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8家实验室EBER原位杂交室间质控结果分析
1
作者 蔡晴 郭文阳 +3 位作者 薛晓伟 王德田 王先博 周炜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8-923,共6页
目的 通过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组织的原位杂交室间测评活动,分析EBER原位杂交染色中的常见问题及影响染色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原位杂交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选定已确诊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石蜡切片作为... 目的 通过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组织的原位杂交室间测评活动,分析EBER原位杂交染色中的常见问题及影响染色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原位杂交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选定已确诊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石蜡切片作为本次测评切片,同时玻片滴加EBER原位杂交液态细胞质控品作为测评对照。问卷收集各实验室染色信息及方法。最后收集染色后切片,由协会病理专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统一评价。结果 共有来自7个省/直辖市的38家单位参评,包括32家医院病理科和6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病理实验室。染色方法有:手工染色(21家),仪器进行的自动化染色(17家)。本次室间质评EBER原位杂交染色的总合格率为94.74%(36/38),优良率为26.32%(10/38),其中自动化染色优良率(41.12%,7/17)显著高于手工染色优良率(14.29%,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P=0.028)。液态细胞质控品与组织对照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0.909,r=0.944)。结论 本次室间质评数据证实病理实验室EBER原位杂交技术合格,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优良率结果存在差异,推荐自动化染色作为首选染色方法;液态细胞质控品与阳性对照组织在本次质控表现中无差异;个别实验室染色技术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质控 原位杂交染色 EBER 组织阳性对照 液态细胞质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中BRG1和BR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闫梦丽 任新瑜 +4 位作者 吴焕文 庞钧译 陈龙云 沈松杰 梁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0-915,共6页
目的探讨BRG1和BRM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BRG1和BRM蛋白在197例TNBC中的表达,分析BRG1和BRM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 目的探讨BRG1和BRM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BRG1和BRM蛋白在197例TNBC中的表达,分析BRG1和BRM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NBC组织中,BRG1与BRM低表达率分别为18.3%和10.7%,BRG1低表达者更易发生BRM低表达(P=0.013)。BRG1表达与远处转移和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P<0.05)。BRG1低表达者更易发生远处转移(P=0.032);与非特殊类型乳腺癌相比,BRG1低表达更易发生于特殊类型乳腺癌(P=0.003)。Kapla-Meier生存分析显示BRG1高表达与TNBC较好的预后相关;BRM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无显著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BRG1表达、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TNBC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BRG1可能作为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HR=0.479,95%CI:0.247~0.930,P=0.030)。结论BRG1可能是TNBC的重要预后保护性生物学标志物,而BRM在TNBC中的作用尚不能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型乳腺癌 BRG1 BRM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