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输血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戴佳原 徐胜勇 +4 位作者 徐军 刘业成 刘继海 朱华栋 于学忠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输血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10月各病区临床输血情况进行分析,并与2014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本院急诊科用血主要集中在急诊治疗室,其红细胞输注量占急诊科总输注量的6...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输血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10月各病区临床输血情况进行分析,并与2014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本院急诊科用血主要集中在急诊治疗室,其红细胞输注量占急诊科总输注量的65%,血浆输注量占28%,血小板输注量占78%,输血患者多为慢性病患者;2015年1月至10月较2014年同期人均(红细胞、血浆和单采血小板分别为6.02 U比5.10 U、8.26 U比7.37 U、2.48 U比2.08 U)、次均(红细胞、血浆和单采血小板分别为3.07 U比3.04 U、6.80 U比6.23 U、1.21 U比1.16 U)输血量均有所增加。结论诸多因素造成急诊治疗室用血量大,今后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践行合理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输血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缓和医疗会诊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宁晓红 李佳颐 +9 位作者 戴晓艳 刘茜 史迪 赵小萱 李杰 王磊 葛楠 曲璇 杜铁宽 朱华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3-767,共5页
目的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发起的缓和医疗会诊进行总结梳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提出的22次缓和医疗会诊资料。结果共18例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其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8)岁(36~88岁);1... 目的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发起的缓和医疗会诊进行总结梳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提出的22次缓和医疗会诊资料。结果共18例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其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8)岁(36~88岁);10例患者会诊1次,6例患者会诊2次,2例患者未完成会诊;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3例患者为非肿瘤性疾病。会诊原因中,61.1%(11/18)是关于沟通;61.1%(11/18)是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离世地点方面,8例在本院离世,6例在其他医疗机构离世。结论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对缓和医疗会诊存在明确需求,会诊能给急诊医患双方带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会诊 急诊 综合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协和医院首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基本需求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段艳平 曹锦亚 +4 位作者 魏镜 蒋静 赵晓晖 耿文奇 朱华栋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基本需求,为全球抗疫医疗队提供借鉴。方法设计半结构式定性访谈提纲,包括:(1)工作层面:发热门诊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安全保障;(2)生活层面:饮食、睡眠和身体舒适度;(3)心理层面:...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基本需求,为全球抗疫医疗队提供借鉴。方法设计半结构式定性访谈提纲,包括:(1)工作层面:发热门诊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安全保障;(2)生活层面:饮食、睡眠和身体舒适度;(3)心理层面:情绪、压力、应对方式和人际资源等开放式问题。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首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基本需求进行开放式电话访谈。结果共37名医务人员接受访谈,其中男性8人(21.6%),女性29人(78.4%);医生16人(43.2%),护士19人(51.4%),医技2人(5.4%)。工作层面,建议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连续工作时间为4~6 h,可设定备班岗应对不同工作强度,应准备充足的防护物资以保障其生命安全;生活层面,根据班次时间提供工作餐是保证饮食的关键,提供临时助眠药可保证其充分的休息;心理层面,医务人员的紧张、担忧等负面情绪反应较常见,家人和同伴支持是重要资源,运动有助于缓解身体不适和不良情绪,心理支持有助于减轻医务人员的情绪反应。结论满足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基本需求对疫情防控意义重大,保证医务人员得到充分休息,提供足够的防护物资,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同时关注其心理状态并主动提供心理支持是取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胜利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门诊 医务人员 基本需求 心理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初诊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4
