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冬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7-398,共2页
传统观念认为绝经期前女性因有雌激素对心血管发挥保护作用而极少可能患冠心病,因而使医生降低了对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的警惕性。事实上绝经期前女性的冠心病并不罕见,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绝经期前 女性 冠心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心肌缺血后适应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昌琳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9-480,F0003,共3页
过去十年中,心肌梗死的治疗策略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心肌再灌注损伤在最终心肌梗死面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再灌注时的缺血后适应已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最有前景的措施之一。本文将就缺血后适应在动物心肌... 过去十年中,心肌梗死的治疗策略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心肌再灌注损伤在最终心肌梗死面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再灌注时的缺血后适应已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最有前景的措施之一。本文将就缺血后适应在动物心肌梗死模型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研究,心肌缺血后适应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其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帮助未来关于缺血后适应的研究尽快获得成功,并促使该项充满希望的技术早日广泛应用于导管室再灌注治疗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进展并接受支架介入治疗的危险因素预测评分
3
作者 延荣强 陈纪林 +12 位作者 高立建 杨跃进 李建军 乔树宾 徐波 姚民 秦学文 刘海波 吴永健 袁晋青 陈珏 戴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进展并接受支架介入治疗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预测评分,探讨早期鉴别高危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34例患者,在冠状动脉(冠脉)罪犯病变介入治疗时发现有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并...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进展并接受支架介入治疗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预测评分,探讨早期鉴别高危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34例患者,在冠状动脉(冠脉)罪犯病变介入治疗时发现有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并在(10.5±7.9)月后随访造影。根据随访期间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进展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分为介入治疗组(n=86)和非介入治疗组(n=148)。探讨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进展并接受支架治疗的危险因素预测评分。结果:介入治疗组比非介入治疗组的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43.0%vs 29.7%)及吸烟者所占比例(67.4%vs52.0%)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冠脉造影(冠造)的结果介入治疗组比非介入治疗组的血管最小内径小,病变长度长;10个月随访冠造结果介入治疗组比非介入治疗组的血管最小内径小、病变长度长、管腔丢失多、狭窄程度进展快。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复杂病变(B2/C)、钙化病变、分叉病变、吸烟及2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是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容易进展并接受介入治疗的独立预测因子。危险因素预测评分为3、4和5的患者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接受支架治疗的比例分别是58.1%、93.3%和100.0%,其中68.3%危险评分≥3的患者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接受了支架介入治疗。结论:冠脉介入术中发现的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危险因素预测评分≥3的高危患者,应接受积极血运重建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介入治疗 药物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静涵 乔树宾 +17 位作者 吴永健 刘海波 陈珏 秦学文 杨跃进 袁晋青 徐波 姚民 胡奉环 杨伟宪 吴元 戴军 尤士杰 马卫华 李建军 陈纪林 陈在嘉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对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女性和男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04至2008-12于我院行急诊PCI的STEMI女性患者118例(女性组),另选同期男性患者319例作为对照(... 目的:对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女性和男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04至2008-12于我院行急诊PCI的STEMI女性患者118例(女性组),另选同期男性患者319例作为对照(男性组)。两组术后6个月后行临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所有患者完成1年临床随访。结果:女性组的发病年龄和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均高于男性组(P均<0.05);吸烟比例低于男性组(P<0.05);三支病变、分叉病变比例女性组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靶病变血管直径、靶病变长度均少于男性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的冠脉造影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住院期心脏性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亚急性血栓发生率、院内靶病变血运重建及住院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女性患者和307例男性患者完成1年临床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女性组心脏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晚期血栓、支架内再狭窄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IABP和心源性休克为住院期心脏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和女性为随访期心脏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男性相比,女性STEMI患者年龄较高,合并危险因素比例多,女性组住院期和随访期心脏性死亡率高于男性,两者有统计学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特点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4
5
