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疗共同管理的实践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耿瑞璇 郑莹 +7 位作者 孙晨晨 曾希 方红燕 詹文倩 喻远风 杨琴 戴晓艳 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6-710,共5页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疗共同管理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广缓和医疗共同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例缓和医疗团队和原医疗团队共同管理的病例。总结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启动共同管理的原因、具体过程与反馈情况。结...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疗共同管理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广缓和医疗共同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例缓和医疗团队和原医疗团队共同管理的病例。总结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启动共同管理的原因、具体过程与反馈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失眠(11例,55%)、疼痛(9例,45%)为最常见需要控制的症状。共同管理团队帮助17例(85%)进行医疗决策、9例(45%)进行离世准备,协助3例(15%)进行转诊,并为20例(100%)提供舒适护理。结论缓和医疗共同管理模式可以帮助终末期患者减轻痛苦,并给患者家属和原医疗团队提供支持。该模式值得在三甲医院内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共同管理 症状控制 共同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缓和医疗会诊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宁晓红 李佳颐 +9 位作者 戴晓艳 刘茜 史迪 赵小萱 李杰 王磊 葛楠 曲璇 杜铁宽 朱华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3-767,共5页
目的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发起的缓和医疗会诊进行总结梳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提出的22次缓和医疗会诊资料。结果共18例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其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8)岁(36~88岁);1... 目的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发起的缓和医疗会诊进行总结梳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提出的22次缓和医疗会诊资料。结果共18例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其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8)岁(36~88岁);10例患者会诊1次,6例患者会诊2次,2例患者未完成会诊;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3例患者为非肿瘤性疾病。会诊原因中,61.1%(11/18)是关于沟通;61.1%(11/18)是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离世地点方面,8例在本院离世,6例在其他医疗机构离世。结论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对缓和医疗会诊存在明确需求,会诊能给急诊医患双方带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会诊 急诊 综合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籍和中国港台地区住院患者人口及疾病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戴晓艳 甄俊峰 +4 位作者 叶秋月 林松柏 陈琳 宋一民 朱兰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协和医院外籍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住院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疾病构成和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医院信息系统和复习住院病历,回顾性收集、整理、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住院的外籍和中国港台地... 目的探讨北京协和医院外籍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住院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疾病构成和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医院信息系统和复习住院病历,回顾性收集、整理、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住院的外籍和中国港台地区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557例患者,其中男性216例,女性341例;平均年龄45.5岁,其中30~59岁患者居多,共379例(68.0%)。患者来自于7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来源前3位分别为美国(123例,22.1%)、加拿大(66例,11.8%)和澳大利亚(45例,8.1%)。557例患者罹患247种疾病,前3位疾病分别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124例,22.3%)、肿瘤(78例,14.0%)、消化系统疾病(65例,11.7%);187例(33.6%)急诊入院。疑难及急重症患者103例(18.5%),29例(5.2%)曾转入转出重症监护病房。557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1 d。281例(50.5%)经治疗后痊愈,273例(49.0%)好转,3例(0.5%)死亡。结论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外籍及中国港台地区住院患者年龄跨度大、地域来源广泛、病种丰富、疑难急重症患者多,除需要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外,更需要医务人员具有流利的外语水平、全面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识别危重患者的能力,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提供高效、优质的涉外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外籍患者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疗护缓和镇静临床诊疗流程规范 被引量:3
4
作者 余佳文 刘红菊 +8 位作者 宁晓红 戴晓艳 江伟 李妍 刘茜 沙蕊 郑莹 赵小萱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终末期患者可因顽固性症状产生无法忍受的痛苦,缓和镇静是通过降低患者意识水平而缓解痛苦的一种缓和医疗手段。规范的缓和镇静能够帮助患者有尊严地离世。与安乐死不同,缓和镇静并不改变患者的生存期。充分的缓和医疗是实施缓和镇静的... 终末期患者可因顽固性症状产生无法忍受的痛苦,缓和镇静是通过降低患者意识水平而缓解痛苦的一种缓和医疗手段。规范的缓和镇静能够帮助患者有尊严地离世。与安乐死不同,缓和镇静并不改变患者的生存期。充分的缓和医疗是实施缓和镇静的前提,反复详尽的病情评估、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是规范实施缓和镇静的必要条件。本文报道了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疗护缓和镇静临床诊疗流程规范,对其进行了解读,并以1例因顽固性谵妄接受缓和镇静的晚期肿瘤患者为例,展示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缓和镇静 顽固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5
