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差异化培养方案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迪 于伟泓 +2 位作者 张潇 张扬 张美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索差异化培养方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培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0级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为评估对象。根据学员的教育背景和能力水平,制订差异化培养方案和进阶式手术培训体系,横向比... 目的探索差异化培养方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培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0级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为评估对象。根据学员的教育背景和能力水平,制订差异化培养方案和进阶式手术培训体系,横向比较分析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与同年级其他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纵向比较分析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连续3年理论与技能综合评估成绩及发展趋势,并通过核心胜任力模型分析学员3年间在职业素养、沟通合作、病人照护、知识技能、教学能力和终生学习6个维度的纵向发展趋势。结果第1年、第3年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较同年级其他学员高,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的理论与技能综合水平逐年提高,第3年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6个维度的核心胜任力均得到有效发展。结论差异化培养方案可有效提升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的综合水平,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精英人才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临床医学博士后 差异化培养方案 临床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献协和 成就伟业 记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创始人Harvey J.Howard博士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有信 张梦雨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17-220,共4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HarveyJ.Howard博士一生的写照,他用自己对中国,尤其是对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的奉献及对整个眼科学的奉献,诠释了一个眼科医师为人治学的标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令人钦佩,令人回味。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眼科创始人 HARVEY J Howa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的发展历程与未来之路
3
作者 董方田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91-94,共4页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成立于1919年,是中国眼科的发源地,90多年来传承并发扬北京协和医院的优良传统,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尊重,在我国眼科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和眼科发展至今,犹...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成立于1919年,是中国眼科的发源地,90多年来传承并发扬北京协和医院的优良传统,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尊重,在我国眼科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和眼科发展至今,犹如砺沙的金石,经历过时间之水的冲刷,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特有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北京协和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眼科护士远视力检测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邢璟钰 王乾贝 +1 位作者 张丁丁 康卫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8期1148-1153,共6页
目的:了解眼科护士对远视力检测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远视力检测的操作标准及临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2月对北京市23家医院228名护士使用自行编制的远视力检测知识... 目的:了解眼科护士对远视力检测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远视力检测的操作标准及临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2月对北京市23家医院228名护士使用自行编制的远视力检测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眼科护士远视力检测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分别为(7.43±1.68)分、(26.80±2.11)分、(43.73±4.89)分。年龄和是否接受过与《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2011)相关的培训是影响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接受过远视力检测培训是影响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眼科护士对远视力检测的知识掌握处于中等水平,对远视力检测呈积极态度,远视力检测行为基本符合标准要求。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对眼科护士整体的远视力检测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特别关注年轻一些的护士,继续鼓励及培养眼科护士,以规范远视力检测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护士 远视力检测 知识、态度、行为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和眼科国内首先开展LaserACE手术:“老眼”不再昏花
5
作者 李东辉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331-331,共1页
