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协和医院经皮心内膜心肌活检临床操作规范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希奇 田庄 +2 位作者 方全 荆志成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经皮心内膜心肌活检是利用心肌活检钳经外周血管夹取心内膜心肌组织的技术,迄今在临床上应用已超过50年,且相关技术不断更新。目前心内膜心肌活检及心肌病理学诊断已成为诊断心肌炎、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已进行500余... 经皮心内膜心肌活检是利用心肌活检钳经外周血管夹取心内膜心肌组织的技术,迄今在临床上应用已超过50年,且相关技术不断更新。目前心内膜心肌活检及心肌病理学诊断已成为诊断心肌炎、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已进行500余例心内膜心肌活检操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特制定经皮心内膜心肌活检临床操作规范,主要包括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标本处理及术后监测等,并提出了并发症的处理策略。由于经皮心内膜心肌活检具有漏检的可能,需与超声心动图、心脏MRI及心血管病理学等方面专业医师密切配合,以减少漏诊、误诊。建议全国心内科医师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此项检查,以提高我国心肌炎、心肌病的精准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心肌病 心内膜心肌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案例分析”谈医学院校导师如何改进对被指导者的考评反馈
2
作者 李玥 魏怡真 +3 位作者 朱惠娟 刘继海 薛华丹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教学案例,重点阐述医学院校临床及转化医学导师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围绕"如何做好被指导者的考评反馈"工作,首先提出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反映的导师制内涵即导师需具备的核心能力,进...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教学案例,重点阐述医学院校临床及转化医学导师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围绕"如何做好被指导者的考评反馈"工作,首先提出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反映的导师制内涵即导师需具备的核心能力,进而对问题逐一进行深入分析,如导师类型和关系、导师应具备的沟通与管理能力、心理社会支持能力、职业规划能力等,结合上述能力分析逐一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导师 学生 考评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肺动脉耦联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右心室功能异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右心室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孙珂悦 秦晓涵 +14 位作者 张丁丁 万荣琪 王佳琪 余嘉奇 赖晋智 杨德彦 范静波 程中伟 程康安 高鹏 张丽华 邓华 方全 刘永太 陈太波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xAF)合并右心室功能异常(RV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右心室-肺动脉耦联(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肺动脉收缩压,TAPSE/PASP)对其射频消融术后右心室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9月1日至202...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xAF)合并右心室功能异常(RV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右心室-肺动脉耦联(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肺动脉收缩压,TAPSE/PASP)对其射频消融术后右心室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9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PxAF患者256例,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190例,其中男性122例,占比64.2%,平均年龄(62.5±9.1)岁。根据患者基线右心室功能,将患者分为RVD组(81例)和非RVD(non-RVD)组(109例)。去除RVD组中术后资料缺失者21例,根据术后右心室收缩功能恢复情况,将RVD组60例患者分为恢复亚组(41例)和未恢复亚组(19例)。收集患者基线、术后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分别于出院后3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次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和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终点。分析比较RVD组和non-RVD组患者及术后右心室功能恢复亚组和未恢复亚组的临床指标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RVD和术后右心室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右心室-肺动脉耦联对PxAF合并RVD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右心室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结果RVD组欧洲心律学会分级≥Ⅲ级患者比例高于non-RVD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E/A、左心房峰值纵向应变、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右心室四腔心切面整体纵向应变、TAPSE和TAPSE/PASP在RVD组低于non-RVD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eGFR、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和E/A是PxAF合并RV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右心室功能恢复亚组的基线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TAPSE/PASP高于未恢复亚组,年龄低于未恢复亚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证实,LVEDV和TAPSE/PASP为术后右心室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B=0.034和6.721,P=0.020和0.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APSE/PASP和LVED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和0.732(均为P<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585 mm/mmHg和125 ml。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TAPSE/PASP和LVEDV是术后右心室功能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均为P<0.01)。