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于东方创现代医学儿科: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的早期发展(1922-1942) 被引量:2
1
作者 谷晓阳 马明圣 宋红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517-524,共8页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是我国现代儿科发源地之一,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儿科学家,在我国现代儿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参考北京协和医院年报、人事档案,结合医学论文、回忆录等一手史料及现有研究中的二手史料,追溯并梳理了北京协和...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是我国现代儿科发源地之一,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儿科学家,在我国现代儿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参考北京协和医院年报、人事档案,结合医学论文、回忆录等一手史料及现有研究中的二手史料,追溯并梳理了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的早期发展史,旨在深入挖掘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历史,丰富我国儿科史研究,并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国医学与社会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医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2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儿科学 大型综合性医院 疑难重症 卫生部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传统 开拓进取:打造协和儿科新辉煌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红梅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63-365,共3页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创建于建院之初,当时隶属于内科,设专人管理,1923年从内科独立,由美国儿科学领军人物艾米特·霍尔特(L.Emmett Holt)任客座教授;以后又有数位具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美国教授到协和儿科工作,特别是辛辛那提医学...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创建于建院之初,当时隶属于内科,设专人管理,1923年从内科独立,由美国儿科学领军人物艾米特·霍尔特(L.Emmett Holt)任客座教授;以后又有数位具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美国教授到协和儿科工作,特别是辛辛那提医学院儿童医院儿科主任阿什利·魏吉(A.Ashley Weech)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协和儿科的学术建设。直到1936年,才由具有中国儿科之父之称的诸福棠教授担任了儿科主任,这是协和儿科建科以来第一届华人主任,也是当时北京协和医院唯一的中国籍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基因组测序解读与报告专家共识
4
作者 卢宇蓝 李国壮 +31 位作者 王雅琼 徐可欣 董欣然 蔡继昊 吴冰冰 王慧君 方萍 王剑 王华 孙路明 叶勇裕 李晴 刘雅萍 刘丽 刘宁 刘嘉琦 宋昉 杨琳 邱正庆 陈泽夫 罗华夏 郭丹 郝婵娟 赵森 黄尚志 彭镜 蔡小强 睢瑞芳 李林康 吴南 周文浩 张抒扬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328,共15页
基因组测序(genome sequencing,GS)是一种全面且系统地检测个体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DNA序列的技术,旨在识别遗传变异并研究这些变异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检测技术,GS凭借高通量、高准确性和... 基因组测序(genome sequencing,GS)是一种全面且系统地检测个体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DNA序列的技术,旨在识别遗传变异并研究这些变异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检测技术,GS凭借高通量、高准确性和全面性的优势,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其复杂的数据分析与解读对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运用GS技术进行遗传病分子诊断会涉及临床应用的伦理与技术问题,包括知情同意、诊断性数据解读、报告范围和内容等。本专家共识总结了临床基因组测序(clinical GS,c GS)的核心流程,明确了检测范围与技术局限性,提供了数据质控、分析、注释及变异解读的关键步骤,并对报告内容和知情同意的争议性问题展开讨论。本共识旨在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临床基因组测序技术,提升遗传病诊断的准确性,优化技术的临床效用,推动医学科学研究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罕见病 基因组测序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变异解读 遗传检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特儿科学
5
作者 肖娟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98-398,共1页
《奈特儿科学》是一本将插图与文字描述相结合的儿科学专著,本书通过清楚逼真、丰富多彩的手绘彩图形象地描绘了儿科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操作方法等内容,使临床医生可以快速了解疾病特征,将临床所见与图谱的特征性表现... 《奈特儿科学》是一本将插图与文字描述相结合的儿科学专著,本书通过清楚逼真、丰富多彩的手绘彩图形象地描绘了儿科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操作方法等内容,使临床医生可以快速了解疾病特征,将临床所见与图谱的特征性表现相比对,有助于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学 奈特 营养性疾病 疾病特征 颈部疾病 文字描述 操作方法 临床医生 一本 Ludwi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儿科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方嘉欣 陈建军 +3 位作者 韩飞飞 孙静 杨颖 张大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8-1652,共5页
目的:了解全国儿科护士针刺伤现状、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探讨科学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对全国范围内27个省级行政单位的100家医院儿科在职的12707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儿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7.9%,发生针刺伤后有75.9%... 目的:了解全国儿科护士针刺伤现状、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探讨科学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对全国范围内27个省级行政单位的100家医院儿科在职的12707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儿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7.9%,发生针刺伤后有75.9%没有书面上报医院;高危环节为穿刺后整理用物时,占37.9%。儿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科室、年限、岗位、职称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浅静脉平均穿刺病人例次是儿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儿科护士针刺伤不容忽视。管理者应落实和加强针刺伤预防教育并按照护士等级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案,建立完善便捷的针刺伤上报系统,关注针刺伤发生比率较高的人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护士 针刺伤 三级医院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会诊明确诊断法布里病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谭骁 马明圣 唐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7-398,共2页