作者 宣岩 钱军 +2 位作者 王春丽 姜丹 景泉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4-1229,共6页
目的:构建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相关风险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与德尔菲法确立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结果:3轮专家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 目的:构建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相关风险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与德尔菲法确立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结果:3轮专家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100.00%、94.7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2、0.842、0.832,经3轮函询后一、二、三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67、0.286、0.193(均P<0.01)。最终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40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全面,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准确、有效地评估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门诊 孕期患者 护理风险 评估指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安宁缓和护理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娜 孙锐 +4 位作者 沙蕊 康倩 刘茜 曾耀鑫 宁晓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7期961-965,共5页
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重点从护士在安宁缓和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工作内容、护理实践模式、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志愿者团队建设、安宁缓和医疗理念传播等几个方面介绍综合医院开展安宁缓和医疗的护理实践,为推动安宁缓和护理在综合医院的发... 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重点从护士在安宁缓和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工作内容、护理实践模式、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志愿者团队建设、安宁缓和医疗理念传播等几个方面介绍综合医院开展安宁缓和医疗的护理实践,为推动安宁缓和护理在综合医院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安宁缓和医疗 护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维生素D及骨骼代谢状况研究
7
作者 卢颖 孙磊 +4 位作者 赵豪 邝子峰 葛冠男 李小毅 李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7,共12页
目的研究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为患者日后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期间保护骨骼... 目的研究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为患者日后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期间保护骨骼健康奠定基础。方法纳入年龄18~45岁的绝经前女性或男性DTC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health controls,HCs),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TSH]、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腰椎及髋部BMD。将年轻DTC患者按照维生素D缺乏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水平、BMD、握力的差异,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45例年轻DTC患者和1290名HCs。年轻DTC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HCs(15.40 vs.15.95 ng/mL,P<0.001),两组维生素D缺乏率为73.33%和72.41%,严重缺乏率为11.16%和7.91%(P=0.032)。与HCs比较,年轻DTC患者血磷水平更低(P=0.048),血清ALP水平更高(P<0.001)。年轻DTC患者与HCs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BMD的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年轻DTC患者按照维生素D严重缺乏(<10 ng/mL)、缺乏(10 ng/mL≤维生素D<20 ng/mL)、不足(20 ng/mL≤维生素D<30 ng/mL)、充足(≥30 ng/mL)分组,发现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患者PTH水平越高(P<0.001),血钙(P=0.006)、大转子BMD(P=0.006)、全髋BMD(P=0.022)、右手握力(P=0.001)、左手握力(P<0.001)越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校正体质量指数和甲状腺功能后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PTH呈较弱的负相关(β=-0.177,P<0.001),与钙(β=0.088,P=0.025)、大转子BMD(β=0.072,P=0.044)、右手握力(β=0.148,P<0.001)、左手握力(β=0.175,P<0.001)呈较弱的正相关。结论年轻DTC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其维生素D缺乏程度较同年龄正常人群更为严重。年轻DTC患者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越是呈现更高的PTH水平和更低的血钙水平、骨量和肌力,提示患者需要补充维生素D以保护骨骼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维生素D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综合医院产科护理服务品质的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茜 秦瑛 郭羽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S1期82-83,共2页
提升综合医院产科护理服务品质,努力探索利用有限的人力和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 产科护理 产妇分娩 护理服务 护士专业 新生儿 袋鼠式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9
作者 齐衍濛 李丹丹 +2 位作者 陈安琪 杨涵 李炎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3-709,共7页
