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促进因素与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微平 马迎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1,共7页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选择曾就诊于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后居家的1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和肾内科的8例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Nvivo 12.0软件和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选择曾就诊于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后居家的1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和肾内科的8例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Nvivo 12.0软件和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并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2个主题:促进因素包括感知益处、良好的健康素养、互联网媒体潜在益处、医护人员的监督、充足的社会支持;障碍因素包括负面情绪严重、并发症的负面影响、重视程度不够、运动驱动力不足、运动时间场所等现实条件的约束、运动康复支持不足。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运动康复影响因素多样并具有个性化,应个性化给予运动康复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运动康复 相关因素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康复科住院期间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芳 刘慧珍 +4 位作者 梅利平 张通 张豪杰 李冰洁 赵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在康复科住院期间发生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曾诊断为抑郁状态且经心理科会诊的脑梗死患者,统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疾病特征(病程、...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在康复科住院期间发生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曾诊断为抑郁状态且经心理科会诊的脑梗死患者,统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疾病特征(病程、病灶位置、偏瘫侧别、感觉障碍、失语、失眠、吞咽障碍、肩手综合征、便秘),运动功能(偏瘫侧肌力、Brunnstrom分期),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Fugl-Meyer评定量表-平衡(FMA-B)、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等资料。HAMD≤20分的患者入低HAMD组,HAMD> 20分的患者入高HAMD组。结果 在2 403例脑梗死患者中,诊断为抑郁状态且经心理科会诊的患者269例,低HAMD组103例,高HAMD组166例。高HAMD组便秘发生率较低,吞咽障碍、肩手综合征发生率较高(χ^(2)> 5.379, P <0.05);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下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NIHSS、MMSE、FMA、FMA-B、MBI评分差于低HAMD组(|Z|> 2.020, t> 2.171,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便秘(OR=0.435)、股四头肌肌力(OR=0.782)、吞咽障碍(OR=2.602)是康复期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P <0.05)。结论 卒中后吞咽障碍和肌力下降,可能加重卒中后抑郁。便秘可能并不加重卒中后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后抑郁 康复 功能障碍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患者糖代谢异常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兰 马迎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不同肾功能分期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住院的140例CKD患者,其中CKD早期(CKD1-3a期)34...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不同肾功能分期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住院的140例CKD患者,其中CKD早期(CKD1-3a期)34例,中期(CKD3b-4期)35例,晚期(CKD5期)71例。记录入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测定0、1、2h的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共有71例患者完成了OGTT试验。结果(1)在CKD早期、中期、晚期的患者中,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分别为42.1%、41.2%、37.1%;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2.1%、17.6%、34.3%;空腹血糖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29.4%、14.3%、14.1%;(2)在校正了性别、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尿酸,OR值分别为1.057、1.132、1.007,P值分别为0.028、0.035、0.012,即年龄每增加10岁,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约57%,BMI每增加1 kg/m^(2),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约13.2%,尿酸每增加100μmol/L,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约70%。结论(1)CKD患者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高达39.4%,糖尿病患者比例达32.4%,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5.5%和9.7%)。(2)CKD患者早期即出现糖代谢异常。(3)CK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年龄、BMI和尿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功能分期 糖代谢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成分分析水负荷参数对不同模式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东亮 马迎春 +3 位作者 任建伟 王磊 赵景新 吝许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86-2591,共6页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腹膜透析(PD)是当前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何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解决透析患者水负荷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体成分分析(BCM)对不同模式透析患者转归的影响仍有争议。目的研究BCM中的水负荷(...