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6年北京协和医院性病门诊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宏伟 王家壁 +2 位作者 刘跃华 郑和义 何志新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7年第3期51-51,共1页
1996年我院STD门诊初诊人数993人,其中男性582人(58.6%),女性411人(41.4%),初诊患者中已婚人数620(62.4%)人,未婚人数373(37.6%)人。有不洁性交史(包括嫖娼、婚外性交或配偶有STD)540人(57.4%),无不洁性交史453人(42.6%)。
关键词 1996年 北京协和医院 性病门诊 STD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诊疗现状的《NCCN指南:原发性皮肤淋巴瘤(2024年第1版)》解读
2
作者 张姗 刘洁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9-1037,共9页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部分亚型的诊断与治疗存在挑战。2023年12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更新发布了《NCCN指南:原发性皮肤淋巴瘤(2024年第1版...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部分亚型的诊断与治疗存在挑战。2023年12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更新发布了《NCCN指南:原发性皮肤淋巴瘤(2024年第1版)》,与2023年版指南比较,此次更新主要集中于诊断评估原则、分期标准、不同分期蕈样肉芽肿的治疗原则及对放疗的建议等方面。本文结合我国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及特点,对该指南的主要推荐内容进行解读,以促进其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 蕈样肉芽肿 NCCN指南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诗琪 池诚 刘洁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TCL)大多属于惰性淋巴瘤,病情进展缓慢,患者确诊时多处于疾病早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在CTCL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包括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维A酸,放疗及光疗等。近年来,有... 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TCL)大多属于惰性淋巴瘤,病情进展缓慢,患者确诊时多处于疾病早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在CTCL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包括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维A酸,放疗及光疗等。近年来,有研究对CTCL传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重新评估。同时,新型CTCL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策略也不断涌现,如局部外用他扎罗汀、瑞喹莫特,紫外线A联合新型光敏剂的光化学疗法和光动力治疗等。本文对CTCL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蕈样肉芽肿 SÉZARY综合征 局部治疗 物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WHO-EORTC分类最新进展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洁 罗毅鑫 +3 位作者 刘兆睿 刘跃华 张薇 卢朝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698-702,共5页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primarycutaneouslymphoma,PCL)是一类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primarycutaneouslymphoma,PCL)是一类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WHO-EORTC)发表的PCL分类是该病的重要诊断标准和分类依据。随着研究进展,2018年WHO-EORTC更新了PCL分类,新增了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原发性皮肤肢端CD8^+T细胞淋巴瘤、EB病毒阳性皮肤黏膜溃疡3种PCL类型,并对部分PCL的亚型进行了修订,其中涉及淋巴瘤样丘疹病、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小/中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等亚型。本文对PCL WHO-EORTC分类的最新进展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 T细胞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朱铁山 方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和病理表现,治疗经验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3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皮损好发于面部,躯干;皮损... 目的探讨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和病理表现,治疗经验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3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皮损好发于面部,躯干;皮损主要表现为红斑,鳞屑性皮疹;典型的病理表现为表皮萎缩,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血管和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实验室检查以抗SSA抗体和ANA阳性为主要表现;治疗以羟氯喹,单用或合用激素治疗;大多数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好,部分患者出现反复。结论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羟氯喹和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主要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硫酸羟氯喹 糖皮质激素 抗核抗体 抗SS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毛笑非 闫言 孙秋宁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487-489,共3页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fimau cutaneous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PCMZL)是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低度恶性淋巴瘤,皮损为无明显症状的丘疹、结节或斑块,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均为皮肤科疾病的难...