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态核磁共振技术在晶型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婷 李琦 +3 位作者 刘琪文 杨世颖 张丽 吕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5-663,共9页
活性药物成分多以固体制剂的形式用药,为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等性质,研究与表征药物晶型很有必要。近年来,固态核磁共振技术在晶型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其技术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该文系统概述了固态核磁共振... 活性药物成分多以固体制剂的形式用药,为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等性质,研究与表征药物晶型很有必要。近年来,固态核磁共振技术在晶型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其技术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该文系统概述了固态核磁共振技术的分类、信息参数及常用的核磁探针等基本理论,并综述了其在药物晶型、共晶及无定型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其在晶型药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核磁共振技术 多晶型 共晶 无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唑类抗真菌药物多晶型与共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邢文慧 喻红梅 +2 位作者 房政钰 龚宁波 吕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9-655,共7页
药物的固体存在形式包括多晶型、共晶和盐等多种形式。晶型的变化可以改变固体化学物质的多种理化性质,进而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药物共晶(盐)能够在不改变药物结构的情况下修饰药物分子,从而改善溶解度、增加稳定性、提高生物... 药物的固体存在形式包括多晶型、共晶和盐等多种形式。晶型的变化可以改变固体化学物质的多种理化性质,进而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药物共晶(盐)能够在不改变药物结构的情况下修饰药物分子,从而改善溶解度、增加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等。共晶和盐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质子转移。多晶型和共晶(盐型)研究已成为药物设计、审批、生产和质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氮唑类药物通过改变膜的通透性对曲霉菌、白念珠菌等多种真菌具有抑制作用,是临床上极具应用前景的抗真菌药物。该文从氮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唑类、三唑类、第2代三唑类)出发,综述了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氮唑类药物的多晶型和共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后续新型氮唑类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唑 抗真菌 多晶型 共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化学的药物共晶虚拟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于铭超 王志鹏 +2 位作者 杨世颖 杨德智 吕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2-648,共7页
随着药物共结晶技术的发展,以筛选药物共晶配体为目的的快速高通量筛选方法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在药物共晶配体的预测和快速筛选中常用的理论计算方法有:①基于分子表面静电势的虚拟共晶设计方法,通过计算分子表面静电势... 随着药物共结晶技术的发展,以筛选药物共晶配体为目的的快速高通量筛选方法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在药物共晶配体的预测和快速筛选中常用的理论计算方法有:①基于分子表面静电势的虚拟共晶设计方法,通过计算分子表面静电势来确定分子表面可能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位点,为分子间识别提供了可靠的指导原则。②依据Hansen溶解度参数的设计理论,通过计算药物活性成分与共晶配体的Hansen溶解度差来对形成共晶的可行性进行预测,实现对共晶配体的快速筛选。③依据液相热力学理论的COSMO-RS计算模型,使用由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出的屏蔽电荷密度结合快速统计热力学来计算溶液中化合物的化学势,为快速筛选共晶配体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该文旨在通过比较3种常用共晶虚拟筛查方法的优缺点,为虚拟共晶筛选在药物共晶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共晶 量子化学 虚拟筛选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与哌嗪共晶的表征及初步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燕柳艳 生立嵩 +5 位作者 宋俊科 杨德智 张丽 吕扬 王守宝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1-625,共5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与哌嗪共晶的制备与表征,体外溶解性以及大鼠体内药动学,并与二者同比例物理混合物进行对比。方法对共晶以及物理混合物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体外溶解性,采用高效...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与哌嗪共晶的制备与表征,体外溶解性以及大鼠体内药动学,并与二者同比例物理混合物进行对比。方法对共晶以及物理混合物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体外溶解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大鼠灌胃给药的血药浓度,比较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共晶与木犀草素的PXRD、DSC等方法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物理混合物提高39%。大鼠灌胃给予共晶和物理混合物后,共晶的达峰时间和体内滞留时间明显缩短,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增加。结论共晶改善了木犀草素溶解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提高了木犀草素的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哌嗪 共晶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分析技术的白桦脂醇多晶型发现与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琪文 陈婷 +4 位作者 安琪 杨世颖 杨德智 吕扬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641,共5页
