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康复治疗骨性关节病的国内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
作者 司同 卢虎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0期597-599,共3页
关键词 中医 骨性关节病 康复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
2
作者 刘兰群 李艳丽 +2 位作者 梁家琦 陈爽 刘慧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2-868,共7页
目的 观察头针(神庭、本神、四神聪)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方法 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康复的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计算机辅... 目的 观察头针(神庭、本神、四神聪)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方法 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康复的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计算机辅助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CA)、听觉记忆广度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MoCA总分和记忆分值、听觉记忆广度均显著改善(|t|> 3.838, P<0.001),观察组增加值均优于对照组(|t|> 2.160, P<0.05);两组MBI评分均显著增加(|t|>7.471, P<0.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结合头针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针 计算机辅助训练 记忆障碍 听觉记忆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瘫康复的中康针刺法 被引量:18
3
作者 许健鹏 陈之罡 李惠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9期574-575,共2页
关键词 偏瘫 康复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27
4
作者 许健鹏 魏鹏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3期170-170,共1页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9例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爽 李鹏锟 +1 位作者 卢虎英 郭秀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博爱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共30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脑...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博爱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共30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中位数为82 d,2010年、2011年住院日有明显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共筛选出13个变量,手术、肌肉痉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值、发病时间、院内感染、并发症、言语障碍、卒中类型、住院次数、付费方式为住院日的危险因素,年龄段、步行功能分级、Fugl-Meyer评分为保护因素。结论降低住院日要以康复效果为参照指标,通过改善医院管理流程,加强并发症预防和院感控制,早期康复介入,从而降低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住院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针灸推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基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98-499,共2页
关键词 康复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之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并发症 中医治疗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足下垂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艳丽 刘兰群 +1 位作者 徐基民 王海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6-692,共7页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足下垂领域内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2和VOSviewer 1.6.19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90篇文献。1...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足下垂领域内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2和VOSviewer 1.6.19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90篇文献。1992年以后发文量逐年增加,2020年最多。研究机构以美国的机构为主。文献聚焦于医学、医疗和临床领域,康复学文献最多,达到230篇。高频率关键词有康复、偏瘫步态、电刺激、足下垂和脑卒中等。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形成关于运动康复、神经康复技术、步态分析、功能性恢复技术、康复治疗效果评估等10个主要聚类。结论 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康复研究正朝着技术与治疗方法相融合、注重运动功能评估和治疗效果证据,以及个体化康复方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下垂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行为视觉训练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雪 王立平 +3 位作者 宋宁 刘兰群 周洁 吴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行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2023年8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住院患者21例,行行为视觉训练,包括脑视觉训练和视觉融合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Snellen视力表、斜视三棱镜度和近立体视... 目的探讨行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2023年8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住院患者21例,行行为视觉训练,包括脑视觉训练和视觉融合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Snellen视力表、斜视三棱镜度和近立体视功能评价视觉功能。结果训练后,患者右眼和左眼视力均明显改善(Z_(右眼)=-3.601,Z_(左眼)=3.012,P<0.01);斜视三棱镜度显著减小(t=8.930,P<0.001);近立体视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行为视觉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患者的视力,减轻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眼球运动障碍 行为视觉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头部“神”穴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兰群 李惠兰 +2 位作者 陈之罡 徐基民 卢虎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头部"神"穴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35例患者分为电针组(n=19)和对照组(n=16),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电针组加用电针四神聪、神庭、本神,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目的探讨电针头部"神"穴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35例患者分为电针组(n=19)和对照组(n=16),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电针组加用电针四神聪、神庭、本神,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电针组MMSE及Mo CA评分增加值优于对照组(P<0.05)。