目的探讨人体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西单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Inbody人体成分分析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人体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西单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Inbody人体成分分析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人体成分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究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根据四分位数(Q1~Q4)将躯干脂肪与四肢脂肪的比值(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进一步分为Q1组、Q2组、Q3组和Q4组(以Q1组为参照)。绘制森林图分析各亚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21名受试者,其中男性1194名(53.76%),女性1027名(46.24%),平均年龄(50.28±10.93)岁。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049名,对照组1172名。基线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男性占比高于对照组(P均<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体脂肪量、躯干脂肪、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内脏脂肪面积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酸等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后,躯干脂肪/四肢脂肪、腰臀比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均<0.05)。与Q1组比较,Q4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显著增加(OR=1.81,95%CI:1.26~2.61,P<0.05);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躯干脂肪/四肢脂肪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未来应扩大样本量并采用更精确的脂肪分布测量方法以验证本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分布 颈动脉粥样硬化 躯干脂肪/四肢脂肪 腰臀比 内脏脂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细胞外容积对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心肌病治疗后心脏缓解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芦阳 黎婧怡 +3 位作者 郭玉博 王怡宁 李剑 田庄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3-590,共8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测量的基线细胞外容积(ECV)在预测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心肌病(AL-CA)治疗后心脏缓解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AL-CA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MR测量基线...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测量的基线细胞外容积(ECV)在预测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心肌病(AL-CA)治疗后心脏缓解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AL-CA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MR测量基线ECV和其他相关参数。依据治疗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来评估心脏缓解程度:NT-proBNP≤350 pg/ml为完全缓解;NT-proBNP较基线下降>60%且没有达到完全缓解标准为很好的部分缓解;NT-proBNP较基线下降31%~60%且没有达到很好的部分缓解标准为部分缓解;NT-proBNP较基线下降≤30%为无缓解。分别将出现首次心脏缓解(包括部分缓解、很好的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和出现最佳心脏缓解(包括部分缓解、很好的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作为研究终点。按照随访结束时是否出现心脏缓解将患者分为心脏缓解组(n=24,包括部分缓解7例、很好的部分缓解14例、完全缓解3例)与未缓解组(n=16)。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基线ECV对心脏缓解的影响。通过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判断和比较不同基线ECV患者的心脏缓解概率和时间差异。结果:在全部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70%),平均年龄(58±8)岁。λ型AL-CA患者32例(80%)。中位随访568(155,1049)d期间,15例在治疗后60 d时出现心脏部分缓解,3例可达到很好的部分缓解;治疗后720 d至随访结束,共3例达到完全缓解。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基线ECV(HR=0.937,95%CI:0.879~0.999,P=0.045)和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方案(HR=3.279,95%CI:1.098~9.796,P=0.033)是首次心脏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最佳心脏缓解,基线ECV(HR=0.931,95%CI:0.867~1.000,P=0.048)和达雷妥尤单抗一线治疗方案(HR=3.132,95%CI:1.052~9.319,P=0.040)同样也是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与基线≥54%患者比,基线ECV<54%患者更早获得首次心脏缓解(log-rankP=0.014);与基线ECV≥55%患者比,基线ECV<55%患者更可能达到最佳心脏缓解(log-rank P=0.006)。结论:由CMR测量的基线ECV可作为AL-CA患者治疗后心脏缓解的独立预测指标,较低的基线ECV水平与更快和更好的心脏缓解相关。达雷妥尤单抗一线治疗方案显示出更佳的心脏缓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链型淀粉样变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成像 细胞外容积分数 心脏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医院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实践存在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宁晓红 张雨 +7 位作者 沙蕊 杜铁宽 李杰 戴晓艳 刘薇 刘茜 赵小萱 邹海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0-756,共7页