目的基于白桦脂醇的热力学性质,探讨白桦脂醇新晶型及确定稳定性好、溶解性高的优势药用晶型。方法对白桦脂醇晶A型热分析的特征图谱进行分析,发现白桦脂醇3种新晶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对晶... 目的基于白桦脂醇的热力学性质,探讨白桦脂醇新晶型及确定稳定性好、溶解性高的优势药用晶型。方法对白桦脂醇晶A型热分析的特征图谱进行分析,发现白桦脂醇3种新晶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对晶型进行结构表征。采用PXRD进行稳定性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考察晶型的溶解性能。结果利用相变温度发现了白桦脂醇的3种新晶型,分别为晶B型、晶C型和晶D型。通过稳定性和溶解度评价确定了其优势药用晶型为晶D型(无定型),其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中溶解性最好,且在高温[(60±1)℃]、高湿[(90±5)%,25℃]和光照[(4500±500)lx,25℃]条件下稳定。结论相比于多晶型研究常用的筛选方法,该研究发现白桦脂醇不同晶型之间的相变规律,为白桦脂醇多晶型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脂醇 多晶型 热分析 表征 优势药物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柄花素-4,4’-联吡啶共晶的制备表征及溶解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房政钰 王雪 +2 位作者 邢逞 龚宁波 吕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6-620,共5页
目的采用共晶技术改善芒柄花素水溶性。方法采用悬浮液法和加液研磨法制备一种新的芒柄花素-4,4’-联吡啶共晶,利用磁共振波谱法(NMR)、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共晶进行表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采用共晶技术改善芒柄花素水溶性。方法采用悬浮液法和加液研磨法制备一种新的芒柄花素-4,4’-联吡啶共晶,利用磁共振波谱法(NMR)、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共晶进行表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共晶的溶解性能,采用PXRD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采用悬浮液法和加液研磨法可以制备纯度较高的芒柄花素-4,4’-联吡啶共晶,共晶的平衡溶解度相比原料药提高了2.61倍,且共晶在高温[(60±1)℃]、高湿[(90±5)%,25℃]和光照[(4500±500)lx,25℃]下均保持稳定。结论芒柄花素-4,4’-联吡啶共晶稳定性良好,可显著提高原料药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 4 4’-联吡啶 共晶 制备 表征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巴韦林纯度标准物质的定值及不确定度评估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杜慧 邢逞 +2 位作者 史永强 杜冠华 吕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9-784,共6页
目的以利巴韦林为研究对象,研制具有可溯源和量值传递功能的国家级计量有证标准物质,并建立有效定值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利巴韦林纯度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采用DS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中两种不同原... 目的以利巴韦林为研究对象,研制具有可溯源和量值传递功能的国家级计量有证标准物质,并建立有效定值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利巴韦林纯度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采用DS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中两种不同原理方法联合定值,建立不确定度评估的数学模型。结果利巴韦林纯度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纯度标准值和不确定度值为(99.5±0.4)%(k=2,P=0.95)。结论研制的利巴韦林纯度标准物质属国家一级有证计量标准物质(GBW09587),该标准物质可作为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的计量器具,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提供标准物质、物质标准与标准方法,实现与国际接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纯度标准物质 量热法 差示扫描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与卡马西平共晶的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冀威文 周健 +3 位作者 谢逸菲 张宝喜 杨世颖 吕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6-630,共5页
目的采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探讨柚皮素与卡马西平共晶的形成机制和弱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通过悬浮液法制备柚皮素与卡马西平共晶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对共晶样品进行表征,确证所得样品为共晶物纯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 目的采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探讨柚皮素与卡马西平共晶的形成机制和弱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通过悬浮液法制备柚皮素与卡马西平共晶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对共晶样品进行表征,确证所得样品为共晶物纯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拉曼光谱法(Raman)对共晶样品进行分析,并与药物活性成分(API)、共晶形成物(CCF)的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柚皮素与卡马西平共晶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和拉曼位移均产生了峰位置偏移以及峰强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红外波数的3500~3000 cm^(-1)范围内与杂原子相连接氢原子的伸缩振动变化明显,如-NH_(2)和-OH的特征峰向低频移动且峰有变宽的趋势;拉曼位移在1000~800 cm^(-1)波数范围内苯环的基频振动峰发生变化。结论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在共晶物质鉴别分析与分子作用力分析研究中具有良好应用,光谱分析获得的分子间作用力信息,如红外光谱的-OH伸缩振动峰和-C-N伸缩振动峰偏移,拉曼光谱得出二者分子之间存在氢键、π-π堆积等相互作用力,与共晶的形成机制一致,并与其单晶结构的分析相吻合,印证了基于光谱探测共晶成因的研究具有较好可行性,可为阐明共晶形成机制与特点提供较全面的、多维度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卡马西平 共晶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