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腹膜透析(PD)是当前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何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解决透析患者水负荷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体成分分析(BCM)对不同模式透析患者转归的影响仍有争议。目的研究BCM中的水负荷(OH)参数与MHD和P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博爱医院、航空总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维持性透析的3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将患者分为MHD组(n=188)和PD组(n=146)。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收集BCM相关参数。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透析治疗参数、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计算多次随访结果的平均值,随访期间记录终点事件,首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ACM),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事件(CVE)、复合不良事件(CAE)、外科手术或骨折(SOF)。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终点事件与BCM参数的相关性,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ACM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患者ACM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11例患者完成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9.9(18.0,36.0)个月,随访截至2022-09-30,其中MHD组176例,PD组135例完成了随访。MHD组透析龄、体质量、目标体质量、脂肪组织含量、脂肪含量、脂肪组织指数高于PD组,OH低于PD组(P<0.05)。MHD组体质量平均值、目标体质量平均值、收缩压平均值、脂肪组织含量平均值、脂肪组织指数平均值高于PD组,OH平均值、水负荷标准差(OHsd)、水负荷最大变化值(OHd)、水负荷最大变化值低于PD组。MHD组CVE、CAE、SOF的发生率分别为16.5%(29/176)、39.2%(69/176)、4.0%(7/176),PD组分别为45.9%(62/135)、83.0%(112/135)、8.2%(11/135)。MHD组CVE、CAE发生率低于PD组(χ^(2)=32.009,P<0.001;χ^(2)=60.13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组细胞外水平均值/细胞内水平均值(OR=57.974,95%CI=1.393~2413.247)为CVE的影响因素(P<0.05),OHd(OR=1.255,95%CI=1.076~1.462)为CAE的影响因素(P<0.05);PD组患者年龄(OR=1.029,95%CI=1.008~1.052)为CVE的影响因素(P<0.05),OHd(OR=1.962,95%CI=1.355~2.842)为CAE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患者ACM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示,PD组ACM发生率高于MHD组(χ^(2)=7.145,P=0.0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MHD组ACM的影响因素(HR=1.070,95%CI=1.019~1.123),舒张压平均值(HR=0.942,95%CI=0.854~0.992)、OHsd(HR=3.612,95%CI=2.072~6.296)是PD组ACM的影响因素。结论PD患者首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MHD患者,且PD患者较MHD患者OH更明显,BCM所得OH值的波动可以预测PD患者的A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肾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体成分分析 不良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龙丸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血管新生的影响与分子学机制 被引量:48
5
作者 杨祖福 胡婉英 +2 位作者 秦志强 张明彩 付继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双龙丸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和分子学机制。方法 63只Wistar大鼠参照Drexler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制成急性心肌梗死 (AMI)模型。随机分为双龙丸大剂量组 (6 72 g/kg)、双龙丸小剂量组 (3 36g/kg)、AMI对照组 (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双龙丸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和分子学机制。方法 63只Wistar大鼠参照Drexler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制成急性心肌梗死 (AMI)模型。随机分为双龙丸大剂量组 (6 72 g/kg)、双龙丸小剂量组 (3 36g/kg)、AMI对照组 (生理盐水灌胃 ) ,另取 11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 (生理盐水灌胃 ) ,各组治疗观察半数至 2w、半数至 4w结束。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AMI大鼠缺血心肌新生血管数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缺血心肌VEGFmRNA和bFGFmRNA的表达。结果双龙丸大、小剂量组各期的缺血心肌新生血管数均比AMI对照组增多 ,且第 4w比第 2w更显著 ;第 2w时 ,大剂量组VEGF较AMI对照组、bFGF较小剂量组和AMI对照组均增高 ,大剂量组 4w时VEGF较 2w降低 ;大、小剂量组各期VEGFmRNA的表达均比AMI对照组增高 ,其第 4w均较第 2w为低 ;而bFGFmRNA的表达则仅见大剂量组第 2w时高于其他组 ;以上各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双龙丸能够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 ;大剂量应用对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龙丸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恢复期软瘫患者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6
