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进展 被引量:48
1
作者 虞燕波 段美丽 +1 位作者 李昂 翁以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2-74,共3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逐年增高,致残率、致死率也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VAP的发病机制、发病相关因素及病原体流行病学的分析,总结VAP的诊疗进展及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呼吸机相性关肺炎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原庆 段美丽 +1 位作者 李昂 翁以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08-509,512,共3页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与传统的肾脏替代疗法相比,具有连续、缓慢清除溶质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等显著特点,已成为急性肾衰竭(ARF)、脓毒血症(sepsi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疾病的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与传统的肾脏替代疗法相比,具有连续、缓慢清除溶质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等显著特点,已成为急性肾衰竭(ARF)、脓毒血症(sepsi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在急救医学领域已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替代疗法 急性肾衰竭 脓毒症 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段美丽 李昂 +1 位作者 翁以炳 张淑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7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7~12月入住ICU的73例老年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广谱抗生素使用是细菌耐药的...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7~12月入住ICU的73例老年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广谱抗生素使用是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73例老年患者中35例痰病原学阳性,共分离出菌株71株,其中产ESBL菌株15株。下呼吸道中最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在71株病原体中,G^-杆菌占39.7%,G^+菌占37、6%,真菌占22.7%。结论ICU内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G^-杆菌为主,病原体显示多重耐药。亚胺培南对G^-杆菌敏感性较好,而万古霉素对G^+菌有较高的敏感性,氟康唑对常见真菌的敏感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内感染 细菌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滨 李昂 +2 位作者 段美丽 翁以炳 刘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26-627,共2页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肝移植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术后间断应用纤维蛋白原,而对照组只在术中使用;分别于新肝灌注0.5h,术后24.0h及72.0h采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肝移植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术后间断应用纤维蛋白原,而对照组只在术中使用;分别于新肝灌注0.5h,术后24.0h及72.0h采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行肝移植术后伴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且PT、APTT延长的患者,应用纤维蛋白原能够使PT、APTT时间缩短,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在补充血浆、血小板、凝血酶的同时,补充纤维蛋白原有利于改善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纤维蛋白原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慧敏 段美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03-3606,共4页
脓毒症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临床危重病症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研究表明在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整体反应,包括多种细胞因子、炎性递... 脓毒症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临床危重病症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研究表明在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整体反应,包括多种细胞因子、炎性递质和凝血系统的激活,这个过程的中心环节就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是参与炎症应答的主要靶细胞之一,同时近年来研究认为,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炎症反应中被动的靶细胞,也是一种效应细胞,在微循环障碍、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内皮细胞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