作者 宋兰 宋伟 +8 位作者 隋昕 杜铁宽 刘武 王百羽 陆晓平 徐燕 杨启文 曹玮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6-382,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初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3例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对肺部CT... 目的初步探讨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初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3例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对肺部CT异常病灶的部位、分布、密度及其他伴随征象进行分析,并综合判断患者的临床分型。结果13例患者临床分型均为普通型,平均年龄为(46.8±14.7)岁(27~68)岁。10例有武汉接触史,2例有近期旅行史,1例有北京郊区出游史。92.3%(12/13)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15.4%(2/13)患者淋巴细胞数降低。92.3%(12/13)患者发热,11例因发热就诊,2例(15.4%)表现为低热;8例(61.5%)有干咳。13例患者胸部CT均有异常,病变主要沿支气管束及胸膜下分布为主,8例病变相对局限(1~3个肺叶受累)、累及右下叶或左下叶多见,5例为双肺弥漫多发病变。10例(76.9%)患者胸部CT以磨玻璃影表现为主,7例(53.8%)部分磨玻璃影合并局灶实变影,10例(76.9%)病变内见血管束穿行、增粗,12例(92.3%)有支气管壁增厚,10例(76.9%)伴空气支气管征,7例(53.8%)病灶内见散在小透亮影,3例(23.1%)合并细网格影、小叶间隔增厚,2例(15.4%)见反晕征,2例(15.4%)见铺路石征,2例(15.4%)伴胸腔少量积液。结论本组COVID-19确诊患者多有武汉接触史,初诊症状主要为发热、干咳,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正常或降低。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沿支气管束分布及胸膜下分布为主的病变,早期呈局限性磨玻璃影,进展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浸润实变影,部分患者病灶内可伴散在透亮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誉、责任与使命:1925年北京协和医院教学剪影 被引量:1
5
作者 景泉 刘继海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158-164,共7页
通过回顾和研读相关史料,展现1925年北京协和医院先进且卓有成效的临床教学剪影。实践证明,近百年前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教学已具备国际水准,其病例讨论、多学科联合查房、跨学科教学、医护协同教学及针对住院医师的多种胜任能力培养等,... 通过回顾和研读相关史料,展现1925年北京协和医院先进且卓有成效的临床教学剪影。实践证明,近百年前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教学已具备国际水准,其病例讨论、多学科联合查房、跨学科教学、医护协同教学及针对住院医师的多种胜任能力培养等,在今天看来仍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许多当时对教学充满热情的医生和积极参与教学的医学生,后来均成为了各领域的医学大家。以教学为荣誉、责任与使命的精神深入协和传承,百年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临床教学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疗护缓和镇静临床诊疗流程规范 被引量:3
6
作者 余佳文 刘红菊 +8 位作者 宁晓红 戴晓艳 江伟 李妍 刘茜 沙蕊 郑莹 赵小萱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终末期患者可因顽固性症状产生无法忍受的痛苦,缓和镇静是通过降低患者意识水平而缓解痛苦的一种缓和医疗手段。规范的缓和镇静能够帮助患者有尊严地离世。与安乐死不同,缓和镇静并不改变患者的生存期。充分的缓和医疗是实施缓和镇静的... 终末期患者可因顽固性症状产生无法忍受的痛苦,缓和镇静是通过降低患者意识水平而缓解痛苦的一种缓和医疗手段。规范的缓和镇静能够帮助患者有尊严地离世。与安乐死不同,缓和镇静并不改变患者的生存期。充分的缓和医疗是实施缓和镇静的前提,反复详尽的病情评估、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是规范实施缓和镇静的必要条件。本文报道了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疗护缓和镇静临床诊疗流程规范,对其进行了解读,并以1例因顽固性谵妄接受缓和镇静的晚期肿瘤患者为例,展示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缓和镇静 顽固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医院急诊医师对缓和医疗的认知和能力 被引量:12
7
作者 杜铁宽 宁晓红 +2 位作者 朱华栋 史迪 李佳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3-570,共8页
目的了解国内急诊医师对缓和医疗的认知和相关能力现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中国115名三级医院急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面对终末期患者/家属的感受、态度;对缓和医疗的认知;个人缓和医疗能力。结果对缓和医疗... 目的了解国内急诊医师对缓和医疗的认知和相关能力现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中国115名三级医院急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面对终末期患者/家属的感受、态度;对缓和医疗的认知;个人缓和医疗能力。结果对缓和医疗认知程度自评为“不了解”、“部分了解”和“充分了解”的急诊医师占比分别为25.2%、59.1%、15.7%。参加过缓和医疗相关讲座的医师32人(27.8%),其自评认知程度更高(P=0.002)。微信(39.1%)、媒体(36.5%)、口口相传(33.0%)是急诊医师获得缓和医疗知识的前3位途径。68.7%的急诊医师面对终末期患者有“无力感”,60.9%和59.1%的医生感到纠结和担心死亡引发纠纷。急诊医师在缓解患者撤除呼吸机后的呼吸困难[3(2,4)]、消除临终恐惧心理[3(3,4)]等方面的能力自评指数较低。急诊医师对缓和医疗的认知程度(自评)与大部分的缓和医疗能力自评指数项呈正相关。结论讲座对急诊医师的缓和医疗认知程度有显著影响;在自评中,多数缓和医疗能力项与缓和医疗认知程度呈正相关。面对终末期患者时,多数急诊医师存在无力、纠结、担心纠纷等情绪,在缓解患者撤除呼吸机后的呼吸困难、消除临终恐惧心理等方面的能力自评指数较低,相关培训可作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教育 急诊医师 认知 态度 需求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 被引量:23
8
作者 胡英莉 黄静雅 +1 位作者 邱丽娜 明亚燃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毕业后在急诊科工作3年内的低年资护士共37名按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18名)和干预组(1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干预组参加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采用主观...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毕业后在急诊科工作3年内的低年资护士共37名按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18名)和干预组(1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干预组参加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评价培训的效果。