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值模式的月尺度近地层气象要素预报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浩 何晓凤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83,共10页
利用WRF模式对美国NCEP发布的CFS气候预测业务产品在中国区域内进行动力降尺度预报,可得到预报时效为45天的逐6小时、30 km分辨率基础气象要素预测产品。再利用全国气象站观测资料和3个风电场70 m高度风速、温度观测资料对2015年冬季预... 利用WRF模式对美国NCEP发布的CFS气候预测业务产品在中国区域内进行动力降尺度预报,可得到预报时效为45天的逐6小时、30 km分辨率基础气象要素预测产品。再利用全国气象站观测资料和3个风电场70 m高度风速、温度观测资料对2015年冬季预测结果进行检验评估和分析,最后通过线性方法对地面要素预测结果和70 m高度风速、温度预测结果进行统计订正。结果表明:(1)2 m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全国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4.71℃和18.81%,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误差较小;(2)10 m风速预报平均绝对误差为2.42 m/s,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误差较小;(3)线性订正后,2 m气温、相对湿度和10 m风速的预报绝对误差分别减小1.05℃、5.29%和1.47 m/s,并且订正后误差随时间变化更平稳;(4)订正后70 m高度风速和温度的预报绝对误差均减小,风速平均误差减小最大可达1.29 m/s(B塔),气温平均绝对误差减小最大可达3℃(C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FS产品和WRF模式的、与月尺度风电预报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预报性能较好,未来可将该方法尝试于风电场的月尺度功率预测产品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预报 月尺度 WRF CFS 统计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全球预报背景场对中国太阳辐射预报的性能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晓凤 袁春红 杨振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7-904,共8页
基于3种全球模式预报产品,应用WRF模式开展全国范围10 km水平分辨率的逐时太阳辐射预报实验及多模式集成预报尝试,并采用总辐射观测资料对3种预报结果和集成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探讨3种全球预报产品作为WRF模式初始场开展太阳辐射预... 基于3种全球模式预报产品,应用WRF模式开展全国范围10 km水平分辨率的逐时太阳辐射预报实验及多模式集成预报尝试,并采用总辐射观测资料对3种预报结果和集成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探讨3种全球预报产品作为WRF模式初始场开展太阳辐射预报的性能差异和多模式集合预报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全球预报场为WRF初始场和集成预报的总辐射日辐照量差异不大;4个典型月均为集合预报的逐小时辐射预报效果最优;在难预测或易预测区域,均为集成预报性能最优;T639_WRF和ECMWF_WRF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我国西部,而在中东部及华南地区GFS_WRF的优势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数值预报 WRF模式 多模式集成预报 预报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北极地区定时风观测资料推算年最大风速的重现期
3
作者 全利红 宋丽莉 袁春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72-1577,共6页
北极地区风观测资料较少,工程气象参数的分析主要依靠国际交换站资料。但是,国际交换站资料为定时资料,并且存在较多质量问题。因此,在利用国际交换站资料时,需先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并且要考虑定时资料的转换。由于缺少其他参考资料,国... 北极地区风观测资料较少,工程气象参数的分析主要依靠国际交换站资料。但是,国际交换站资料为定时资料,并且存在较多质量问题。因此,在利用国际交换站资料时,需先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并且要考虑定时资料的转换。由于缺少其他参考资料,国际交换站资料的质量控制主要根据北极地区天气气候特征,通过时间一致性、空间一致性和要素间一致性检验进行。由于重现期风速需用年最大风速(通常是10 min平均风速)计算,鉴于定时资料中可能没有出现年最大风速,而目前又没有较好的定时资料向逐时资料转换的方法,因此,主要通过从定时资料统计得到的年最大值计算的重现期风速进行订正得到重现期风速。订正的方法是根据我国部分风速较大地区的观测结果,引入风速方差,建立定时资料与年最大风速资料计算的重现期风速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此关系订正北极喀拉海和拉普捷夫海沿岸定时资料计算的重现期风速,得到了50年和100年一遇的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交换站 重现期风速 北极 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合预报的两种输电线路舞动概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浩 何晓凤 +1 位作者 王丙兰 李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14078-14084,共7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集合预报业务系统(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GRAPES_EPS)的15个集合成员预报产品,基于舞动气象模型,分别通过等权重法和集合平均法得到输电线路舞动发生的预测概... 利用中国气象局集合预报业务系统(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GRAPES_EPS)的15个集合成员预报产品,基于舞动气象模型,分别通过等权重法和集合平均法得到输电线路舞动发生的预测概率,以2016年11月23日和2018年1月4—6日的电线结冰数据作为实况,检验两种预测方法的效果,结果发现:①等权重法和集合平均法预测出的舞动范围均能覆盖实际发生舞动的区域,均可作为舞动发生的客观预测方法;②等权重法预测输电线舞动的报对站比例更高而漏报站比例更低;③等权重法预测的日最大舞动概率和日平均舞动概率均较集合平均法预测的大;④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来看,等权重法舞动预测的概率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而集合平均法预测的舞动概率则具有明显的跳跃性,等权重法应用效果较集合平均法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 舞动 集合预报 GRAPES-EPS 概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