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专科医院麻醉医师规范化培训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欣 王强 +3 位作者 王增春 李彦平 田鸣 李树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4期393-394,共2页
由于不少康复患者仍然需要接受手术和慢性疼痛治疗,因此,麻醉医师在康复专科医院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利用综合医院麻醉医师培训的经验,结合康复专科医院患者及手术特点,制定有效的规范化培训计划,是保证培养出符合康复专科医院麻醉医师... 由于不少康复患者仍然需要接受手术和慢性疼痛治疗,因此,麻醉医师在康复专科医院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利用综合医院麻醉医师培训的经验,结合康复专科医院患者及手术特点,制定有效的规范化培训计划,是保证培养出符合康复专科医院麻醉医师要求的必由之路。具体实施方法有:①完善考核制度;②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提高培训质量;③针对康复专业特点,制定相应培训规划;④着眼康复专业,兼顾其他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麻醉学 继续教育 住院医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强 王增春 +1 位作者 王嵘 熊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期39-40,64,共3页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 (HJRS)两种常用麻醉方法的比较 ,为临床上选择最合理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 (CEA)或静吸复合全麻 (CII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比较失血量、骨水泥反应及麻醉效果等项目。结果与结...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 (HJRS)两种常用麻醉方法的比较 ,为临床上选择最合理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 (CEA)或静吸复合全麻 (CII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比较失血量、骨水泥反应及麻醉效果等项目。结果与结论CEA组较CIIA组骨水泥反应明显 ,失血量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 ,但CIIA组操作及术中管理更为容易。尽管CEA与CIIA在麻醉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连续硬膜外麻醉 静吸复合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同文 王强 +3 位作者 王增春 白金柱 洪毅 张军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1例在多模式镇痛模式下接受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的患者,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监测指标、镇痛镇静评分、不良反应事件、术者及患者对手术过程满意度评价。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血...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1例在多模式镇痛模式下接受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的患者,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监测指标、镇痛镇静评分、不良反应事件、术者及患者对手术过程满意度评价。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功能无抑制,患者及术者对手术过程满意。结论多模式镇痛能够使患者在最舒适的环境下接受脊柱外科微创手术,同时不影响术者与患者在术中进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脊柱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海泉 王增春 +2 位作者 王强 任自刚 熊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观察在手术结束前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3组:低浓度罗哌卡因浸润麻醉组(RL组,n=20)在... 目的观察在手术结束前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3组:低浓度罗哌卡因浸润麻醉组(RL组,n=20)在手术结束前应用0.25%罗哌卡因对手术切口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中浓度罗哌卡因浸润麻醉组(RM组,n=20)在手术结束前应用0.5%罗哌卡因对手术切VI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C组,n=20)在手术结束前直接缝合切口,不给予任何局部麻醉药。观察患者术后2h、6h、24h、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麻醉恢复时间及手术结束后的躁动评分及相关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RL组和RM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及术后6h内的躁动评分低于C组(P〈0.05),RL组和RM组患者在术后2h、6h、24h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低于C组(P〈0.05),恢复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P〈0.001)。3组问的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能够有效地降低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脊髓损伤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吸复合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费用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增春 王强 +1 位作者 刘海泉 洪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6期367-368,共2页
目的比较脑瘫下肢矫形术时实施静吸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费用。方法分析 49例静吸复合全麻下或全凭静脉麻醉下接受下肢矫形术的脑瘫患儿的相关数据 ,比较两种麻醉方式麻醉费用的差异。结果全凭静脉麻醉不但麻醉费用显著低于静... 目的比较脑瘫下肢矫形术时实施静吸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费用。方法分析 49例静吸复合全麻下或全凭静脉麻醉下接受下肢矫形术的脑瘫患儿的相关数据 ,比较两种麻醉方式麻醉费用的差异。结果全凭静脉麻醉不但麻醉费用显著低于静吸复合全麻 (P <0 .0 0 1) ,而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费用较低 ,并可进一步降低术后护理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下肢矫形术 静吸复合全麻 全凭静脉麻醉 麻醉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医生对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巍 苏跃 +1 位作者 张军卫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了解外科医生关于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知识水平。方法 2018年9月1至30日,问卷测试7个科室的71名外科医生关于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知识水平。结果总体合格率35%,产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处理措施知识点的... 目的了解外科医生关于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知识水平。方法 2018年9月1至30日,问卷测试7个科室的71名外科医生关于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知识水平。结果总体合格率35%,产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处理措施知识点的总体得分率<60%。不同科室之间在产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知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 2.270, P <0.05)。接触脊髓损伤患者机会不同的医生之间在处理措施知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4.043, P <0.05)。不同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知识自评结果的医生之间在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知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5.519, P <0.01)。不同教育背景、技术职称或工作年限的医生之间在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各知识点上无显著性差异(F <2.107, P> 0.05)。结论部分外科医生关于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知识水平不高,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
7
作者 熊巍 江磊(综述) +1 位作者 王强 罗芳(审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16-1321,共6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具有运动神经学障碍和非运动神经学障碍的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存在一定风险,需完善围手术期管理。本文综述帕金森病患者麻醉相关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手术 麻醉 围手术期管理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脊柱脊髓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熊巍 王增春 +1 位作者 张军卫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分析全麻下脊柱手术中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提高监测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全麻下接受脊柱脊髓手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到104例患者资料,其... 目的分析全麻下脊柱手术中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提高监测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全麻下接受脊柱脊髓手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到104例患者资料,其中18例出现SEP异常,17例出现MEP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SEP与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麻醉方式有关(χ~2>6.219,P<0.05),而MEP异常与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血压、追加肌松剂有关(χ~2>4.125,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对SEP异常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血压对MEP异常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围术期低血压可能是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脊髓手术 全身麻醉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松解术后康复治疗中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任自刚 王强 +2 位作者 王增春 刘海泉 刘克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2期1176-1177,共2页
