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莫西沙星注射液利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钰宣 史亦丽 +2 位作者 梅丹 都丽萍 闫世方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调查2010年全年和2011年第1季度莫西沙星注射液在本院的使用情况,并对其中53例患者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系统获取2010年全年和2011年第1季度莫西沙星注射液使用数据,查阅其中53例患者的病历,记录用药目... 目的调查2010年全年和2011年第1季度莫西沙星注射液在本院的使用情况,并对其中53例患者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系统获取2010年全年和2011年第1季度莫西沙星注射液使用数据,查阅其中53例患者的病历,记录用药目的、用药量、手术类型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2010年第1季度相比,2011年第1季度莫西沙星注射液使用量同比增幅5.15%,手术预防用药使用量同比增幅20.51%;患者个人用药总量逐渐增多(P=0.003),18岁以下患者人数从2010年第1季度的2例增长至2011年第1季度的6例。53例患者中45例为手术患者,其中39例(86.7%)将莫西沙星作为手术预防用药。21例具有感染病症患者的病原学送检率为52.38%(11例)。结论莫西沙星注射液的应用较为广泛,但部分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尤其是手术预防用药,应加强抗生素用药管理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利用分析 手术预防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缓和医疗会诊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宁晓红 李佳颐 +9 位作者 戴晓艳 刘茜 史迪 赵小萱 李杰 王磊 葛楠 曲璇 杜铁宽 朱华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3-767,共5页
目的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发起的缓和医疗会诊进行总结梳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提出的22次缓和医疗会诊资料。结果共18例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其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8)岁(36~88岁);1... 目的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发起的缓和医疗会诊进行总结梳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提出的22次缓和医疗会诊资料。结果共18例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其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8)岁(36~88岁);10例患者会诊1次,6例患者会诊2次,2例患者未完成会诊;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3例患者为非肿瘤性疾病。会诊原因中,61.1%(11/18)是关于沟通;61.1%(11/18)是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离世地点方面,8例在本院离世,6例在其他医疗机构离世。结论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对缓和医疗会诊存在明确需求,会诊能给急诊医患双方带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会诊 急诊 综合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院医疗健康信息产品选型现状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可 刘敏超 +4 位作者 衡反修 王力华 朱丽艳 朱卫国 王才有 《中国医院》 2020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健康信息产品选型现状,发现当前行业选型的难点和需求,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672名医疗机构信息人员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目前医疗机构对于信息产品供应商和在...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健康信息产品选型现状,发现当前行业选型的难点和需求,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672名医疗机构信息人员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目前医疗机构对于信息产品供应商和在用系统的整体满意度一般;选型时主要考虑系统稳定、功能全面以及供应商对客户的重视程度;医疗机构对于医疗健康信息产品测评机构和第三方信息发布平台的态度比较积极;行业协会的测评更受到医疗机构信赖。结论:供需双方在医疗健康信息产品选型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立科学的选型管理模式、构建专业的市场引导机制对于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供应商 医疗健康信息产品 信息系统 产品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相关医疗不良事件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可 王玉 朱卫国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196-201,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信息技术相关的医疗不良事件也不断增加。本文对国内外信息技术相关医疗不良事件的术语、概念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从事件表现形式、系统组成要素、事件根本原因3方面进行分类,并给出相应界定和案例说...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信息技术相关的医疗不良事件也不断增加。本文对国内外信息技术相关医疗不良事件的术语、概念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从事件表现形式、系统组成要素、事件根本原因3方面进行分类,并给出相应界定和案例说明;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相关医疗不良事件的应对策略,提出提高重视程度、鼓励上报以及建立规范化防范体系等解决方案,以期提高医疗行业对此类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信息技术 信息系统 医疗不良事件 医疗差错 技术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dua风险评估模型对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欣 洪新宇 +7 位作者 李金玉 赵瑞杰 杨煜清 柳思华 孙雪峰 朱卫国 范俊平 施举红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34-241,共8页
目的调查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现状,探究Padua风险评估模型是否适用于内科住院患者。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17日至9月9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和VTE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发生情况,比较... 目的调查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现状,探究Padua风险评估模型是否适用于内科住院患者。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17日至9月9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和VTE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与未发生VTE患者的异同点,评估危险因素与VTE事件相关性。使用Padua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VTE风险分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共311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症状性VTE发生率为2.5%。Padua模型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62.3%,模型分层下高危患者占比38.8%。Padua模型中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肥胖、近期创伤和(或)手术这4项危险因素在VTE及非VTE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而模型未包含的危险因素如雌、孕激素、输血、机械通气与VTE发生显著相关(P均<0.01)。Padua模型高危患者接受抗凝药物预防及机械预防的比例显著高于低危患者(P<0.01),其中85.3%的高危患者未接受抗凝药物或机械预防,亦未发生VTE。结论 Padua模型特异度低,模型中多项危险因素及其权重分布不合理,对内科住院患者VTE风险分层的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Padua风险评估模型 风险分层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