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形外科学(第3版):第一卷
1
作者 王阳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205-205,共1页
自1964年John Marquis Converse 主编《再造整形外科学》( reconstructive plastic surgery )起,该套丛书一直是整形外科学界最经典的教科书,被誉为整形外科学的“圣经”。1990年,改名为《整形外科学》( plastic surgery ),200... 自1964年John Marquis Converse 主编《再造整形外科学》( reconstructive plastic surgery )起,该套丛书一直是整形外科学界最经典的教科书,被誉为整形外科学的“圣经”。1990年,改名为《整形外科学》( plastic surgery ),2006年出版《整形外科学》第2版,本套丛书是第3版,由第2版的八卷缩减为六卷。本书由世界各地400余位专家编撰,总编是Peter C. Neligan博士,在过去的10余年间,他引导了穿支皮瓣的发展,由其担任本版《整形外科学》的主编实至名归。与前版相比,本版增加了视频,以便更为直观地学习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学》 SURGERY PETER 穿支皮瓣 教科书 主编 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侧颜面萎缩合并面瘫的整形外科治疗
2
作者 黄渭清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半侧颜面萎缩合并面瘫患者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半侧颜面萎缩合并面瘫患者共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16~49岁,半侧颜面萎缩平均发病时间6.9年(5~30年),面瘫平均发病时... 目的 探讨半侧颜面萎缩合并面瘫患者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半侧颜面萎缩合并面瘫患者共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16~49岁,半侧颜面萎缩平均发病时间6.9年(5~30年),面瘫平均发病时间4.5年(2~18年)。手术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畸形情况设计相应的手术方案重建患侧外形与功能,多种方法综合应用,4例采取真皮脂肪充填、2例腹股沟真皮脂肪瓣游离移植及6例小肌肉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充填并悬吊治疗半侧颜面萎缩畸形合并面瘫,为获得更好的对称效果还将鼻唇沟进行悬吊和对移植物边缘凹陷区域进行脂肪颗粒注射。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术后脂肪筋膜瓣全部成活,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脂肪液化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0.5~6年,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轮廓修正理想。结论 半侧颜面萎缩合并面瘫患者通过真皮脂肪游离移植结合小肌肉游离移植的方法治疗,能获得较好的对称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 面瘫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人工血管移植物外露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昊 吴巍巍 +4 位作者 白明 曾嵘 宋小军 陈宇 刘昌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人工血管移植术后血管移植物外露的危险因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17例肢体人工血管移植术后血管移植物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及保留... 目的探讨肢体人工血管移植术后血管移植物外露的危险因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17例肢体人工血管移植术后血管移植物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及保留移植物的任意皮瓣或肌皮瓣转移覆盖术。结果 17例患者均行保留移植血管的(肌)皮瓣转移覆盖术,术后14例成功保全了人工血管,切口Ⅰ期愈合,动脉搏动良好,成功率82.4%;3例术后未顺利愈合,最终切除血管移植物。结论保留血管移植物的(肌)皮瓣转移覆盖术是肢体人工血管移植物外露的有效外科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移植术 血管移植物外露 任意皮瓣 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吸脂的小切口男性发育乳房切除整形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少伟 赵永刚 +2 位作者 孙振芝 王文江 刘志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75-1176,共2页
男性乳房发育症(gynecom-astia.GYN),又称男性乳房增生症或男子女子型乳房,是指男性乳腺组织有异常发育肿大伴或不伴疼痛,该病由体内性激素的不平衡所致.可暂时发生.也可为永久性。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改变,... 男性乳房发育症(gynecom-astia.GYN),又称男性乳房增生症或男子女子型乳房,是指男性乳腺组织有异常发育肿大伴或不伴疼痛,该病由体内性激素的不平衡所致.可暂时发生.也可为永久性。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改变,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发病率和就诊率明显增多。我们自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了72例该病患者,我们采用吸脂加乳晕边缘小切口的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房发育症 小切口 切除整形术 吸脂 乳房增生症 体内性激素 异常发育 乳腺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缩小整形术中定点病理的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龙笑 王晓军 +3 位作者 王阳 白明 宋可新 赵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评估定点病理检查方法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的意义。方法以127例接受乳房缩小整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乳房缩小整形术中不同位置切除的腺体组织进行时钟式定位,分别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及术后石蜡组织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如为阳性,... 目的评估定点病理检查方法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的意义。方法以127例接受乳房缩小整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乳房缩小整形术中不同位置切除的腺体组织进行时钟式定位,分别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及术后石蜡组织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如为阳性,则根据不同的腺体塑形方式及标准化治疗流程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 127例患者中,53例病理结果为腺体增生;7例合并良性纤维腺瘤;1例为导管内原位癌,接受乳腺癌保乳手术后行放、化疗,迄今随诊3年肿瘤无复发。结论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行定点病理检查能够有效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结合术中腺体塑形方式,可保证肿瘤检出后患者仍能够接受保乳手术,在减少患者创伤的同时辅助术后放疗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缩小整形术 乳腺癌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手术后的整形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军 龙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4,共2页