目的比较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对膝关节松解术后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膝关节松解术患者60例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0例,B组20例。A组行股神经留置导管,B组行硬膜外留置导管。术后12 h、24 h3、6 h4、8 h,行被动运动康... 目的比较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对膝关节松解术后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膝关节松解术患者60例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0例,B组20例。A组行股神经留置导管,B组行硬膜外留置导管。术后12 h、24 h3、6 h4、8 h,行被动运动康复治疗,然后行主动运动康复治疗。在治疗前留置导管中注射2%利多卡因进行阻滞。被动运动康复治疗结束后让患者对治疗中疼痛进行VAS评分,并记录从被动运动康复治疗结束到进行主动运动康复治疗所需要的时间。比较两组副作用(低血压、恶心)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被动运动康复治疗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组从被动运动康复治疗结束到进行主动运动康复治疗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少于B组。A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松解术后镇痛效果明确,可以更早地进行主动运动康复治疗,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是膝关节松解术后康复治疗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膝关节松解术 被动运动康复治疗 主动运动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窥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颈椎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海泉 王增春 +3 位作者 王强 任自刚 熊巍 王俊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窥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颈椎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拟在静脉麻醉联合吸入麻醉下行颈椎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使用光学窥喉镜气管插管组(A组)和光学窥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组(AF组)。观察... 目的探讨光学窥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颈椎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拟在静脉麻醉联合吸入麻醉下行颈椎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使用光学窥喉镜气管插管组(A组)和光学窥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组(AF组)。观察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插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插管时间显著长于AF组(P<0.001)。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低于AF组(P<0.05)。两组在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插管相关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光学窥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颈椎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损伤 光学窥喉镜 纤维支气管镜 气管内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诱导痛觉过敏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强 李树人 崔伟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07-710,共4页
阿片类药物能够激活体内的促伤害机制,导致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即阿片诱导的痛觉过敏。目前它的机制并不确定,可能与中枢谷氨酸能系统活性增强、阿片受体功能改变、外周受体的作用、内源性神经肽的作用、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系统功... 阿片类药物能够激活体内的促伤害机制,导致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即阿片诱导的痛觉过敏。目前它的机制并不确定,可能与中枢谷氨酸能系统活性增强、阿片受体功能改变、外周受体的作用、内源性神经肽的作用、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系统功能降低以及信号转导通路中的成分发生变化等方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痛觉过敏 分子生物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对膀胱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杰 王强 +5 位作者 王增春 任自刚 熊巍 刘海泉 王俊杰 范婷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2-122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对膀胱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Springer、Wiley、Science Direct、OVID数据库,搜集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系统评价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对膀胱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Springer、Wiley、Science Direct、OVID数据库,搜集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后,取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值,利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5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共纳入21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91例,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组1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组对疼痛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能够缓解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疼痛综合征 肉毒毒素 膀胱注射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植物神经反射异常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巍 苏跃 +1 位作者 张军卫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72-1177,共6页
植物神经反射异常是一种多见于T6及以上脊髓损伤人群中的急性病症,慢性脊髓损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常由损伤平面以下部位刺激诱发。突然的血压升高是主要的临床症状,未经处理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发... 植物神经反射异常是一种多见于T6及以上脊髓损伤人群中的急性病症,慢性脊髓损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常由损伤平面以下部位刺激诱发。突然的血压升高是主要的临床症状,未经处理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脊上调节功能障碍、发生神经可塑性变化以及相关受体发生变化有关。目前治疗及预防措施主要有去除诱因、体位调节及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植物神经反射异常 临床特点 机制 处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教学模式对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军卫 洪毅 +4 位作者 唐和虎 陈世铮 吕振 刘舒佳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教学过程,探讨联合教学模式对提高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3月,康复治疗学专业研究生36名随机分成S组(n=18)和SA组(n=18)。S组由脊柱脊髓外科医生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教学,SA... 目的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教学过程,探讨联合教学模式对提高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3月,康复治疗学专业研究生36名随机分成S组(n=18)和SA组(n=18)。S组由脊柱脊髓外科医生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教学,SA组由同一脊柱外科医生与一名麻醉医生共同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教学。观察两组在脊柱脊髓外科手术中承担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能力。