目的探究三甲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针对这些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7名请求过缓和医疗会诊服务的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相关资料进行... 目的探究三甲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针对这些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7名请求过缓和医疗会诊服务的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开展中的障碍因素包括患者及家属对缓和医疗了解不够深入、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的认知不够深刻、临床诊疗团队对会诊意见落实不够全面、缓和医疗会诊团队提供服务的精力有限、缓和医疗的开展难以创造所谓的经济效益5个方面。同时,针对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开展过程中的障碍和不足,提出工作改进的建议包括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缓和医疗的接受程度、提高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知识水平、建立会诊团队与医护人员的新型合作模式、增强医院对缓和医疗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建立健全缓和医疗相关法律政策等。结论三甲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在实践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但是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的需求和期望仍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会诊 医护人员 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医院指导下的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汝金 王明辉 +5 位作者 余玥蓂 刘宏 沙蕊 刘茜 刘艳新 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6-749,共4页
社区居家安宁疗护以社区为单位,社区服务中心及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照料与支持,减轻患者痛苦,满足患者居家临终与离世的意愿。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9年底建立“协和-蒲黄榆联动”的居家安宁疗护模式,至今该... 社区居家安宁疗护以社区为单位,社区服务中心及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照料与支持,减轻患者痛苦,满足患者居家临终与离世的意愿。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9年底建立“协和-蒲黄榆联动”的居家安宁疗护模式,至今该模式已经过一定的实践与完善,本文将介绍该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安宁疗护 临终 蒲黄榆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实践24例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明辉 余玥蓂 +5 位作者 刘汝金 刘宏 沙蕊 刘茜 刘艳新 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7-762,共6页
目的基于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探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安宁疗护团队评估的安宁疗护准入病例及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病例。总结居家安宁疗... 目的基于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探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安宁疗护团队评估的安宁疗护准入病例及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病例。总结居家安宁疗护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宁疗护服务情况及离世地点。结论蒲黄榆社区提供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共24例,对象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主(18例,75.0%),疼痛为最常见症状(12例,50.0%)。患者通过门诊、上门服务、微信随访多种形式接受安宁疗护服务。每例患者平均每周服务时长为(2.8±1.7)h。已离世的患者中57.9%(11/19)在家中离世。结论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具有较稳定的患者来源,团队成员可提供多种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大部分有居家离世愿望的患者可实现居家离世,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安宁疗护 临终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头颈部肿瘤晚期患者在缓和医疗理念下多学科协作照护模式的临床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娜 沙蕊 +3 位作者 戴晓艳 刘红菊 余立江 徐天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79,共3页
为1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提供在缓和医疗理念下的多学科协作照护模式。让患者在临终阶段能以更舒适、有尊严的方式离去,让患者家属减少遗憾,减轻哀伤。
关键词 缓和医疗 多学科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要点解读 被引量:34
15
作者 田庄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1-806,共6页
近年来,心力衰竭(下文简称“心衰”)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慢性心衰的分类、心衰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方案等也在不断更新。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心衰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近年来,心力衰竭(下文简称“心衰”)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慢性心衰的分类、心衰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方案等也在不断更新。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心衰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该指南在心衰分类与分期、评估与诊断、治疗以及中国证据等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和优化,为心衰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为全面、精细的指导。本文将对指南的主要推荐内容进行解读,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指南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试者测试状态对卡尔曼加权平均ABR测试残余噪声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志媛 王素菊 +4 位作者 杨佳燕 茹新恒 倪道凤 姜鸿 商莹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卡尔曼加权平均(Kalman-weighted averaging,KWA)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中,受试者不同测试状态对残余噪声及ABR波V振幅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42耳)18~34岁听力正常成年人,分别在安静诊室内三种不同的状态下(安静平卧、坐... 目的探讨采用卡尔曼加权平均(Kalman-weighted averaging,KWA)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中,受试者不同测试状态对残余噪声及ABR波V振幅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42耳)18~34岁听力正常成年人,分别在安静诊室内三种不同的状态下(安静平卧、坐位、写字)使用卡尔曼加权平均的新型ABR系统(vivosonic integrity system)进行ABR测试,同时使用传统ABR测试系统(interacoustics,IA)在隔声屏蔽室内进行ABR测试,记录各状态下受试者ABR反应的残余噪声水平和波V幅值并进行比较。