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完全纠正心肌缺血对接受血管重建术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劼慧 王琦 +9 位作者 杨秀滨 乔树宾 田月琴 杨易剑 王伟学 沈锐 孙晓昕 郭新华 魏红星 张晓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冠心病患者是否针对心肌灌注显像(MPI)心肌缺血节段所对应的冠状动脉病变均接受了血管重建术(RVS),比较其预后的不同,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得到完全血管化治疗的预后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不同影像技术... 目的:冠心病患者是否针对心肌灌注显像(MPI)心肌缺血节段所对应的冠状动脉病变均接受了血管重建术(RVS),比较其预后的不同,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得到完全血管化治疗的预后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不同影像技术对指导RVS治疗方案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10至2010-12期间在阜外医院行MPI提示有心肌缺血,并在3个月内在我院接受RV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共202例患者入选,根据CAG标准将患者分为完全血管化组(CAG_(CR)组,n=99)和不完全血管化组(CAG_(IR)组,n=103)。根据MPI心肌缺血节段所对应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均接受RVS,分为心肌缺血完全纠正组(MPI_(CR)组,n=112)和心肌缺血不完全纠正组(MPI_(IR)组,n=90)。死亡为第一随访终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再次RVS)为第二随访终点。随访时间为(46±21)个月。结果:CAG_(CR)组的死亡率低于CAG_(IR)组[4.0%(4/99) vs 11.7%(12/103),P=0.025],CAG_(CR)组与CAG_(IR)组的MAC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15/99) vs 18.5%(19/103),P=0.28]。MPICR组的死亡率[3.6%(4/112) vs 13.3%(12/90),P=0.005]和MACE发生率[12.6%(14/112) vs 22.6%(20/90),P=0.004]均明显低于MPI_(IR)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PI指导下的心肌缺血纠正不完全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危险比(HR)=4.02,95%可信区间(CI):1.13~12.55,P=0.017]和预测MACE的唯一独立危险因子(HR=2.67,95%CI:1.31~5.40,P=0.006)。结论:对有心肌缺血接受RVS的冠心病患者,应该重视针对心肌缺血节段所对应的"罪犯血管"早期进行完全血管化治疗,达到完全纠正和改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冠状动脉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血管模型研究
2
作者 温彬 刘垚 +3 位作者 孟健 李勇男 唐跃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建立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模型,为进一步探索肺动脉高压机制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5只分离肺动脉后将血管置于培养液中,并接入体外循环系统;以新鲜肝素... 目的:建立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模型,为进一步探索肺动脉高压机制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5只分离肺动脉后将血管置于培养液中,并接入体外循环系统;以新鲜肝素化兔血灌流培养48 h,灌注压力维持40 mm Hg(1 mm Hg=0.133 k Pa);期间通过调节膜肺给氧量控制血氧饱和度,建立3个模型组(n=5):高饱和度组(90%~100%)、中饱和度组(65%~75%)、低饱和度组(40%~50%)。转流结束后获取离体血管和正常对照组兔肺血管行病理形态分析、肺动脉组织IPP6.0定量分析以及匀浆一氧化氮含量分析比较。结果:3个模型组转机时间均达到48 h,压力稳定控制在40 mm Hg,血氧饱和度由高到低分别为(97.94±1.01)%、(72.14±12.85)%、(43.83±8.71)%(P<0.05)。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兔肺动脉相比,3个模型组离体培养的肺动脉管壁均明显增厚;随着血氧饱和度降低,3个模型组离体培养的肺动脉弹力纤维逐渐增多、增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血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模型 心血管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壁瘤外科治疗进展
3
作者 宋仰午 凤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7-829,共3页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由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及室壁瘤如不加干预,最终导致心室重塑、心力衰竭。近年来,室壁瘤概念不断变化,经典的室壁瘤是指瘢痕组织形成的、囊袋样反常运动的室壁瘤,而目前临床...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由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及室壁瘤如不加干预,最终导致心室重塑、心力衰竭。近年来,室壁瘤概念不断变化,经典的室壁瘤是指瘢痕组织形成的、囊袋样反常运动的室壁瘤,而目前临床上更多见的是运动严重减低或者不运动的室壁瘤,同时,室壁瘤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就室壁瘤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心脏室壁瘤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异常对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骋 刘汉凝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0-832,共3页
主动脉瓣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改善,退行性瓣膜病已取代风湿性瓣膜病成为主动脉瓣疾病的主要病因。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是退行性主动脉瓣疾病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之一。血脂异常导致的低密度脂蛋白(LDL)... 主动脉瓣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改善,退行性瓣膜病已取代风湿性瓣膜病成为主动脉瓣疾病的主要病因。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是退行性主动脉瓣疾病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之一。血脂异常导致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蛋白a[Lp(a)]水平异常与CAVD发病高度相关,是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LDL和Lp(a)可通过引起瓣膜细胞发生异常骨化,在瓣膜受损部位发生脂质沉积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最终导致主动脉瓣发生钙化,引起疾病发生。然而,临床水平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并不能够延缓CAV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 载脂蛋白A 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隐匿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近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浩佳 胡海波 +11 位作者 徐仲英 张戈军 潘湘斌 郑宏 金敬琳 吕建华 李世国 闫朝武 徐亮 万俊义 刘琼 蒋世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PFO)合并隐匿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随访2009-05至2015-12期间在阜外医院成功实施经导管PFO封堵术的PFO合并隐匿性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56例,并于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PFO)合并隐匿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随访2009-05至2015-12期间在阜外医院成功实施经导管PFO封堵术的PFO合并隐匿性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56例,并于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随后每隔6个月行电话随访。