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PxAF合并RVD患者与非RVD的患者相比,临床症状更重,左心室和左心房功能更差,eGFR更低;右心室-肺动脉耦联和LVEDV对阵发性房颤合并RVD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右室功能恢复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右心室功能异常 射频消融 右心室-肺动脉耦联 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肺动脉收缩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细胞外容积对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心肌病治疗后心脏缓解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芦阳 黎婧怡 +3 位作者 郭玉博 王怡宁 李剑 田庄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3-590,共8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测量的基线细胞外容积(ECV)在预测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心肌病(AL-CA)治疗后心脏缓解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AL-CA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MR测量基线...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测量的基线细胞外容积(ECV)在预测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心肌病(AL-CA)治疗后心脏缓解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AL-CA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MR测量基线ECV和其他相关参数。依据治疗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来评估心脏缓解程度:NT-proBNP≤350 pg/ml为完全缓解;NT-proBNP较基线下降>60%且没有达到完全缓解标准为很好的部分缓解;NT-proBNP较基线下降31%~60%且没有达到很好的部分缓解标准为部分缓解;NT-proBNP较基线下降≤30%为无缓解。分别将出现首次心脏缓解(包括部分缓解、很好的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和出现最佳心脏缓解(包括部分缓解、很好的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作为研究终点。按照随访结束时是否出现心脏缓解将患者分为心脏缓解组(n=24,包括部分缓解7例、很好的部分缓解14例、完全缓解3例)与未缓解组(n=16)。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基线ECV对心脏缓解的影响。通过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判断和比较不同基线ECV患者的心脏缓解概率和时间差异。结果:在全部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70%),平均年龄(58±8)岁。λ型AL-CA患者32例(80%)。中位随访568(155,1049)d期间,15例在治疗后60 d时出现心脏部分缓解,3例可达到很好的部分缓解;治疗后720 d至随访结束,共3例达到完全缓解。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基线ECV(HR=0.937,95%CI:0.879~0.999,P=0.045)和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方案(HR=3.279,95%CI:1.098~9.796,P=0.033)是首次心脏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最佳心脏缓解,基线ECV(HR=0.931,95%CI:0.867~1.000,P=0.048)和达雷妥尤单抗一线治疗方案(HR=3.132,95%CI:1.052~9.319,P=0.040)同样也是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与基线≥54%患者比,基线ECV<54%患者更早获得首次心脏缓解(log-rankP=0.014);与基线ECV≥55%患者比,基线ECV<55%患者更可能达到最佳心脏缓解(log-rank P=0.006)。结论:由CMR测量的基线ECV可作为AL-CA患者治疗后心脏缓解的独立预测指标,较低的基线ECV水平与更快和更好的心脏缓解相关。达雷妥尤单抗一线治疗方案显示出更佳的心脏缓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链型淀粉样变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成像 细胞外容积分数 心脏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在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石羽茜 朱惠娟 +8 位作者 薛华丹 李玥 罗林枝 李航 梁乃新 邱杰 魏怡真 孙俊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评价体系。方法以360°评价法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构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并用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评价体系。方法以360°评价法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构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并用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的培养评价。结果最终构建了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者、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等内容。结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可全面、直观地体现临床医学博士后的胜任力发展情况,且可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方案,持续提升临床医学博士后的核心胜任力,为医学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0°评价体系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博士后 核心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心肌病诊断新路径:从高分辨影像到分子精准医学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炜 王怡宁 +2 位作者 代静文 金征宇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原发性心肌病的既往定义是一大类未明原因造成的心肌直接异常,而非继发于缺血、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其临床诊断路径局限于描述心肌损害以后造成的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如扩张、肥厚、限制以及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 原发性心肌病的既往定义是一大类未明原因造成的心肌直接异常,而非继发于缺血、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其临床诊断路径局限于描述心肌损害以后造成的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如扩张、肥厚、限制以及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等。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分辨影像技术和分子精准医学的突破性进展,先前的原发性心肌病定义以及诊断路径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新时代下,具有条件的大型医学中心应采用新的临床诊断路径,其内容涵盖高分辨影像与遗传学分析,可为原发性心肌病提供更为充分的影像与精准医学信息,并为后续的影像组学分析、基因治疗、靶向药物研发、遗传学咨询等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心肌病 临床路径 高分辨影像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 被引量:22
7
