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20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20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纳入发表时间为200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期间AI在全科医学领域应用的相关英文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9软件对国家/地区(发文量≥5篇)、作者(发文量≥3篇)进行共现分析,并采用Scimago Graphica 1.0.46软件绘制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网络图;采用CiteSpace 6.2.R2软件对机构(发文量≥5篇)进行共现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394篇相关文献(原创性研究307篇,综述87篇)。发文量整体呈逐渐增长趋势,尤其2018年以来显著增加。美国和英国分别是该领域发文量(81篇,20.56%)、总被引频次(2077次)最多的国家,英国伦敦大学是发文量(20篇,5.08%)最多的机构,韦仕敦大学的Kueper是成果产出(6篇,1.52%)最多的作者。J Med Int Res是收录该领域文献(12篇,3.05%)最多、总被引频次(317次)最高的期刊。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diagnosis”(诊断,31次)、“management”(管理,29次)、“risk”(风险,28次)、“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电子健康档案,24次)和“care”(照护,23次)等,可分为7个聚类,归纳为4个热点话题。其中AI在全科医学健康管理、辅助诊断及医师培养方面的作用是该领域当前研究的核心,技术可接受度是面临的关键挑战。结论全科医学领域在逐步引入AI技术,并从满足基础功能需求向提升个性化、智能化诊疗服务体验方向发展。未来可围绕提升全科医生和患者技术接受度方面加强国家/地区、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展开更多
目的 探究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目的 探究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2019年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住院老年T2DM患者共469例,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65.3%比34.7%,P<0.05)。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组(T2DM+Sar组)年龄高于T2DM无肌少症组(T2DM组)(P<0.01)。T2DM+Sar组49例,T2DM组420例。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后纳入糖尿病无肌少症组153例(T2DM组),T2DM+Sar组45例,矫正性别、年龄混杂因素后,T2DM+Sar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显著低于T2DM组(P <0.01),T2DM+Sar组中,BMI<24kg/m2患者比例更高(53.6%比11.1%,P<0.01),合并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例更高(P<0.05)。T2DM+Sar组较T2DM组,Morse跌倒评分更高,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更低,5次坐站所需时间更长、优势手握力低(均P<0.05),T2DM+Sar组的优势侧上肢臂围更细,总瘦组织含量、骨矿物质含量、内脏脂肪面积均低于T2DM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OR=3.348,95%CI:1.252~8.955)、内脏脂肪面积(OR=1.042,95%CI:1.005~1.079)、血尿酸(OR=1.007,95%CI:1.002~1.012)是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BMI (OR=0.512,95%CI:0.363~0.721)、骨矿物质含量(OR=0.037,95%CI:0.008~0.186)是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的保护因素。在BMI<24kg/m2的老年T2DM患者群体中,血尿酸(OR=1.010,95%CI:1.003~1.017)为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下肢平均腿围(OR=0.624,95%CI:0.447~0.87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195,95%CI:0.040~0.945)、总瘦组织含量(OR=0.889,95%CI:0.797~0.990)为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在老年T2DM的管理中,不建议将BMI控制在过低水平,身体成分对于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预测作用可能比BMI更有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全胰切除术(total pancreatectomy,TP)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术后短期并发症与长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TP(TP组)和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目的探究全胰切除术(total pancreatectomy,TP)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术后短期并发症与长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TP(TP组)和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PD(PD组)的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将PD组患者分为胰瘘高风险PD组和复发高风险PD组。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后,比较TP组与胰瘘高风险PD组、复发高风险PD组术后短期手术疗效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 d死亡率、住院时间等)、长期手术疗效指标(总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TP组患者32例,PD组174例(胰瘘高风险PD组99例,复发高风险PD组15例)。(1)TP组与胰瘘高风险PD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TP组患者29例、胰瘘高风险PD组患者56例。TP组无胰瘘发生,胰瘘高风险PD组胰瘘发生率为19.64%(P=0.027),两组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Dindo分级、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30 d死亡率等短期手术疗效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时,两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2)TP组与复发高风险PD组:由于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故TP组32例患者、复发高风险PD组15例患者均纳入分析。TP组无胰瘘发生,复发高风险PD组胰瘘发生率为20.00%(P=0.028),两组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Dindo分级、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30 d死亡率等短期手术疗效指标亦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截至末次随访,与复发高风险PD组比较,TP组中位总生存期更长(37.68个月比15.24个月,HR=2.551,95%CI:1.144~5.689,P=0.01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复发高风险PD、术前合并梗阻性黄疸是胰腺癌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胰瘘高风险胰腺癌患者,TP可取得与PD相当的短期手术疗效和长期生活质量,且术后无胰瘘负担。