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眼科护士远视力检测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邢璟钰 王乾贝 +1 位作者 张丁丁 康卫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8期1148-1153,共6页
目的:了解眼科护士对远视力检测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远视力检测的操作标准及临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2月对北京市23家医院228名护士使用自行编制的远视力检测知识... 目的:了解眼科护士对远视力检测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远视力检测的操作标准及临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2月对北京市23家医院228名护士使用自行编制的远视力检测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眼科护士远视力检测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分别为(7.43±1.68)分、(26.80±2.11)分、(43.73±4.89)分。年龄和是否接受过与《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2011)相关的培训是影响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接受过远视力检测培训是影响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眼科护士对远视力检测的知识掌握处于中等水平,对远视力检测呈积极态度,远视力检测行为基本符合标准要求。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对眼科护士整体的远视力检测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特别关注年轻一些的护士,继续鼓励及培养眼科护士,以规范远视力检测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护士 远视力检测 知识、态度、行为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慢性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双向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车璐 余佳文 +6 位作者 金迪 白雪 王怡 张越伦 许力 申乐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0,共7页
目的探究术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发生现况,并进一步分析CPSP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双向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一项已完成随访的前瞻性队... 目的探究术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发生现况,并进一步分析CPSP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双向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一项已完成随访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纳入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28日北京协和医院术前合并COVID⁃19且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前瞻性对入组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CPS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相关暴露指标与CPSP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手术患者4117例,术前均合并COVID⁃19。其中急性期轻症4002例,重症62例,危重症53例。术后6个月时伴有长新冠综合征1298例(31.53%),CPSP发生率为5.59%(95%CI:4.88%~6.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合并症、麻醉方法、手术种类等混杂因素后发现,急性期危重症COVID⁃19(aOR=3.35,95%CI:1.48~7.62,P<0.001)、有术后长新冠综合征(aOR=2.50,95%CI:1.90~3.29,P<0.001)与CPSP相关。结论本研究首次明确急性期危重症及术后存在长新冠综合征与术前COVID⁃19患者CPSP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慢性术后疼痛 长新冠综合征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镜、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及风险分级筛查策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效果研究: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宏达 廖先珍 +15 位作者 杜灵彬 董栋 魏东华 高屹 郑卫方 陈静君 卢明 张愉涵 陆斌 骆晨雨 李娜 周月阳 骆家辉 蔡洁 石菊芳 代敏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目的评价结肠镜、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及风险分级筛查策略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基于2018年5月—2021年5月全国6个中心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TARGET-C研究),将符合... 目的评价结肠镜、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及风险分级筛查策略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基于2018年5月—2021年5月全国6个中心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TARGET-C研究),将符合要求的受试者按照1∶2∶2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结肠镜组、FIT组、分级筛查组(经风险评估,高风险人群接受结肠镜检查;低风险人群接受FIT检测,FIT阳性者接受结肠镜检查)。3组人群分别接受不同方案的结直肠癌筛查,其中结肠镜组仅接受基线筛查,FIT组与分级筛查组在基线筛查的基础上接受每年1次的随访筛查。主要研究结局为进展期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比较3种筛查方案的人群参与率、进展期肿瘤检出率和结肠镜检查负荷。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19373名,包括男性8082名(41.7%),女性11291名(58.3%);平均年龄(60.5±6.5)岁。其中结肠镜组3883名、FIT组7793名、分级筛查组7697名。FIT组与分级筛查组已完成2轮次随访筛查。FIT组整体人群筛查参与率最高(99.3%),分级筛查组次之(89.2%),结肠镜组最低(42.3%)。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镜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高于FIT组(2.76%比2.17%,OR结肠镜组比FIT组=1.30,95%CI:1.01~1.65,P=0.037),结肠镜组与分级筛查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2.76%比2.35%,OR结肠镜组比分级筛查组=1.19,95%CI:0.93~1.51,P=0.156),分级筛查组与FIT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亦无统计学差异(2.35%比2.17%,OR分级筛查组比FIT组=1.09,95%CI:0.88~1.34,P=0.440)。以每检出1例进展期肿瘤所需要的结肠镜检查次数作为评价人群筛查时结肠镜检查负荷的指标,结肠镜组的结肠镜检查负荷最高(15.4次),分级筛查组次之(10.2次),FIT组最低(7.8次)。结论基于结直肠癌风险评估的分级筛查策略对于人群结直肠癌的筛查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作为传统结肠镜检查和FIT筛查方案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 结肠镜 分级筛查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新药瑞扎芬净研究进展