结果①传统ABR和卡尔曼加权平均ABR三种不同测试状态(平卧、坐位、写字)下波V振幅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卡尔曼加权平均ABR安静平卧和坐位两种状态下的残余噪声水平较传统ABR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卡尔曼加权平均ABR在写字状态下的残余噪声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状态(P<0.05);③写字状态下卡尔曼加权平均ABR的残余噪声、波V振幅在左右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ABR相比,卡尔曼加权平均ABR在写字状态下的残余噪声显著升高,但安静平卧和坐位状态下的残余噪声水平与传统ABR无显著差异,受试者的不同测试状态对残余噪声水平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性脑干反应 卡尔曼加权平均 残余噪声 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晓艳 闫静 +1 位作者 王友培 宁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的终末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终前诊疗细节进行比较。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013年终末期患者36例、2019年终末期患者37例。2013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2.1±14.0)岁,晚期肿瘤19例。2019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0.8±15.3)岁,晚期肿瘤27例。相较于2013年患者,2019年患者临终前转入ICU(0比22.2%,P=0.008)、接受心肺复苏(0比16.7%,P=0.011)、气管插管(5.4%比36.1%,P=0.001)、有创机械通气(2.7%比33.3%,P=0.001)、全肠外营养(32.4%比61.1%,P=0.014)的比例均降低,接受缓和医疗会诊(29.7%比0,P<0.001)、得到人文关怀(40.5%比16.7%,P=0.024)的比例均升高。2019年患者中,相较于未接受缓和医疗会诊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者得到人文关怀的比例更高(90.9%比19.2%,P<0.001)。结论缓和医疗理念推广和实践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终末期患者死亡前接受有创治疗的比例明显降低,得到人文关怀的比例显著提高,死亡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终末期 缓和医疗 理念推广 会诊 死亡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耀鑫 宁晓红 +4 位作者 郑莹 张志媛 王奕又 张雨 康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为安宁缓和医疗门诊的运行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文献分析、访谈、专家小组会议,初步确定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 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为安宁缓和医疗门诊的运行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文献分析、访谈、专家小组会议,初步确定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8名从事安宁缓和医疗及医护联合门诊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第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1。最终构建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形成人员构成、工作结构、效果评价共3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62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创新性、延续性,可为安宁缓和医护联合门诊的运行及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缓和医疗 医护一体化 全程管理模式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生对终末期患者镇静治疗的经历和观点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佳文 刘红菊 +5 位作者 彭劲民 戴晓艳 郑莹 史迪 宁晓红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不同科室临床医生对终末期患者镇静治疗的经历和观点。方法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对涉及终末期患者管理的临床医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5份,整体有效回收率56.1%。其中,55.7%的医生曾有对终末期患者...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不同科室临床医生对终末期患者镇静治疗的经历和观点。方法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对涉及终末期患者管理的临床医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5份,整体有效回收率56.1%。其中,55.7%的医生曾有对终末期患者实施镇静的经历。85.2%和75.7%的医生认为使用镇静药物可缓解终末期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生存痛苦。大部分医生因为担心缺乏法律支持(86.1%)和患者或家属不理解(59.1%)而对镇静治疗存在顾虑。90.4%的医生愿意接受缓和镇静培训。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医生认同通过镇静治疗缓解终末期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生存痛苦,但因缺乏法律法规支持而对镇静治疗的实施存在顾虑,需要加强缓和镇静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患者 镇静 缓和医疗 顽固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喂养促进行动小组协同数字故事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娜 李宸 +8 位作者 庄蕊 李昭 廖春丽 刘鑫 陈梦 张灿 张姝 于晓宁 郭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共4页
目的提高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方法方便抽样选取120例住院分娩产妇,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成立母乳喂养促进行动小组联合数字故事予以干预,分别于出院时至产后6个月评价干预... 目的提高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方法方便抽样选取120例住院分娩产妇,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成立母乳喂养促进行动小组联合数字故事予以干预,分别于出院时至产后6个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有47例、51例完成研究。干预组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自信心得分、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母乳喂养促进行动小组协同数字故事干预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新生儿 母乳喂养 促进行动小组 数字故事 短视频 健康教育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