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北京协和医院30年临床管理经验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琳 任立英 +11 位作者 聂卫华 陈雅琪 张捷 张圣洁 王英丽 刁翠翠 马慧颖 张征 周力 申乐 王惠珍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照护成本增加。合理应用患者自控镇痛装置可有效缓解围术期急性疼痛。北京协和医院于1994年引入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并于2004年成立了急性疼痛服务工作组,以麻醉医生为指导、手术室...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照护成本增加。合理应用患者自控镇痛装置可有效缓解围术期急性疼痛。北京协和医院于1994年引入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并于2004年成立了急性疼痛服务工作组,以麻醉医生为指导、手术室疼痛专科护士为基础,联合实施基于患者自控镇痛的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为术后疼痛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从临床工作重点、护理管理经验、疼痛治疗理念的推广与传播、新形势下急性疼痛服务模式的发展等方面对该项工作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以期为全面加强患者诊疗过程中的疼痛管理、提升患者围术期镇痛服务满意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镇痛 急性疼痛服务 护理管理 虚拟疼痛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加速的5.0T与3.0T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对比研究
2
作者 赵士海 徐峥雨 +3 位作者 郭玉博 孙淦 林路 王怡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6-711,共6页
目的 比较使用压缩感知(CS)加速技术的5.0T梯度回波序列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5.0TCS-CMRA)与3.0T使用CS的梯度回波-CMRA(3.0TCS-CMRA)的性能。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12月16日—2024年1月14日25名2... 目的 比较使用压缩感知(CS)加速技术的5.0T梯度回波序列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5.0TCS-CMRA)与3.0T使用CS的梯度回波-CMRA(3.0TCS-CMRA)的性能。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12月16日—2024年1月14日25名23~30岁健康志愿者,接受3.0TCS-CMRA和5.0TCS-CMRA检查,间隔时间在2周内,其中3.0TCS-CMRA常规应用T2准备脉冲,5.0TCS-CMRA未应用T2准备脉冲。评估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冠状动脉长度、信噪比(SNR)和冠状动脉血流与邻近心肌或软组织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myo-blood)等。结果 在5.0TCS-CMRA上,25名受试者右冠状动脉近段SNR和CNRmyo-blood显著高于3.0TCS-CMRA(SNR:318.07±94.06比223.81±51.19,t=-5.609,P<0.001;CNRmyo-blood:212.75±91.44比149.70±59.53,Z=-3.619,P<0.001),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近段SNR和CNRmyo-blood未显著高于3.0TCS-CMRA(SNR:315.52±102.49比306.35±92.85,t=-0.627,P=0.536;289.72±88.79比272.87±84.68,t=-1.226,P=0.232;CNRmyo-blood:135.83±93.53比203.94±74.30,t=4.132,P<0.001;117.66±79.63比161.60±78.91,t=3.127,P=0.005)。5.0TCS-CMRA测得3大冠状动脉长度显著短于3.0TCS-CMRA[右冠状动脉:(126.04±31.54)mm比(137.20±29.93)mm,t=2.911,P=0.008;左前降支:(122.68±24.63)mm比(134.24±23.38)mm,Z=-3.026,P=0.002;左回旋支:(57.07±26.70)mm比(68.27±24.02)mm,t=2.552,P=0.018]。3.0TCS-CMRA与5.0TCS-CMRA所需扫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0±2.84)min比(8.30±2.32)min,Z=-0.183,P=0.855]。5.0TCS-CMRA的3大冠状动脉图像评分显著低于3.0TCS-CMRA(右冠状动脉:2.52±0.59比3.16±0.69,Z=-3.258,P=0.001;左前降支:2.72±0.74比3.24±0.66,Z=-2.540,P=0.011;左回旋支:2.44±0.71比3.00±0.87,Z=-2.462,P=0.014)。结论 在缺乏T2准备的情况下,5.0TCS-CMRA与3.0TCS-CMRA相比,在右冠状动脉近段SNR和CNRmyo-blood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提示5.0TCS-CMRA的应用潜力。未来,适用的T2准备脉冲或潜在的替代方案可能进一步提升5.0TCS-CMRA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志愿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车璐 张越伦 +4 位作者 阮侠 李旭 李晗歌 申乐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8-513,共6页