作者 林路 王怡宁 +7 位作者 易妍 曹剑 孔令燕 钱浩 张洪芝 吴炜 王沄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3月至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3例,采用第3代双源CT行ATP负荷70 kV动态心肌灌注成像(MPI)(前瞻性心电触发摇篮床扫描模式,收缩末期采集,扫描时间32 s)联合前...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3月至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3例,采用第3代双源CT行ATP负荷70 kV动态心肌灌注成像(MPI)(前瞻性心电触发摇篮床扫描模式,收缩末期采集,扫描时间32 s)联合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基于AHA-17段模型,定量计算ATP负荷下心肌血流量(MBF),比较血流灌注正常及异常节段MBF值;基于SCCT-18段模型评价CCTA图像质量,计算CT检查有效剂量(ED)。以后续介入冠状动脉造影(CCA)为参照,分析CCTA(对CCA≥50%狭窄)及MPI(分别对CCA≥50%及≥70%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3例行ATP负荷MPI联合CCTA检查的患者中,有12例行后续CCA检查。ATP负荷MPI中,共13例(56.5%)患者的77个(19.7%)心肌节段有血流灌注缺损,其MBF值明显低于血流灌注正常心肌节段[(93±22)ml/(100 ml·min)比(147±27)ml/(100 ml·min);t=15.978,P=0.000]。CCTA检查中,93.9%(308/328)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用于诊断。分别以冠状动脉血管及节段为单位评价,CCTA对CCA中≥50%狭窄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93.5%和93.7%及90.9%、97.8%、96.8%;ATP负荷MPI对CCA中单支血管≥50%及≥70%狭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8.7%、100%和89.5%及91.7%、100%和97.9%。MPI联合CCTA一站式扫描的总ED为(3.9±1.3)m Sv[MPI:(3.5±1.2)m Sv,CCTA:(0.3±0.1)m Sv]。结论第3代双源CT下ATP负荷70 kV动态MPI联合前瞻性大螺距CCTA扫描方案具有临床可行性和诊断可靠性,并可显著降低检查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ATP负荷CT动态心肌灌注成像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第3代双源CT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预后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辉 刘震宇 +2 位作者 张抒扬 沈珠军 方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PCI的30d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STEMI行直接PCI的患者870例,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92例(≥80岁)和对照组778例(45~79岁),对比...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PCI的30d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STEMI行直接PCI的患者870例,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92例(≥80岁)和对照组778例(45~79岁),对比2组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药物治疗以及30d预后,分析30d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高龄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3dvs 10d,P=0.000),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55%vs59%,P=0.007),心源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和30d全因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5%vs 6.0%,22.8%vs8.6%,19.6%vs 5.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是所有STEMI患者30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HR=1.898,95%CI:1.030~3.497,P=0.040);而女性(HR=4.894,95%CI:1.572~15.234,P=0.006)和急性肾损伤(HR=10.155,95%CI:3.140~32.837,P=0.000)是高龄组30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龄STEMI患者即使接受了直接PCI,其30d全因死亡率仍高于年龄〈80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再灌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动静脉内瘘对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叶文玲 方理刚 +1 位作者 马杰 李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研究长期存在的动静脉内瘘(AVF)对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动力学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60岁长期使用AVF作为血管通路的非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规律血液透析患者50例,采用超声稀释法检测AVF流量(Qa)、搏出量(... 目的研究长期存在的动静脉内瘘(AVF)对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动力学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60岁长期使用AVF作为血管通路的非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规律血液透析患者50例,采用超声稀释法检测AVF流量(Qa)、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中心血容量(CBV)、外周血管阻力(PR)等血液动力学参数,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临床心功能评估,于血液透析次日检测超声心动图,分层分析Qa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 Qa与SV、CO、CI的关系最佳回归型为三次多项模型,当Qa>2.0 L/min时,CO明显增加,PR明显降低(P均<0.05);Qa 0.6~2.0 L/min组与Qa<0.6 L/min组的CO、CI及P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Qa>2.0 L/min组的心功能明显差于其余两组(P均<0.05)。超声心动图提示,3组间左房直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下腔静脉、肺动脉收缩压随着Qa的升高而增加,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分数随着Qa的升高而降低,LVESD、LVEDD及下腔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长期AVF可明显影响透析患者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动力学,三次多项回归曲线为Qa与SV、CO、CI关系的最佳拟合曲线。心脏对AVF的长期适应性改变表现为左室心腔扩大、室壁增厚。当Qa>2.0 L/min时,PR降低及CO增加更加明显,心力衰竭风险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伴严重儿茶酚胺心肌病5例围手术期治疗 被引量:11
10