对于复发高风险胰腺癌患者,TP可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20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纳入发表时间为200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期间AI在全科医学领域应用的相关英文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9软件对国家/地区(发文量≥5篇)、作者(发文量≥3篇)进行共现分析,并采用Scimago Graphica 1.0.46软件绘制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网络图;采用CiteSpace 6.2.R2软件对机构(发文量≥5篇)进行共现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394篇相关文献(原创性研究307篇,综述87篇)。发文量整体呈逐渐增长趋势,尤其2018年以来显著增加。美国和英国分别是该领域发文量(81篇,20.56%)、总被引频次(2077次)最多的国家,英国伦敦大学是发文量(20篇,5.08%)最多的机构,韦仕敦大学的Kueper是成果产出(6篇,1.52%)最多的作者。J Med Int Res是收录该领域文献(12篇,3.05%)最多、总被引频次(317次)最高的期刊。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diagnosis”(诊断,31次)、“management”(管理,29次)、“risk”(风险,28次)、“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电子健康档案,24次)和“care”(照护,23次)等,可分为7个聚类,归纳为4个热点话题。其中AI在全科医学健康管理、辅助诊断及医师培养方面的作用是该领域当前研究的核心,技术可接受度是面临的关键挑战。结论全科医学领域在逐步引入AI技术,并从满足基础功能需求向提升个性化、智能化诊疗服务体验方向发展。未来可围绕提升全科医生和患者技术接受度方面加强国家/地区、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文摘目的 探究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2019年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住院老年T2DM患者共469例,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65.3%比34.7%,P<0.05)。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组(T2DM+Sar组)年龄高于T2DM无肌少症组(T2DM组)(P<0.01)。T2DM+Sar组49例,T2DM组420例。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后纳入糖尿病无肌少症组153例(T2DM组),T2DM+Sar组45例,矫正性别、年龄混杂因素后,T2DM+Sar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显著低于T2DM组(P <0.01),T2DM+Sar组中,BMI<24kg/m2患者比例更高(53.6%比11.1%,P<0.01),合并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例更高(P<0.05)。T2DM+Sar组较T2DM组,Morse跌倒评分更高,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更低,5次坐站所需时间更长、优势手握力低(均P<0.05),T2DM+Sar组的优势侧上肢臂围更细,总瘦组织含量、骨矿物质含量、内脏脂肪面积均低于T2DM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OR=3.348,95%CI:1.252~8.955)、内脏脂肪面积(OR=1.042,95%CI:1.005~1.079)、血尿酸(OR=1.007,95%CI:1.002~1.012)是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BMI (OR=0.512,95%CI:0.363~0.721)、骨矿物质含量(OR=0.037,95%CI:0.008~0.186)是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的保护因素。在BMI<24kg/m2的老年T2DM患者群体中,血尿酸(OR=1.010,95%CI:1.003~1.017)为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下肢平均腿围(OR=0.624,95%CI:0.447~0.87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195,95%CI:0.040~0.945)、总瘦组织含量(OR=0.889,95%CI:0.797~0.990)为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在老年T2DM的管理中,不建议将BMI控制在过低水平,身体成分对于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预测作用可能比BMI更有意义。
文摘目的探究全胰切除术(total pancreatectomy,TP)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术后短期并发症与长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TP(TP组)和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PD(PD组)的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将PD组患者分为胰瘘高风险PD组和复发高风险PD组。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后,比较TP组与胰瘘高风险PD组、复发高风险PD组术后短期手术疗效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 d死亡率、住院时间等)、长期手术疗效指标(总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TP组患者32例,PD组174例(胰瘘高风险PD组99例,复发高风险PD组15例)。(1)TP组与胰瘘高风险PD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TP组患者29例、胰瘘高风险PD组患者56例。TP组无胰瘘发生,胰瘘高风险PD组胰瘘发生率为19.64%(P=0.027),两组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Dindo分级、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30 d死亡率等短期手术疗效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时,两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2)TP组与复发高风险PD组:由于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故TP组32例患者、复发高风险PD组15例患者均纳入分析。TP组无胰瘘发生,复发高风险PD组胰瘘发生率为20.00%(P=0.028),两组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Dindo分级、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30 d死亡率等短期手术疗效指标亦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截至末次随访,与复发高风险PD组比较,TP组中位总生存期更长(37.68个月比15.24个月,HR=2.551,95%CI:1.144~5.689,P=0.01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复发高风险PD、术前合并梗阻性黄疸是胰腺癌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胰瘘高风险胰腺癌患者,TP可取得与PD相当的短期手术疗效和长期生活质量,且术后无胰瘘负担。对于复发高风险胰腺癌患者,TP可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