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伪狂犬病病毒北京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亮 张坦 +7 位作者 郑杰 张发明 张红 孙丰廷 杨国良 陈玲 张洪 王文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9-231,共3页
从北京某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死亡仔猪脑及内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进行了鉴定。该分离毒株接种ST细胞24h后出现圆缩、聚集、脱落等典型的细胞病变(CPE);分离毒株能够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分离病毒接种家兔后,引起家兔出现... 从北京某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死亡仔猪脑及内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进行了鉴定。该分离毒株接种ST细胞24h后出现圆缩、聚集、脱落等典型的细胞病变(CPE);分离毒株能够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分离病毒接种家兔后,引起家兔出现奇痒等典型的伪狂犬病临床症状;同时根据GenBank公布的PRV的gD基因设计引物并扩增出特异性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经过测序比较,表明扩增产物序列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序列。以上结果证实该病毒为猪伪狂犬病病毒,依据分离地点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北京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对小鼠的免疫原性
2
作者 李文超 隋修锟 +3 位作者 金红岩 梁琳 王文泉 李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42-1147,共6页
旨在构建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H蛋白的核酸疫苗,并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利用RT-PCR扩增了PPRV的H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cDNA3.1(+)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然后转染鸡胚成纤维(CEF)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 旨在构建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H蛋白的核酸疫苗,并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利用RT-PCR扩增了PPRV的H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cDNA3.1(+)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然后转染鸡胚成纤维(CEF)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H蛋白的瞬时表达情况。将重组质粒通过后腿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细胞因子检测评价该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并且能够在CEF细胞中表达。免疫小鼠后,pcDNA3.1-H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特异性抗体水平,DNA疫苗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刺激指数(SI)均高于空载体和PBS免疫组,并且能够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4。因此,制备的DNA疫苗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DNA疫苗 H基因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株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孙丰廷 郑杰 +8 位作者 张发明 崔惠娟 杨国良 张红 张坦 张亮 陈玲 李静 王文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6-79,共4页
从几个发生禽病的地区分离到6株病毒,经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确定为鸡新城疫病毒;根据GenBank公布的新城疫F基因强弱毒株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的F基因片段长度约为610bp,测序后进... 从几个发生禽病的地区分离到6株病毒,经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确定为鸡新城疫病毒;根据GenBank公布的新城疫F基因强弱毒株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的F基因片段长度约为610bp,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有3株具有新城疫强毒株特性,同时还具备新城疫Ⅶ基因型特征,另外根据平均死亡时间(MDT)、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静脉致病指数(IVPI)指标测定结果,最终判定这3株是新城疫强毒株且属于基因Ⅶ型,其余3株病毒分离株与La Sota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F基因 强毒株 基因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山西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坦 郑杰 +6 位作者 张发明 孙丰廷 张红 杨国良 龙进学 张亮 王文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4-197,共4页
为了确诊山西某鸡场疑似鸡包涵体肝炎的的病例,本研究进行了鸡包涵体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将病死鸡肝脏研磨,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龄SPF鸡胚,成功获得1株病毒;并经过鸡胚病变特征、RT-PCR、基因测序、BLAST分析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成功分离... 为了确诊山西某鸡场疑似鸡包涵体肝炎的的病例,本研究进行了鸡包涵体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将病死鸡肝脏研磨,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龄SPF鸡胚,成功获得1株病毒;并经过鸡胚病变特征、RT-PCR、基因测序、BLAST分析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成功分离出1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进一步证明该病例是鸡包涵体肝炎病毒感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包涵体肝炎 分离 鉴定 山西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副鸡嗜血杆菌(山东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国良 郑杰 +5 位作者 张发明 孙丰廷 张洪 张红 邓秋红 王文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9-192,共4页