作者 连鹏鹄 丁莉 +3 位作者 张学斌 张玉石 纪志刚 李汉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伴严重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与术后心功能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嗜铬细胞瘤伴严重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共5例,总结5例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行超声...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伴严重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与术后心功能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嗜铬细胞瘤伴严重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共5例,总结5例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评估术前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及手术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5例患者术前嗜铬细胞瘤伴严重儿茶酚胺心肌病诊断较明确,药物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前改善,4例患者术后7~10天LVEF较药物治疗后明显升高,1例患者术后3个月LVEF好转。结论:嗜铬细胞瘤伴严重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术前需充分药物准备,心功能异常可在手术切除肿瘤后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类 心肌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宋兰 张竹花 +6 位作者 王怡宁 孔令燕 周璐 张抒扬 冯逢 张立仁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为参考标准,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OMI患者同期行心脏64SCT、MRI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每搏...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为参考标准,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OMI患者同期行心脏64SCT、MRI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和舒张末心肌质量(MM)。结果64SCT和MRI在测定左室功能参数方面(EDV、ESV、SV、EF和MM)具有高度相关性(r=0.788~0.976,P<0.001),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一致性可被临床接受。Echo与MRI的一致性界限显著大于64SCT与MRI的一致性界限(P<0.05)。64SCT诊断EF<50%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是84.6%,100%和92.9%,Echo分别是61.5%,66.7%和64.3%。配对McNemar检验示64SCT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Echo(P<0.01)。Echo较64SCT更大地高估了EDV、ESV及SV(P<0.05),但EF的均值差差异无显著性。结论64SCT在定量评价OMI患者左心功能方面准确、可靠,准确性高于Echo,64SCT与MRI相关性及一致性好,优于Echo与MRI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功能 CT 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田然 张磊楠 +7 位作者 张婷婷 黎婧怡 陈连凤 刘震宇 沈珠军 曾勇 谢洪智 张抒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LTL)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早发冠心病患者128例(早发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40例),非冠心病患者128例(非冠心病组),两组≤30岁、31~4... 目的:探究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LTL)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早发冠心病患者128例(早发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40例),非冠心病患者128例(非冠心病组),两组≤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年龄段患者均为2、14、65、47例。采用荧光定量方法测定外周血LTL,采用Spearma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TL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男性比例、Gensini评分较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高,端粒与单拷贝基因比率(T/S比率)、LTL较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发冠心病组外周血T/S比率较非冠心病组显著降低(0.88±0.86 vs 1.10±0.57,P〈0.05),但两组10年T/S比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7±0.10vs-0.25±0.07,P=0.63)。早发冠心病组及和非冠心病组T/S比率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5,P=0.002;r=-0.316,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组患者LTL与高脂血症(r=-0.415,P=0.049)、糖尿病(r=-0.472,P=0.036)均呈明显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组LTL与年龄呈负相关(B=-0.023,P=0.038);非冠心病组LTL与年龄(B=-0.027,P=0.000)、吸烟史(B=-0.278,P=0.01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0.297,P=0.046)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男性更多见、LTL更短、冠状动脉病变更加严重。与非冠心病组比较,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LTL明显缩短但缩短速率并未增加。早发冠心病患者LTL与高脂血症、糖尿病明显负相关,年龄的增长是导致其端粒缩短的最主要因素;而对于非冠心病患者,除了年龄增长外,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变也是引起端粒缩短加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 端粒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无对比剂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路 张晓娜 +6 位作者 雷红 王亮 沈珠军 陈未 王振捷 金征宇 王怡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6-413,共8页
目的评价无对比剂1.5T磁共振自由呼吸全心冠状动脉成像(MRCA)对冠心病≥50%及≥70%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性能。方法前瞻性纳入41例冠心病拟行介入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患者,行无对比剂1.5T自由呼吸全心MRCA。同时判断是否存在≥50%及≥70%... 目的评价无对比剂1.5T磁共振自由呼吸全心冠状动脉成像(MRCA)对冠心病≥50%及≥70%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性能。方法前瞻性纳入41例冠心病拟行介入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患者,行无对比剂1.5T自由呼吸全心MRCA。同时判断是否存在≥50%及≥70%管腔狭窄,以ICA为参考标准评估诊断效能,比较两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结果41例患者均完成MRCA,平均扫描时间(10.1±2.2)min。MRCA诊断≥50%及≥7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在患者水平分别为100%(95%CI:89%~100%)及82%(95%CI:63%~94%)、38%(95%CI:9%~76%)及54%(95%CI:25%~81%)、88%(95%CI:73%~95%)及73%(95%CI:57%~85%);在血管水平分别为95%(95%CI:87%~99%)及86%(95%CI:73%~95%)、58%(95%CI:45%~71%)及76%(95%CI:65%~85%)、78%(95%CI:69%~84%)及80%(95%CI:71%~86%)。MRCA在血管节段水平诊断≥50%狭窄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诊断≥70%狭窄(97%比88%;χ^(2)=5.73,P=0.017),特异性明显低于诊断≥70%狭窄(86%比94%;χ^(2)=14.12,P<0.001)。结论无对比剂1.5T自由呼吸全心MRCA诊断冠状动脉≥50%及≥70%狭窄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与诊断≥50%狭窄相比,MRCA诊断≥70%狭窄在血管节段水平的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与心脏核磁共振钆延迟增强对心肌淀粉样变性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15