4
作者 罗征宇 宁雅婷 +2 位作者 徐英春 张丽 孙天舒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5,共5页
真菌感染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负担,尤其是随着侵袭性操作和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健康[1]。据全球真菌感染行动基金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3亿各年龄段... 真菌感染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负担,尤其是随着侵袭性操作和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健康[1]。据全球真菌感染行动基金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3亿各年龄段的人患有严重真菌感染,且这些人中估计有150多万人因其死亡[2-3],约90%的死亡是由4个属的真菌引起:隐球菌属、念珠菌属、曲霉属和肺孢子菌[4],但是,病情严重需要重症监护的患者以及接受免疫抑制的患者增多也使得罕见霉菌、酵母的感染呈现上升趋势[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棘白菌素 瑞扎芬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血浆中缬氨酸水平变化及其与发育商的关系
5
作者 徐新杰 蔡小娥 +3 位作者 孟凡超 龙波 尤欣 张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3,共7页
目的:比较孤独症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浆中缬氨酸水平的差异,并探究孤独症儿童血浆缬氨酸水平与其发育商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共招募29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期招募30例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 目的:比较孤独症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浆中缬氨酸水平的差异,并探究孤独症儿童血浆缬氨酸水平与其发育商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共招募29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期招募30例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GDS)评估儿童发育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缬氨酸水平,并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病例组儿童血浆缬氨酸水平与其发育商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孤独症组血浆缬氨酸水平显著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DS量表因子得分方面,孤独症组儿童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等方面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孤独症组儿童血浆缬氨酸水平与GDS量表中的精细运动评分(r=0.441,P<0.05)和个人-社交评分(r=0.437,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适应性、大运动和语言方面的评分无显著相关(P>0.05)。根据CARS量表评分标准,将孤独症组儿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亚组,在亚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重度孤独症儿童在GDS量表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以及个人-社交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低于轻中度孤独症儿童(P<0.05),而两个亚组之间在GDS量表大运动评分及血浆缬氨酸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血浆中缬氨酸水平偏低,且与其精细运动和个人-社交功能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缬氨酸 发育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倩 宋玮 梁晓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3-317,共5页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助于理解神经系统在高血糖条件下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整体代谢变化,阐释其发病机制,挖掘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长期高血糖...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助于理解神经系统在高血糖条件下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整体代谢变化,阐释其发病机制,挖掘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长期高血糖可以引起三羧酸循环异常、氨基酸代谢障碍、脂质代谢紊乱等多种代谢途径的异常,与周围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密切相关。本文针对近5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菌移植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晓燕 徐新杰 +1 位作者 罗欣 尤欣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753-759,共7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发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手段。其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ASD患者多存在胃肠道症状和肠道菌群失衡,研究发现ASD患者的...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发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手段。其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ASD患者多存在胃肠道症状和肠道菌群失衡,研究发现ASD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且通过粪菌移植可显著改善ASD相关症状。本文通过总结粪菌移植治疗ASD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AS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粪菌移植 发育障碍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lers-Danlos综合征中身材矮小的诊疗进展
8
作者 徐可欣 李国壮 +3 位作者 吴志宏 仉建国 DISCO(系统解析脊柱侧凸及相关合并症)国际多中心协作组 吴南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0,共8页
