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外周血管支架置入杂交手术的早期临床结果 被引量:2
1
作者 龚丁旭 孙寒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688-690,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外周血管(冠状动脉以外的血管)支架置入杂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全麻后外周血管造影及支架置入,支架置入完后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5例术后心脏和外周血管症状消失,早期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AL...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外周血管(冠状动脉以外的血管)支架置入杂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全麻后外周血管造影及支架置入,支架置入完后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5例术后心脏和外周血管症状消失,早期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ALT为(38.4±6.9)U/L,AST为(28.0±8.2)U/L,与术前ALT(36.6±7.5)U/L,AST(26.4±7.2)U/L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3例术前术后肾功能均正常,2例合并肾动脉狭窄的术后血尿素氮分别为7.3、6.8mmol/L,术后血肌酐分别61、82μmol/L;术后24h胸液量(842±180)ml,ICU时间(75.4±25.2)h,呼吸机使用时间(24.2±17.4)h,术后住院时间(9.8±2.9)d。5例术后随访2~8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杂交手术早期临床效果明确,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患者术后肝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改变,胸液量、ICU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似,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外周血管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敏烈 孙寒松 +4 位作者 张瑛 罗新锦 唐跃 许建屏 胡盛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1996年11月~2007年12月,对98例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在非体外循环(off-pump coronary arter...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1996年11月~2007年12月,对98例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在非体外循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n=41)或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n=57)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功能等级、既往病史及手术移植血管种类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手术的情况及术后早期心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2组术后2周、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均显著改善(P〈0.05)。与CPB组相比,OPCAB组移植血管数目少[(2.6±0.5)支vs(3.0±0.4)支,t=-3.589,P=0.001],手术时间短[(4.43±0.80)h vs(5.35±1.24)h,t=-4.192,P=0.000],术后住院日短(Z=-4.030,P=0.000),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Z=-1.985,P=0.047),术后较少应用血管活性药物[23例(56.1%)vs44例(77.2%),χ2=4.907,P=0.027],并发症少[0/41(0%)vs6/57(10.5%),P=0.039],术后3个月随访LVEF[(50.42±9.00)%vs(46.09±9.10)%,t=2.037,P=0.045]和LVEDD[(53.2±5.4)mm vs(56.4±7.2)mm,t=-2.056,P=0.043]更理想。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单纯的心肌再血管化是一个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该疾病具有相同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非体外循环组的早期疗效优于体外循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功能不全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