2013年4月8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成功为两位“老花眼”的女性患者实施了LaserACE手术,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两位患者年龄分别为50岁和55岁,术前远视力良好,双眼0.8—1.0,近视力差,Jr5一Jr6。术后3周,复查远视力双眼均为1.0,... 2013年4月8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成功为两位“老花眼”的女性患者实施了LaserACE手术,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两位患者年龄分别为50岁和55岁,术前远视力良好,双眼0.8—1.0,近视力差,Jr5一Jr6。术后3周,复查远视力双眼均为1.0,近视力双眼Jr1~Jr2;眼部超声、眼压、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情况,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眼科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国内 北京协和医院 女性患者 患者年龄 眼部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临床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5)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遗传眼病学组 陈建苏 +1 位作者 睢瑞芳 唐仕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XLRS)亦称为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是X染色体连锁遗传的难治性视网膜疾病。XLRS的主要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层间或层内劈裂及视网膜电图(ERG)b波振幅的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与生活质... 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XLRS)亦称为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是X染色体连锁遗传的难治性视网膜疾病。XLRS的主要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层间或层内劈裂及视网膜电图(ERG)b波振幅的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与生活质量。XLR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准确诊断基于患者的临床表型、ERG的负波形特征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黄斑区囊腔形成以及遗传学诊断。目前临床上XLRS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最新的治疗进展和研究热点是基因替代疗法。由于目前部分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尚不足,给XLRS的规范诊疗带来很大挑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遗传眼病学组基于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仍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和专家成员的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临床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5)》,对XLRS概念的基本认知、发病机制、诊断流程、治疗进展和遗传咨询提出专家建议,以指导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顺义县中小学生沙眼的普查与防治 被引量:9
7
作者 胡铮 张潜娜 +2 位作者 王茹意 付德利 张鸿韬 《眼科研究》 CSCD 1994年第1期63-65,共3页
1989年对北京市顺义县5所中小学在校学生5306人进行了沙眼普查。发现沙眼患病率为19.73%,其中沙Ⅰ的患病率为19.71%,沙Ⅲ的患病率为0.02%。选用10%磺胺醋酰钠溶液治疗。两周的治愈率为60%以上,四周... 1989年对北京市顺义县5所中小学在校学生5306人进行了沙眼普查。发现沙眼患病率为19.73%,其中沙Ⅰ的患病率为19.71%,沙Ⅲ的患病率为0.02%。选用10%磺胺醋酰钠溶液治疗。两周的治愈率为60%以上,四周的治愈率为15.6%,六周的治愈率为8%,八周的治愈率为5.33%,八周末的总治愈率为96.53%,疗效满意,提示磺胺醋酰钠对轻度沙眼的治疗效果较高,疗程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 磺胺醋酰钠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眼科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潇(综述) 董方田(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7-672,共6页
CCN家族属于基质细胞蛋白,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是其中第一个被克隆的基因。CYR61蛋白参与调节细胞的增生、黏附、迁移、分化、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生成。CYR61与某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并调节其生物活性,包括转化生... CCN家族属于基质细胞蛋白,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是其中第一个被克隆的基因。CYR61蛋白参与调节细胞的增生、黏附、迁移、分化、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生成。CYR61与某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并调节其生物活性,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成蛋白(BMPs)以及Wnt家族成员等。CYR61是血管生成及骨和软骨生成的重要调控因子,在胚胎发育、创伤修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CYR61在体外可促进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及生成管状结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内CYR61均明显增高,且与VEGF有一定的关系,CYR61很可能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和发展,对CYR61在DR中的作用及通路的研究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就近年来CYR61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血管生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骨生成 软骨生成 胚胎发育 伤修复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G2基因变异致病性及相关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慧心(综述) 睢瑞芳(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5-669,共5页
IMPG2基因变异可引起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IRD)。IMPG2相关IRD存在临床表型异质性,既可表现为视网膜色素变性,也可表现为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少数病例表现为Stargardt样黄斑营养不良表型。变异类型与临... IMPG2基因变异可引起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IRD)。IMPG2相关IRD存在临床表型异质性,既可表现为视网膜色素变性,也可表现为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少数病例表现为Stargardt样黄斑营养不良表型。变异类型与临床表型存在一定相关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多见于IMPG2复合杂合/纯合变异,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表型中多见于IMPG2杂合变异,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存在外显不全特征。在视网膜中,IMPG2由光感受器表达,参与编码光感受器间基质成分,但致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发现,IMPG2基因变异可能与光感受器间基质成分异常定位、视网膜能量代谢障碍和自噬功能受损等有关。本文就IMPG2相关IRD临床表型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诊治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G2 视网膜色素变性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基因组测序解读与报告专家共识
10
作者 卢宇蓝 李国壮 +31 位作者 王雅琼 徐可欣 董欣然 蔡继昊 吴冰冰 王慧君 方萍 王剑 王华 孙路明 叶勇裕 李晴 刘雅萍 刘丽 刘宁 刘嘉琦 宋昉 杨琳 邱正庆 陈泽夫 罗华夏 郭丹 郝婵娟 赵森 黄尚志 彭镜 蔡小强 睢瑞芳 李林康 吴南 周文浩 张抒扬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328,共15页