结果 SA组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力总分显著高于S组(t=4.704,P〈0.001),主要表现为预防和排除神经电生理监测干扰因素能力提高。结论联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研究生临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教学模式 术中脊髓电生理监测 脊柱脊髓外科 麻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业斌 岳军忠 +1 位作者 高飞 王增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0期989-990,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对32例中枢神经损伤患者采用Pull法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结果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ull法成功率100%,2例内镜下见胃内少量活动出血,经拉紧内固定垫片局部压迫后出血停...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对32例中枢神经损伤患者采用Pull法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结果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ull法成功率100%,2例内镜下见胃内少量活动出血,经拉紧内固定垫片局部压迫后出血停止,腹部切口局部红肿和出现分泌物1例,经局部碘伏消毒和换药后治愈,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经抗感染治疗好转。无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于中枢神经损伤患者操作简单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中枢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者术后躁动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海泉 王增春 +2 位作者 王强 任自刚 熊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脑瘫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选择性后根切断术或下肢矫形术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0例患者发生躁动(15%),躁动组患者的年龄较小(P<0.05)、体重较轻(P<0.01)、单位时间及单位... 目的探讨脑瘫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选择性后根切断术或下肢矫形术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0例患者发生躁动(15%),躁动组患者的年龄较小(P<0.05)、体重较轻(P<0.01)、单位时间及单位体重下所使用的镇痛药物较少(P<0.01)。结论术中及术后充分镇痛以及术前必要的心理干预及镇静药物可能会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术后躁动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镇痛对截肢后幻肢痛发生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巍 张军卫 +2 位作者 王增春 任自刚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50-145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保护性镇痛对截肢后幻肢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建库至2017年6月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Science Direct数据库,收集围术期保护性镇痛防治截肢后幻肢痛的临床研究进行评价。由两位独立... 目的系统评价保护性镇痛对截肢后幻肢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建库至2017年6月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Science Direct数据库,收集围术期保护性镇痛防治截肢后幻肢痛的临床研究进行评价。由两位独立研究人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和幻肢痛发生率,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6篇符合条件的文献。术后随访1个月期共纳入25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29例,实验组127例。术后随访6个月期共纳入23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18例,实验组114例。术后随访12个月期共纳入11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0例,实验组58例。采用围术期保护性镇痛方式进行干预后术后1个月[RD=-0.21,95%CI(-0.38,-0.04),Z=2.47,P=0.01]和术后6个月[RD=-0.28,95%CI(-0.52,-0.05),Z=2.37,P=0.02]的幻肢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术后12个月的幻肢痛发病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D=-0.20,95%CI(-0.48,0.09),Z=1.35,P=0.18]。结论围术期保护性镇痛能够预防截肢后近期和中期幻肢痛的发生率,但远期效果需要做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保护性镇痛 截肢 幻肢痛 前瞻性研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患儿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中血糖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增春 王强 +1 位作者 刘海泉 洪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对脑瘫患儿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中血糖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 62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的脑瘫患儿 ,比较术中不同时期血糖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在手术过程中 ,血糖没有显著性变化 ,但神经后根电刺... 目的对脑瘫患儿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中血糖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 62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的脑瘫患儿 ,比较术中不同时期血糖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在手术过程中 ,血糖没有显著性变化 ,但神经后根电刺激 3min、10min后的血糖有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 神经后根电刺激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用于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强 王增春 王保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87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颈后路椎管减压术的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M组接受吗啡0·02mg/kg·h,...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87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颈后路椎管减压术的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M组接受吗啡0·02mg/kg·h,MK1组接受吗啡0·02mg/kg·h+氯胺酮0·02mg/kg·h,MK2组接受吗啡0·02mg/kg·h+氯胺酮0·04m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2h、4h、8h、12h、24h、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M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和M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M组和MK1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中恶心、呕吐(18·5%)以及皮肤瘙痒(7·4%)的发生率较高,但是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3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04mg/kg·h氯胺酮在颈髓损伤患者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吗啡(0·02m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吗啡 术后镇痛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杰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2-558,共7页
膀胱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生在膀胱或其周围的慢性疼痛,伴有一系列泌尿系症状。女性人群及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它可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目前已形成一个新的残疾人群。可能的发病机制主要有病原体诱发炎性反应、慢性缺血... 膀胱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生在膀胱或其周围的慢性疼痛,伴有一系列泌尿系症状。女性人群及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它可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目前已形成一个新的残疾人群。可能的发病机制主要有病原体诱发炎性反应、慢性缺血或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膀胱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下尿道上皮功能障碍、膀胱组织中上皮细胞凋亡增加、遗传重编程、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疼痛调节机制异常、细胞自噬作用受到抑制等。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膀胱镜检、尿动力学参数、尿液及血液中的生物标记物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法有食物控制、心理干预、口服药物、膀胱灌注治疗、神经阻滞及神经刺激、手术治疗等,但效果均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疼痛综合征 残疾 流行病学 病因 诊断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