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的作业疗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丽华 顾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康复治疗 作业疗法 社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梗死的康复效果评估:基于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个案研究
2
作者 陈予东 杜晓霞 +4 位作者 黄富表 叶长青 马琳 王云雷 吴晓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功能评定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等多种评估工具,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在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任务导向训练、镜像训练和计算机认知辅助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舒尔特方格训练、双侧肢体协同性训练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采用f NIRS评估康复前后脑活状态的变化。结果综合康复1个多月后,患者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和空间忽略明显改善,步行恢复正常,运动、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脑部激活状态呈现积极变化。结论针对胼胝体损伤复杂症状,综合康复手段(特别是舒尔特方格、双侧协同训练及TMS)结合f NIRS评估脑激活,展现出显著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胼胝体 康复 经颅磁刺激 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结构、内容和数据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海燕 秦晴 +19 位作者 刘叶 田益凡 张赢心 杨亚茹 王忠彦 张萌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黄富表 黄秋晨 王一吉 陈迪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6,共12页
目的探索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涉及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结构、内容和数据标准,旨在提高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水平,提升数据填报质量,为医保支付、医院绩效考核、康复学科评价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 目的探索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涉及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结构、内容和数据标准,旨在提高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水平,提升数据填报质量,为医保支付、医院绩效考核、康复学科评价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6版)》相关规范,分析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结构和内容。系统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参考分类《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11,ICD-9-CM-3)、《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 Beta-3)进行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康复干预,形成规范化的术语体系和编码方法。结果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涵盖住院患者信息、住院信息、诊疗信息和费用信息四大板块。ICD-10/ICD-11是康复住院病案首页中的入院诊断和出院疾病诊断的标准和编码工具。ICD-11推荐的3大功能评定工具WHODAS 2.036项版本、简明示范残疾调查、通用功能领域以及ICF可用于康复功能评定和评定结果的编码。ICHI Beta-3和ICD-9-CM-3可用于病案首页中的手术和操作编码,也可用于康复干预项目的编码。结论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是对康复病历相关内容的总结,也是康复住院数据上报的工具,需要根据康复医疗的特点进行细化和优化,并且补充必要的数据。应该全面推动ICD-11/ICD-10、ICF和ICHI Beta-3/ICD-9-CM-3分类标准的应用,从而提升住院患者疾病和功能诊断数据的准确性。基于ICD-11和ICF补充相关的功能评估结果数据,运用ICHI Beta-3/ICD-9-CM-3对康复干预进行编码。提升康复病历和康复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是康复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为基于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数据分析与应用奠定了循证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案首页 数据标准化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国际健康干预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益凡 荀芳 +19 位作者 叶海燕 刘叶 张赢心 杨亚茹 王忠彦 张萌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黄富表 黄秋晨 王一吉 陈迪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探讨康复领域电子病历的数据标准体系,聚焦康复电子病历的术语与编码标准、数据结构与重点内容。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健康信息互操作性标准(HL7)等相关组织发布的电子病... 目的探讨康复领域电子病历的数据标准体系,聚焦康复电子病历的术语与编码标准、数据结构与重点内容。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健康信息互操作性标准(HL7)等相关组织发布的电子病历标准架构,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框架,基于《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并依据《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构建康复电子病历的数据结构和内容以及数据标准。结果康复电子病历的数据结构应严格遵守电子病历结构,分为临床文档、文档段、数据组和数据元四个层次,包含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干预信息和费用信息4大内容领域。康复电子病历在传统临床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与康复治疗相关的内容。WHO-FICs参考分类的应用为康复电子病历疾病和健康功能描述以及康复干预提供诊断标准、功能描述工具、编码工具和术语词表索引工具。研究详细说明了康复电子病历在4个主要类别的数据结构和内容范畴,细化了电子病历中康复内容的填报颗粒度,为康复电子病历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填报指导。结论康复电子病历的标准化对于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康复电子病历的发展必须以国家和国际标准为基础,在通用的电子病历数据结构和标准下,构建纳入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康复干预等核心数据的康复电子病历数据体系,提升康复电子病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电子病历 数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超 刘璇 +5 位作者 侯增广 彭龙 杨昊 彭亮 张皓 洪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5-1370,共6页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 2016年6~9月,本院1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实...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 2016年6~9月,本院1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实验组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训练,每天20 min,每周5 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肩、肘关节肌张力,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患者每次训练的运动轨迹。结果治疗后,两组FMA-UE评分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Z〉2.032,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0.723,P〉0.05),实验组评分略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肩关节内收、外展MAS评分及肘关节屈曲、伸展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Z〉2.121,P〈0.05);对照组肩关节内收、外展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Z〉2.000,P〈0.05),肘关节屈曲、伸展MAS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Z〈1.890,P〉0.05),但评分略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各项MAS评分较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Z〈1.734,P〉0.05),但评分略低于对照组。系统记录的患者进行直线触点运动时的运动轨迹,由最开始的杂乱无章逐渐变得有规律性,运动控制能力有所提高。结论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可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效果与重复性运动训练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机器人 重复性运动训练 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24