作者 裴汉军 俞梦越 +11 位作者 吴永健 杨跃进 乔树宾 陈纪林 秦学文 陈珏 姚民 刘海波 尤士杰 袁晋青 戴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06-01至2008-12连续入院并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1 9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两组:左主干病变组(n=693)和非左主干病变组(n=11 263),比较两组患者间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06-01至2008-12连续入院并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1 9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两组:左主干病变组(n=693)和非左主干病变组(n=11 263),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以及优势冠状动脉。结果:全部患者平均年龄(55±10)岁,其中9 767例(81.70%)为男性,心肌梗死史5 383例(45.02%),不稳定性心绞痛5 624例(47.04%),合并瓣膜病819例(6.85%)。单因素分析表明左主干病变组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合并糖尿病史患者均高于非左主干病变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OR 1.047 95%CI 1.038-1.056;P<0.001)、性别(OR 2.061 95%CI 1.613-2.633;P<0.001)、糖尿病史(OR1.309 95%CI 1.024-1.675;P<0.05)、高胆固醇血症(OR 1.303 95%CI 1.007-1.686;P<0.05)和冠状动脉右优势型(OR0.454 95%CI 0.333-0.620;P<0.001)为左主干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为复杂高危病变,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史及优势冠状动脉可能在左主干病变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冠心病 糖尿病 优势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1
6
作者 何晨 唐晓芳 +13 位作者 袁晋青 杨跃进 陈纪林 陈珏 尤士杰 吴元 李建军 刘海波 吴永健 姚民 秦学文 戴军 乔树宾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测定其血浆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以探讨LP-PLA2与各型冠心病的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斑块稳定程度的关系。方法:将入选收住本院的患者分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测定其血浆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以探讨LP-PLA2与各型冠心病的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斑块稳定程度的关系。方法:将入选收住本院的患者分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8例,稳定性心绞痛组54例,冠脉造影正常者44例为对照组。入选冠心病患者的确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和中华医学会的相关指南。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同时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四组患者LP-PLA2浓度。所得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三组中的男性,高血压和吸烟史的比例较对照组高,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急性心肌梗死组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1MP-1)以及新喋呤均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在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中LP-PLA2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组内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LP-PLA2的水平有逐步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支数相同时,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病变支数相同的患者合并结果显示:随着病变支数增加,LP-PLA2水平逐步升高,多支病变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脉病变的支数增加,LP-PLA2水平及Gensini积分呈现逐步升高趋势,3支病变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LP-PLA2的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R=0.02,P=0.82)、新喋呤(R=-0.11,P=0.14)、MMP-9(R=-0.15、P=0.40)以及TIMP-1(R=0.12,P=0.11)皆无相关性。结论:LP-PLA2的水平与冠脉的病变支数有着密切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脉的狭窄程度。LP-PLA2与冠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稳定与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实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炎症因子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文广 裴汉军 +11 位作者 吴永健 杨跃进 乔树宾 陈纪林 秦学文 陈珏 姚民 刘海波 尤士杰 袁晋青 戴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糖尿病患者,再次实施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次PCI术后的患者经临床无创检查(常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证实为复发性心肌缺血;经冠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糖尿病患者,再次实施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次PCI术后的患者经临床无创检查(常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证实为复发性心肌缺血;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既往置入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狭窄≥50%)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共入选684例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169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患者515例(非糖尿病组)。随访观察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远期疗效。结果:半年随访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再次实施血管重建术均为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9.2±10.4)月,发现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3%,再次血运重建率为7.3%,死亡率为2%。非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7%;再次血运重建率为7.9%;死亡率为0.9%。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再狭窄糖尿病患者再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是治疗再狭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狭窄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初发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振燕 吴永健 +6 位作者 吴元 王倩倩 宋光远 裴汉军 杨跃进 陈兰英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初发高血糖的临床研究即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发病早期血糖变化规律,及高血糖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关系,以明确反应性高血糖变化规律并及早发现合并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以指导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初发高血糖的临床研究即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发病早期血糖变化规律,及高血糖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关系,以明确反应性高血糖变化规律并及早发现合并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以指导治疗。方法:从2009-02到2009-09,连续入选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在发病48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7天连续6天清晨6点采集患者空腹血液,化验血糖浓度,在出院前进行OGTT,共纳入有效病例158例,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OGTT分类标准分为糖代谢正常者、糖调节受损者和新诊断糖尿病者;非糖尿病患者包括糖代谢正常者和糖调节受损者,评价血糖水平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变化规律。