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移植受体性别对心脏移植术后生存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史立英 黄洁 +6 位作者 胡盛寿 宋云虎 王巍 郑哲 廖中凯 邱建丽 王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0年内连续进行的439例心脏移植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心脏移植受体性别对心脏移植患者中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提取本中心心脏移植数据库中2004-06至2014-06期间完成的439例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数据。将患者按性别...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0年内连续进行的439例心脏移植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心脏移植受体性别对心脏移植患者中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提取本中心心脏移植数据库中2004-06至2014-06期间完成的439例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数据。将患者按性别分为女性受体组(n=76)与男性受体组(n=363)。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危险因素及术后1年内各时间段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监测排异反应的病理评分,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两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与男性受体组比,女性受体组患者年龄较小(P=0.027),体重及体重指数较低(P均〈0.05),术前心肌病比例较高(P〈0.001),术前血肌酐水平较低(P〈0.001);术前体外膜肺氧合(ECMO)应用率、总胆红素水平、抗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率、人白细胞表面抗原(HLA)中A位点错配数目等,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42例女性受体(占55.3%)和193例男性受体(占53.2%)分别在术后1个月、〉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进行EMB,各时间段排异反应病理平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女性受体组和男性受体组术后各时间段的生存率分别为:1年,96.0%vs.94.2%;3年,92.2%vs.91.5%;5年,89.1%vs.88.5%;7年,86.0%vs.81.0%。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在国人心脏移植受体以心肌病为主要病因、供体以男性为主的情况下,受体性别对于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发生以及中期生存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受体性别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继强 凤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8-610,共3页
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高及其心血管疾病的高患病率,使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越来越趋于老龄化。同时,老年患者较低的生理功能储备且多合并伴随疾病使这类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 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高及其心血管疾病的高患病率,使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越来越趋于老龄化。同时,老年患者较低的生理功能储备且多合并伴随疾病使这类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在此类患者中,不使用体外循环且避免过多主动脉操作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年患者能否从中获益更多?既往的报道显示,高风险人群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能获益更多。本文旨在对老年患者的两种手术方式的近远期疗效进行对比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