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脏肥厚指标与心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力 刘杰 +5 位作者 初楠 杨进刚 史旭波 王雅杰 李田昌 胡大一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599,共4页
目的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O)缩窄法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比较多项指标在评价心脏肥厚中的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80只,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后第4、8、12和16周B型脑钠肽(type-B natriuretic peptide,B... 目的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O)缩窄法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比较多项指标在评价心脏肥厚中的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80只,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后第4、8、12和16周B型脑钠肽(type-B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心脏肥厚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心肌细胞直径(cardiac myocardial diameter,CMD)、心脏重量指数、I型胶原浓度、BNP浓度显著升高(P<0.05)。术后8周-dp/dt降低。术后12周左室收缩末压(LVSP)升高,+dp/dt降低。术后16周上述改变更明显。BNP浓度与血流动力学和心脏肥厚指标相关性良好。结论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的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中,心肌细胞肥厚指标的改变出现早于心功能指标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腹主动脉缩窄 心力衰竭 动物模型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晴晴 华琦 +3 位作者 薛淞 张迎花 司瑾 李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STEMI...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STEMI住院并行直接PCI的病人266例,根据PCI术中无复流发生情况分为正常复流组(A组)242例和无复流组(B组)24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特点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STEMI病人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无复流组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复流组(P<0.05),Killip≥3级比例显著升高(P=0.009);两组病人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分别为16.7%和2.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OR=1.220,95%CI:1.064~1.399,P=0.004)、Killip分级(OR=4.617,95%CI:1.093~2.095,P=0.037)是急性STEMI病人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是急性STEMI病人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早期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以初步评估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白细胞 无复流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高血压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血压经时变化研究
3
作者 杨威 李寿霖 +5 位作者 王国栋 陈思远 刘杰 林伟 郑志昌 王晓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高血压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随运动强度增加血压的经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心肺运动试验排除心肌缺血,且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1级、2级高血压女性患者64例(高血压... 目的探讨女性高血压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随运动强度增加血压的经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心肺运动试验排除心肌缺血,且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1级、2级高血压女性患者64例(高血压组),以及同期心肺运动试验排除心肌缺血的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86例(非高血压组),比较两组心肺运动试验中随运动强度增加血压的经时变化。结果高血压组运动中静息3 min时血压、无氧阈值时血压和峰值血压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Z>3.306,P<0.001)。两组峰值摄氧量无显著性差异(Z=1.549,P>0.05)。结论1级和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对运动的反应容易过度升高,在日常体育运动训练及运动康复中应关注血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肺运动试验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与健康个体血肌酐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宿志梅 雒生杰 +2 位作者 马迎春 孟申 周红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2期1154-11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水平对脊髓损伤患者肾功能状况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5月北京博爱医院的脊髓损伤患者1298例以及健康个体249例的SCr资料,并比较两者SCr演变的差异。结果脊髓损伤患者SCr水平为(56.81±14....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水平对脊髓损伤患者肾功能状况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5月北京博爱医院的脊髓损伤患者1298例以及健康个体249例的SCr资料,并比较两者SCr演变的差异。结果脊髓损伤患者SCr水平为(56.81±14.33)μmol/L,基本呈正态分布,95%CI:28.73~84.89μmol/L;健康个体SCr水平(75.98±11.34)μmol/L,95%CI:57.36~101.80μmol/L。脊髓损伤患者SCr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个体(P<0.01)。脊髓损伤患者中,男性SCr水平为(59.59±13.76)μmol/L,女性SCr水平为(46.41±11.31)μmol/L,男性高于女性(P<0.05)。脊髓损伤不同年龄段SCr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个体不同年龄段SCr分布规律一致。截瘫患者SCr水平为(55.54±14.96)μmol/L,四肢瘫患者SCr水平为(57.67±13.83)μmol/L,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SCr水平分布特点与健康个体相近,总体呈正态分布,但低于健康个体,男性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血清肌酐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术后的拔管反应原因及处理方法
5
作者 刘方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2期757-758,共2页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术 处理 心律失常 拔管反应 病因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