Ehlers-Danlos综合征(Ehlers-Danlos syndromes,ED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以关节过度活动、皮肤过度伸展和组织脆弱为主要表现。身材矮小是指比同年龄、性别、种族人群的平均身高低至少2个标准差,其发病机理复杂,早发现、早... Ehlers-Danlos综合征(Ehlers-Danlos syndromes,ED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以关节过度活动、皮肤过度伸展和组织脆弱为主要表现。身材矮小是指比同年龄、性别、种族人群的平均身高低至少2个标准差,其发病机理复杂,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身材矮小并非所有EDS亚型的特征性表现,其主要见于脊柱发育不良型EDS、皮肤脆裂型EDS、肌肉挛缩型EDS等亚型中,并可能受到脊柱畸形、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对于EDS患者的身材矮小,应注重深度表型评估和多学科综合诊疗。EDS患者的身材矮小问题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针对EDS相关身材矮小患者的治疗尚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本文旨在综述EDS患者身材矮小的诊疗进展,以期为该类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LERS-DANLOS综合征 身材矮小 多学科协作诊疗 深度表型评估 罕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海拔地区人群非心胸外科手术术中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段函宇 朱倩梅 +7 位作者 次仁德吉 李艺 苗煦涵 张越伦 刘子嘉 拉巴次仁 申乐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646-651,共6页
目的探讨西藏高海拔地区人群行全身麻醉非心胸外科手术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简要分析术中低氧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全身麻醉非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西藏高海拔地区人群行全身麻醉非心胸外科手术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简要分析术中低氧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全身麻醉非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基本资料、手术及麻醉相关信息,主要结局指标为术中低氧血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中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术中低氧血症与非术中低氧血症患者围术期预后指标差异。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全身麻醉非心胸外科手术患者161例。其中发生术中低氧血症9例(5.6%),非术中低氧血症152例(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氧饱和度≤85%(OR=4.604,95%CI:1.064~19.916,P=0.041)、术前血红蛋白≥170 g/L(OR=5.396,95%CI:1.163~25.035,P=0.031)、术前肺动脉压≥40 mm Hg(OR=11.744,95%CI:1.599~86.243,P=0.015)是西藏高海拔地区人群行全身麻醉非心胸外科手术出现术中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低氧血症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非术中低氧血症患者显著增加(55.6%比15.1%,P=0.002)。结论术前低血氧饱和度、高血红蛋白血症和肺动脉高压是西藏高海拔地区人群行全身麻醉非心胸外科手术术中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且术中低氧血症可能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高海拔 全身麻醉 术中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微生态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一项前瞻性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梓莹 宋锴 +3 位作者 范正阳 宋晓 胡晓敏 吴东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800-811,共12页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AP患者和健康志愿者。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对其肠道...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AP患者和健康志愿者。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对其肠道菌群16S rRNA进行DNA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差异,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肠道菌群与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AP患者60例、健康志愿者20名。AP患者中,轻症、中度重症、重症患者各20例,住院期间转入ICU 22例,未转入ICU 38例。α多样性分析显示,AP患者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AP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异于健康志愿者。在门、科、属、种水平的比较中,AP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肠道菌群分布均存在差异。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包括大肠志贺菌属、肠球菌属和肠球菌科在内的多个菌群在AP患者中呈优势分布,而布劳特氏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菌群在健康志愿者中呈优势分布。功能分析提示AP患者肠道菌群中多种氨基酸合成受阻,菌群致病性与迁移能力增强。ICU患者与非ICU患者的亚组分析亦可观察到类似变化,ICU患者肠球菌表达增多,拟杆菌表达降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基于表达差异菌种计算的疾病概率(probability of disease,POD)指数识别AP患者、转入ICU的AP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6、0.743。结论AP患者肠道致病性菌群增多、有益菌减少。肠道菌群变化与AP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有望作为AP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肠道菌群 生物标志物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成人握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卿 刘炜达 +5 位作者 韩国亮 游凯 金辉 刘国钦 胡泊 王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验证我国成人握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并比较握力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的关联度强弱。方法:本研究依托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区(PURE China)队列,自2005~2009年通过标准化问卷及体格检查... 目的:验证我国成人握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并比较握力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的关联度强弱。方法:本研究依托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区(PURE China)队列,自2005~2009年通过标准化问卷及体格检查对受试者进行基线调查,通过Jamar握力计进行握力测量。