以入院第2天空腹血糖≥7.0 mmol/L为高血糖,评价高血糖与OGTT阳性的关系。结果:158例患者中糖代谢正常者占27.8%(44/158)、糖调节受损者占41.1%(65/158)、新诊断糖尿病者占31.0%(49/158)。所有患者平均血糖在入院后第4天降至正常水平,糖代谢正常者平均血糖在入院后第2天降至正常水平,非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在第3天降至正常水平。空腹高血糖与OGTT阳性一致性检验Kappa=0.338,P=0.000,在校正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第2天空腹血糖≥7.0 mmol/L都是糖尿病(OGTT阳性)的预测因素(风险比=4.75,95%可信区间2.304~9.79,P=0.000)。结论: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需要进一步通过OGTT及时发现合并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以指导临床治疗;AMI患者反应性高血糖一般持续2~3天,如果存在持续高血糖提示患有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的可能性大。高血糖是患有糖尿病的一个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葡萄糖耐量试验 高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中能量代谢重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9
作者 陈游洲 袁建松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6-308,共3页
应用神经体液拮抗剂可以明显降低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预后仍较差。重新评估心衰时的生物学变化,可能有助于找出新的治疗方法。心衰中心肌能量缺乏和底物利用障碍促进心肌重构的病程进展,即心肌的能量"代谢重构"... 应用神经体液拮抗剂可以明显降低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预后仍较差。重新评估心衰时的生物学变化,可能有助于找出新的治疗方法。心衰中心肌能量缺乏和底物利用障碍促进心肌重构的病程进展,即心肌的能量"代谢重构"。能量代谢重构是心衰治疗的新靶点,但目前对调节心肌能量代谢的通路和机制认识不足,缺少针对代谢相关的酶及蛋白调节的药物。对相关通路的认识可能有助于发现心衰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心衰中心肌代谢重构的特点及心肌能量代谢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心衰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代谢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旋磨及药物洗脱支架在左主干钙化狭窄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锦钢 杨跃进 +14 位作者 吴永健 乔树宾 徐波 袁晋青 陈珏 刘海波 尤世杰 胡奉环 钱杰 窦克非 高展 邱洪 赵杰 陈纪林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球囊扩张术及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钙化狭窄病变。观察旋磨及药物支架治疗对无保护左主干钙化狭窄病变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8例冠状动脉... 目的:通过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球囊扩张术及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钙化狭窄病变。观察旋磨及药物支架治疗对无保护左主干钙化狭窄病变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8例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严重钙化狭窄病变的患者先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然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并对结果进行随访。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1例诊断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其他心脏病事件。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与药物支架置人术渝宁;司》蝴脉左主干严重钙化挟窄病变安全有效,是—种可选择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左主干 旋磨治疗 药物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平 王浩 +7 位作者 田月琴 何作祥 陆叶 郭远林 郑昕 马文君 徐楠 张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通过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估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方法:4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腺苷负荷前、过程中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波(E)和舒张晚期充盈波(A)之比(E/A)... 目的:通过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估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方法:4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腺苷负荷前、过程中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波(E)和舒张晚期充盈波(A)之比(E/A)、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之比(E’/A’)以及E/E’;次日行冠脉造影或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按其结果分组:正常组(n=15);冠脉狭窄50%-70%组(n=15);冠脉狭窄≥70%组(n=16)。比较组间及组内差异,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腺苷负荷前各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苷负荷中正常组与冠脉狭窄≥70%组E/E’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负荷中冠脉狭窄≥70%组E’间隔/A'间隔、E’侧壁/A’侧壁及冠脉狭窄50%~70%组E’侧壁/A’侧壁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均〈0.05)。腺苷负荷前、过程中正常组和冠脉狭窄≥70%组△E’间隔/A’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E’间隔/A’间隔≥0.037判定无显著冠脉狭窄(即狭窄〈70%)的敏感性67%,特异性94%。结论:腺苷可诱发冠脉狭窄≥70%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负荷前及过程中的△E’间隔/A’间隔≥0.037排除冠脉狭窄≥70%的特异性达到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造影 稳定性心绞痛 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凌 田月琴 +8 位作者 袁建松 乔树宾 孙晓昕 郭风 魏红星 方纬 杨敏福 沈锐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变化,以进一步揭示HCM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今后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方法对93例(男65例,女28例,年龄16~68岁)...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变化,以进一步揭示HCM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今后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方法对93例(男65例,女28例,年龄16~68岁)HCM患者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患者均为空腹状态下,静脉注射^(99m)Tc-MIBI 20 mCi、^(18)F-FDG 4 mCi,1小时后行双核素心肌显像。采用半定量评分法分析左心室室壁各节段的灌注及葡萄糖显像情况。结果:93例HCM患者^(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左心室心肌放射性摄取增高患者90例(97%),其中间隔部82例,前壁20例,心尖部15例,外侧壁4例,下后壁3例。93例HCM患者^(18)F-FDG心肌代谢显像结果:31例(33%)患者心肌未见明显显影;13例(14%)患者左心室显影清晰,左心室室壁各心肌节段均可见放射性摄取或明显摄取(得分为-1或-2);49例(53%)患者心肌部分节段有放射性分布,其中间隔36例,前壁35例,心尖部20例,外侧壁33例,下后壁32例。