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单抗治疗肺腺癌可能引起罕见而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可出现重症贫血等表现。尽管糖皮质激素被推荐用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但针对PD-1单抗诱发的重症贫血的治疗经验仍十分有限,...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单抗治疗肺腺癌可能引起罕见而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可出现重症贫血等表现。尽管糖皮质激素被推荐用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但针对PD-1单抗诱发的重症贫血的治疗经验仍十分有限,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充分验证。本文报道了1例化疗联合PD-1单抗治疗后发生重症贫血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经过系列检查,考虑诊断炎症性贫血,经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红蛋白显著回升,以期为临床中这类罕见血液学毒性的识别和治疗提供新的见解。展开更多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注射器回抽监测胃残余量对持续肠内营养(EN)的ICU病人呕吐发生率、每日摄入热量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病房超过7 d且在入院后24~48 h内开始经鼻胃管持续E...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注射器回抽监测胃残余量对持续肠内营养(EN)的ICU病人呕吐发生率、每日摄入热量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病房超过7 d且在入院后24~48 h内开始经鼻胃管持续EN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7 d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在ICU住院第3天使用注射器回抽胃残余量超过200 mL的病人与低于200 mL的病人之间呕吐的发生率、每天摄入热量以及临床预后。结果:共715例病人被纳入本研究,与胃残余量低于200 mL的病人相比,胃残余量超过200 mL的病人呕吐发生率(1.2%vs 2.3%,χ^(2)=0.094,P=0.759)、死亡率(13.6%vs 21.1%,χ^(2)=3.413,P=0.065)均无显著差异;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288.5 h vs 364.0 h,Z=0.963,P=0.326)和ICU住院日(14.6 d vs 13.7d,Z=0.201,P=0.654)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胃残余量超过200 mL并非死亡和ICU住院日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胃残余量超过200 mL的病人ICU住院第4天、第5天、第6天的EN摄入热量显著低于胃残余量低于200 mL的病人在第4天(540 kcal vs 835 kcal,Z=7.464.,P=0.006)、第5天(540 kcal vs 920 kcal,Z=10.379,P=0.001)、第6天(570 kcal vs 915 kcal,Z=11.733,P=0.001)的摄入热量。结论:使用注射器回抽监测胃残余量并在监测值超过200 mL时进行临床干预对病人呕吐发生率及临床预后无显著影响,却显著减少了病人ICU住院期间的摄入热量,增加病人营养不足的风险,胃残余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必要性、监测频率仍需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癌痛严重影响患者体力活动、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甚至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合理规范应用阿片类药物可有效控制癌痛。肺癌患者癌痛发病率高,需分析肺癌患者阿片类药物应用现状,以评估肺癌患者阿片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背景与目的癌痛严重影响患者体力活动、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甚至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合理规范应用阿片类药物可有效控制癌痛。肺癌患者癌痛发病率高,需分析肺癌患者阿片类药物应用现状,以评估肺癌患者阿片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305例应用阿片类药物的肺癌癌痛患者的临床信息和用药信息。结果应用阿片类药物的肺癌患者影响因素分析中,年龄与阿片药物应用种类为主要影响因素。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且男性患者应用阿片药物种类多、年龄多集中在60岁-69岁之间。我院肺癌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品种和结构符合要求,用药频率最高的为羟考酮缓释片,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排名第一位同时序号比为1,同步性好。吗啡片和吗啡注射液用量低,肺癌患者整体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BTcP)控制良好。阿片类药物整体应用合理(93.4%),不合理项目主要为爆发痛处置和用药频率不合理以及超剂量问题。结论应用阿片类药物的肺癌癌痛患者多为男性,老年男性癌痛更难于控制,需要加强关注。我院肺癌患者阿片类药物整体应用合理,但仍需关注BTcP处置、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和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展开更多
文摘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单抗治疗肺腺癌可能引起罕见而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可出现重症贫血等表现。尽管糖皮质激素被推荐用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但针对PD-1单抗诱发的重症贫血的治疗经验仍十分有限,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充分验证。本文报道了1例化疗联合PD-1单抗治疗后发生重症贫血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经过系列检查,考虑诊断炎症性贫血,经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红蛋白显著回升,以期为临床中这类罕见血液学毒性的识别和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文摘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注射器回抽监测胃残余量对持续肠内营养(EN)的ICU病人呕吐发生率、每日摄入热量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病房超过7 d且在入院后24~48 h内开始经鼻胃管持续EN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7 d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在ICU住院第3天使用注射器回抽胃残余量超过200 mL的病人与低于200 mL的病人之间呕吐的发生率、每天摄入热量以及临床预后。结果:共715例病人被纳入本研究,与胃残余量低于200 mL的病人相比,胃残余量超过200 mL的病人呕吐发生率(1.2%vs 2.3%,χ^(2)=0.094,P=0.759)、死亡率(13.6%vs 21.1%,χ^(2)=3.413,P=0.065)均无显著差异;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288.5 h vs 364.0 h,Z=0.963,P=0.326)和ICU住院日(14.6 d vs 13.7d,Z=0.201,P=0.654)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胃残余量超过200 mL并非死亡和ICU住院日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胃残余量超过200 mL的病人ICU住院第4天、第5天、第6天的EN摄入热量显著低于胃残余量低于200 mL的病人在第4天(540 kcal vs 835 kcal,Z=7.464.,P=0.006)、第5天(540 kcal vs 920 kcal,Z=10.379,P=0.001)、第6天(570 kcal vs 915 kcal,Z=11.733,P=0.001)的摄入热量。结论:使用注射器回抽监测胃残余量并在监测值超过200 mL时进行临床干预对病人呕吐发生率及临床预后无显著影响,却显著减少了病人ICU住院期间的摄入热量,增加病人营养不足的风险,胃残余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必要性、监测频率仍需进一步研究。
文摘背景与目的癌痛严重影响患者体力活动、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甚至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合理规范应用阿片类药物可有效控制癌痛。肺癌患者癌痛发病率高,需分析肺癌患者阿片类药物应用现状,以评估肺癌患者阿片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305例应用阿片类药物的肺癌癌痛患者的临床信息和用药信息。结果应用阿片类药物的肺癌患者影响因素分析中,年龄与阿片药物应用种类为主要影响因素。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且男性患者应用阿片药物种类多、年龄多集中在60岁-69岁之间。我院肺癌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品种和结构符合要求,用药频率最高的为羟考酮缓释片,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排名第一位同时序号比为1,同步性好。吗啡片和吗啡注射液用量低,肺癌患者整体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BTcP)控制良好。阿片类药物整体应用合理(93.4%),不合理项目主要为爆发痛处置和用药频率不合理以及超剂量问题。结论应用阿片类药物的肺癌癌痛患者多为男性,老年男性癌痛更难于控制,需要加强关注。我院肺癌患者阿片类药物整体应用合理,但仍需关注BTcP处置、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和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