6
作者 何斌 张超 刘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急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9月,46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训练,对照组增加上肢重复性运...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急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9月,46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训练,对照组增加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30 min/d,5 d/周,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UL)评定上肢及手部的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肘关节肌张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UL评分、MAS分级、MBI均较治疗前改善(t〉3.856,Z〉1.889,P〈0.05),且实验组FM-UL评分、MAS分级优于对照组(t=-2.386,Z=-2.625,P〈0.05),实验组MB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326,P=0.098)。结论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可促进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机器人 康复 运动功能 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门诊病历数据标准化研究
7
作者 刘叶 秦晴 +19 位作者 叶海燕 田益凡 张赢心 杨亚茹 王忠彦 张萌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黄富表 黄秋晨 王一吉 陈迪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目的分析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结构和标准,为提升康复门诊医疗质量、制定医保支付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依据《门(急)诊诊疗信息页质量管理规定... 目的分析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结构和标准,为提升康复门诊医疗质量、制定医保支付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依据《门(急)诊诊疗信息页质量管理规定(试行)》,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框架,确定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框架和数据内容,探讨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标准。结果构建了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框架,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过程信息、诊疗信息以及费用信息4项内容。通过应用WHO-FICs的参考分类ICD-10/ICD-11、ICF和ICHI Beta-3可以标准化制定康复门诊病历的诊断标准和术语,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功能描述和评估以及康复干预的编码,以提升康复门诊病历数据的上报质量,进而提升康复质量控制水平。结论康复门诊病历结构化和数据标准化是实现康复数据共享的基础。WHO-FICs分类标准用于康复门诊病历的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干预等领域的术语和编码以及评估,为实现康复门诊数据的共享与互联互通以及优化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门诊病历 标准化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作业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业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静娅 张文强 +1 位作者 杨絮 黄富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4-729,共6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作业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业表现的影响。方法 2016年至2018年,选取北京安定医院超过1年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进行常规小组作业活动,试验组实施个体化作业治疗,每次30 ... 目的探讨个体化作业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业表现的影响。方法 2016年至2018年,选取北京安定医院超过1年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进行常规小组作业活动,试验组实施个体化作业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 d,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综合性作业治疗评估量表(COTE)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COTE总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t=3.842, P <0.01),其中人际交往行为与任务行为两个子量表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t> 3.106, P <0.01)。结论个体化作业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业表现提高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个体化作业治疗 作业表现 综合性作业治疗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悬吊保护下智能助行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和行走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郑建玲 刘惠林 +4 位作者 朱琳 顾彬 颜如秀 赵圻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悬吊保护下智能助力步行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偏瘫早期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天轨悬吊保...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悬吊保护下智能助力步行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偏瘫早期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天轨悬吊保护下行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在天轨悬吊保护下穿戴智能助力步行器进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FMA-平衡功能(FMA-B)和无线传感三维步态分析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两组患侧肢体FMA和FMA-B评分,步频、步速、患侧步长、患侧单支撑相、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均改善(|t|>2.230,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40,P<0.05)。