Mo CA分项比较,电针组在视空间与执行、注意与集中、计算、回忆及定向力方面增加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头部"神"穴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 针刺 电针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结合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卢虎英 徐基民 +3 位作者 刘兰群 陈洪雷 李惠兰 陈之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3-557,共5页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督脉电针及两者联合治疗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72只成年SD大鼠建立胸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BWSTT)、督脉电针组(电针组,EA...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督脉电针及两者联合治疗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72只成年SD大鼠建立胸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BWSTT)、督脉电针组(电针组,EA)和训练+电针(联合组,BWSTT+EA)各18只,每组再分为8d、15d和30d3个小组(n=6)。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脊髓损伤尾端组织中BDNF的表达。结果:单纯减重步行训练或/和督脉电针均能使不同时间点脊髓损伤大鼠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水平提高(P<0.05);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对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联合干预对促进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更佳。各治疗组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水平提高(P<0.01);尽量长时间的应用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的联合治疗对促进横断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最佳。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督脉电针可以促进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干预时间越长疗效越佳,且3者间存在协同作用,这种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脊髓组织中BDNF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督脉 电针 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中度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艳丽 杨祖福 +4 位作者 徐基民 梁志锋 孙岚 李惠兰 陈之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0-815,共6页
目的:研究调脏补虚安神针刺法结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对脑卒中后中度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1—4个月伴中度抑郁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常规针刺及口服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研究调脏补虚安神针刺法结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对脑卒中后中度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1—4个月伴中度抑郁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常规针刺及口服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调脏补虚安神针刺法。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评测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ms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数(PNN50)、平均心率(M-HRT)、高频(HF)、低频(LF)、低频/高频比值(LF/HF)。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NIHSS评分、M-HR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HAMD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Barthel指数、SDNN、rMSSD、PNN50、HF、LF、LF/H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除SDNN、rMSSD外,观察组高于治疗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M-HRT、SDNN、rMSS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脏补虚安神针刺法结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中度抑郁的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率变异性指标中时域指标PNN50及所有的频域指标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法结合黛力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调脏补虚安神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结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司同 张素洁 张进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2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70例门诊KOA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中药组以"身痛逐瘀汤"加味汤剂口服,2次/d;对照组应用舒林酸片0.2 g/次,2次/d。两组同时配合股四头...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70例门诊KOA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中药组以"身痛逐瘀汤"加味汤剂口服,2次/d;对照组应用舒林酸片0.2 g/次,2次/d。两组同时配合股四头肌训练,10次/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 d。应用足底压力步态分析检查和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中药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结束12周后依然如此;中药组患者患肢的最大负重、时间积分、负重积分比例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仅负重积分比例有改善(P<0.05)。结论采用中药配合股四头肌训练对KOA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约 膝骨性关节炎 康复 股四头肌训练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图的针刺缓解腓肠肌群疲劳的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邢方印 张莉 +3 位作者 卢虎英 刘兰群 李茜 井明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8-590,共3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评价针刺缓解腓肠肌疲劳的效果。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负重直立提踵,疲劳发生后对腓肠肌局部(承筋穴)针刺15 min(针刺组);4周后进行第二次测试,疲劳发生后休息15 min(非针刺组)。记录不同状态下表面肌电信号和心...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评价针刺缓解腓肠肌疲劳的效果。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负重直立提踵,疲劳发生后对腓肠肌局部(承筋穴)针刺15 min(针刺组);4周后进行第二次测试,疲劳发生后休息15 min(非针刺组)。记录不同状态下表面肌电信号和心率。结果两组运动后腓肠肌表面肌电值与运动前相比升高(P<0.05),针刺组针刺后降低(P<0.05),休息组休息后升高(P<0.05)。两组运动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针刺/休息后较运动后减慢(P<0.05),降低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缓解肌肉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运动疲劳 针刺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中西医治疗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兰群 李惠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本文总结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流行情况及中西医治疗。
关键词 脑卒中 排尿障碍 尿失禁 治疗 中西医结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岚 徐基民 徐知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4期293-294,共2页
