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盘组织及其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对造血干/祖细胞的维持作用
1
作者 刘英杰 王晨 +1 位作者 程涛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9-1506,共8页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及其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对成体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支持作用,以优化HSPC培养体系。方法:从小鼠胎盘组织及胎盘间充质干细胞(MSC)中提取细胞外囊泡(分别命名为PL-EV和PL-MSC-EV),并设置浓度梯度(0、1...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及其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对成体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支持作用,以优化HSPC培养体系。方法:从小鼠胎盘组织及胎盘间充质干细胞(MSC)中提取细胞外囊泡(分别命名为PL-EV和PL-MSC-EV),并设置浓度梯度(0、1、10、50、100和200μg/ml)与3000颗成体骨髓LKS^(+)细胞(lineage-c-Kit^(+)Sca-1^(+))共培养72 h。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LKS^(+)细胞的比例,并利用集落形成实验评估其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共培养72 h后,10μg/ml及以上的PL-EV浓度组中LKS^(+)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其中10μg/ml组的LKS^(+)细胞绝对数量最多(899±171颗),且LT-HSC(LKS^(+)CD135-CD34-)的比例最高(0.67%±0.07%)。在PL-MSC-EV共培养体系中,1μg/ml组的LKS^(+)细胞绝对数达到峰值(1011±99颗),但LT-HSC的比例较低(0.15%±0.05%)。对比两种培养体系,10μg/ml PL-EV和1μg/ml PL-MSC-EV对LKS^(+)细胞的增殖效果最为显著,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集落形成实验显示,PL-EV培养体系中,1、10μg/ml浓度组LKS^(+)集落形成数量较空白对照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在PL-MSC-EV培养体系中,1μg/ml组的LKS^(+)集落形成能力最强,当EV浓度高于10μg/ml时,集落形成能力均显著下降。结论:PL-EV和PL-MSC-EV能够有效维持HSPC的生长和功能,其中PL-MSC-EV在保留LKS^(+)细胞干性方面表现更佳,展现了其在优化HSPC培养体系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造血干/祖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微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线粒体数目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段宏林 程涛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38-1844,共7页
目的:研究神经微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线粒体数目的影响,从而揭示造血干/祖细胞受神经调控的潜在机制。方法:应用六羟基多巴(6-OHDA)和辣椒素(capsaicin)分别干扰线粒体-绿色荧光蛋白报告鼠(mitochondria-GFP)体内交感神经和伤害... 目的:研究神经微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线粒体数目的影响,从而揭示造血干/祖细胞受神经调控的潜在机制。方法:应用六羟基多巴(6-OHDA)和辣椒素(capsaicin)分别干扰线粒体-绿色荧光蛋白报告鼠(mitochondria-GFP)体内交感神经和伤害性感受神经的功能,通过流式细胞术对骨髓及脾脏各群造血干/祖细胞GFP荧光强度进行检测。分析比较正常骨髓及脾脏HSPC的GFP平均荧光强度(MFI)。比较药物去除神经作用后的各群HSPC线粒体数目变化。结果:在稳态造血中,骨髓造血干细胞(HSC)具有最高的mito-GFP MFI(49 793±1 877)。造血干细胞在谱系分化过程中,mito-GFP MFI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去除伤害性感受神经显著提高骨髓MPP1(multipotent progenitor-1)mito-GFP MFI(50 751±420vs44 020±510)和LKS^(-)(Lineage^(-)cKit^(+)Sca1^(-))细胞mito-GFP MFI(15 673±65vs13 979±103);药物去除交感神经显著降低骨髓LKS^(+)(Lineage^(-)cKit^(+)Sca1^(+))细胞mitoGFP MFI(21 667±351vs29 249±973)。结论:交感神经和伤害性感受神经可调节HSPC线粒体数目,从而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伤害性感受神经 线粒体 造血干/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