结论早期介入智能助力步行训练能更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平衡和行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智能助力步行训练 步态 运动 下肢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强 黄富表 +3 位作者 颜如秀 张通 陆宏宇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双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发育法训练患侧上肢,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 目的探讨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双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发育法训练患侧上肢,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的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FMA-UE、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双侧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双侧运动训练 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利手、非利手主动抓握-释放任务下脑区激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晁金子 黄富表 +2 位作者 杜晓霞 张豪杰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6-1071,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健康人利手、非利手复杂运动模式下双侧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PMC)激活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12月,社区招募右利手健康人15例,采用Block设计,执行抓握-释放握力器任务,于双侧... 目的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健康人利手、非利手复杂运动模式下双侧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PMC)激活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12月,社区招募右利手健康人15例,采用Block设计,执行抓握-释放握力器任务,于双侧SMC、PMC和前额叶皮质行fNIRS探测,根据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观察两种运动状态下脑区激活通道及强度。结果根据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右(利)手运动时,双侧激活通道数相同,左侧SMC激活平均β值更高(P<0.05);左(非利)手运动时,对侧激活通道更多,右侧SMC激活平均β值更高(P<0.05)。根据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利手或非利手运动时,对侧激活通道更多;右(利)手运动时,左侧SMC激活平均β值更高(P<0.05),通道12(左侧PMC)和通道26(右侧PMC)激活更强(P<0.05)。结论fNIRS可用于利手、非利手复杂运动模式下手运动相关脑区激活的研究,应更关注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上肢 运动功能 感觉运动区 运动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优势与非优势脑半球功能变化差异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晁金子 黄富表 +2 位作者 杜晓霞 张豪杰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42-1348,共7页
目的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亚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优势与非优势大脑半球功能变化的差异。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博爱医院亚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26例,其中左侧偏瘫患者10例(非优势半球组),右侧偏瘫患者16例(优势半球... 目的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亚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优势与非优势大脑半球功能变化的差异。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博爱医院亚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26例,其中左侧偏瘫患者10例(非优势半球组),右侧偏瘫患者16例(优势半球组),均行相同的单侧上肢任务导向作业治疗,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上肢动作研究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和握力进行评定,采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双侧感觉运动皮质、运动前皮质、前额叶皮质的平均β值。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评定均改善(|t|>3.253,P<0.05)。优势半球组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和握力改善程度大于非优势半球组(|t|>2.154,P<0.05)。时间、脑区、组别主效应均不显著(F<0.542,P>0.05),脑区与组别交互效应显著(F=4.226,P<0.01)。优势半球组,病灶同侧运动前皮质β值大于病灶对侧(P=0.030),对侧前额叶皮质β值低于同侧感觉运动皮质β值(P=0.024)、同侧运动前皮质(P=0.003)和同侧前额叶皮质β值(P=0.018)。结论脑卒中右侧偏瘫患者在亚急性期,随着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脑区激活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亚急性 上肢 优势半球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脑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测试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丽辉 黄富表 徐筱婧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0-736,共7页
目的观察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在中国成人中的测量结果,并与原数据进行比较。方法 2020年5月至6月,根据STEF操作指南,使用其专用工具对130例中国健康成年人进行测试,使用单样本t检验将测得数据与日本人群原数据进行比较,根据差异对中... 目的观察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在中国成人中的测量结果,并与原数据进行比较。方法 2020年5月至6月,根据STEF操作指南,使用其专用工具对130例中国健康成年人进行测试,使用单样本t检验将测得数据与日本人群原数据进行比较,根据差异对中国人的STEF进行调试。结果右侧10个操作项目中,大球、中球、大立方、大圆片、小立方、布、金属圆片、金属小球、铁钉共9个项目与日本人群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 1.760, P <0.05);左侧10个操作项目中,大球、中球、大立方、大圆片、小立方、金属小球、铁钉共7个项目与日本人群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 2.257, P <0.001)。结论中日样本STEF测试结果比较存在差异,应用时应进行适当调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功能 简易上肢功能检查 精细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丘脑出血伴舞蹈样运动的康复1例报道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平 胡雪艳 +4 位作者 何静杰 张庆苏 黄梦洁 杨旭 杨交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出血并发舞蹈样运动患者的康复。方法报道1例双侧丘脑出血后并发舞蹈样运动患者的康复评定和过程。结果治疗后,患者情绪改善,不自主舞蹈样动作减少,康复信心提高,坐、立位平衡改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由0分增加到7...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出血并发舞蹈样运动患者的康复。方法报道1例双侧丘脑出血后并发舞蹈样运动患者的康复评定和过程。结果治疗后,患者情绪改善,不自主舞蹈样动作减少,康复信心提高,坐、立位平衡改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由0分增加到7分,改良Barthel指数由25分提高到50分,肢体运动的协调性明显提高。结论丘脑出血可并发舞蹈样运动,并可累及头颈部及双侧肢体。