目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国内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影响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全国218家医院的麻醉专科共2651名在职在岗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设计和发放电子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职业相关特... 目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国内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影响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全国218家医院的麻醉专科共2651名在职在岗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设计和发放电子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职业相关特征、心理弹性评分(康纳-戴维森复原力量表)。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对医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评估。对发生职业倦怠和非职业倦怠的医师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师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问卷有效回收1990份,回收率77.7%。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3.4%(1063/1990)。与未发生职业倦怠的住院医师比较,职业倦怠的医师女性比例、三级医院比例、未婚比例、遇到有挑战的病例频率、参与值班和有科研任务比例明显升高,每周工作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8,95%CI 1.28~1.97,P<0.01)、工作时间延长(OR=1.62,95%CI 1.45~1.81,P<0.01)、遇到有挑战的病例频率延长(OR=1.11,95%CI 1.11~1.40,P<0.01)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心理弹性评分升高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OR=0.86,95%CI 0.84~0.88,P<0.01)。结论麻醉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发生率偏高,应重点关注并针对提升心理弹性且设计切实可行的预防规范措施,保证住院医师群体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职业倦怠 心理弹性 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骨转移精准治疗新进展
4
作者 梁安南 樊浩 +4 位作者 邢金毅 郑志发 赵丽娜 吴志宏 邱贵兴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7-825,共9页
肿瘤骨转移作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终末期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成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面临的重大临床挑战。随着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骨转移治疗模式已从传统的姑息性治疗逐步向精准靶向干预转变。目前,临床治疗... 肿瘤骨转移作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终末期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成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面临的重大临床挑战。随着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骨转移治疗模式已从传统的姑息性治疗逐步向精准靶向干预转变。目前,临床治疗策略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包括放射治疗、免疫治疗、骨改良药物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等在内的多种治疗手段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现有治疗方案仍存在疗效个体差异显著、耐药性频发以及不良反应突出等问题。本文系统阐述肿瘤骨转移精准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不同治疗策略的优势与局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治疗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优化临床实践和推动转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骨转移 放疗 免疫治疗 骨改良药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CT三维实时融合导航用于肺结节的热消融治疗一例
5
作者 徐源 刘群 +7 位作者 郭超 王译擘 邬晓芳 马晨曦 王桂阁 刘千舒 梁乃新 李单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采用联合锥形束CT、3D配准透视融合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的肺结节热消融技术,实施1例右肺中叶结节微波消融术,手术历时90 min,镜下未见明显出血,术中机器总辐射剂量为384 mGy。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仅有少许痰中带血,无气胸等并发症。... 采用联合锥形束CT、3D配准透视融合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的肺结节热消融技术,实施1例右肺中叶结节微波消融术,手术历时90 min,镜下未见明显出血,术中机器总辐射剂量为384 mGy。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仅有少许痰中带血,无气胸等并发症。术后第1天复查胸部CT显示消融范围完全覆盖病灶,患者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锥形束CT 三维融合导航 肺结节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ctDNA TP53突变与乳腺癌预后: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6
作者 樊浩 梁安南 +5 位作者 邹伟 高广西 刘理金 刘菲 赵丽娜 吴志宏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4-885,共12页