2011年11月,山东某肉鸡场发生以肉鸡眼睑及眶下窦周围明显肿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从采集的发病鸡眶下窦中分离到1株细菌,根据发病鸡群的临床症状、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过氧化氢酶试验、革兰氏染色、动物回归试验、免疫攻... 2011年11月,山东某肉鸡场发生以肉鸡眼睑及眶下窦周围明显肿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从采集的发病鸡眶下窦中分离到1株细菌,根据发病鸡群的临床症状、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过氧化氢酶试验、革兰氏染色、动物回归试验、免疫攻毒试验和PCR等方法初步鉴定为副鸡嗜血杆菌(Hpg)。此外通过分离菌株的水平传播试验结果表明,造成该鸡场Hpg的水平传播和鸡传染性鼻炎的反复发作与饲养密度有很大的关系。最后将分离菌株送匈牙利诗华研发中心进行分型鉴定,确定为A型副鸡嗜血杆菌。根据分离地点将分离菌株命名为A型副鸡嗜血杆菌(山东株)。另外通过与GenBank已发表的Hpg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与参考株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鸡嗜血杆菌 山东株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鸡禽杆菌发酵培养工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国良 梁爽 +5 位作者 张洪 孙石静 丁春宇 陈秋平 李文超 李海燕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7-273,共7页
本试验从接种方式、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等方面对副鸡禽杆菌C-Apg-8(A型)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工艺改进。结果显示,通过将现有副鸡禽杆菌生产的二步接种法(一级种子→二级种子(7 500mL)→300L)改为四步接种法(4mL→160mL→1 60... 本试验从接种方式、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等方面对副鸡禽杆菌C-Apg-8(A型)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工艺改进。结果显示,通过将现有副鸡禽杆菌生产的二步接种法(一级种子→二级种子(7 500mL)→300L)改为四步接种法(4mL→160mL→1 600mL→30 000mL→300L),接种比例由之前的2.5%变为2.5%~10%,培养方式由大瓶培养变为发酵罐培养,同时在不改变单批次发酵总体积、不增加人员和原材料成本的情况下,最终可以使副鸡禽杆菌发酵单批产量增加约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鸡禽杆菌 发酵培养 接种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B型副鸡禽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国良 郑杰 +7 位作者 张洪 龙进学 张发明 张坦 孙丰廷 邓秋红 张红 王文泉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3期14-17,共4页
2010年3月、2011年12月分别从北京平谷、延庆疑似鸡传染性鼻炎的病鸡体内各分离到1株细菌,根据发病鸡群的临床症状、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过氧化氢酶试验、革兰氏染色结合动物回归试验、免疫攻毒试验和PCR等方法初步鉴定为副鸡禽杆... 2010年3月、2011年12月分别从北京平谷、延庆疑似鸡传染性鼻炎的病鸡体内各分离到1株细菌,根据发病鸡群的临床症状、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过氧化氢酶试验、革兰氏染色结合动物回归试验、免疫攻毒试验和PCR等方法初步鉴定为副鸡禽杆菌(Apg);同时将分离菌株送匈牙利诗华研发中心进行分型鉴定,确定为B型副鸡禽杆菌,根据分离地点将分离菌株命名为B型副鸡禽杆菌(平谷株和延庆株)。通过GenBank与已经发表的Apg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平谷株、延庆株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9.6%,而与参考株Modesto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8.3%、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鸡禽杆菌 分离鉴定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兽用基因工程疫苗商品化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邓秋红 丁春宇 +2 位作者 刘玉倩 王占锋 郑杰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6期59-63,共5页
对1991-2012年在我国获得注册并取得产品批准文号的兽用基因工程疫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了我国兽用基因工程疫苗商品化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兽用基因工程疫苗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兽用基因工程疫苗 商品化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Ⅱ型圆环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9
作者 杨国良 孙丰廷 +7 位作者 郑杰 龙进学 张坦 张红 邓秋红 王亚丽 张凌云 王文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8-42,共5页
2011年11月,北京某猪场暴发以全身斑块状出血、腹泻及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采集发病猪淋巴结、肾脏和脾脏组织,研磨成组织混悬液,经0.2μm滤膜过滤后接种PK15细胞,然后用D-氨基葡萄糖处理,连续盲传3代后收取细... 2011年11月,北京某猪场暴发以全身斑块状出血、腹泻及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采集发病猪淋巴结、肾脏和脾脏组织,研磨成组织混悬液,经0.2μm滤膜过滤后接种PK15细胞,然后用D-氨基葡萄糖处理,连续盲传3代后收取细胞病毒液并提取DNA,经PCR检测、免疫荧光鉴定、全基因组测定及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猪Ⅱ型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命名为BJ20111113株,其全基因组长度为1767bp,与国内外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5%~99.8%,其中与HM038017(BDH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8%;与EU148504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为94.5%。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2011年分离的BJ20111113株属于基因型PCV2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Ⅱ型圆环病毒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