14
作者 冀晋 方理刚 +1 位作者 方全 朱文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比较心脏核磁共振(CMR)钆延迟增强与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对心肌淀粉样变性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0例心肌淀粉样变性CMR钆延迟显像与2D-STE测定的心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结果:10例患者中CMR均有心室延... 目的:比较心脏核磁共振(CMR)钆延迟增强与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对心肌淀粉样变性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0例心肌淀粉样变性CMR钆延迟显像与2D-STE测定的心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结果:10例患者中CMR均有心室延迟强化,而2D-STE显示9例存在心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减低。两种技术对心肌淀粉样变性左心室受累的诊断一致性为90%。4例患者同时存在双心室的应变异常与CMR延迟强化,4例患者CMR未提示右心室受累但右心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已出现异常,1例CMR提示室间隔延迟强化,左、右心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均下降。结论:2D-STE和CMR对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左心室受累有很好的一致性,2D-STE对右心室心肌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可能较CMR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 淀粉样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心脏受累的声像图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晓东 方理刚 +4 位作者 蔡胜 王亚红 徐钟慧 王蕾 李建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心脏受累的超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VL心脏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特点。13例患者均为女性,10例为首次发病,3例为复发患者;8例既往因子宫平滑肌瘤...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心脏受累的超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VL心脏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特点。13例患者均为女性,10例为首次发病,3例为复发患者;8例既往因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全切或部分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短,4例出现腹胀、下肢水肿,3例出现活动后心悸,1例出现月经过多,另有3例无明显自觉症状。超声表现为:13例患者均可见右心腔(62%位于右心房,38%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和下腔静脉相连的中低回声占位性病变,其中右心腔占位9例为团块状、4例为条索状;10例患者伴有盆腔或子宫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占位,其中60%病灶可见丰富血流。结论 IVL心脏受累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超声检查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超声检查 心脏占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限制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炜 张抒扬 +4 位作者 严晓伟 范中杰 陈未 杨明 阮燕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家族性限制型心肌病(RCM)的临床特点、诊断思路和遗传方式。方法:对2个家系15例RCM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重点观察其中6例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讨论家族性RCM患者的临床及遗传特点。结果:2个RCM家系15例患者,遗传... 目的:探讨家族性限制型心肌病(RCM)的临床特点、诊断思路和遗传方式。方法:对2个家系15例RCM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重点观察其中6例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讨论家族性RCM患者的临床及遗传特点。结果:2个RCM家系15例患者,遗传方式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多为青年,死亡年龄以青中年多见,6例猝死,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所有存活患者均存在心电图异常,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ST段及T波变化,后期出现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提示双心房增大和限制性舒张功能障碍。结论:家族性RCM较为罕见,其遗传学特点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上多见中青年发病和死亡,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源性猝死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心电图表现为心房颤动和非特异性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有其特殊表现。基因学筛查有助于确诊患者和早期诊断无症状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型心肌病 家族性 舒张功能 猝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功能与透析中低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文玲 方理刚 +1 位作者 马杰 李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3-579,共7页