目的分析血浆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TP53突变状态与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获取2000—2025年血浆ctDNA TP53突变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影响的相关文献,指标包括... 目的分析血浆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TP53突变状态与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获取2000—2025年血浆ctDNA TP53突变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影响的相关文献,指标包括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或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和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并通过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队列研究13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包含352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TP53突变型921例。经评估,所有文献均为高质量或低风险研究。随机效应模型显示,TP53突变与较差的OS(I^(2)=77%,HR=1.82,95%CI:1.15~2.88,P=0.010)、PFS(I^(2)=63%,HR=1.68,95%CI:1.30~2.17,P<0.001)和DFS(I^(2)=85%,HR=1.98,95%CI:1.05~3.75,P=0.040)均显著相关。漏斗图显示,相关研究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可信度。根据研究设计、乳腺癌患者分期、分子亚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前瞻性研究(OS:HR=2.32,95%CI:1.84~2.92,P<0.001;PFS:HR=1.83,95%CI:1.47~2.27,P<0.001)、转移性/晚期乳腺癌(OS:HR=2.03,95%CI:1.44~2.87,P<0.001;PFS:HR=1.90,95%CI:1.57~2.31,P<0.001)、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OS:HR=2.11,95%CI:1.56~2.85,P<0.001;PFS:HR=1.94,95%CI:1.62~2.33,P<0.001)患者中,血浆ctDNA TP53突变均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在不同治疗方案方面,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组血浆ctDNA TP53突变患者的预后相对更好(PFS:HR=0.08,95%CI:0.02~0.30,P<0.001)。结论血浆ctDNA TP53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密切相关,有望作为预后不良的潜在预测因子,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和预后评估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突变 乳腺癌 循环肿瘤DNA 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乌干达医疗卫生援助与合作的可持续性探究
7
作者 姜如璋 富晓星 +2 位作者 季健 卢一杭 冷志伟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5,共7页
如何实现可持续性是中国对非洲医疗卫生援助与合作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中国对非医疗卫生援助与合作步入新阶段,可持续性目标的实现既面临机遇,也充满挑战,总结已有成功经验和阻碍因素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考察当前中国... 如何实现可持续性是中国对非洲医疗卫生援助与合作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中国对非医疗卫生援助与合作步入新阶段,可持续性目标的实现既面临机遇,也充满挑战,总结已有成功经验和阻碍因素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考察当前中国对乌干达的医疗卫生援助与合作现状后发现,中方积极尝试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以融入当地社区。但当前乌干达公私割裂且依赖外部援助的医疗体系、中国医疗队的人员结构和中乌间的语言文化壁垒等限制了可持续性的进一步提高。基于中乌双方官方政策文件和调研,本文建议支持并协助乌方建立自主的医疗卫生体系,重点关注妇幼保健、青年健康和慢性病等领域,增强文化交流,为中乌、中非医疗卫生援助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 援助与合作 可持续性 中国 乌干达 非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5.0T与3.0T平扫MRI显示胰岛素瘤质量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慧佳 朱亮 +7 位作者 高瑞辰 尹博辉 孙淦 薛珂 杨于昕 徐强 吴文铭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6-689,共4页
目的对比5.0T与3.0T平扫MRI显示胰岛素瘤质量。方法前瞻性对12例胰岛素瘤患者以5.0T和3.0T MR仪采集术前腹部T1WI、T2WI平扫并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比5.0T与3.0T各序列M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肿瘤-胰腺实质对比度评分,观察肿瘤信噪比(S... 目的对比5.0T与3.0T平扫MRI显示胰岛素瘤质量。方法前瞻性对12例胰岛素瘤患者以5.0T和3.0T MR仪采集术前腹部T1WI、T2WI平扫并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比5.0T与3.0T各序列M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肿瘤-胰腺实质对比度评分,观察肿瘤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比较各序列图像及总体肿瘤显示率。