之后每三年进行一次随访,本研究分析随访事件截至2017年,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通过多因素Cox共享脆弱模型分析握力每下降5 kg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并将握力及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进行标化,比较它们每标准差变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平均随访(7.8±2.7)年,1417例(8.5%)男性发生MACE,1251例(5.4%)女性发生MACE。多因素Cox共享脆弱模型分析表明,握力每下降5 kg,MACE风险增加14%(HR=1.14,95%CI:1.11~1.17,P<0.001),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2%(HR=1.12,95%CI:1.08~1.16,P<0.001),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6%(HR=1.16,95%CI:1.08~1.24,P<0.001),以上结果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相似。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提示,握力(HR=1.28,95%CI:1.21~1.36,P<0.001)与MACE风险的关联度强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收缩压(HR=1.25,95%CI:1.20~1.29,P<0.001)、体重指数(HR=1.08,95%CI:1.04~1.13,P<0.001)和腰臀比(HR=1.09,95%CI:1.05~1.13,P<0.001)]以及新兴指标身体形态指数(HR=1.10,95%CI:1.06~1.14,P<0.001)。结论:我国成人握力较低与MACE风险增加有关;相较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握力与MACE风险的关联度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心血管疾病 队列研究 人体测量学指标 风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循证医学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越伦 吴东 +1 位作者 李乃适 刘晓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401-406,共6页
本文在哲学认识论的框架内探讨循证医学的哲学基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医学实践主要遵循理性推理。随着医学研究方法学的进步与发展,纯粹基于理性的医学实践开始受到质疑。循证医学将研究证据置于决策的中心地位,因此其哲学基础是... 本文在哲学认识论的框架内探讨循证医学的哲学基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医学实践主要遵循理性推理。随着医学研究方法学的进步与发展,纯粹基于理性的医学实践开始受到质疑。循证医学将研究证据置于决策的中心地位,因此其哲学基础是经验论。然而,循证医学并未将经验论与理性绝对对立起来,正如经验论并不完全否认理性的作用,当严谨的系统性观察经验缺如时,循证医学主张应基于理性思维进行推理,由此获得的知识也可用于决策。无论是基于严谨的系统性观察经验还是理性推理进行决策,其终极目的都应使患者从医疗实践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哲学 认识论 唯理论 经验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不同血清总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欣 庞琨 +5 位作者 陈建雄 王泓哲 徐新杰 李兵 贾鑫淼 尤欣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812-820,共9页
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维生素D正常与缺乏状态下的肠道菌群差异及血清总25-羟维生素D[total 25-hydroxyvitamin D,T-25(OH)D]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北京... 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维生素D正常与缺乏状态下的肠道菌群差异及血清总25-羟维生素D[total 25-hydroxyvitamin D,T-25(OH)D]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1~12岁AS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ASD患儿的血清T-25(OH)D水平,并根据血清T-25(OH)D水平将其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T-25(OH)D>30μg/L]、不足组[20μg/L≤T-25(OH)D≤30μg/L]和缺乏组[T-25(OH)D<20μg/L]。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ASD患儿的肠道宏基因组测序结果。结果共4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ASD患儿纳入本研究,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分别为15例、16例、15例。线性判别分析发现,维生素D缺乏组的沃氏嗜胆菌、Adlercreutzia equolifaciens、Asaccharobacter celatus、大肠埃希菌显著升高;而脆弱拟杆菌和Hungatella hathewayi丰度显著降低。沃氏嗜胆菌和Adlercreutzia equolifaciens丰度与血清T-25(OH)D水平均呈负相关(r=-0.45,fdr=0.055,P=0.002;r=-0.44,fdr=0.055,P=0.003);脆弱拟杆菌丰度与血清T-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42,fdr=0.073,P=0.004)。结论ASD患儿的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能加重肠道菌群紊乱,血清T-25(OH)水平降低可能使潜在有害菌定植增加、益生菌定植减少。本研究为ASD患儿积极补充维生素D提供了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NA基因突变相关脂肪萎缩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诚 刘洁颖 +1 位作者 杨春如 于淼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3-925,共13页
LMNA基因突变相关脂肪萎缩综合征(lipodystrophy syndrome)是一组由A型核纤层蛋白(lamin A/C,LMNA)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单基因疾病,以选择性脂肪缺失伴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为特征。本文总结了目前已报道的可引起脂肪萎缩综... LMNA基因突变相关脂肪萎缩综合征(lipodystrophy syndrome)是一组由A型核纤层蛋白(lamin A/C,LMNA)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单基因疾病,以选择性脂肪缺失伴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为特征。本文总结了目前已报道的可引起脂肪萎缩综合征的LMNA突变位点,及该突变位点导致的代谢并发症、心血管异常、性腺轴紊乱、肌病、肾脏异常等多种临床表现,阐述了LMNA基因致病性突变位点可能的致病机制及诊疗方法,以期为该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萎缩综合征 LMNA基因突变 胰岛素抵抗 代谢紊乱性疾病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开胸肺叶切除术单病种患者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的纵向观察研究
15