作者 周昊 赵军 +2 位作者 李冰洁 张宇 郭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脑卒中恢复期软瘫患者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探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与上肢运动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及康复。方法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77例患侧上肢行运动神经传导、F波...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脑卒中恢复期软瘫患者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探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与上肢运动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及康复。方法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77例患侧上肢行运动神经传导、F波、皮肤交感反应(SSR)、针极肌电图(EMG)检查,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根据神经传导结果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结果损伤组共41例(53.25%)。损伤组FMA-UE评分低于正常组(t=2.193,P<0.05);F波振幅和出现率降低(t>2.002,P<0.05),SSR振幅和潜伏期明显下降(t>3.140,P<0.01),但损伤组F波出现率、SSR潜伏期均处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神经损伤数与FMA-UE评分负相关(r=-0.858,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振幅是FMA-UE评分的影响因素(B>0.317,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侧上肢出现软瘫后,有可能出现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且与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应尽量避免、及时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软瘫 运动功能 上肢 周围神经 神经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颈髓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红梅 郭险峰 +1 位作者 孟申 关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2期776-77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 (CSCI)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对 1988— 2 0 0 4年住院的 2 78名急性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肺部感染是急性CSCI后最主要的肺部并发症 ;在伤后 3— 3 3天胸片证实有肺部感染 ,且均为院...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 (CSCI)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对 1988— 2 0 0 4年住院的 2 78名急性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肺部感染是急性CSCI后最主要的肺部并发症 ;在伤后 3— 3 3天胸片证实有肺部感染 ,且均为院内感染 ,菌株以G-杆菌为主 ,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评分标准 (ASIA)≤ 6分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 >6分者 (P <0 .0 0 1)。结论CSCI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损伤平面和是否为完全性损伤有关 ,院内感染的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肺部感染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8
作者 赵军 张通 +1 位作者 芦海涛 李冰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5-657,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方法 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不佩戴矫形器,裸足进行三维视频步态分析,与健康成年人步态参数进行比较;对照组16例,佩戴固定式踝足矫形器(AFO)进行步态分析,与观察组比较。结果...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方法 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不佩戴矫形器,裸足进行三维视频步态分析,与健康成年人步态参数进行比较;对照组16例,佩戴固定式踝足矫形器(AFO)进行步态分析,与观察组比较。结果与正常人相比,观察组步长、跨步长、步频明显减小,步宽增大,步速减慢;步态周期延长,其中双腿支撑期时间和所占步态周期比例明显延长,单腿支撑期所占步态周期比例明显缩短(P<0.01);偏瘫患者是否应用AFO,步态运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步速慢、步态周期延长、双腿支撑期比例延长、单腿支撑期比例缩短是其主要运动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态分析 运动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方干预冠心病支架术后心肌缺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冯其茂 董耀荣 杨祖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对冠心病支架术后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以及支架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中药通心方,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血管数字减... 目的观察中药对冠心病支架术后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以及支架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中药通心方,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血管数字减影检测冠脉侧枝循环、支架再狭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侧枝循环和射血分数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P<0.01),但最小管腔直径和管腔狭窄百分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通心方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侧枝循环和射血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冠心病 侧枝循环 支架再狭窄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手术为诱因的重型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章薇 赵军 +3 位作者 李冰洁 郭鸣 赵圣杰 周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0-30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以手术为前驱因素的重型吉兰巴雷综合症(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从62例重型GBS患者中收集6例以手术为前驱因素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手术、起病时间、达峰时间、临床症状、电生理检查和... 目的初步探讨以手术为前驱因素的重型吉兰巴雷综合症(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从62例重型GBS患者中收集6例以手术为前驱因素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手术、起病时间、达峰时间、临床症状、电生理检查和治疗方案等进行总结,并随访至1年,结合休斯功能分级量表(Hughes functional grading scale,HFGS),评价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结果根据临床及电生理表现,6例以手术为前驱因素的重型GBS患者均诊断为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手术诱因包括体外循环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基底动脉瘤栓塞术、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椎间盘置换术、椎管减压和椎弓根固定术,发病年龄在47~63岁之间,潜伏期多在10 d之内,达峰时间均在5 d之内,4例肢体无力起病,2例呼吸困难起病;发病3个月,6例患者均不能独立行走(HFGS=4),5例随访至1年,仅2例能独立行走(HFGS=2)。结论以手术为前驱因素的重型GBS少见,常以肢体无力或呼吸困难起病,达峰时间快,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症 手术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9