基因组测序(genome sequencing,GS)是一种全面且系统地检测个体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DNA序列的技术,旨在识别遗传变异并研究这些变异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检测技术,GS凭借高通量、高准确性和... 基因组测序(genome sequencing,GS)是一种全面且系统地检测个体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DNA序列的技术,旨在识别遗传变异并研究这些变异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检测技术,GS凭借高通量、高准确性和全面性的优势,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其复杂的数据分析与解读对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运用GS技术进行遗传病分子诊断会涉及临床应用的伦理与技术问题,包括知情同意、诊断性数据解读、报告范围和内容等。本专家共识总结了临床基因组测序(clinical GS,c GS)的核心流程,明确了检测范围与技术局限性,提供了数据质控、分析、注释及变异解读的关键步骤,并对报告内容和知情同意的争议性问题展开讨论。本共识旨在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临床基因组测序技术,提升遗传病诊断的准确性,优化技术的临床效用,推动医学科学研究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罕见病 基因组测序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变异解读 遗传检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家良教授荣获亚太眼科学会Jose Rizal奖章
11
作者 陈有信 陈雅君(摄影)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64-264,共1页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赵家良教授于2013年1月17—20日在印度海德拉巴召开的第二十八届亚太眼科学会学术大会上荣获Jose Rizal奖章(Jose Rizal Medal)。
关键词 赵家良 眼科 学会 北京协和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手术:实践与原则(第4版)
12
作者 陈迪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17-117,共1页
本书汇聚了眼科手术所必须知道也应该知道的关键信息,共分9部分,基本涵盖了眼科手术的各个方面。第一部分眼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包括眼科手术的基本步骤以及优秀的眼外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 眼科手术 外科医师 医疗卫生行业 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远程医疗发展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潇 陈有信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755-760,共6页
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生可通过远程医疗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眼科远程医疗主要用于某些眼科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慢性眼病的监测,以及眼科疾病的远程会诊等。随着眼科远程医疗的需求及应用不断增加,逐渐暴露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基础设... 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生可通过远程医疗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眼科远程医疗主要用于某些眼科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慢性眼病的监测,以及眼科疾病的远程会诊等。随着眼科远程医疗的需求及应用不断增加,逐渐暴露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和人员配备、医疗风险、患者接受度和满意度、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医疗保险覆盖等。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将远程医疗推向了眼科医疗服务的前沿,并可能持续改变眼科疾病的诊疗模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5G通信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培训的规范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眼科远程医疗将更加规范和完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可持续性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远程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抗学习下的眼底图像视盘视杯分割算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彩云 玄祖兴 +3 位作者 周建平 胡晰远 程钢炜 宋禄琴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7,共9页
由于不同数据集的质量、拍摄条件和采集状态的差异,导致模型图像分割效果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对抗学习下的眼底图像视盘视杯分割算法,从不同眼底图像数据集中分割视盘(OD)和视杯(OC),在生成对抗网络的基础上,改进生成器网络,加... 由于不同数据集的质量、拍摄条件和采集状态的差异,导致模型图像分割效果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对抗学习下的眼底图像视盘视杯分割算法,从不同眼底图像数据集中分割视盘(OD)和视杯(OC),在生成对抗网络的基础上,改进生成器网络,加入密集连接块,使网络在更低计算成本、更短训练时间的情况下,获得更优的性能,提高了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中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REFUGE数据集中验证了该算法在分割性能方面的稳定性,同时将算法推广到无须进一步训练就能测试来自不同设备的眼底数据集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分割 生成对抗网络(GAN) 眼底图像 青光眼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补体C3糖基化修饰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15
作者 袁钟浩 田洪涛 +3 位作者 赖治臻 于伟泓 周江 李智立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3-799,I0003,共8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全球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早期DR可通过控制血糖防止视力受损,晚期DR会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因此,筛选早期DR诊断标志物对预防DR至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全球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早期DR可通过控制血糖防止视力受损,晚期DR会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因此,筛选早期DR诊断标志物对预防DR至关重要。前期研究发现,血清补体C3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以C18为补体C3完整糖肽的富集材料,采用高性能质谱技术检测其糖肽,结合生物学统计方法,发现随着DR进展,补体C3半乳糖修饰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结果表明,补体C3糖基化修饰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其诊断精度(area under curve, AUC)可达0.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补体C3 糖基化修饰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手术联合预防性角膜胶原交联矫正屈光不正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莫菲(综述) 李莹(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6-385,共10页
