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Y-3D MERSI-Ⅱ影像空间信息增强与湖泊监测应用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苗顺霞 孙开敏 +1 位作者 胡秀清 瞿建华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国产风云三号D星中分辨率成像仪(FY-3D MERSI-Ⅱ)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了高频次、多波段、大范围的数据。MERSI-Ⅱ主要提供轨道刈幅的L1级观测产品,而地表反射率及生态参量等下游产品有限。本文开发了顾及传感器成像特性的MERSI-Ⅱ影像空... 国产风云三号D星中分辨率成像仪(FY-3D MERSI-Ⅱ)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了高频次、多波段、大范围的数据。MERSI-Ⅱ主要提供轨道刈幅的L1级观测产品,而地表反射率及生态参量等下游产品有限。本文开发了顾及传感器成像特性的MERSI-Ⅱ影像空间信息增强方法,充分利用了扫描成像中产生的冗余观测信息,去除Bowtie效应,在保证定量特性的前提下,实现了色调和空间的一致性,将L1级数字信号(DN)转换为几何信息完备、空间质量高的地表反射率数据。湖泊监测产品的精度和可靠性与影像空间分辨率、定位精度及成像质量等密切相关,因此以青藏高原96个湖泊监测应用为例,验证了影像空间信息增强方法的有效性。以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水体提取结果作为真值,经本文增强处理的影像在中大型湖泊(≥550 km^(2))面积提取上的平均误差低于3.5%,中小型湖泊(<550 km^(2))提取误差均低于6.5%。综合所有样例湖泊,空间信息增强后的影像在湖泊范围监测应用中平均精度相较于常规影像提升了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卫星 影像处理 MERSI传感器 湖泊监测 水体范围反演 Landsat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环境模拟的预报云图仿真系统
2
作者 张鹏 鄢俊洁 +3 位作者 张烺 张迺强 瞿建华 冉茂农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26-132,共7页
预报云图仿真系统能够为用户模拟生成未来时刻的用户关心谱段的卫星观测云图。该系统通过数值天气预报建立正演所需要的大气数据场(含云微物理特性),引入FTRM快速辐射传输模式,对有云模式下各个通道的辐射能量进行模拟。预报云图系统能... 预报云图仿真系统能够为用户模拟生成未来时刻的用户关心谱段的卫星观测云图。该系统通过数值天气预报建立正演所需要的大气数据场(含云微物理特性),引入FTRM快速辐射传输模式,对有云模式下各个通道的辐射能量进行模拟。预报云图系统能够为卫星应用系统工程建设提供模拟数据支持并能够为灾害性天气检测提供分析数据。经过实际数据生产与验证,生成的预报云图在云系形状和典型目标能量等级上与实际观测数据具有可比性。系统生成的预报云图具有高可用度,可作为模拟数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自然环境 数值天气预报 对地遥感仿真 辐射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FY-4A/AGRI云检测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郭雪星 瞿建华 +2 位作者 叶凌梦 韩旻 史墨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2-294,共13页
光学遥感云检测是定量遥感和遥感应用的基础,尝试将朴素贝叶斯的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风云四号气象卫星A星(FY-4A)搭载的先进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AGRI)红外通道数据云检测。因辐射物理方法的云检测采用可见光通道导致存在日夜不连续现象,... 光学遥感云检测是定量遥感和遥感应用的基础,尝试将朴素贝叶斯的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风云四号气象卫星A星(FY-4A)搭载的先进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AGRI)红外通道数据云检测。因辐射物理方法的云检测采用可见光通道导致存在日夜不连续现象,仅选取FY-4A/AGRI载荷7个红外通道的光谱数据,构建10种特征分类,利用正交偏振云-气溶胶激光雷达(CALIOP)与FY-4A/AGRI时空匹配数据,对不同地表类型和不同季节的数据集进行分类训练和验证。与CALIOP数据交叉验证显示除积雪上空云识别准确率约为81%,深海、浅水、陆地和荒漠上空的云识别准确率均高于92%,误判率基本低于10%,总体云识别精度达到90%;与2021年10月和2022年1,4,7月MODIS 2级云检测产品比对,深海、浅水云识别准确率均在88%以上,误判率分别低于3%和10%,夏季云识别效果最佳,总体云识别准确率高达90%。云检测结果不仅得到云、可能云、可能晴空和晴空4种分类结果,还得到每种特征和综合特征云检测分类器的不确定性概率值,这为云和地表相关检测产品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AGRI 朴素贝叶斯 云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朴素贝叶斯方法的FY-4A/AGRI云检测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鄢俊洁 郭雪星 +1 位作者 瞿建华 韩旻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42,共10页
针对风云四号A星(FY-4A)中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AGRI)云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全自动云检测方法。使用朴素贝叶斯算法作为核心结构,基于光学载荷基本云检测原理选择合适... 针对风云四号A星(FY-4A)中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AGRI)云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全自动云检测方法。使用朴素贝叶斯算法作为核心结构,基于光学载荷基本云检测原理选择合适的红外通道作为特性分类器参数,可保证日夜云检测一致性,同时针对不同的地表类型和不同月份分别分类训练构建,最终得到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云检测模型。针对FY-4A/AGRI数据生成了7种经典的云检测特征和1种基于红外合成图像特征的贝叶斯分类器,经过2019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业务云检测产品的学习测试验证,在陆地、沙漠、浅水和深海的召回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POD)达到98%以上,积雪POD达到80%,南北极POD达到80%以上。将检测结果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业务系统云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全年月度平均POD均高于98%,误判率(false alarm ratio,FAR)低于5%,Kuipers评分(Kuiper’s skill score,KSS)均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AGRI 朴素贝叶斯 云检测 P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候特征和全连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小麦自动识别研究