目的研究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DH)的关系。方法以115例窦性心律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9例为IDH(IDH组),其余为对照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透析前临床心脏功能评估,透... 目的研究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DH)的关系。方法以115例窦性心律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9例为IDH(IDH组),其余为对照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透析前临床心脏功能评估,透析次日检测超声心动图,采用GE EchoPAC软件分析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各种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质量指数(LV-MI)、Tei指数、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下降时间(EDT)、脉冲多谱勒二尖瓣舒张早期峰速(E)/舒张晚期峰速度比值(A)、E/组织多谱勒侧壁舒张早期峰速度比值(Em)。结果 IDH组的患者年龄(P=0.045)和心功能不全者的比例(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性别、透析维持时间、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透析前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心动检测结果显示,IDH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SV和CO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在EF、FS、Tei指数及IVRT、EDT、E/A、E/Em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YHA心功能分级为IDH的独立预测因素,NYHA分级每升高1个级别,IDH危险性增加1.134倍。结论 IDH为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透析间期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影响IDH的发生,而透析前NYHA心功能分级与IDH密切相关,为其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心脏功能 超声心动图 透析中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淀粉样变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冀晋 方理刚 +2 位作者 方全 倪超 朱文玲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的常规参数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淀粉样变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的改变。方法 入选2006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心肌淀粉样变(CA)的患者50例,根据LVEF分为CA(LVEF〈50%)组(29例)和CA(...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的常规参数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淀粉样变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的改变。方法 入选2006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心肌淀粉样变(CA)的患者50例,根据LVEF分为CA(LVEF〈50%)组(29例)和CA(LVEF≥50%)组(21例),以健康体检者41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病历资料,进行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测定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分析。结果 CA(LVEF〈50%)组较CA(LVEF≥50%)组左心房收缩末内径[(43.72±4.89)mm比(37.43±6.82)mm,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5.10±6.23)mm比(39.33±4.12)mm,P〈0.01]、左心室收缩末容积[42(37~59)ml比17(14~24)ml,P〈0.01]和舒张末容积[72(63~106)ml比50(46~62)ml,P〈0.01]及脑钠肽水平[664(327~1 338)ng/L比308(179~461)ng/L,P=0.04]明显升高。CA(LVEF〈50%)组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S)、径向峰值应变(GRS)以及圆周峰值应变(GCS)的绝对值小于CA(LVEF≥50%)组及健康对照组[GLS:(-8.46±3.94)比(-13.77±4.05)比(-19.77±2.65);GRS:(15.32±10.00)比(25.18±14.02)比(35.18±12.18);GCS:(-10.18±4.52)比(-18.09±6.56)比(-19.00±3.51);均为P〈0.05];CA(LVEF≥50%)组的GLS与GRS绝对值小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5),而GCS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结论 CA患者可逐渐出现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异常及左心重构,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表明LVEF正常的部分CA患者已存在心肌收缩功能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淀粉样变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改改(综述) 方理刚(审校) 方全(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4-517,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心衰)是当前心血管领域的两大堡垒性疾病,两者常相互共存,且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房颤和心衰并存的患者,远期预后差。目前房颤消融是否作为心衰患者的一线治疗仍值得探讨,心室率控制仍为大部分房颤合并心衰患... 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心衰)是当前心血管领域的两大堡垒性疾病,两者常相互共存,且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房颤和心衰并存的患者,远期预后差。目前房颤消融是否作为心衰患者的一线治疗仍值得探讨,心室率控制仍为大部分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房颤合并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患者心室率控制目标、药物以及器械治疗策略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 心室率控制 器械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石羽茜 李玥 +7 位作者 朱惠娟 张硕 魏怡真 常星 罗林枝 贾雪妍 朱丹彤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干预因素对于不同阶段住院医师培养的影响,以及基于胜任力为核心的毕业后医学培养方案对住院医师能力培养的提升作用,为优化研究生阶段医学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干预因素对于不同阶段住院医师培养的影响,以及基于胜任力为核心的毕业后医学培养方案对住院医师能力培养的提升作用,为优化研究生阶段医学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69名临床医学博士后及515名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进行匿名网络问卷调查。分析临床医学博士后和专业型研究生对于核心胜任力的认知及自评差异。结果临床医学博士后回收有效问卷141份(83.43%,141/169),专业型研究生回收有效问卷264份(51.26%,264/515),两群体中,均超过85%的学员“认同”或“非常认同”疫情期间对于医生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胜任力自评结果显示,除“自我提高”条目无差别外,其他条目临床医学博士后自评得分均显著高于专业型研究生(P均<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干预因素,对住院医师胜任力认知具有提升作用;采用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为核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模式能够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是有效的住院医师培养方案;建议院校教育阶段应注重住院医师职业规划教育,进一步探索与毕业后教育紧密结合的院校教育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医学博士后 住院医师 核心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