减重手术是病理性肥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肥胖症患者接受,然而手术后继发的皮肤过剩及肌肉软组织松弛同样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减重手术后的整形治疗可提高患者对减重手术的满意度和自信心。
关键词 减重手术 整形 腹壁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乳房整形术后患者体温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海茹 瞿秀琴 孙娜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0期31-32,共2页
目的 探讨三种乳房整形术后患者体温的变化。方法 选择乳房整形术患者119例,其中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30例、双环形切口巨乳缩小整形术46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43例,观察手术当日至术后4d患者的体温变化。结果 手术... 目的 探讨三种乳房整形术后患者体温的变化。方法 选择乳房整形术患者119例,其中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30例、双环形切口巨乳缩小整形术46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43例,观察手术当日至术后4d患者的体温变化。结果 手术当日及术后第3~4天,三组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1~2d,巨乳缩小整形术组与其他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术后1~2d巨乳缩小整形术组体温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病情观察,查明发热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 双环形切口巨乳缩小整形术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 体温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海茹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0期24-25,共2页
对75例乳房肥大患者实施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结果75例患者除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外,其余均切口愈合良好,乳房形态满意,远期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患者对整形效果满意。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局部皮肤准备,测量体重、乳房各项数值;术后... 对75例乳房肥大患者实施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结果75例患者除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外,其余均切口愈合良好,乳房形态满意,远期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患者对整形效果满意。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局部皮肤准备,测量体重、乳房各项数值;术后重点针对吸收热、引流、疼痛、心理特点等做好观察、护理,并做好体位指导、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可保证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肥大 乳房缩小整形术 双环形切口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医院小医生的思索:赴台湾长庚医院学习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龙笑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90-193,共4页
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我非常荣幸地经医院百人计划派遣到台湾长庚医院进行短期学习。几个月的时间飞驰而过,当回顾这段时间的经历与感受时,发现很难用简单的是非、优劣来定义。不同的历史。
关键词 台湾长庚医院 医院管理 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一个敬畏生命、科学家式的外科医生:赴日本医科大学研究学习体会
10
作者 王阳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364-365,共2页
两年前,经过严格而繁琐的申请及考核,我获得了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奖学金,赴日本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开展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及脂肪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在到达日本后3个多小时的路程中,举目可见的汉字及黄色的面孔使... 两年前,经过严格而繁琐的申请及考核,我获得了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奖学金,赴日本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开展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及脂肪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在到达日本后3个多小时的路程中,举目可见的汉字及黄色的面孔使我切实感受到了中日之间一衣带水、同文同种的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医科大学 外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联合Ⅰ期扩张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学晶 姚儒 +3 位作者 张海林 周易冬 茅枫 孙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总结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nipple-areola complex-sparing mastectomy,NSM)联合Ⅰ期扩张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2月我科22例NSM联合Ⅰ期扩张器植入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乳头乳... 目的总结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nipple-areola complex-sparing mastectomy,NSM)联合Ⅰ期扩张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2月我科22例NSM联合Ⅰ期扩张器植入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血运障碍,包括单纯环乳晕切口9例,环乳晕边缘延长切口3例。单纯环乳晕切口1例NAC完全坏死,手术切除乳头乳晕,其余11例局部换药后好转。1例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1例皮下积液合并感染手术取出扩张器,经清创换药后好转。扩张器暴露1例,手术取出扩张器更换假体。扩张器上移7例,待Ⅱ期更换假体手术时调整位置。结论可以通过改进手术操作及术后管理减少NSM联合Ⅰ期扩张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重建 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术 扩张器植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放疗辅助局部皮瓣治疗不同部位耳廓瘢痕疙瘩 被引量:12