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又称为法布里病(Fabry disease)。法布里病是一种罕见X染色体遗传性多系统溶酶体贮积性疾病。据估计,男性中经典型法布里病的患病率为1/117,000~1/8,454[1]。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溶酶体酶α-半乳糖苷酶A(alpha-gala... 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又称为法布里病(Fabry disease)。法布里病是一种罕见X染色体遗传性多系统溶酶体贮积性疾病。据估计,男性中经典型法布里病的患病率为1/117,000~1/8,454[1]。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溶酶体酶α-半乳糖苷酶A(alpha-galactosidase A,α-GLA)的活性缺失或显著缺乏,导致α-GLA底物酰基鞘鞍醇三己糖(Gb3)等在病人的多种类型细胞和组织中进行性蓄积,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2]。α-GLA主要催化糖脂的α-D半乳糖基部分的终端半乳糖水解分裂。经典型法布里病的男性病人具有α-GLA活性的“无效突变”,其α-GLA活性几乎总是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在α-GLA活性不显著的情况下,Gb3会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蓄积。Gb3的亲水性去酰化衍生物被认为具有细胞毒性、促炎性和促纤维化作用从而导致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里病 男性病人 血管角化瘤 多学科会诊 躯体性 溶酶体酶 细胞毒性 X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程蕾 孙静 +1 位作者 连冬梅 王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1226,共6页
目的:针对不同运动方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进行Meta分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精准运动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按照PICOS原则,在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中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1月发表的运动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 目的:针对不同运动方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进行Meta分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精准运动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按照PICOS原则,在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中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1月发表的运动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实验性或类实验性研究,按照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于2016年发布的干预性研究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评价。应用RevMan 5.4进行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529例研究对象,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频率≥3次/周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躯体健康领域[SMD=0.69,95%CI(0.48,0.90),P<0.001]及心理健康领域[SMD=0.90,95%CI(0.45,1.35),P<0.001]改善更为显著;单次运动时长为30~50 min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躯体健康领域[SMD=0.72,95%CI(0.41,1.04),P<0.001]及心理健康领域[SMD=0.81,95%CI(0.36,1.26),P<0.001]改善更为显著。结论:每周运动≥3次,每次锻炼持续30~50 min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规范红斑狼疮患者精准运动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精准运动干预 生活质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家庭管理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张珺钰 冯瑶 +2 位作者 马明圣 孙静 李杨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5-110,共6页
目的调查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家庭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家庭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家庭管理量表、家庭坚韧性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172名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父母家庭管理量表中... 目的调查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家庭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家庭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家庭管理量表、家庭坚韧性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172名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父母家庭管理量表中父母相互支持分量表得分(28.11±7.38)分,患儿日常生活(14.10±3.46)分,疾病管理能力(38.92±5.17)分,疾病相关担心(36.05±4.48)分,疾病管理困难(51.69±8.95)分,疾病精力消耗(16.63±2.69)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疾病确诊时间、营养分期、异常行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坚韧性及父母领悟社会支持是家庭管理方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父母在患儿日常生活照护和疾病管理中存在较多困难。应重点关注年龄大、确诊时间晚、存在异常行为、收入低、父母家庭坚韧性和社会支持较差的患儿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DER-WILLI综合征 家庭管理方式 家庭坚韧性 社会支持 营养 行为特征 疾病管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操作性疼痛现状调查 被引量:57
10