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躯干平衡训练,可改善情绪,减轻舞蹈样动作,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脑出血 舞蹈症 平衡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上肢不同部位的温度觉阈值20例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富表 奈良进弘 陈彤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87-1088,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正常人温度觉阈值的正常范围,以及各阈值与性别、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神经感觉分析仪(TSA-Ⅱ)的Limits法测定20例正常人上肢10个部位的冷觉、温觉、冷痛、热痛阈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部位的冷觉、温觉个体差异不显著... 目的初步探讨正常人温度觉阈值的正常范围,以及各阈值与性别、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神经感觉分析仪(TSA-Ⅱ)的Limits法测定20例正常人上肢10个部位的冷觉、温觉、冷痛、热痛阈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部位的冷觉、温觉个体差异不显著,冷痛觉和热痛觉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男女之间在有些部位的温度觉阈值上有一定差异;左右侧在某些部位和某些温度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正常人的温度觉阈值与性别、部位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定量感觉检查 温度觉 阈值 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脑卒中后双侧大脑半球损伤致双侧偏瘫、假性延髓麻痹:病例讨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凌宇 刘丽旭 +4 位作者 何静杰 卫冬洁 苏国栋 窦菲菲 杨淞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4-477,共4页
本文展示了康复评定会的工作模式,并通过对1例多次脑卒中导致双侧偏瘫、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康复评定,总结双侧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特殊性。
关键词 康复评定 脑卒中 双侧偏瘫 假性延髓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在日常生活技能与环境改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璇 王丽华 赵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在日常生活技能与环境改造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两组学生分别采用改良PBL(实验班,n=35)和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班,n=37)进行教学,比较两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班学生期...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在日常生活技能与环境改造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两组学生分别采用改良PBL(实验班,n=35)和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班,n=37)进行教学,比较两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班(P≤0.05)。多数学生赞同PBL。结论 PBL能有效地提高作业疗法专业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 日常生活技能与环境改造 教学法 教学质量 作业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右侧脑损伤患者上肢及手指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俊明 黄富表 +1 位作者 刘静娅 杨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DCS)对右侧脑损伤(RBI)上肢及手指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RBI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功能性作业治... 目的探讨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DCS)对右侧脑损伤(RBI)上肢及手指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RBI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功能性作业治疗。阴极电极片置于未受损大脑半球M1区,对照组伪刺激,试验组真刺激,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FuglMeyer评定量表手指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UE、FMA手指和MBI评分显著提高(t>5.627,P<0.001),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t>2.161,P<0.05)。结论ctDCS可有效提高RBI患者上肢及手指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脑损伤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性作业治疗 运动功能 上肢 手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E系统对颈脊髓损伤后上肢肌力强化训练的效果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冯晓娟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研究BTE系统对不同病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上肢肌力强化训练的有效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创伤性完全性C6-7脊髓损伤住院患者60例按病程分为亚急性期组(术后1~2个月,n=15)和恢复期组(术后3~6个月,n=15),术后6个月以上者分为... 目的研究BTE系统对不同病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上肢肌力强化训练的有效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创伤性完全性C6-7脊髓损伤住院患者60例按病程分为亚急性期组(术后1~2个月,n=15)和恢复期组(术后3~6个月,n=15),术后6个月以上者分为稳定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康复,其余三组每天采用BTE系统行上肢肌力强化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评分(UEMS)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进行评定,并测量双侧伸肘肌群等长峰值力矩(IPT)和等张极限肌耐力(IEE)。结果治疗后,每组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t>3.500,P<0.01);各组间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9.257,P<0.001),其中亚急性期组UEMS、IPT最高,恢复期组IEE、FIM最高,稳定期组较差。结论采用BTE系统对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上肢肌力强化训练疗效明显,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爆发力恢复更快,恢复期患者耐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步更快;稳定期患者各项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上肢 肌力 BTE系统 等长峰值力矩 等张极限肌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运动游戏对轻度认知障碍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秀丽 李珊 +1 位作者 冯梦晨 黄富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观察上肢运动游戏对轻度认知障碍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作... 目的观察上肢运动游戏对轻度认知障碍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作业疗法训练,对照组增加功能性作业治疗,试验组增加上肢运动游戏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总分、FMA-UE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3.354,|Z|>4.379,P<0.01)。对照组MoCA 5个认知维度(除命名和抽象思维外)较治疗前提高(|Z|>2.000,P<0.05);试验组MoCA 6个认知维度(除命名外)较治疗前明显提高(|Z|>2.646,P<0.01)。试验组治疗后MoCA总分及5个维度评分(除命名和抽象思维外)以及FMA-UE评分较对照组改善(|Z|>1.982,t=3.565,P<0.05)。结论上肢运动游戏可促进轻度认知障碍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游戏 认知功能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