11
作者 袁玮 聂姗 +2 位作者 贾楠 郑志昌 王浩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5,共8页
目的通过心脏超声和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急性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为主的心脏康复的疗效,探讨何种类型的ACS患者能从运动康复治疗中更多获益。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本... 目的通过心脏超声和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急性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为主的心脏康复的疗效,探讨何种类型的ACS患者能从运动康复治疗中更多获益。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本院PCI术后的ACS患者31例。根据基线期心脏超声所示左心室室壁运动功能分为室壁运动正常组(正常组,n=14)和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异常组,n=17),以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量化室壁运动异常的程度。所有患者在出院后于稳定状态下接受为期3个月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康复前后均行心脏超声和CPET。结果8例脱落,共23例患者完成试验。心脏超声显示,运动康复后异常组WMSI明显降低(Z=-2.852,P=0.004);而左室射血分数在两组中均无显著改变(P>0.05)。CPET显示,运动康复后,正常组仅静息心率减慢(t=-2.268,P=0.047);异常组最大运动负荷、峰值摄氧量、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峰值分钟通气量和运动终止后第3分钟的心率恢复均较康复前提高(t>2.739,P<0.05)。结论急性期接受PCI治疗后存在WMSI异常的ACS患者,在病情恢复期接受运动康复治疗,更易获得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的进一步改善。WMSI在反映保留射血分数的ACS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脏康复 室壁运动积分指数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焱 孟申 赵红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24-425,共2页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困难感觉(ADL/BS)的影响。方法对40例临床稳定期的COPD患者进行8周平板运动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测量、运动心肺运动负荷评价、ADL/B...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困难感觉(ADL/BS)的影响。方法对40例临床稳定期的COPD患者进行8周平板运动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测量、运动心肺运动负荷评价、ADL/BS评价、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患者运动训练后ADL/BS评分与训练前相比,各层次ADL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以高级的ADL为著(P<0.01),呼吸困难感觉有明显改善(P<0.01)。运动训练前后综合ADL变化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显著相关(r=0.455,P<0.01),呼吸困难评分与生活质量的变化负相关(r=-0.412,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各层次ADL,并改善日常活动中的呼吸困难感觉,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康复 运动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呼吸困难感觉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源性脑栓塞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章薇 赵军 +3 位作者 李冰洁 梅利平 郭鸣 周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出血转化(HT)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住院的115例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颅内出血分为HT组(n=58)与非HT组(n=57)。对两组年龄、脑栓塞前...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出血转化(HT)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住院的115例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颅内出血分为HT组(n=58)与非HT组(n=57)。对两组年龄、脑栓塞前后抗栓治疗、溶栓、梗死灶大小、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及HAS-BLED评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发病时、发病后1个月、发病后3个月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NIHSS评分(t=-2.991,P=0.003)、HAS-BLED评分(t=-2.499,P=0.014)、梗死灶大小(χ2=8.355,P=0.004)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NIHSS(OR=1.127,P=0.027)、梗死灶大小(OR=4.390,P=0.035)和HAS-BLED评分(OR=1.783,P=0.03)均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按HAS-BLED评分分组,低危组(0~2分)HT发生率低于高危组(≥3分)(χ2=4.643,P=0.031)。发病时、发病后1个月、发病后3个月,HT组NIHSS评分均高于非HT组(t〉2.387,P〈0.05);HT组发病时m RS评分高于非HT组(t=-2.262,P=0.026);发病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m R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1.468,P〉0.05)。结论心房颤动后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重、梗死灶较大、HAS-BLED评分较高的患者更易发生HT;HT组神经功能的恢复较非HT组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心房颤动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和出血转化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吴章薇 梅丽平 +3 位作者 赵军 王尊荣 赵圣杰 郭鸣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通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双倍)、糖尿病、卒中(双倍)、血管病变、年龄65-74岁、女性(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Age≥75(doubled),Diabetes Mellitus,Stroke(doubled),vascular disease,age ... 