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不正矫正方式。尽管因术后角膜组织完整性改变,导致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下降,但术后角膜结构绝大多数是安全的。如果术前存在危险因素,如屈光度数高、角膜薄、角膜地形图形态欠规则、散光度数高、双... 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不正矫正方式。尽管因术后角膜组织完整性改变,导致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下降,但术后角膜结构绝大多数是安全的。如果术前存在危险因素,如屈光度数高、角膜薄、角膜地形图形态欠规则、散光度数高、双眼对称性差、过敏体质、有揉眼习惯等,术后有可能发生屈光回退和角膜膨隆。角膜胶原交联术可增强角膜生物力学,有效阻止角膜膨隆、圆锥角膜或其他扩张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者相继尝试一种新型的屈光手术设计,即角膜屈光手术联合预防性角膜胶原交联术,以期改善屈光术后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而潜在预防角膜扩张和屈光回退。多项研究已经观察到联合手术具有良好的视力和屈光预后,尤其是对于术前评估角膜存在相对扩张风险的患者。本文将主要从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并发症5个方面综述该联合手术矫治屈光不正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角膜交联 屈光手术 疗效 安全性 角膜扩张 角膜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PRK联合预防性快速CXL矫正薄角膜或角膜形态欠规则屈光不正的疗效及安全性
17
作者 张林丽 狄宇 +3 位作者 李莹 邓洪莉 任燕 王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评估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联合预防性快速角膜交联术(CXL)矫正薄角膜或角膜形态欠规则(除外圆锥角膜)屈光不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于包头朝聚眼科医院... 目的评估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联合预防性快速角膜交联术(CXL)矫正薄角膜或角膜形态欠规则(除外圆锥角膜)屈光不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于包头朝聚眼科医院诊断为薄角膜或角膜形态欠规则并行Trans-PRK联合预防性CXL手术的近视患者55例55眼,所有患者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术眼裸眼远视力(UDVA);采用电脑验光和综合验光检测屈光度。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查角膜形态;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和12个月术眼UDVA(LogMAR视力)分别为0.52(0.55,0.78)、0.22(0.12,0.17)、0.10(0.04,0.07)、0.00(-0.04,-0.16)、-0.08(-0.05,-0.03)、-0.08(-0.06,-0.0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44,P<0.001),其中术后各时间点UDVA均较术前提高,术后3、6和12个月术眼UDVA较术后1周和1个月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球镜度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术后1、3、6和12个月术眼球镜度低于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术眼球镜度低于术后3和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3、6和12个月术眼柱镜度低于术前和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后等效球镜度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趋于正视状态;术后各时间点术眼等效球镜度低于术前,术后1、3、6和12个月术眼等效球镜度低于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低于术后3和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3、6及12个月术眼角膜K1值、K2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3个月角膜K1值、K2值趋于稳定。术后3、6、12个月术眼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6和12个月术眼眼压低于术后1和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周1眼出现0.5级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于术后1个月角膜自行恢复透明。结论Trans-PRK联合预防性快速CXL手术矫治合并薄角膜或角膜形态欠规则的(除外圆锥角膜)屈光不正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角膜激光手术 角膜交联术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李东辉 龙琴 +3 位作者 卞爱玲 张顺华 王淑然 李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5-449,共5页
背景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泪膜和眼表疾病,免疫炎症反应在干眼的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通路,具有抑制眼部炎症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抗干眼药物。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质量分数0.... 背景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泪膜和眼表疾病,免疫炎症反应在干眼的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通路,具有抑制眼部炎症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抗干眼药物。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质量分数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按标准纳人的中重度干眼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取右眼为试验眼。试验组15例15眼,给予0.1%普拉洛芬滴眼液和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用药;对照组15例15眼基线特征与试验组匹配,单独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用药前和用药2周时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检测。临床检测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I试验)、眼表染色(OSS)评分。实验室检测通过结膜印迹细胞学方法获取球结膜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球结膜上皮细胞中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及CDllb的表达。