结果:56例患者中合并隐匿性卒中54例,合并短暂性缺血发作2例,53例(94.6%)使用北京华医圣杰公司PFO封堵器,术后应用阿司匹林6个月,平均随访(34.67±23.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病史,术后均未见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PFO封堵术治疗PFO合并隐匿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中期疗效满意,仍需要进一步长期大规模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卒中 间隔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内皮细胞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汉凝 孙骋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21-1023,共3页
心脏瓣膜病是一类重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病因近半个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退行性瓣膜病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瓣膜内皮是瓣膜组织中直接接触血流的细胞,在瓣膜疾病的发病过程中... 心脏瓣膜病是一类重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病因近半个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退行性瓣膜病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瓣膜内皮是瓣膜组织中直接接触血流的细胞,在瓣膜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血流剪切力作用于瓣膜内皮细胞,使其形态、基因表达发生相应地变化,导致瓣膜内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换,成为具有增殖能力的瓣膜间质细胞,或者使瓣膜内皮细胞的旁分泌机制发生变化,影响瓣膜间质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瓣膜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血流剪切力 瓣膜内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换 旁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预后对比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继强 张恒 +1 位作者 杜俊喆 凤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女性患者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近远期临床预后。方法:分析1999-01至2008-12于阜外医院接受单纯CABG的763例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体外循环下CABG组(体... 目的:比较老年女性患者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近远期临床预后。方法:分析1999-01至2008-12于阜外医院接受单纯CABG的763例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体外循环下CABG组(体外循环组,n=331)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组(非体外循环组,n=43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住院期间的临床指标和术后远期的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事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二次再血管化)发生率。结果:与体外循环组比较,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脑血管意外比例更高(P=0.023),冠心病家族史(P=0.012)、心绞痛(P<0.001)及紧急手术(P=0.015)的比例更低,静脉桥远端吻合口数更少(P<0.001),不完全再血管化率更高(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早期的临床指标,非体外循环组术后30天死亡率(P=0.038),血液制品使用率(P<0.001),辅助通气总时间超过24小时比例(P<0.001),肾功能衰竭(P=0.022)、肺部并发症(P<0.001)和因出血再手术发生率(P=0.021)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期间所有并发症复合终点(P=0.1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比较术后远期的临床结局,全因死亡率(P=0.477)及MACCE事件发生率(P=0.26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能降低老年女性患者的术后30天死亡率,同时能减少围术期血液制品的应用,缩短术后辅助通气时间,降低术后早期肾功能衰竭、肺部并发症和因出血再手术发生率。但不能降低远期死亡率和MACCE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老年人 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在主动脉瘤性疾病进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培德 王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38-1040,共3页
主动脉瘤性疾病发病隐匿,死亡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有效的早期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降解过程在不同原因诱导的主... 主动脉瘤性疾病发病隐匿,死亡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有效的早期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降解过程在不同原因诱导的主动脉瘤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应用药物干预调节TGF-β信号通路的活性延缓了主动脉瘤性疾病的发展,本文将综述TGF-β信号通路在主动脉瘤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阐述TGF-β信号通路调节主动脉瘤性疾病发病的相关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主动脉瘤性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平滑肌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指南的推广及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深 饶辰飞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3-1135,共3页
20年来,随着冠状动脉(冠脉)血运重建技术在北美的迅速发展,过度治疗现象愈发严重。为规范治疗,北美各心脏协会颁布了血运重建治疗临床指南,但指南的推荐有限,在复杂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十分局限。2009年,全美多家心脏协会联合颁布了《冠脉... 20年来,随着冠状动脉(冠脉)血运重建技术在北美的迅速发展,过度治疗现象愈发严重。为规范治疗,北美各心脏协会颁布了血运重建治疗临床指南,但指南的推荐有限,在复杂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十分局限。2009年,全美多家心脏协会联合颁布了《冠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指南》(2012年更新),该指南以设计临床场景的方式,极大改善了传统指南实用性不足的问题。随后,研究者们围绕适宜指南开展了一系列冠脉血运重建质量评价及质量改善研究,并最终改善了北美血运重建的过度治疗现象。本文将对北美适宜性指南的开发及推广做一综述,并探讨北美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