12
作者 龙笑 王晓军 +2 位作者 王友彬 李文博 孙显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在保留外耳形态的同时减少瘢痕疙瘩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将耳廓分为不同的解剖区域,应用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以不同类型的局部皮瓣修复继发创面,术后辅助以局部放射治疗。结果共治疗不同区域耳廓瘢痕疙瘩68例,3例皮瓣尖端血运欠... 目的探讨在保留外耳形态的同时减少瘢痕疙瘩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将耳廓分为不同的解剖区域,应用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以不同类型的局部皮瓣修复继发创面,术后辅助以局部放射治疗。结果共治疗不同区域耳廓瘢痕疙瘩68例,3例皮瓣尖端血运欠佳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好转。其余病例随诊8~21个月(平均11.5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1.47%。结论根据耳廓分区采用不同类型的局部皮瓣结合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可有效保留良好的耳廓形态,复发率低,为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耳廓 局部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可新 乔群 +4 位作者 刘大庆 王晓军 赵茹 刘志飞 裴雪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2-407,483-486,共10页
目的探讨构建含有黑色素细胞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方法。方法从人包皮组织中获取黑色素细胞,从人骨髓中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以二者为种子细胞,按照1∶10的比例混和培养,并与I型胶原膜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对裸鼠创面进行修... 目的探讨构建含有黑色素细胞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方法。方法从人包皮组织中获取黑色素细胞,从人骨髓中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以二者为种子细胞,按照1∶10的比例混和培养,并与I型胶原膜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对裸鼠创面进行修复。通过大体标本观察、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体内示踪标记、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组织工程化皮肤修复裸鼠皮肤创面缺损及黑色素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裸鼠创面皮肤生长良好,DAPI体内示踪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蛋白及透射电镜观察可以发现黑色素细胞以正常的组织结构形式分布于创面皮肤。结论黑色素细胞与BMSCs通过适当的比例及体外条件培养,与I型胶原膜复合可以在体外构建出具有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工程化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胶原膜 组织工程化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手术后的形体雕塑 被引量:3
14
作者 俞楠泽 周怡 +2 位作者 黄久佐 龙笑 王晓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1-596,共6页
超重和肥胖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减重手术可以改善肥胖带来的生活质量降低和心理压力增加,是一个有效且安全的选择,减重手术后所产生的皮肤冗余问题则需要形体雕塑来解决,本文将就其适应证、重要性和术后并发症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肥胖 减重手术 形体雕塑 腹壁整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治疗流程及其疗效 被引量:6
15
作者 龙笑 刘志飞 +4 位作者 王晓军 曾昂 张海林 白明 乔群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合理治疗的临床意义及经济效益。方法应用SF-36健康量表对北京协和医院28例单侧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及52例延迟乳房再造患者的健康相关指数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日、... 目的探讨建立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合理治疗的临床意义及经济效益。方法应用SF-36健康量表对北京协和医院28例单侧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及52例延迟乳房再造患者的健康相关指数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5年,两组患者健康相关指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即刻再造患者平均总住院费用22101.13元,延迟再造22691.90元(P<0.05);即刻再造平均总住院日13.44d,延迟再造14.35d(P<0.05);即刻再造并发症发生率7.14%,延迟再造7.69%(P>0.05)。结论应用合理的即刻乳房再造治疗流程,能够保证医生在术中应用合理的切口对肿瘤进行最大限度地切除,同时再造形态良好的乳房,在减少肿瘤复发的同时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即刻乳房再造与延迟乳房再造相比,能够减少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乳房再造 乳腺癌 健康相关指数 治疗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筋膜炎18例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俞楠泽 龙笑 +3 位作者 白明 王阳 赵茹 王晓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1-293,共3页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以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导致皮肤缺损,并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中毒性休克。文献报道其发病率较低,但因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且起病初期...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以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导致皮肤缺损,并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中毒性休克。