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fimau cutaneous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PCMZL)是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低度恶性淋巴瘤,皮损为无明显症状的丘疹、结节或斑块,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均为皮肤科疾病的难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合并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晓玲 晋红中 方凯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87-189,共3页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GPP)是一种以皮肤大面积红斑、脓疱、发热、白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且反复发作的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SCLE)是介于盘状...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GPP)是一种以皮肤大面积红斑、脓疱、发热、白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且反复发作的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SCLE)是介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两者并发少见。本文报道一例GPP合并SCLE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两种疾病并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德鲁斯皮肤病学(第11版) 被引量:8
8
作者 曾跃平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493-493,共1页
《安德鲁斯皮肤病学》(第11版)是由全球著名的学术出版公司爱思唯尔出版的一本临床皮肤病学专著。本版延续了之前10个版本的风格,继续用简洁、平实、易懂的语言为读者介绍各种皮肤疾病。其中外科学部分由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的Neu... 《安德鲁斯皮肤病学》(第11版)是由全球著名的学术出版公司爱思唯尔出版的一本临床皮肤病学专著。本版延续了之前10个版本的风格,继续用简洁、平实、易懂的语言为读者介绍各种皮肤疾病。其中外科学部分由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的Neuhaus教授扩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学 皮肤疾病 加州大学 外科学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春霞 左亚刚 +2 位作者 杨明 李莉 方凯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IF)技术在诊断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autoim-mune bullous dermatoses,AIBD)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确诊的155例AIBD的DIF检查结果 ,... 目的探讨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IF)技术在诊断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autoim-mune bullous dermatoses,AIBD)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确诊的155例AIBD的DIF检查结果 ,总结各类型AIBD的DIF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检查对AIBD诊断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各类型AIBD的DIF表现各具特征性。DIF诊断AIBD的敏感性为92.9%,与组织病理检查敏感性(8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3,P=0.058)。结论 DIF技术敏感性高,对A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皮肤病 直接免疫荧光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剥脱性Er:YSGG点阵激光治疗的体外皮肤组织学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宏伟 黄文慧 赵永亮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评估新型剥脱性饵:钇钪镓石榴石(erbium-doped yttrium scandium gallium garnet,Er:YSGG)2790nm激光治疗不同深度的表皮和真皮组织获得的剥脱效果。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16例新鲜离体人体皮肤标本,包括面部、颈部、胸部、上肢屈侧部... 目的评估新型剥脱性饵:钇钪镓石榴石(erbium-doped yttrium scandium gallium garnet,Er:YSGG)2790nm激光治疗不同深度的表皮和真皮组织获得的剥脱效果。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16例新鲜离体人体皮肤标本,包括面部、颈部、胸部、上肢屈侧部位各4例,采用Er:YSGG2790nm激光照射聚焦于300μm直径光斑大小,能量为每光斑60~160mJ,扫描面积10mm×10mm,在离体皮肤上形成微阵列模式。通过HE染色观察损伤的深度和宽度,评估不同的脉冲能量对不同皮肤组织的治疗效果。结果 Er:YSGG2790nm激光可在离体人体皮肤上形成剥脱性热损伤微阵列,用不同能量可选择性到达皮肤的不同深度(99~456μm),包括表皮、真皮浅层、中层和深层,腔隙间距为294~405μm,腔隙焦化内壁厚度为22~77μm。结论新型剥脱性Er:YSGG2790nm激光以点阵方式操作,可在人体不同组织中产生热反应。使用不同的脉冲能量治疗,可以在表皮和真皮层形成不同深度的微阵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钪镓石榴石 剥脱式点阵激光 微治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表现为主的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病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心瑜 陈典 孙秋宁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年第1期40-42,共3页
报道1例皮肤受累较突出的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病。患者男,60岁,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及肛周散在紫癜,近期出现心慌、气短。查体可见面部、颈部、腹部、肛周及口腔黏膜多发紫癜、紫红色瘀斑,部分融合,舌红肿大,可见齿痕。辅助检查:血清蛋白... 报道1例皮肤受累较突出的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病。患者男,60岁,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及肛周散在紫癜,近期出现心慌、气短。查体可见面部、颈部、腹部、肛周及口腔黏膜多发紫癜、紫红色瘀斑,部分融合,舌红肿大,可见齿痕。辅助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可见M蛋白,24 h尿蛋白1.07 g,超声心动图示左房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心肌厚度正常高限,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皮肤镜表现为紫红色不规则斑块,边缘模糊,部分融合。皮肤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萎缩变薄,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中层可见淡红色淀粉样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阳性。根据临床表现及皮肤组织病理结果,考虑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目前予泼尼松30 mg 1天1次口服,完善系统评估中,建议其转诊血液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激光治疗:转化医学的典型应用