结果客观评价中应对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在主观评价中"在临床紧急情况下,能分析和确定出首要危机"、"工作中我能发现问题并在临床实践中,试图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我能胜任临床带教工作"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有助于提高培训效果和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低年资护士 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双双 田敬 +1 位作者 徐辰 余丽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为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中文版评判性思维倾向调查量表(CTDI-CV)对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16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 目的:调查和分析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为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中文版评判性思维倾向调查量表(CTDI-CV)对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16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CTDI-CV总分为(236.72±33.34)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各特质均为中等水平。不同年龄中,30~39岁与≥40岁两组年龄段的"开放思想"特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与未接受过评判性思维培训的急诊科护士"开放思想""自信心"和"分析能力"3个特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有待提高;急诊科管理者须加强相关方面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 急诊科护士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专科医联体模式在下游医院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辉 韩蒙蒙 +6 位作者 徐军 朱华栋 刘继海 于学忠 孙佳 卢艳丽 史迪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231-1237,共7页
目的评估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北京市隆福医院“点对下游医院多科室”急诊专科医联体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1月北京市隆福医院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建立急诊专科医联体,将患者分为建... 目的评估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北京市隆福医院“点对下游医院多科室”急诊专科医联体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1月北京市隆福医院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建立急诊专科医联体,将患者分为建立前组(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和建立后组(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疾病谱、接受检查/治疗情况及院内死亡率。结果共350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ICU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急诊专科医联体建立前组126例,建立后组224例(其中162例为医联体转诊患者)。建立前组患者疾病谱主要由常见的危重症疾病构成,其中占比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急性心血管疾病(34.1%)、重症肺炎(25.4%)、外科手术后(19.0%),建立后组患者疾病谱多样性增加,其中占比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重症肺炎(31.2%)、肾功能衰竭(13.8%)、急性脑血管病(9.8%)。相较于建立前组,建立后组年龄降低[68.50(57.00,79.00)岁比78.00(68.25,84.00)岁,P<0.001],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18.00(14.00,24.00)分比15.00(12.00,22.75)分,P=0.005],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5.00(3.00,7.25)分比3.00(2.00,6.00)分,P<0.001],中心静脉置管(52.7%比20.6%,P<0.00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22.3%比4.0%,P<0.00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1.4%比11.9%,P=0.037)、去甲肾上腺素(17.0%比7.1%,P=0.015)的比例均显著升高,住院时间[(11.61±9.41)d比(10.06±7.63)d,P=0.260]、住院费用[(18982.35(9251.80,51677.59)元比39113.11(19500.03,68981.90)元,P=0.067]、院内死亡率(12.1%比10.3%,P=0.753)均无显著变化。此外,急诊专科医联体建立后,北京市隆福医院ICU收治了25例疑难病患者(急诊专科医联体建立前无疑难病患者),并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其中实施床旁支气管镜操作9例,床旁超声检查10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SOFA评分等因素后,建立急诊专科医联体对ICU患者院内死亡率无显著影响(OR=0.994,95%CI:0.401~2.464,P=0.990)。结论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北京市隆福医院“点对下游医院多科室”急诊专科医联体建立后,在北京市隆福医院ICU患者病种复杂程度及危重程度增加的同时,患者院内死亡率无明显增加。急诊专科医联体可能有助于提升下游医院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专科医联体 转诊 下游医院 序贯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入口-通过-出口”概念模型缓解急诊科拥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俊 杨霞 周文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对"入口-通过-出口"概念模型的内容及应用进行综述,为管理者科学地分析导致拥挤的原因、预测拥挤的发生、研制拥挤评估工具、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入口-通过-出口” 急诊科拥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专业领导力课程设置调查 被引量:11
12
作者 罗林枝 原铭贞 +11 位作者 赵峻 管远志 龙笑 黄晓明 邴钟兴 张晖 余可谊 王储 吴南 刘继海 周欣 潘慧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现代医学发展阶段,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向医学的广泛渗透,正在给医学和医疗卫生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医生的角色也在逐渐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要求: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无论面对社区... 现代医学发展阶段,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向医学的广泛渗透,正在给医学和医疗卫生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医生的角色也在逐渐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要求: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无论面对社区管理、病区管理或是医疗团队管理,都需要医生具备较强的领导力,从而在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教育 领导力课程 北京协和医院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医学在协和
