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循环包装箱回收中心多目标选址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笑 朱磊 张媛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7-276,共10页
目的通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从而确定最佳的回收中心选址方案,以解决循环包装箱回收中心的选址难题。方法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以达到最小化成本、碳排放和运输距离的目的。采用人工蜂群算法(ABC)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采用非支配排序... 目的通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从而确定最佳的回收中心选址方案,以解决循环包装箱回收中心的选址难题。方法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以达到最小化成本、碳排放和运输距离的目的。采用人工蜂群算法(ABC)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NSGA-II)、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蚁群算法(ACA)作为对比算法,对其在不同侧重点下的性能表现及所得的最优选址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C算法在均衡性、效率以及全局最优解的搜索能力上均优于另外3种算法,它能够更有效地平衡多目标之间的冲突,从而得出更为理想的选址方案。结论ABC算法为解决循环包装箱回收中心选址问题提供了更为合理、优越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处理多目标优化问题时表现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包装 人工蜂群算法 回收中心 选址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类型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友好性评价
2
作者 赵瑞宁 张媛 朱磊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共8页
旨在系统评估3种主流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在其全生命周期(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中对环境的影响特征。通过运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重点分析各类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在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特征,同时系统对比不同可降解塑... 旨在系统评估3种主流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在其全生命周期(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中对环境的影响特征。通过运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重点分析各类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在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特征,同时系统对比不同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的差异,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学框架,研究重点考察碳排放、能源消耗等核心指标,深入分析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征。研究表明,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的平均碳排放为3.966 kg CO_(2)e,较传统PE塑料袋(4.835 kg CO_(2)e)减少约18%。值得注意的是,处置阶段的平均碳排放占比高达45.46%,成为最主要的排放环节。在不同类型可降解材料中,聚乳酸(PLA)等基于可再生植物资源的可降解塑料表现最优,其碳排放量最低,且生物降解性能突出。为有效推广可降解塑料包装袋,需特别关注其全生命周期中末端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具体建议包括:(1)在现行垃圾分类体系中单独设立可降解塑料专项分类;(2)完善相关标识体系,优化收运及处置流程;(3)加强回收设施建设,提高可降解材料的回收率与再利用效率。针对无法回收的可降解塑料袋,应优先采用工业堆肥等处理技术实现绿色转化,从而构建“生产-消费-回收-处置”的闭环管理系统,切实应对日益严峻的“白色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塑料 生命周期评价(LCA) 环境影响 碳排放 末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