作者 王亚静 李杨 +4 位作者 孙静 冯淑菊 连冬梅 薄海欣 李正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23,共4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操作性疼痛的发生现状,以期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临床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NICU收治的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患儿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调查表、患儿操作性疼痛发...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操作性疼痛的发生现状,以期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临床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NICU收治的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患儿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调查表、患儿操作性疼痛发生状况调查表,以床旁观察的方法,记录住院期间因诊断、治疗、护理需要而接受的致痛性操作情况,应用中文版新生儿疼痛量表对患儿致痛性操作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120例患儿住院期间经历致痛性操作共8200例次,患儿致痛性操作次数的中位数为20(7,58)次,每天的中位数为5(2,10)次。呼吸系统相关操作次数最多,共发生3170例次(38.7%);辅助检查发生频次最少,共发生20例次(0.2%)。所列23项操作均能引起患儿疼痛,82.6%(19项)的操作甚至能引起患儿重度疼痛。眼科检查、PICC穿刺2项操作疼痛得分最高(7.0分),静脉注射操作得分最低(2.5±1.5分)。结论NICU患儿住院期间经历的致痛性操作频次多、疼痛程度高,亟需临床医护人员重视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患儿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操作性疼痛 静脉穿刺 护理操作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1
作者 简珊 何艳燕 +1 位作者 宋红梅 魏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0-333,370,共5页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CsA联合泼尼松治疗儿童RNS的疗效,监测CsA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27例患儿中激素抵抗14例,激素依赖6例,频复发7例;其中25例行肾活检,...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CsA联合泼尼松治疗儿童RNS的疗效,监测CsA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27例患儿中激素抵抗14例,激素依赖6例,频复发7例;其中25例行肾活检,微小病变型肾病15例,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2例。CsA剂量2~5mg/(kg·d),疗程6~24个月(平均11.6±6.6个月)。结果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9%。激素抵抗组、激素依赖组及频复发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抵抗组完全缓解者起效时间较激素依赖组及频复发组长。不同病理类型的RNS患儿对CsA的治疗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胆固醇≤9.0mmol/L组的完全缓解率较血胆固醇>9.0mmol/L组高。CsA的主要不良反应依次为多毛、轻度肝损、血肌酐升高等,均不影响CsA继续使用。结论CsA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肾病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技术在儿童胸部CT检查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炜 刘婧娟 +6 位作者 薛华丹 隋昕 宋伟 徐凯 万伟琳 李正红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Sn100 kV与传统100 kV 2种不同管电压扫描方案对儿童胸部CT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更加合理的儿童肺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 2015年12月12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胸部平扫的连续45例患儿(研...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Sn100 kV与传统100 kV 2种不同管电压扫描方案对儿童胸部CT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更加合理的儿童肺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 2015年12月12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胸部平扫的连续45例患儿(研究组),采用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技术扫描,管电压Sn100 kV。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选取45例性别及年龄匹配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第2代双源CT传统100 kV扫描。比较2种不同扫描技术的辐射剂量、肺窗及纵隔窗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价采用5级评分法。辐射剂量及图像客观噪声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图像质量评分组间比较行Mann-Whitney U检验,医师对图像诊断一致性检验行Kappa分析。结果研究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为(0.24±0.11)m Gy,较对照组的(3.10±1.18)m Gy下降了92%(t=16.287,P=0.000);研究组的平均剂量长度乘积和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7.13±4.72)m Gy·cm和(0.11±0.06)m S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78±46.78)m Gy·cm(t=11.077,P=0.000)和(1.23±0.61)m Sv(t=12.334,P=0.000)。两组的图像噪声(t=-0.003,P=0.397)和对比噪声比(t=0.545,P=0.4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肺窗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师1:U=796.000,P=0.055;医师2:U=889.500,P=0.277);纵隔窗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师1:U=305.000,P=0.000;医师2:U=276.500,P=0.000)。以肺窗为判断标准,研究组的图像质量中位评分为4分(3~5分),对照组为4分(3~5)分,所有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研究组的呼吸运动伪影(χ2=13.846,P=0.001)及心脏搏动伪影(χ2=53.519,P=0.