13
作者 马遂 《协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22-24,共3页
临床医学的早期,医生们看的绝大多数是急诊。北京协和医院初创时虽也有病房和普通门诊,但急诊仍是最多最重要的业务。在那个年代,各科总住院医挑着急诊大梁,在号称一年只培养一个人的时代,他们在这里服务,也在这里实现他们自己称... 临床医学的早期,医生们看的绝大多数是急诊。北京协和医院初创时虽也有病房和普通门诊,但急诊仍是最多最重要的业务。在那个年代,各科总住院医挑着急诊大梁,在号称一年只培养一个人的时代,他们在这里服务,也在这里实现他们自己称之为“脱胎换骨”的蜕变。那时的分科没现在这么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学 北京协和医院 临床医学 普通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5
14
作者 史冬雷 张红梅 +5 位作者 高健 华小雪 贾征 侯镔芮 朱槿 胡英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5期639-642,共4页
目的:构建并实施危重症患者分级转运模式,评价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提供安全的转运模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3月从急诊抢救室转运的358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7-9月的360例危重症患者设为... 目的:构建并实施危重症患者分级转运模式,评价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提供安全的转运模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3月从急诊抢救室转运的358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7-9月的360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实验组实施分级转运模式,转运前通过转运评估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分为Ⅰ、Ⅱ、Ⅲ级,转运人员、转运仪器设备和药品根据病情进行分级准备。结果: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后,实验组转运至CT室、重症监护病房、介入室和手术室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至普通病房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其中,与病情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2.8%(χ2=6.19,P<0.05);与转运人员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7.2%(χ2=4.94,P<0.05);与仪器设备和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3.9%(χ2=5.27,P<0.05)。结论: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减少了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了转运时间,保证了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转运模式 急诊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分诊人员资质与培训现状调查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玉乐 史冬雷 +2 位作者 胡英莉 李凡 黄静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2期5-8,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对急诊分诊人员的资质和培训现状,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对参加国际急诊高峰论坛的、国内113家三级、二级医院的28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43.62%、44.68%的护理人员所在医院对分诊... 目的了解医院对急诊分诊人员的资质和培训现状,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对参加国际急诊高峰论坛的、国内113家三级、二级医院的28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43.62%、44.68%的护理人员所在医院对分诊护士的工作年限要求为≥2或≥5年,60.64%医院对分诊护士的学历要求是大专及以上,职称要求是护士及以上(50.71%);不同级别医院对分诊人员的工作年限、学历要求,以及从事分诊工作前经过专门考核、医院制定有规范的分诊护士培训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理人员对现有分诊培训内容满足临床需求、医院制定分诊入职标准的认同率有差异(P<0.05,P<0.01);对分诊护士进行系统和规范的培训、制定省或市级统一的分诊入职标准、医院有明确的分诊护士入职标准、培训结束后考核、分诊护士持有上岗证的认同率无差异(均P>0.05)。结论目前急诊分诊从业人员的资质普遍较低,培训时间短且内容不全面;护理人员对于建立统一、规范的急诊分诊培训体系和考核标准认同率较高。因此,应尽快建立并完善国内关于急诊分诊人员培训和资质认证方面的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分诊 培训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齐志伟 刘业成 +4 位作者 徐军 朱华栋 王仲 于学忠 马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608-1609,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急诊患者分诊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挂号并静脉输液的22 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生命体征、意识水平、主诉,计算休克指数(SI),并进行...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急诊患者分诊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挂号并静脉输液的22 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生命体征、意识水平、主诉,计算休克指数(SI),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与急诊患者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按相关强度顺序包括:血氧饱和度<92%、意识改变、呼吸窘迫、胸痛、心率>120次/min,收缩压<90 mm Hg,创伤与出血、年龄>65岁、男性、舒张压<60 mm Hg。SI和急诊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急诊分诊需要重视的危险因素包括:生命体征异常、意识改变、胸痛、创伤与出血及高龄或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就诊流程满意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文华 史冬雷 +3 位作者 田丽源 郁枫 胡英莉 刘晓颖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5期51-53,64,共4页