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2,P:0.684;,=0.240,P=0.624),两组间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实测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时,试验组受试者OSDI、OSS评分和球结膜上皮细胞中HLA—DR抗原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U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3;t=2.83,P=0.01;t=3.29,P=0.00;t=3.23,P=0.00),两组受试者的SchirmerI试验和结膜上皮细胞CDllb表达量用药2周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P=0.87;t=0.28,P=0.79)。试验组用药2周和用药前相比,OSDI、OSS评分和BUT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球结膜上皮细胞中HLA.DR抗原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0、10.70、6.10、7.92,P:0.00);对照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2周结膜上皮细胞HLA—DR抗原表达量与OSDI和O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1,P=0.018;r=0.586,P=0.022),与BUT间呈负相关(r=-0.697,P:0.004)。结论0.1%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0.1%玻璃酸钠滴眼液用药短期内可有效缓解中重度干眼的症状和体征,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眼表免疫炎症标志物HLA—DR抗原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免疫诱导炎症反应 人类白细胞DR抗原 非甾体类抗炎药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戴荣平 董方田 +3 位作者 于伟泓 张枝桥 韩宝玲 杜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应用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应用3D-OCT观察IERM118例(136眼),分析中心凹形态、中心凹厚度、感光细胞(IS/OS)情况及与视力的关系。结果在136眼中,板层裂孔者18眼,假性黄... 目的应用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应用3D-OCT观察IERM118例(136眼),分析中心凹形态、中心凹厚度、感光细胞(IS/OS)情况及与视力的关系。结果在136眼中,板层裂孔者18眼,假性黄斑裂孔者19眼,囊肿者7眼,弥漫水肿者57眼,中心凹正常者35眼。弥漫水肿组的视力为0.48±0.28,明显低于中心凹正常组的视力0.75±0.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光细胞完整组的中心凹厚度为(276±96)μm,不完整组为(467±172)μ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光细胞完整组的视力为0.64±0.28,不完整组的为0.30±0.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OCT能提供更多的特发性黄斑前膜中心凹形态的信息,感光细胞完整患者的视力明显好于不完整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前膜 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水肿 黄斑板层裂孔 假性黄斑裂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局部应用溴芬酸钠与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实玉 姜洋 +1 位作者 余晨颖 李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1-256,共6页
背景 随着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普及,术后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点眼引起的并发症有增高趋势.质量分数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LASIK术后的抗炎治疗,但其与糖皮质激素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的比较研... 背景 随着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普及,术后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点眼引起的并发症有增高趋势.质量分数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LASIK术后的抗炎治疗,但其与糖皮质激素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的比较研究较少. 目的 比较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作为近视眼LASIK术后抗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LASIK的近视患者119例238眼,先以等效球镜(SE)-6.0 D为界分为中低度SE组与高度SE组,各组再采用分层随机法根据用药方案亚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LASIK术后使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共10 d;对照组使用质量分数0.1%地塞米松滴眼液以相同方式点眼.此外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其他用药均相同.在术前及术后1d、10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地形图、视觉症状与体征评分,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所有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视力、角膜地形图K1、K2、SAI、SRI及CY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度SE组及高度SE组LASIK术后眼压值均显著低于术前,而2个组中试验组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中低度SE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0d的眼压分别为(13.31±2.44)mmHg(1 mmHg=0.133 kPa)和(16.62±4.74)mmHg,术后1个月分别为(12.93±2.25) mmHg和(12.82±1.72) mmHg,术后3个月分别为(13.83±3.08)mmHg和(13.33±2.10) mmHg,术后6个月分别为(11.67 ±2.48)mmHg和(13.64±1.37) mmHg,组间和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067,P=0.045;F时间=10.689,P=0.000;F相互作用=2.897,P=0.023);高度SE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0d眼压值分别为(12.36±1.30) mmHg和(17.32±4.74) mmHg,术后1个月分别为(12.10±2.12) mmHg和(14.81±2.26)mmHg,组间和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188,P=0.121;F时间=14.025,P=0.000;F交互作用=15.805,P=0.000).除中低度SE试验组有1例患者术后10d角膜上皮愈合不佳外,其余所有患者角膜上皮均愈合良好,未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和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试验组均无患者停用溴芬酸钠,而对照组有6例8眼因眼压升高而使用降眼压药物;中低度SE组术后屈光状态稳定.结论 0.1%溴芬酸钠滴眼液用于近视眼LASIK术后安全、有效,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术后视力、眼压、抗炎、抑制屈光回退等方面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高度近视患者还需要大样本长期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溴芬酸钠 非甾体类抗炎药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