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恩慈 柳志红 +6 位作者 何建国 倪新海 顾晴 赵智慧 杨涛 郑亚国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3-516,共4页
目的:了解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钙离子拮抗剂使用情况及生存状况,比较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连续纳入进行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56例,其中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患... 目的:了解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钙离子拮抗剂使用情况及生存状况,比较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连续纳入进行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56例,其中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患者23例为阳性组,阴性患者133例为阴性组。对23例阳性患者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其用药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分级及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模型对阳性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血流动力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56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13例,男女比例是1:2.6。其中,阳性组23例,占总人数14.7%。阳性组平均随访时间是(50.9±3.8)个月,有13例患者坚持服用地尔硫,平均用量是(277±108)mg/d,(范围90-450 mg/d),3例坚持服用氨氯地平,用量分别为15 mg/d、7.5 mg/d、7.5 mg/d。阳性患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1.3%,86.6%,以及79.9%。阳性组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较阴性组低(P均为0.001),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阴性组(P=0.009)。阳性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较阴性组低(P=0.001)。结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中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患者比例较低,阳性患者1、3、5年的生存率高于预测生存率,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及血清学指标NT-pro BNP好于阴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药物联合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7
2
作者 曾伟杰 何建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8-320,共3页
肺动脉高压常呈进展性发展并危及生命。目前单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联合治疗是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并成为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对联合药物治疗的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改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 被引量:5
3
作者 曾伟杰 孙云娟 +6 位作者 卢献灵 熊长明 顾晴 倪新海 柳志红 程显声 何建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5-05至2009-08期间在我院本部肺血管病诊治中心住院并新诊断为IPAH的患者89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DE5抑制剂分为PDE5抑制剂组(52例)及对照组(3... 目的:探讨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5-05至2009-08期间在我院本部肺血管病诊治中心住院并新诊断为IPAH的患者89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DE5抑制剂分为PDE5抑制剂组(52例)及对照组(37例)。通过回顾性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电话随访和(或)查阅患者门诊病历获取患者生存状态及治疗情况。结果:PDE5抑制剂组及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心率、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血流动力学及接受基础治疗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89例患者平均随访(20.12±14.69)月,随访期间26例患者死亡。PDE5抑制剂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PDE5抑制剂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PDE5抑制剂组1、2、3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未包括6分钟步行距离时,84例患者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体重(风险比=0.944,P=0.047),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风险比=0.934,P=0.006),接受PDE5抑制剂治疗(风险比=0.314,P=0.006)三参数将有助于评估IPAH患者的预后。当纳入6分钟步行距离时(n=4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风险比=0.860,P=0.004)、6分钟步行距离(风险比=0.984,P=0.001)及接受PDE5抑制剂治疗(风险比=0.072,P=0.001)三参数将有助于评估IPAH患者的预后。结论:PDE5抑制剂对改善IPAH患者的预后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免疫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郑亚国 何建国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9-471,共3页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免疫炎症因素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其可能成为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新靶点。本文就免疫炎症参与肺动脉高压的机制及免疫调节治疗的研究现状...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免疫炎症因素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其可能成为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新靶点。本文就免疫炎症参与肺动脉高压的机制及免疫调节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免疫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董琳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59,共2页
血吸虫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流行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吸虫病可以导致肺动脉高压,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血吸虫病列为肺动脉高压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本文将针对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点以及临床研究... 血吸虫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流行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吸虫病可以导致肺动脉高压,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血吸虫病列为肺动脉高压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本文将针对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点以及临床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肺动脉高压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胡恩慈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阿司匹林对于动脉血栓的防治作用证据充分,但对于阿司匹林能否预防静脉血栓至今仍存有争议。近几年,一些临床的研究证据显示阿司匹林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型骨科手术后使用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证据较... 阿司匹林对于动脉血栓的防治作用证据充分,但对于阿司匹林能否预防静脉血栓至今仍存有争议。近几年,一些临床的研究证据显示阿司匹林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型骨科手术后使用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证据较多,而阿司匹林预防不明原因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证据相对较少。本文就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静脉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