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 被引量:30
1
作者 袁勋 王文尧 +9 位作者 张阔 杨敏 张璇 陈静 窦克非 颜红兵 吴永健 乔树宾 杨跃进 唐熠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3-727,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的选择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2-01至2013-12行PCI术的患者,按入选、排除标准筛选出合并房颤的患者570例,对所有患者进...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的选择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2-01至2013-12行PCI术的患者,按入选、排除标准筛选出合并房颤的患者57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HADS2及HAS-BLED评分。按照CHADS2评分〈2分或≥2分及是否使用华法林,将患者分为:CHADS2评分〈2卒中低危患者(n=339),其中包括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n=309)、卒中低危用华法林组(n=30例);CHADS2评分≥2分为卒中高危患者(n=231),其中卒中高危未用华法林组(n=200)、卒中高危用华法林组(n=31)。随访15个月比较不同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在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缺血事件、出血事件方面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卒中低危患者相比,卒中高危的患者MACCE发生率更高[P〈0.001,风险比(HR)=2.667,95%可信区间(CI):1.535~4.635],缺血事件更多(P=0.013,HR=2.080,95%CI:1.167~3.709)。570例患者随访结果多因素Cox生存分析,卒中高危未用华法林组与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相比,MACCE和缺血事件发生率均增加(P=0.001,HR=2.985,95%CI:1.532~5.816;P=0.026,HR=2.068,95%CI:1.090~3.925)。卒中高危用华法林组及卒中低危用华法林组的MACCE事件、缺血事件分别与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华法林患者大出血事件多于未用华法林,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低危和卒中高危患者,用华法林均增加小出血风险[P〈0.001,比值比(OR)=4.458,95%CI:1.934~10.277;P=0.002,OR=4.155,95%CI:1.717~10.055]。结论:华法林能够显著的降低卒中高危房颤患者的MACCE及缺血事件发生率,但对于卒中低危的房颤患者,华法林并不能进一步降低MACCE及缺血事件发生率。无论是卒中低危还是卒中高危房颤患者,华法林均增加了小出血风险,但并没有显著性增加大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房颤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血栓栓塞 出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颖 陈游洲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讨Apel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培养1-3 d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心肌细胞,给予AngⅡ刺激。在此基础上给予不同浓度Apelin。测定[3H]亮氨酸掺入量、细胞表面积以及总... 目的:探讨Apel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培养1-3 d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心肌细胞,给予AngⅡ刺激。在此基础上给予不同浓度Apelin。测定[3H]亮氨酸掺入量、细胞表面积以及总蛋白表达量评价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B型尿钠肽、β肌球蛋白重链、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3、钙调神经磷酸酶、磷酸化钙调神经磷酸酶、钙调蛋白激酶Ⅱ、磷酸化钙调蛋白激酶Ⅱ的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B型尿钠肽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水平。结果:Apeli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同时,Apeli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B型尿钠肽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水平、B型尿钠肽和β肌球蛋白重链、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3、磷酸化钙调神经磷酸酶、钙调蛋白激酶Ⅱ和磷酸化钙调蛋白激酶Ⅱ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均与Apelin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peli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与Ca2+依赖的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细胞肥大 钙调神经磷酸酶 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源 张冬 +2 位作者 尹栋 徐波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建立预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2-01至2012-07连续7007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筛选,入选以单支架或临时性双支架策略行PCI的分又病变患者1545例(共... 目的:建立预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2-01至2012-07连续7007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筛选,入选以单支架或临时性双支架策略行PCI的分又病变患者1545例(共计1601处病变)。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分支闭塞分为无分支闭塞组(n=1431例)和分支闭塞组(n=114例)。按时间顺序将1601处病变中前1200处作为建模数据集用于构建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和评分系统,将后401处作为验证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建模数据集分析显示,术前主支血管斑块与分支血管位置关系、支架置入前主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等级、术前分叉核直径狭窄程度、术前分叉角度、支架置入前分支直径狭窄程度和术前主支/分支血管直径比是分支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80[95%可信区间(CI):0.75~0.85],Hosmer—Lemeshow法(HL)P=I.00;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0.76(95%CI:0.71~0.82),HLP=0.12。验证数据集检验风险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81(95%CI:0.73~0.89),HLP=0.77;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0.77(95%CI:0.69~0.86),HLP=0.58。建模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患者评分系统积分四分位数划分结果显示评分积分≥10分患者分支闭塞发生率明显高于10分以下患者(P〈0.001),术中分支闭塞风险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评分系统简便易用,通过定量分析冠脉造影区分出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策略 分支闭塞 风险预测 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APJ系统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昌琳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8-400,共3页
心肌肥厚是心脏对过度负荷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在压力或容量负荷过度性疾病中(如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以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可以出现心肌肥厚,并最终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心肌肥厚是心血管死亡率升高的一... 心肌肥厚是心脏对过度负荷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在压力或容量负荷过度性疾病中(如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以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可以出现心肌肥厚,并最终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心肌肥厚是心血管死亡率升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Apelin是一种生物活性肽,是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Aplien-APJ系统在体内广泛存在,目前研究表明Apelin通过其受体APJ,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维持心血管稳态的作用,对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pelin在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pelin可通过多种不同的信号通路来预防、抑制以及逆转多种因素所致的心肌肥厚;而其受体APJ除了介导Apelin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外,还可通过独立于Apelin的信号通路介导对机械牵张及静水压诱导的心肌肥厚反应。本文就Apelin-APJ系统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APJ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远期预后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玉珏 高展 +9 位作者 杨进刚 袁晋青 徐波 杨跃进 陈珏 陈纪林 乔树宾 吴永健 颜红兵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评价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4-04至2010-11期间在我院行PCI的29 21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75岁女性组(521例)、〈75岁女性组(5 666例)、≥75岁男... 目的:评价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4-04至2010-11期间在我院行PCI的29 21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75岁女性组(521例)、〈75岁女性组(5 666例)、≥75岁男性组(1 098例)和〈75岁男性组(21 926例)。比较各组患者PCI术后住院期和远期预后。结果:住院期间,≥75岁女性组心原性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与〈75岁女性及〈75岁男性比,≥75岁女性是心原性死亡(HR=2.53,95%CI:1.15~5.59;HR=2.22,95%CI:1.26~3.91)和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HR=2.26,95%CI:1.27~4.03;HR=2.25,95%CI:1.44~3.51)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75岁男性相比,≥75岁女性不是心原性死亡(HR=1.30)和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HR=1.2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其他人群相比,75岁及以上老年女性PCI术后住院期和远期预后较差,但其不是PCI术后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女性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