结果5.0T T1WI和DWI显示胰岛素瘤的主观评分均高于3.0T T1WI和DWI(P均<0.05),5.0T T2WI主观评分与3.0T T2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针对肿瘤-胰腺实质对比度评分,5.0T T1WI高于3.0T T1WI(P=0.023),而5.0T T2WI与3.0T T2WI、5.0T DWI与3.0T DW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胰岛素瘤SNR在5.0T T2WI高于3.0T T2WI(P=0.015),5.0T T1WI与3.0T T1WI、5.0T DWI与3.0T DWI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胰岛素瘤CNR在5.0T与3.0T各序列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0T T1WI、T2WI及DWI胰岛素瘤显示率分别为100%(12/12)、66.67%(8/12)及83.33%(10/12),3.0T T1WI、T2WI及DWI分别为75.00%(9/12)、58.33%(7/12)及66.67%(8/12);5.0T MRI胰岛素瘤总体显示率为100%(12/12),3.0T MRI为83.33%(10/12)。结论相比3.0T MRI,胰岛素瘤5.0T MRI显示胰岛素瘤更佳并有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诊断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linOne合成模块自动化合成^(18)F-MK-6240并初步用于阿尔茨海默病
9
作者 黄政海 任超 +2 位作者 吴美其 张现忠 霍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9-1913,共5页
目的采用AllinOne合成模块自动化合成^(18)F-MK-6240,初步观察其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价值。方法基于AllinOne合成模块使^(18)F-MK-6240前体与^(18)F-发生亲核反应而形成^(18)F标记中间体^(18)F-MK-6240-Boc,再经酸水解、高效液相色... 目的采用AllinOne合成模块自动化合成^(18)F-MK-6240,初步观察其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价值。方法基于AllinOne合成模块使^(18)F-MK-6240前体与^(18)F-发生亲核反应而形成^(18)F标记中间体^(18)F-MK-6240-Boc,再经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及固相萃取纯化获得^(18)F-MK-6240;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前瞻性对1例AD及1例非AD认知障碍患者行^(18)F-MK-6240 PET/CT扫描;观察其初步应用价值。结果基于AllinOne合成模块成功自动合成^(18)F-MK-6240,合成时间为80 min,不校正合成效率为20.74%±2.31%,放射化学纯度>95%,无菌检测、细菌内毒素检测、异常毒性检测及溶剂残留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18)F-MK-6240 PET/CT显示AD患者双侧额叶、顶叶、颞叶及岛叶tau蛋白沉积,非AD认知障碍患者颅内未见tau蛋白沉积。结论基于AllinOne合成模块可自动化合成^(18)F-MK-6240且产品质量合格,用于AD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TAU蛋白质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18)F-MK-62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行院长(所长)负责制试行条例
10
《中国医院管理》 1985年第10期14-16,共3页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研究所)的管理,建立高效能的业务、行政指挥系统,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明确党政分工的基础上,实行院长负责制,由院长(所长)全面负责,全权领导医院的业务行政工作。
关键词 院长负责制 医院组织管理 行政指挥系统 试行条例 党政分工 党的领导 职工代表大会 院务委员会 工作效率 后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经鼻蝶入路垂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的系统综述
11
作者 冯芸颖 张钰佩 +5 位作者 张越伦 幸兵 连伟 郭晓鹏 马璐璐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434-44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全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检索词方式检索外文生物医学数据库Ovid Medline、Embase、CINAHL(EBSCO)、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4日;... 目的系统评价全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检索词方式检索外文生物医学数据库Ovid Medline、Embase、CINAHL(EBSCO)、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4日;同时在ClinicalTrials.gov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检索正在进行和已完成的临床试验,纳入关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全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27篇,筛选后纳入8项RCT研究。其中,4项研究显示地氟醚或七氟醚麻醉组患者术后苏醒快于丙泊酚组,2项研究显示丙泊酚麻醉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短期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现有研究对患者苏醒期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存在不一致,未发现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恢复质量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吸入麻醉在经鼻蝶入路垂体手术后快速苏醒方面有显著优势,而全静脉麻醉可能在患者平稳苏醒方面更具优势;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短期和长期恢复情况的影响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 全静脉麻醉 垂体瘤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