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5G技术的智能制造网络应用场景构建策略 被引量:13
1
作者 谷玉兰 邱国锋 +2 位作者 齐元胜 王晓华 杨文杰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3,63,共8页
5G技术是在4G和WI-FI等几代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升级的技术,可应用到多个领域,极大推动了各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在现有的科技基础上,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方面,5G技术促使传统制造企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地升级发展... 5G技术是在4G和WI-FI等几代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升级的技术,可应用到多个领域,极大推动了各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在现有的科技基础上,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方面,5G技术促使传统制造企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地升级发展。本研究首先对5G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针对传统制造企业的痛点提出5G+企业内网的解决方案并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基于5G技术的智能制造应用定制网络和显著特征下的网络具体应用场景进行归纳汇总,最后对5G+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和应用提出建议,对行业实施智能制造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技术 网络 场景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ID的印刷制品制造过程物料信息感知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永立 齐元胜 +2 位作者 马克西姆 邵丽蓉 朱聪颖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1,99,共9页
为解决包装印刷行业纸管类物料识别难题,本研究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搭建了印刷制品制造过程物料信息感知系统。首先,分析了软包装工艺流程,给出了复合车间的数据采集平台部署方案;其次,解析了包装印刷行业标准纸管,规划了3种RFID标... 为解决包装印刷行业纸管类物料识别难题,本研究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搭建了印刷制品制造过程物料信息感知系统。首先,分析了软包装工艺流程,给出了复合车间的数据采集平台部署方案;其次,解析了包装印刷行业标准纸管,规划了3种RFID标签安装方式,结合生产工艺流程给出了RFID读写器安装情景及标签编码规则;然后,设计了纸管物料RFID实时采集与处理方案及系统架构,详述了关键控制点;最后,搭建了RFID标签测试环境,分析了不同纸管曲率、读写距离和3种安装方式对RFID识别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纸管曲率、读写距离和3种安装方式对RFID标签读写影响不大,该系统可实现工位上下物料、叉车搬运和物料缓存等多场景下的物料感知。本研究提出的印刷制品制造过程物料信息感知系统可实现印刷制品过程物料生产信息自动感知,为印刷包装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管 RFID 感知系统 标签编码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的印刷行业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架构设计 被引量:12
3
作者 齐元胜 刘世禄 +2 位作者 高溯 王晓华 赵世英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4,49,共8页
产教融合是对传统校企合作方法的深化,本文结合产教融合的提出背景,分析行业人才培养发展需求和实践要点,基于产教融合理念、产教融合意义,从课程体系更新、师资队伍建设、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等方面提出行业人才培养思路,并总结了北京印... 产教融合是对传统校企合作方法的深化,本文结合产教融合的提出背景,分析行业人才培养发展需求和实践要点,基于产教融合理念、产教融合意义,从课程体系更新、师资队伍建设、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等方面提出行业人才培养思路,并总结了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实践和典型案例。最终期望能够促进印刷行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更好地结合,推动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良性局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印刷行业 机械工程 人才培养 实践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和GRU网络融合的印刷车间温湿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延强 肖军杰 +3 位作者 邵丽蓉 马英哲 左晓军 张皓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1,共8页
为了预测印刷车间的温湿度,本研究提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融合的印刷车间温湿度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数据插值和归一化对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的温湿度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LSTM预测精度高和GRU网络训练... 为了预测印刷车间的温湿度,本研究提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融合的印刷车间温湿度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数据插值和归一化对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的温湿度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LSTM预测精度高和GRU网络训练速度快的优点,综合考虑印刷行业对车间恒温恒湿的要求,提出了一层LSTM和两层GRU网络融合的温湿度预测模型;最后,与单一的LSTM和GRU网络预测模型相比,本研究预测模型的温度和湿度的MSE分别为0.0108和0.0065,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车间 温湿度预测 LSTM GR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软包装印刷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5
作者 马英哲 齐元胜 贾晓研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2-76,共5页
新闻出版总署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包装印刷品产值在中国印刷业产值占比达80%以上。其中,软包装印刷技术作为包装印刷领域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包装等领域,该技术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国印刷行业整体发展。本文面... 新闻出版总署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包装印刷品产值在中国印刷业产值占比达80%以上。其中,软包装印刷技术作为包装印刷领域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包装等领域,该技术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国印刷行业整体发展。本文面向软包装印刷技术的应用领域,对比了不同软包装印刷方式发展现状,分别对其技术特点、市场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印刷生产实际,详细阐述了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对软包装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期对软包装印刷行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装 印刷技术 绿色化 数字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模切压力试验平台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延强 肖军杰 +3 位作者 郭顺生 齐元胜 邵丽蓉 程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65-171,共7页
目的利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设计一种试验平台,来解决模切机上的模切压力难以直接检测的问题。方法首先文中引入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来检测模切压力,针对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自身特点,结合TRIZ理论中的因果链分析与完备性法则,形成... 目的利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设计一种试验平台,来解决模切机上的模切压力难以直接检测的问题。方法首先文中引入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来检测模切压力,针对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自身特点,结合TRIZ理论中的因果链分析与完备性法则,形成直接检测模切压力的初步设计方案。其次利用矛盾解决原理提高初步设计方案中的稳定性、测量精度和抗变形性,并通过物质-场模型分析法对初步设计方案中的底座结构进一步优化,得到试验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最后对试验平台的关键零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关键零件——顶板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量分别为77.063 MPa、0.52524 mm,表明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要求,并且不会发生共振现象,验证了基于TRIZ理论设计的试验平台可以满足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的工作要求。结论利用TRIZ理论来指导模切压力试验平台的创新设计,为精确测量模切机的模切压力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切机 检测平台 TRIZ理论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专业教育的网络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3
7
作者 齐元胜 高溯 +2 位作者 赵世英 王晓华 夏合里亚尔·艾尔肯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86,共5页
本文对网络教学行为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以两次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对网络教学复合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网络教学上线初期第一次学生问卷反馈的问题,改进了复合教学模式,并通过第二次学生问卷对改进后复合教学模式... 本文对网络教学行为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以两次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对网络教学复合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网络教学上线初期第一次学生问卷反馈的问题,改进了复合教学模式,并通过第二次学生问卷对改进后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调研。两次学生问卷的结果对比,证明了复合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同时,在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教学支撑体系,探索了未来新工科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 课程体系 课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的复合薄膜气泡检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左晓军 张勇斌 +4 位作者 马克西姆 郭蓉 邵丽蓉 马延强 林玉龙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8,共7页
在复合和熟化生产过程中,复合薄膜产品经常出现气泡,严重制约车间生产产量和产品质量提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算法的复合薄膜气泡缺陷检测的方法。首先通过实验对比了SGD和Adam优化器对网络训练结果的影响,构建适用于薄膜气泡... 在复合和熟化生产过程中,复合薄膜产品经常出现气泡,严重制约车间生产产量和产品质量提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算法的复合薄膜气泡缺陷检测的方法。首先通过实验对比了SGD和Adam优化器对网络训练结果的影响,构建适用于薄膜气泡检测的YOLOv5网络模型,对采集的图像通过平移、改变亮度、添加噪声、旋转角度和翻转等方法进行图像增强,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mAP为94.3%,气泡能被准确识别且置信度相对较高,每张图像检测时间仅需0.01s左右,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气泡识别能力,提高了车间气泡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节省大量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薄膜 YOLOv5 目标检测 优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