目的调查患者对急诊就诊流程的满意度,分析该流程的不足,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急诊就诊流程满意度调查表对急诊就诊的1 425例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结果导诊台、建卡挂号处、分诊台、候诊区、抽血处、输液室设施标识满... 目的调查患者对急诊就诊流程的满意度,分析该流程的不足,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急诊就诊流程满意度调查表对急诊就诊的1 425例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结果导诊台、建卡挂号处、分诊台、候诊区、抽血处、输液室设施标识满意率均在70.00%以上;导诊、建卡挂号、分诊等流程等候时间满意率均在70.00%以上;而候诊及使用平车等候时间满意率仅56.56%和57.60%;80.00%以上患者在导诊、建卡挂号、分诊、抽血、输液流程等候时间<5min,而27.68%患者候诊时间>10min。就诊最不便的流程包括候诊、平车使用、抽血及输液4方面。结论急诊科亟需改善抽血处、候诊区、输液室的设施标识,缩短候诊及平车使用流程的等候时间,大力改进急诊就诊流程不便之处,持续优化急诊就诊流程,以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就诊流程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被引量:20
18
作者 于学忠 刘继海 王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过去的20年,随着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需求的增加,中国急诊医学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急诊医学发展的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切实加强目前国内的急诊医学教育,如何在其发展方向、培训模式、学习内容、训练方法及质量控制等... 过去的20年,随着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需求的增加,中国急诊医学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急诊医学发展的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切实加强目前国内的急诊医学教育,如何在其发展方向、培训模式、学习内容、训练方法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不断提高,真正创建适合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学 住院医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被引量:60
19
作者 孙红 绳宇 周文华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3期58-60,共3页
目的制定病情分诊标准,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方法根据危急、危重、紧急、不紧急4类病情制定急诊分诊标准并实施。结果实施分诊标准后,患者满意率较实施前同期明显提高,仅1例患者对候诊时间表示不满。结论急诊分诊标准为危急重症患者提... 目的制定病情分诊标准,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方法根据危急、危重、紧急、不紧急4类病情制定急诊分诊标准并实施。结果实施分诊标准后,患者满意率较实施前同期明显提高,仅1例患者对候诊时间表示不满。结论急诊分诊标准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了最佳的就诊流程,兼顾到普通患者的利益,提高了急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急诊 分诊 分诊标准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大型综合医院首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毕业前现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艳霞 刘相位 +9 位作者 徐宏伟 李毅 郭艳珂 赵松 刘会范 王秀玲 马陶然 卢广平 潘志刚 朱长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3624-3630,共7页
背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学员作为住培的参与主体,其对住培的现况反馈评价可直接反映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影响全科相关政策研究制定。目的分析大型综合医院全科住培教育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为今后更好地做好全科住... 背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学员作为住培的参与主体,其对住培的现况反馈评价可直接反映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影响全科相关政策研究制定。目的分析大型综合医院全科住培教育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为今后更好地做好全科住培工作提供参考,并逐步完善全科住培教育,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全科医生。方法于2018年5—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结业的全部全科学员共200例为调查对象。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和书面访谈了解住培学员情况。问卷主要包括5部分:全科住培学员的基本情况,全科学员的住培情况,对全科理念的了解情况,对全科住培情况的反馈,全科学员就业的基本情况。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7.5%(15/200)的学员在2年内未通过执业医师考试;10.5%(21/200)的学员延期结业;94.3%(182/193)的学员在住培3年中受到导师良好的培养和影响;通过3年的全科住培,对全科非常了解的学员比例达到了83.0%(166/200),愿意从事全科工作的学员比例提升到了83.0%(166/200);在扎根基层全科工作的信心程度方面,仅有14.5%(29/200)的学员表示很有信心;113例订单定向学员中,52.2%(59/113)愿意回到基层工作,但3年后仅10.6%(12/113)的学员愿意留在基层;26例已找到工作的社会全科学员中,88.5%(23/26)继续从事临床工作,其中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学员占21.7%(5/23);15例委培学员中93.3%(14/15)的学员单位是县级医院。21例延期结业的学员中有61.9%(13/21)是因为休产假而延期,执业医师考试未通过和身体原因各占19.0%(4/21)。结论住培基地应加强学员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和全科理念的综合培养,进一步提高全科学员的职业认同感,推广规范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提升学员的综合竞争力,加强带教师资队伍建设,多方面保障全科住培效果,依据全科就业真实状况,探寻提高基层全科岗位吸引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问卷调查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