目的通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双倍)、糖尿病、卒中(双倍)、血管病变、年龄65-74岁、女性(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Age≥75(doubled),Diabetes Mellitus,Stroke(doubled),vascular disease,age 65-74 and sex category(female),CHA2DS2-VASc)评分观察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抗栓治疗现状,分析高血压、异常的肝肾功能、卒中、出血、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不稳定、年龄、药物治疗或者饮酒(Hypertension,Abnormal renal and liver function,Stroke,Bleeding,Labil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Elderly,Drugs and alcohol intake,HAS-BLED)评分及其他相关临床危险因素与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HA_2DS_2-VASc评分观察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高危组(≥2分)的抗栓治疗情况。根据HAS-BLED评分,分析心房颤动脑栓塞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率在出血转化低危组(0-2分)和出血转化高危组(≥3分)之间的差异,同时对多个临床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与HT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入组101例患者,患者在发生脑栓塞之前,根据CHA_2DS_2-VASc评分,低危组抗凝率66.7%(2/3),无抗血小板治疗;中危组抗凝、抗血小板率均为16.7%(2/12);高危组抗凝率19.8%(17/86),抗血小板率14.0%(12/86)。脑栓塞前1个月内停用抗凝治疗而发病的占所有抗凝患者42.8%(9/21)。发生脑栓塞之后,所有患者均为高危组,抗凝治疗率68.3%(69/101),抗血小板治疗率25.7%(26/101)。根据HAS-BLED评分,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后,出血转化高危组HT 58.5%(31/53),与低危组HT 37.5%(18/4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443,P=0.035)。对HT组与非HT组的多个临床变量分析发现,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14.860±4.486 vs 11.940±5.648,P=0.006);HAS-BLE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2.76±0.80 vs 2.21±0.96,P=0.003);病灶范围大的梗死灶HT为57.9%(44/76),小的梗死灶为HT 20%(5/2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OR 1.106,95%CI 1.106-1.216,P=0.036)、病灶范围大小(OR 5.083,95%CI 1.826-14.148,P=0.002)和HASBLED评分(OR 2.353,95%CI 1.326-4.175,P=0.003)均是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后HT的危险因素。结论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患者抗栓治疗率不理想,HAS-BLED评分能很好地预测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后的HT风险,另外,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病灶范围大也是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发生H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心房颤动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晴晴 华琦 +3 位作者 薛淞 张迎花 司瑾 李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STEMI...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STEMI住院并行直接PCI的病人266例,根据PCI术中无复流发生情况分为正常复流组(A组)242例和无复流组(B组)24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特点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STEMI病人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无复流组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复流组(P<0.05),Killip≥3级比例显著升高(P=0.009);两组病人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分别为16.7%和2.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OR=1.220,95%CI:1.064~1.399,P=0.004)、Killip分级(OR=4.617,95%CI:1.093~2.095,P=0.037)是急性STEMI病人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是急性STEMI病人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早期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以初步评估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白细胞 无复流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思远 贾三庆 +1 位作者 赵敏 张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92-994,共3页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短期效果。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辛伐他汀组30例(辛伐他汀20mg/d)。服药前和服药3...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短期效果。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辛伐他汀组30例(辛伐他汀20mg/d)。服药前和服药3—5d后分别重复测定右侧肱动脉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百分数(FMD)。结果FMD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FMD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525),而辛伐他汀组的FMD在治疗后由(2.65±2.95)%上升至(4.19±2.59)%(P=0.027)。FMD的改善与总胆固醇(TC)(R^2=0.081,P=0.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2=0.056,P=0.4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2=0.073。P=0.40)的变化没有相关性。硝酸甘油诱导的血管扩张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在口服辛伐他汀后短期即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此药理作用与血脂下降程度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胆固醇 辛伐他汀 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干预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其茂 董耀荣 杨祖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6期475-477,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益气活血方和蒙诺治疗,疗程6个月。