共显示20处漏口,显示率为83.33%(20/24)。17例CT(94.44%)显示蝶鞍扩大并充满脑脊液样密度影;16例MR(72.73%)呈完全空蝶鞍表现,6例(27.27%)呈部分空蝶鞍表现。另外,17例MR(77.27%)冠状面水成像序列显示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增宽。完全空蝶鞍组与部分空蝶鞍组患者病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结论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均伴有空蝶鞍,空蝶鞍可作为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辅助诊断的有力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鼻漏 空蝶鞍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