作者 汤博 徐宵寒 +1 位作者 张越伦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究围术期限制性输血策略实施前后我国行开胸肺叶切除术单病种患者异体红细胞输注情况变化。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横断面数据形成的纵向研究,数据来源于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数据库,研究对象为数据库中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 目的探究围术期限制性输血策略实施前后我国行开胸肺叶切除术单病种患者异体红细胞输注情况变化。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横断面数据形成的纵向研究,数据来源于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数据库,研究对象为数据库中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我国三级医院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所有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为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率,并构建包含混合效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年份、地区间异体红细胞输注率的变化。结果共9328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4367例(4.68%,95%CI:4.55%~4.82%)在围术期接受了异体红细胞输注。2013至2018年,异体红细胞年粗输注率分别为6.89%(95%CI:6.52%~7.29%)、5.23%(95%CI:4.93%~5.55%)、4.15%(95%CI:3.88%~4.44%)、4.32%(95%CI:4.03%~4.62%)、3.73%(95%CI:3.45%~4.03%)和4.37%(95%CI:3.49%~5.46%)。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地区、患者性别及年龄后,异体红细胞输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有小范围波动,以2017年最低(aOR=0.82,95%CI:0.68~1.00),2018年稍有回升(aOR=1.12,95%CI:0.85~1.48)。异体红细胞输注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以西北地区最高(aOR=2.74,95%CI:2.19~3.42),华东地区最低(aOR=0.23,95%CI:0.19~0.29)。结论2013至2018年,我国三级医院行开胸肺叶切除术单病种患者的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率明显下降,但存在显著的地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红细胞 围术期 开胸肺叶切除术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患者接受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期间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觉伦 田园 +2 位作者 聂卫华 张越伦 申乐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4,共9页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接受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期间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3年7月1日—10月31日在北京协...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接受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期间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3年7月1日—10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外科手术且术后接受PCIA的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手术信息、术中用药信息、术后镇痛随访信息。根据接受PCIA期间PONV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CIA⁃PONV组和非PCIA⁃PONV组;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POV),将其分为PCIA⁃POV组和非PCIA⁃POV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PCIA⁃PONV和PCIA⁃POV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373例患者,其中PCIA⁃PONV组676例,PCIA⁃PONV的发生率为49.2%;PCIA⁃POV组285例,PCIA⁃POV的发生率为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134,95%CI:1.590~2.865,P<0.001)、腹部手术(OR=1.655,95%CI:1.253~2.186,P<0.001)是手术患者接受PCIA期间出现PONV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增长(OR=0.990,95%CI:0.982~0.998,P=0.019)、体质量指数增加(OR=0.961,95%CI:0.932~0.991,P=0.012)则是其保护因素;女性(OR=2.646,95%CI:1.754~3.992,P<0.001)、全麻史(OR=1.372,95%CI:1.042~1.806,P=0.024)、术中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OR=1.607,95%CI:1.206~2.142,P=0.001)是手术患者接受PCIA期间出现POV的危险因素,而术中未使用肌松拮抗剂(OR=0.393,95%CI:0.237~0.651,P<0.001)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手术患者接受PCIA期间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完善的术前评估及合理的围术期管理策略对于预防PCIA⁃PONV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术后恶心呕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返回ICU患者亚急性和慢性疼痛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道日敖 田园 +2 位作者 陈焕 张越伦 于春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8-603,共6页
目的分析术后返回ICU的患者亚急性和慢性疼痛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评估及管理该类患者提供诊疗思路。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1月29日—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返回ICU的患者。在其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 目的分析术后返回ICU的患者亚急性和慢性疼痛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评估及管理该类患者提供诊疗思路。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1月29日—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返回ICU的患者。在其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评估亚急性和慢性疼痛发生率及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术后返回ICU患者117例,平均年龄(60.9±16.0)岁,亚急性疼痛发生率为45.7%(53/116),慢性疼痛发生率为32.7%(36/110)。