于出院前、AMI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益气活血方和蒙诺治疗,疗程6个月。于出院前、AMI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射血分数(EF)、左室重量指数(LvmassI)、E峰/A峰比值(E/A)、室壁运动指数(WMI)和室壁厚度(WT)的变化;同时观察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的EF、E/A均有提高(P<0.05或P<0.01),LvmassI、WT减小(P<0.05),但LVEDVI、LVESVI、LvmassI、EF、E/A、WMI、WT等指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浆ET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浆ATⅡ、ALD水平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左室重构,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益气活血方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脏肥厚指标与心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力 刘杰 +5 位作者 初楠 杨进刚 史旭波 王雅杰 李田昌 胡大一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599,共4页
目的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O)缩窄法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比较多项指标在评价心脏肥厚中的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80只,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后第4、8、12和16周B型脑钠肽(type-B natriuretic peptide,B... 目的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O)缩窄法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比较多项指标在评价心脏肥厚中的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80只,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后第4、8、12和16周B型脑钠肽(type-B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心脏肥厚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心肌细胞直径(cardiac myocardial diameter,CMD)、心脏重量指数、I型胶原浓度、BNP浓度显著升高(P<0.05)。术后8周-dp/dt降低。术后12周左室收缩末压(LVSP)升高,+dp/dt降低。术后16周上述改变更明显。BNP浓度与血流动力学和心脏肥厚指标相关性良好。结论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的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中,心肌细胞肥厚指标的改变出现早于心功能指标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腹主动脉缩窄 心力衰竭 动物模型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芦海涛 山磊 +1 位作者 杨凌宇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9期813-814,共2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不同临床表现尿失禁的比较。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76例,根据排尿情况分为尿失禁组和控制组,又将尿失禁患者分为有排尿意愿组和无排尿意愿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恢复期尿失... 目的研究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不同临床表现尿失禁的比较。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76例,根据排尿情况分为尿失禁组和控制组,又将尿失禁患者分为有排尿意愿组和无排尿意愿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发生率26.1%,失禁组与控制组在性别、卒中类型及病灶侧别、部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病灶单/多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排尿意愿组和无排尿意愿组在病灶累及顶叶及认知功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高发于有多病灶患者,无排尿意愿尿失禁患者多累及顶叶,认知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尿失禁 排尿意愿受损性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氧效率斜率:评价成人心肺功能储备的新指标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寿霖 孟申 +3 位作者 陈思远 张焱 雒生杰 刘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摄氧效率斜率(OUES)作为评价成人心肺功能储备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名健康成人和31例心脏病患者采用症状限制性标准Bruce分级平板运动方案,同时测定摄氧量(VO2)、CO2排出量(VCO2)、峰值VO2、每分通气量(VE)、呼吸气体交换率... 目的探讨摄氧效率斜率(OUES)作为评价成人心肺功能储备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名健康成人和31例心脏病患者采用症状限制性标准Bruce分级平板运动方案,同时测定摄氧量(VO2)、CO2排出量(VCO2)、峰值VO2、每分通气量(VE)、呼吸气体交换率(RER)。采用对数曲线拟合的方法,分析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VO2与VE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VO2=alog10VE+b,计算75%、90%、100%运动期间时的a值为75%OUES、90%OUES、100%OUES。同时测定无氧阈(VAT)和VAT点的CO2通气当量(VE/VCO2at VAT)。结果100%OUES、90%OUES和75%OUES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F=0.212,P=0.809),75%OUES仅比100%OUES降低1.9%。100%OUES(r=0.836)、90%OUES(r=0.824)和75%OUES(r=0.777)均与峰值VO2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VAT与峰值VO2呈显著正相关(r=0.878,P<0.001),而VE/VCO2at VAT与峰值VO2呈显著负相关(r=-0.584,P<0.001)。100%OUES与90%OUES(r=0.991)、75%OUES(r=0.945)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OUES可以作为评价健康成人及心脏病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的指标,而且75%OUES能够反映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为在亚极量运动水平评价心肺功能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氧效率斜率 健康成人 心脏疾病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