12
作者 王宏伟 王家璧 孙秋宁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现代医学是集现代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人文关怀等于一体的复合学科,其突破性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转化医学产生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转化医学研究作为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关键词 皮肤激光治疗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皮肤肿瘤P_(53)蛋白的测定
13
作者 张春玲 刘跃华 +1 位作者 胡绍清 王家壁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6年第1期3-4,共2页
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了鳞状细胞癌(SCC)、Bowen's病(BD)、Queyrat增殖性红斑,及Bowen样丘疹病(BOD)共计55例石蜡标本中P_(53)蛋白的表达,发现P_(53)蛋白不能做为区别良恶性肿瘤的标志,但在Ⅱ、Ⅲ级鳞癌中却有P_(53)蛋白的显著增... 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了鳞状细胞癌(SCC)、Bowen's病(BD)、Queyrat增殖性红斑,及Bowen样丘疹病(BOD)共计55例石蜡标本中P_(53)蛋白的表达,发现P_(53)蛋白不能做为区别良恶性肿瘤的标志,但在Ⅱ、Ⅲ级鳞癌中却有P_(53)蛋白的显著增加。P_(53)基因突变可能发生于鳞癌过程中的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P53蛋白 SCC BD BOD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皮肤影像分类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航宁 谢凤英 +4 位作者 姜志国 刘洁 晋红中 孟如松 崔勇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5-18,共4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分类、检测等任务中相对传统模式识别方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2017年1月,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皮肤镜和临床皮损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分类、检测等任务中相对传统模式识别方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2017年1月,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皮肤镜和临床皮损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代表了皮肤图像自动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从数据库建立、研究方法设计以及试验结果分析等角度对这一研究工作进行解读,并分析国内皮肤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多源皮肤影像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辅助诊断的发展空间,以期推进我国皮肤疾病的医疗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影像 计算机辅助诊断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皮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大疱性皮肤病行皮肤病理活检术的护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念 张蕊 朱芹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3期255-256,共2页
目的总结对369例重症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应用环钻法行皮肤病理组织活检术的护理。方法护士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保证无菌操作、运用正规的手法取材及术后伤口护理。结果 369例患者水疱部位活检取材完整,术后伤口无感染发生,伤口达到... 目的总结对369例重症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应用环钻法行皮肤病理组织活检术的护理。方法护士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保证无菌操作、运用正规的手法取材及术后伤口护理。结果 369例患者水疱部位活检取材完整,术后伤口无感染发生,伤口达到Ⅰ期愈合。结论严格执行皮肤病理活检的操作流程,规范皮肤病理活检的操作规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大疱病 皮肤活检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定位诊断皮肤肿瘤前哨淋巴结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世坤 张舒 罗亚平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795-801,共7页
目的前哨淋巴结显像及活检是皮肤肿瘤诊治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探讨SPECT/CT在定位诊断皮肤肿瘤前哨淋巴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4月—2023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皮肤恶性肿瘤且行前哨淋巴结显像的患者临床资... 目的前哨淋巴结显像及活检是皮肤肿瘤诊治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探讨SPECT/CT在定位诊断皮肤肿瘤前哨淋巴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4月—2023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皮肤恶性肿瘤且行前哨淋巴结显像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前哨淋巴结显像结果以及前哨淋巴结显像中SPECT/CT的作用。结果共37例皮肤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恶性黑色素瘤患者3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3例,基底细胞癌患者2例;前哨淋巴结定位于腹股沟23例、腘窝2例、腋窝8例、滑车2例、腮腺/耳前2例。共36例行SPECT/CT显像(1例仅行平面动态显像)。16例患者于同侧淋巴引流途径见多处局灶性浓聚灶,平面动态显像或SPECT显像难以明确前哨淋巴结定位,SPECT/CT判定其中13例患者为局部淋巴管内示踪剂一过性滞留(即假阳性摄取),并明确了前哨淋巴结定位。34例患者在前哨淋巴结显像后1~4 h即行活检术,术中γ探测仪引导下定位的前哨淋巴结部位与前哨淋巴结显像结果均一致;6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有转移,且均为足部及下肢的恶性黑色素瘤。结论前哨淋巴结显像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重要的定位方法,SPECT/CT有助于提高前哨淋巴结显像定位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前哨淋巴结 SPECT/CT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疾病辅助诊断系统中的数据与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怡光 王钧程 +1 位作者 谢凤英 刘洁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168-176,共9页