术后中重度亚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数字评价量表均值分别为4.9±1.2和5.2±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冠心病(OR=5.263,95%CI:1.436~19.292)是术后返回ICU患者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返回ICU患者的术后亚急性和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合并冠心病是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围术期采用多模式疼痛管理可改善患者ICU住院期间疼痛体验以及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返回ICU患者 术后亚急性疼痛 慢性术后疼痛 人群特征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的认知现状:一项全国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佳文 刘红菊 +6 位作者 徐影影 鲍彦平 时杰 刘志民 张越伦 宁晓红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终末期患者缓和镇静的了解及相关临床能力。方法 2021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全国麻醉医师中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工作经验、是...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终末期患者缓和镇静的了解及相关临床能力。方法 2021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全国麻醉医师中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工作经验、是否熟悉缓和医疗、面对终末期患者的感受、是否给重症/终末期痛苦患者实施过缓和镇静及镇静药物选择。结果 来自全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2536名麻醉医师完成了有效问卷,其中仅572名(22.6%,572/2536)医师表示熟悉缓和医疗。男性、有重症/终末期患者接触经历、参与疼痛临床诊疗、医院设立安宁缓和医疗组或相应部门/组织的麻醉医师更熟悉缓和医疗(P均<0.05)。超过40%的麻醉医师面对终末期患者时会感到无力、无助且对临床决策存在困惑,了解缓和医疗的麻醉医师面对重症/终末期患者时信心更足(9.8%比4.4%,P=0.001)。在734名有缓和镇静实施经验的麻醉医师中,151人(20.6%,151/734)曾仅使用阿片类药物作为镇静手段。结论 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药物选择的认识尚不足。加强缓和医疗团队建设、开展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的教育培训或将有助于提高麻醉医师面对重症/终末期患者时的信心,改善终末期患者的诊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缓和镇静 阿片类药物 麻醉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椎管内分娩镇痛与阴道试产分娩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娜 李晓光 +3 位作者 张越伦 伍绍文 辛鑫 徐铭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进行阴道试产分娩结局和产程管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住院分娩并进行阴道试产的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137例,年龄18~45岁,ASAⅡ或Ⅲ级,根据是否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分为两组:分娩...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进行阴道试产分娩结局和产程管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住院分娩并进行阴道试产的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137例,年龄18~45岁,ASAⅡ或Ⅲ级,根据是否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分为两组:分娩镇痛组(LA组,n=91)和非分娩镇痛组(NLA组,n=46)。采集产妇基线资料、最终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住院时间以及产程中缩宫素和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LA组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缩宫素、降压药使用率明显高于NLA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长于NLA组(P<0.05或P<0.01)。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管内分娩镇痛与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无明显相关性,但与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倾向于延长产程时间和增加缩宫素使用。结论椎管内分娩镇痛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阴道试产时中转剖宫产和增加器械助产无明显相关性。在提供高质量镇痛的前提下,椎管内分娩镇痛值得且可安全应用于接受阴道试产的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椎管内分娩镇痛 阴道试产 产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科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思 张越伦 +2 位作者 车璐 申乐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41-744,共4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胸科手术后患者接受非计划二次插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将2014—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所有胸科手术后因气道原因接受非计划二次插管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1∶4配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评... 目的分析和探讨胸科手术后患者接受非计划二次插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将2014—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所有胸科手术后因气道原因接受非计划二次插管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1∶4配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评估非计划二次插管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 5年间共完成全麻下胸科手术7 711例,其中12例(0.16%)因气道原因接受了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选择48例患者为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22.81,95%CI 1.41~367.97,P=0.028)、麻醉时间每延长10 min(OR=1.24,95%CI 1.07~1.43,P=0.003)、纵隔手术(OR=79.16,95%CI 2.95~2122.85,P=0.009)和术前SpO2<95%(OR=92.28,95%CI 1.17~7311.58,P=0.043)是造成胸科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麻醉时间延长、纵隔手术、术前SpO2<95%为胸科手术的患者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插管 胸科手术 拔管 全身麻醉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