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100 kV扫描技术相比,在儿童胸部CT平扫中采用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技术减低了92%的辐射剂量,同时获得诊断可接受的肺窗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纯化技术 儿童 胸部 第3代双源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照护对慢性病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莹 魏珉 +1 位作者 章雅青 沈南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探讨家庭照护对慢性病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有针对性进行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和北京7家医院的618名慢性病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FaMM)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目的探讨家庭照护对慢性病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有针对性进行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和北京7家医院的618名慢性病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FaMM)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分析家庭照护对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建立多元分层回归模型。结果患儿认可度低、照护能力强、家庭收入≥3 000元/月、与祖父母同住和母亲无业是患儿内向行为的预测因素;患儿认可度低、疾病影响大、家长关系不佳、病程<1年、男性患儿和父亲受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下为患儿外向行为的预测因素。结论家庭照护是影响慢性病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着重改善家庭照护过程中关键环节,能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照护 慢性病 儿童 儿童行为量表 心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策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孙秀静 王丹华 +2 位作者 徐焱 张乐嘉 董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积极规范的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的益处及安全性。方法61例早产儿为研究组,按照尽量早开奶、微量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必要时尽早积极的肠外营养原则提供营养支持;既往收治的61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目的探讨早期积极规范的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的益处及安全性。方法61例早产儿为研究组,按照尽量早开奶、微量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必要时尽早积极的肠外营养原则提供营养支持;既往收治的61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达到推荐摄入标准、足量喂养、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短(P均<0.05),但两组体重增长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组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组与较大出生体重儿组比较,达到推荐摄入标准和足量喂养所需时间长,但体重增长速度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对照组发生3例。胆汁淤积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败血症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积极规范的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是有益且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营养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1基因突变致1型神经纤维瘤病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妍 袁裕衡 +2 位作者 马明圣 王薇 邱正庆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9-824,共6页
目的了解1型神经纤维瘤病(NF)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异质性。方法回顾分析8例NF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均因生后多发牛奶咖啡斑就诊,2例伴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伴多处皮肤神经纤维瘤。8例患儿有7种突变形式,NF... 目的了解1型神经纤维瘤病(NF)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异质性。方法回顾分析8例NF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均因生后多发牛奶咖啡斑就诊,2例伴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伴多处皮肤神经纤维瘤。8例患儿有7种突变形式,NF1基因全部缺失2例;4种缺失突变,分别为c.4974_4977delCTAT,p.Y1659TfsX17、c.3987_3988delAG,p.S1329fsX4、c.1511delC,p.P504QfsX22和c.6388delC,p.L2130fsX3;1种c.3975-2delA剪切突变;1种c.3721 C>T,p.R1241X无义突变。除全基因大片段缺失和无义突变之外,其余均为未报道的新突变。患儿父母外周血均未检测出相应的突变。结论 NF1基因突变可致1型NF,此研究发现5种新的突变,且均为de novo突变。多发牛奶咖啡斑是1型NF最早的临床表现,对疑似患者应尽早行基因分析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基因 多发牛奶咖啡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照护对慢性病患儿家庭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莹 魏珉 +1 位作者 章雅青 沈南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1-537,共7页
目的探讨家庭照护对慢性病患儿家庭功能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和上海7家医院的618名慢性病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照护和Feetham家庭功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及相关性检验分析家庭... 目的探讨家庭照护对慢性病患儿家庭功能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和上海7家医院的618名慢性病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照护和Feetham家庭功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及相关性检验分析家庭照护和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选择P<0.05的变量建立多元分层回归模型。结果患儿认可、疾病负担、生活困难、家长关系、居住城市、母亲在职、病程<1年和疾病种类(遗传性或泌尿系统疾病)是家庭功能的预测因素。结论家庭照护是影响慢性病患儿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着重改善家庭照护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能直接影响家庭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照护 慢性病 儿童 Feetham家庭功能量表 家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明圣 宋红梅 +2 位作者 王长燕 肖娟 魏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4例儿童SLE合并PRES的临床资料,在Pub Med数据库检索相关病例行文献复习,分析儿童SLE合并PRES的临床表...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4例儿童SLE合并PRES的临床资料,在Pub Med数据库检索相关病例行文献复习,分析儿童SLE合并PRE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4例SLE患儿均伴有狼疮性肾炎,从确诊SLE至出现PRES的时间1-63个月,出现PRES时1例正在接受甲泼尼龙及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PRES均以惊厥、头痛起病,并伴血压升高。