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异常表现具有多样性,灌注显像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肌放射性摄取增高,最多累及部位为间隔部;而代谢显像表现不均一性较为明显,左心室室壁各心肌节段约可见放射性摄取的患者有14%,心肌部分节段可见放射性摄取的患者有53%,而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均未见放射性摄取的占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胰岛素抵抗现象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振燕 吴永健 +6 位作者 吴元 宋光远 裴汉军 王喜梅 唐熠达 徐波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2009-02至2009-09,在我院连续入选158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在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 目的:探讨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2009-02至2009-09,在我院连续入选158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在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按照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组(n=44)、糖调节受损组(n=65)和新诊断糖尿病组(n=49),以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5认为存在胰岛素抵抗,评价不同糖代谢组患者急性期(入院时)与稳定期(出院时)的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158例患者中,胰岛素抵抗者急性期为50.0%(79/158例),稳定期为31.6%(50/158例),胰岛素抵抗比例在急性期明显多于稳定期(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HOMA-IR(0.98±0.81)明显高于稳定期HOMA-IR(0.58±0.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HOMA-IR,新诊断糖尿病组高于糖调节受损组和糖代谢正常组[(1.30±0.84)vs(0.96±0.78)vs(0.57±0.55),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期HOMA-IR新诊断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受损组高于糖代谢正常组[(0.78±0.57)vs(0.57±0.80)vs(0.41±0.51),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显示,第2天空腹血糖[标准化回归系数(β)=0.230,P=0.000]、空腹胰岛素(β=0.758,P=0.000)、体重指数(β=0.087,P=0.005)和糖化血红蛋白(β=0.104,P=0.003)是急性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体重指数(β=0.382,P=0.000)是稳定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结论:无论糖代谢情况如何,胰岛素抵抗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有加重现象;第2天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指数是急性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体重指数是稳定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葡萄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价猪冠状动脉佐他莫司洗脱支架术后早期新生内膜覆盖情况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杰 杨跃进 +7 位作者 徐波 吴永健 胡奉环 钱杰 俞梦越 王天杰 唐跃 徐新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病理和扫描电镜评价猪冠状动脉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术后早期(7天、14天、28天)新生内膜覆盖情况。方法:18只中华小型猪随机分为7天组、14天组和28天组,每组6只,每只猪于右冠状动脉置入一枚佐他莫司...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病理和扫描电镜评价猪冠状动脉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术后早期(7天、14天、28天)新生内膜覆盖情况。方法:18只中华小型猪随机分为7天组、14天组和28天组,每组6只,每只猪于右冠状动脉置入一枚佐他莫司洗脱支架,3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7天、14天及28天时进行OCT检查,观察支架表面新生内膜覆盖情况,并取支架段冠状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用OCT观察3个时间段支架表面新生内膜情况,7天组为(61.3±37.7)μm,14天组为(132.6±103.3)μm,28天组为(244.3±282.3)μ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生内膜覆盖率7天组为(53.62±2.49)%,28天组达到(94.88±2.93)%,病理提示7天时新生内膜以炎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为主,28天时以平滑肌细胞、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为主。结论:OCT在支架术后7天即能清晰观察到新生内膜覆盖情况,佐他莫司洗脱支架术后28天大多数支架丝被新生内膜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佐他莫司洗脱支架 新生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60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及第2届介入创新高峰论坛(2011)会议亮点介绍
15
作者 钱海燕 李建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0-240,共1页
第60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暨第2届介入创新高峰论坛于2011-04—02至2011-04—05在美国东南沿海城市新奥尔良召开,全球各地心血管病专家汇聚一堂,探索心血管病领域的最新进展。会议内容涵盖了心血管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最新临... 第60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暨第2届介入创新高峰论坛于2011-04—02至2011-04—05在美国东南沿海城市新奥尔良召开,全球各地心血管病专家汇聚一堂,探索心血管病领域的最新进展。会议内容涵盖了心血管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最新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新技术和新理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病学会 高峰论坛 会议 介入 年会 心血管病专家 心血管疾病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正常”调药后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春丽 胡奉环 +5 位作者 乔树宾 杨伟宪 邱洪 张峻 刘蓉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9-359,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急性心肌梗死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冠脉狭窄 临床资料 自发性 濒死感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颖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315,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高血糖患者的预后与其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高血糖可直接作用于缺血的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影响预后,增加死亡率。此类患者强化血糖控制对预后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不一。近期多个...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高血糖患者的预后与其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高血糖可直接作用于缺血的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影响预后,增加死亡率。此类患者强化血糖控制对预后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不一。近期多个指南指出,ACS患者应密切监测并适当控制血糖,并防止低血糖,但目前对于血糖的控制目标尚无统一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血糖 强化降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