目的探讨颈段脊髓损伤(SCI)患者肺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段SCI患者的肺功能资料,分析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1秒钟最大呼气量(FEV1)、75%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比(V75)的预测百分比与ASIA感觉评分和运动... 目的探讨颈段脊髓损伤(SCI)患者肺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段SCI患者的肺功能资料,分析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1秒钟最大呼气量(FEV1)、75%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比(V75)的预测百分比与ASIA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的相关性,然后分别以VC、MVV、FEV1、V75的实测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颈段SCI患者肺功能指标中VC、MVV、FEV1、V75的预测百分比均明显下降,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相关分析显示,VC、FEV1、V75的预测百分比均与ASIA运动评分呈正相关,与感觉评分无相关性;在分别以VC、MVV、FEV1、V75实测值为自变量的4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身高均以保护因素出现于其中的3个方程中,体重为保护因素出现于另外1个方程中;与SCI有关的ASIA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和病程等指标中只有运动评分出现于以MVV、FEV1、V75实测值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感觉评分和病程未出现于任何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结论除身高和体重外,ASIA运动评分是影响颈段SCI患者肺功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段脊髓损伤 肺功能 功能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电针为主持续植物状态综合促醒方案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俊峰 孙岚 +2 位作者 张春龙 汤涛 王征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970-973,977,共5页
本文介绍了电针为主持续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方案,并附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成功促醒的案例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该促醒方案的特点为:早期促醒,取穴主要以头面部对称部位同名穴为主,头部电针跨中线应用,使用调幅、变频,瞬间刺激和持续... 本文介绍了电针为主持续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方案,并附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成功促醒的案例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该促醒方案的特点为:早期促醒,取穴主要以头面部对称部位同名穴为主,头部电针跨中线应用,使用调幅、变频,瞬间刺激和持续刺激相结合的高强度刺激,同时配合中药、西药、运动疗法、感官刺激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方案。在促醒的同时强调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性,早期康复可以维持关节活动度,减少促醒后的功能障碍,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持续植物状态 促醒 早期康复 脑外伤 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 感官刺激 综合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司同 张素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76-577,共2页
目的临床观察应用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脑瘫住院患儿160例分为针刺组(n=80)和对照组(n=80)。针刺组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哑门、风池等穴位,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应用Bobath法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结果针刺组(n... 目的临床观察应用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脑瘫住院患儿160例分为针刺组(n=80)和对照组(n=80)。针刺组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哑门、风池等穴位,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应用Bobath法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结果针刺组(n=77)显效26例,有效46例,无效5例;有效率93.5%;对照组(n=78)显效20例,有效45例,无效13例;有效率83.3%。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够降低痉挛型脑瘫儿的肌张力等,提高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痉挛 针刺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督脉穴位电刺激fMRI脑成像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虎英 魏鹏绪 +1 位作者 徐基民 陈之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0期971-972,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督脉穴位电刺激的fMRI脑成像变化。方法对1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命门穴和腰阳关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穴位刺激时的脑功能变化进行fMRI观察。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电刺激时出现多个脑区激活。结论电刺激督脉可能会影响脑损...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督脉穴位电刺激的fMRI脑成像变化。方法对1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命门穴和腰阳关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穴位刺激时的脑功能变化进行fMRI观察。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电刺激时出现多个脑区激活。结论电刺激督脉可能会影响脑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经皮神经电刺激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体温与电解质变化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虎英 李鹏锟 +2 位作者 陈爽 刘兰群 陈洪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80-1081,共2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体温与血电解质(钾、钠、氯、钙)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本院住院病例中收集321例发热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发热组,另外收集313例正常体温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钾、钠、氯、钙水平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与相关...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体温与血电解质(钾、钠、氯、钙)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本院住院病例中收集321例发热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发热组,另外收集313例正常体温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钾、钠、氯、钙水平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热组与对照组血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钠、氯、钙水平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除血钾水平与体温无关外,血钠、氯、钙水平与体温均呈负相关。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发热后血钾水平变化不显著,而血钠、氯、钙水平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发热 体温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