2Pub Med数据库检索到11例SLE合并PRES的儿童病例,结合本文报道的4例,15例进入分析。女性14例。年龄最小8岁。从确诊SLE至出现PRES的间隔中位时间为6个月(1个月至8年)。15例出现PRES时均有惊厥发作,10例伴头痛,7例呕吐,9例意识丧失,7例视力障碍。15例均有血压升高。12例有狼疮性肾炎。治疗SLE予甲泼尼龙或CTX冲击治疗分别为4和3例,予羟氯喹2例,予环孢素和利妥昔单抗各1例,PRES分别发生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的2 d至4年。15例行头颅MRI检查示大脑后循环皮质下白质受累为主。12例予降血压治疗,10例予抗惊厥药物短期治疗。9例SLE处于活动期,继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6例非活动期的SLE患儿减停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15例神经系统症状均恢复,随访均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9例复查头颅MRI示颅内病变完全或基本消失。结论儿童SLE合并PRES主要表现为惊厥、头痛、意识障碍和视觉障碍。对于有狼疮性肾炎的SLE患儿血压升高时,尤其同时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CTX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警惕PRES的发生。早期诊断和治疗PRES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部分定植细菌定植特点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34
18
作者 徐焱 王丹华 徐英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掌握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体内细菌定植的特点,了解抗生素对细菌定植及耐药的影响,为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在NICU住院的150例新生儿进行入院后不同时间点和应用抗生素前后的... 目的掌握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体内细菌定植的特点,了解抗生素对细菌定植及耐药的影响,为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在NICU住院的150例新生儿进行入院后不同时间点和应用抗生素前后的咽和直肠拭子培养,共计1320份标本,掌握其细菌定植和耐药情况及抗生素对其影响。结果NICU患儿中最常见的定植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6.9%)、大肠埃希菌(22.5%)及屎肠球菌(14.4%)。主要肠杆菌产ESBLs的比例为22%,随住院时间延长,其比例有所上升,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2,P<0.05)。大肠埃希菌为产ESBLs最主要的细菌,其产酶比例高达36.2%,明显高于肺炎克雷伯菌(13.4%)。随住院时间延长,定植菌的耐药性有增加的趋势。目前对NICU中的肠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主要有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应用美罗培南后新生儿定植菌群发生改变,屎肠球菌增加,出现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结论对NICU中的患儿进行细菌学监测,掌握细菌定植的规律、流行趋势及耐药特点有助于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抗生素的应用会导致定植菌菌种及耐药性改变,严格掌握应用指征和疗程对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细菌定植 抗生素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强化剂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9
作者 王晨 王丹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对照试验评价强化母乳对住院早产儿短期生长、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1800g的24例早产儿分为强化母乳组(试验组,11例)和早产配方奶组(对照组,13例)。试验组早产儿的母乳喂养量均超过总奶量的50%... 目的通过前瞻性对照试验评价强化母乳对住院早产儿短期生长、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1800g的24例早产儿分为强化母乳组(试验组,11例)和早产配方奶组(对照组,13例)。试验组早产儿的母乳喂养量均超过总奶量的50%,当喂养量达到100ml/(kg·d)时开始添加FM85母乳强化剂,不够的奶量用早产配方奶补足;对照组全部用早产配方奶喂养。对两组的生长速度、血生化指标、肠内外营养情况、合并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出生胎龄(30.6±2.9)周,平均出生体重(1280±286)g;对照组出生胎龄(31.6±1.9)周,平均出生体重(1436±201)g。试验组在住院期间,平均母乳量占总喂养量81.6%,母乳强化剂在平均胎龄34.1周、生后24.6d时开始添加。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18.9vs17.1g/(kg·d),P=0.364]、身长(1.16vs1.00cm/周,P=0.308)、头围(0.79vs0.61cm/周,P=0.057)的增长速度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血尿素氮水平相似,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磷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钙值较对照组高,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母乳喂养与早产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生长速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母乳 母乳强化剂 营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系膜增殖性肾炎的治疗及预后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艳燕 邵力华 +1 位作者 宋红梅 魏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7-209,共3页
为分析不同病因所致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MsPGN)的近期、远期疗效 ,对住院MsPGN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分为IgA型MsPGN肾病和非IgA型MsPGN肾病2组 ,并根据治疗方法为分3组 :①单... 为分析不同病因所致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MsPGN)的近期、远期疗效 ,对住院MsPGN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分为IgA型MsPGN肾病和非IgA型MsPGN肾病2组 ,并根据治疗方法为分3组 :①单纯激素组 ,②强的松加雷公藤组 ,③强的松加环磷酰胺组 ,分别比较其疗效。结果51例MsPGN肾病患儿 ,入院前病程平均15个月 ,其中IgA型MsPGN肾病30例 ,非IgA型MsPGN肾病21例。51例患儿经过治疗 ,29例(56.9% )在2个月内缓解 ,经过平均15.4个月的随访 ,33例(64.7 %)完全缓解 ,总缓解率86.3 %。从远期疗效看 ,IgA型肾病和非IgA型肾病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而在IgA型MsPGN肾病中IgAN和HSPN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MsPGN肾病给予激素加或不加免疫抑制剂治疗 ,近、远期均获得较好疗效 ;IgA型MsPGN肾病较非IgA型MsPGN肾病的治疗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治疗 预后 临床表现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