皮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诊断困难、危害程度大的特点,加之我国医疗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皮肤镜图像的单模态CAD技术突破了传统诊... 皮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诊断困难、危害程度大的特点,加之我国医疗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皮肤镜图像的单模态CAD技术突破了传统诊断方法主观性强且易漏诊、误诊的局限性,但该技术无法充分利用临床诊断场景中的多模态数据优势。而多模态融合CAD技术可帮助人工智能模型学习更加复杂全面的临床特征表达,从而辅助皮肤科医生进行更加精准的诊断。本文在CAD技术常用的数据类型、基于单模态/多模态数据的CAD技术等方面对皮肤疾病CAD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缓解皮肤病诊断困境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疾病 计算机辅助诊断 数据类型 单模态辅助诊断方法 多模态融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DNA甲基化与免疫性皮肤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桂欣钰 晋红中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基因表达水平发生的可遗传的、无DNA序列变化的改变.其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调控,这些因素均可调控基因的转录.其中,DNA甲基化是最早被发现的-种调控机制,它在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发育...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基因表达水平发生的可遗传的、无DNA序列变化的改变.其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调控,这些因素均可调控基因的转录.其中,DNA甲基化是最早被发现的-种调控机制,它在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及基因组印记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银屑病 红斑狼疮 系统性硬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皮仁诺治疗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社成 刘耕 +1 位作者 孙秋宁 王家璧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8年第4期33-34,共2页
作者用斯皮仁诺,杨森制药厂生产)治疗一例儿童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尤其为儿童患者探索了安全有效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患儿女性,4岁,内蒙古人,于出生后1月臀部出现数个红肿脓疱。患儿家长自用四环素软膏... 作者用斯皮仁诺,杨森制药厂生产)治疗一例儿童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尤其为儿童患者探索了安全有效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患儿女性,4岁,内蒙古人,于出生后1月臀部出现数个红肿脓疱。患儿家长自用四环素软膏外涂后消退。6个月后发现患儿舌苔白厚,吃奶困难,在当地诊为“鹅口疮”予以“太极丸”外涂,及中药、蒙药治疗均无效果,1个月后,左手拇指甲根部出现红肿,经用“消炎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皮仁诺 治疗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肤镜图像智能分析的早期蕈样肉芽肿诊断模型构建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兆睿 张漪澜 +1 位作者 谢凤英 刘洁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689-697,共9页
目的比较基于皮肤镜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二分类模型在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与炎症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早期M... 目的比较基于皮肤镜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二分类模型在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与炎症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早期MF患者和临床表现与之相似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并按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患者的皮肤镜图像对6种经典网络结构利用迁移学习进行训练,以构建CNN二分类模型。同时,在测试集中随机挑选每例患者1幅图像,并结合皮损的临床图像,由13名皮肤科医师对疾病归类进行判读。比较CNN二分类模型与皮肤科医师对测试集病例早期MF与炎症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性能,结果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等表示,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48例早期MF患者(皮肤镜图像402幅)和96例炎症性皮肤病患者(皮肤镜图像557幅),其中训练集117例(皮肤镜图像772幅),测试集27例(皮肤镜图像187幅)。测试集中,皮肤科医师鉴别诊断早期MF与炎症性皮肤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19%(95%CI:59.68%~80.70%)和94.74%(95%CI:91.77%~97.71%),Kappa值为0.677(95%CI:0.566~0.789)。按图像分类时,CNN二分类模型对早期MF与炎症性皮肤病鉴别诊断的AUC为0.87(95%CI:0.84~0.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2%(95%CI:70.19%~79.85%)和82.02%(95%CI:79.30%~84.87%),Kappa值为0.563(95%CI:0.507~0.620);按病例分类时,CNN二分类模型对早期MF与炎症性皮肤病鉴别诊断的AUC为0.97(95%CI:0.95~0.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95%CI:78.55%~96.45%)和93.85%(95%CI:88.93%~98.77%),Kappa值为0.920(95%CI:0.884~0.954)。ROC曲线显示,按病例分类时网络结构为EfficientNet-B0的CNN二分类模型诊断早期MF的AUC为0.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100%,且13名皮肤科医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值对应点位于曲线右下方。结论基于皮肤镜图像智能分析的CNN二分类模型可实现对早期MF与炎症性皮肤病的精确分类,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优于皮肤科医师的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蕈样肉芽肿 炎症性皮肤病 皮肤镜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