文献报道其发病率较低,但因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且起病初期易于与蜂窝织炎、丹毒等疾病混淆.往往延误其及时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5-5p通过调节SOX1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侵袭与迁移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阳 杜俊峰 韩云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155-5p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调控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1,SOX1)蛋白表达的机制,探讨其对MCF-7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上调或下调miR-1...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155-5p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调控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1,SOX1)蛋白表达的机制,探讨其对MCF-7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上调或下调miR-155-5p的表达,采用小室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SOX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SOX1蛋白的分布及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55-5p与SOX1mRNA的3'-UTR结合情况。结果上调miR-155-5p,MCF-7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增强,SOX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均P<0.05);反之,抑制miR-155-5p,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减弱,SOX1表达上升(均P<0.05)。随后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iR-155-5p可与SOX1mRNA 3′-UTR端的特定序列结合,调控SOX1表达转录后水平。结论 miR-155-5p通过抑制SOX1的表达来促进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侵袭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CF-7 miR-155-5p SOX1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肢体获得性淋巴水肿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久佐 俞楠泽 +1 位作者 赵茹 龙笑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肢体获得性淋巴水肿的初步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应用淋巴管静脉吻合进行治疗的肢体获得性淋巴水肿患者15例,其中单侧肢体淋巴水肿12例,双侧肢体淋巴水肿3例。术... 目的 探讨应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肢体获得性淋巴水肿的初步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应用淋巴管静脉吻合进行治疗的肢体获得性淋巴水肿患者15例,其中单侧肢体淋巴水肿12例,双侧肢体淋巴水肿3例。术前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明确淋巴水肿分期及淋巴管通畅度。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根据患肢水肿位置确定每例患者拟吻合的平面及吻合数目。术前术后在相同位置进行患侧肢体周径测量,计算周径减少度。结果 15例患者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3个月),上肢肢体周径减少度33.7%,下肢周径减少度20.0%,所有患者术后均再无淋巴管炎发生。结论 淋巴管静脉吻合可用于治疗早期可凹性淋巴水肿,术前经淋巴管荧光造影明确淋巴管通畅、无纤维化的淋巴水肿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淋巴管静脉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媛媛 余媛 盛敏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0期72-73,共2页
对4例乳癌乳房切除术后患者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术,结果移植皮瓣成活良好,乳房柔软度好,形态满意。提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监护移植皮瓣,做好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乳房再造术 穿支皮辩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佟洋 史妍萍 翟海昕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75例接受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患者,按照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将入选患...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75例接受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患者,按照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水肿组和未水肿组,对比两组患者BMI、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等临床资料,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模型分析BMI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并分析BMI与上肢淋巴水肿程度的关联。结果713例患者中,共有61例于1年随访期间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8.56%,以轻度水肿为主。单变量Cox模型分析显示,水肿组和未水肿组患者BMI、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放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变量Cox模型分析显示,BMI>30 kg/m^(2)、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Ⅲ站、胸部/乳房+局部淋巴结放疗均为导致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上肢淋巴水肿患者BMI与肿胀程度呈正相关(R^(2)=0.769)。结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上肢淋巴水肿除与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放疗方案有关外,也受BMI影响,且患者BMI越高,上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越高、肿胀程度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再造 上肢淋巴水肿 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