5
作者 郭雪星 陆国政 +1 位作者 王强 申乾荣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69-75,81,共8页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时效性强、幅宽广等特点,对于实现河南省冬小麦自动识别具有很大优势。分析河南省冬小麦物候特征,基于冬小麦物候特征的植被指数时序变化规律,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得出冬小麦分类样本和时序指数特征。...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时效性强、幅宽广等特点,对于实现河南省冬小麦自动识别具有很大优势。分析河南省冬小麦物候特征,基于冬小麦物候特征的植被指数时序变化规律,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得出冬小麦分类样本和时序指数特征。根据上述冬小麦分类样本和时序指数特征,考虑分类方法的高效性、精确性和自适应性,提出了基于物候特征和全连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小麦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适用于河南省大面积冬小麦的分类。识别结果显示河南省2019年到2022年冬小麦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质量检验指标对识别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得出冬小麦识别准确率为85.1%,非冬小麦识别准确率为84.5%。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物候特征和全连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在小麦自动识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稳定的识别性能。该方法对于冬小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识别 冬小麦 物候特征 全连接神经网络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ntury与生态遥感综合模型相结合的植被生产力估算
6
作者 陆国政 彭卫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1期25-28,共4页
该文研究利用气候数据和气候情景数据驱动Century模型模拟河南部分地区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利用MODIS植被指数产品与之模型模拟处理的NPP建立线性模型,从而反演整个河南地区的净初级生产力(NPP)。识别结果显示,模拟NPP值与实... 该文研究利用气候数据和气候情景数据驱动Century模型模拟河南部分地区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利用MODIS植被指数产品与之模型模拟处理的NPP建立线性模型,从而反演整个河南地区的净初级生产力(NPP)。识别结果显示,模拟NPP值与实测NPP值的线性回归系数最高达到0.9,决定系数最高达到0.85,均方根误差最低为2.0 g/m^(2)。结果表明,该文采用Century模型,并利用遥感资料进行植被生产力的估算在河南区域准确度高和普适性强,该方法的应用在未来河南地区植被生产力估算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ury模型 生态遥感综合模型 MODIS 气象数据 净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C/VIRR海表温度产品及质量检验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素娟 崔鹏 +6 位作者 张鹏 杨忠东 胡秀清 冉茂农 刘健 林曼筠 邱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9-739,共11页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FY-3C/VIRR(visibleandinfraredradiometer,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海表温度产品在云检测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多通道MCSST(multichannelSST)算法进行晴空区海温反演。该文详细介绍了海表温度产品算法、产品设计、质量控制...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FY-3C/VIRR(visibleandinfraredradiometer,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海表温度产品在云检测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多通道MCSST(multichannelSST)算法进行晴空区海温反演。该文详细介绍了海表温度产品算法、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及质量检验方法。FY-3C/VIRR海表温度产品包括5min段原始投影海温和5km全球等经纬度投影海温。设计逐像元的海温质量标识,将海温像元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用户可根据应用目标选择海温的质量等级。与日最优插值海温OISST(optimuminterpolationSST)相比,FY-3C/VIRR2015年1月—2019年12月的5 min段海温质量检验结果表明:质量等级为优的海温,白天和夜间的偏差分别为-0.18℃和-0.06℃,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5℃和0.8℃;白天海温均方根误差有季节性波动,夏季有的月份均方根误差大于1℃(如2015年7月、2016年7月和2019年7月);在海温回归系数不变的条件下,夜间海温偏差的季节性波动与星上黑体温度相关显著。从一级数据质量、定位、业务运行状况等方面讨论引起海表温度产品异常的原因,为FY-3C/VIRR历史数据定位、定标和产品重处理及用户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C 海表温度 回归算法 质量控制 质量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B/VIRR海表温度算法改进及精度评估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素娟 崔鹏 +3 位作者 张鹏 冉茂农 陆风 王维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1-710,共10页
该文介绍了卫星观测海表温度(SST)算法的发展历程,给出了所用SST算法的同归模型,并在FY-3B/VIRR业务SST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基于NOAA-19/AVHRR匹配数据集,进行多算法建模分析及精度评估,白天最优算法为非线性SST(NL)算法,夜间最优... 该文介绍了卫星观测海表温度(SST)算法的发展历程,给出了所用SST算法的同归模型,并在FY-3B/VIRR业务SST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基于NOAA-19/AVHRR匹配数据集,进行多算法建模分析及精度评估,白天最优算法为非线性SST(NL)算法,夜间最优算法为三通道SST(TC)算法,最优算法的确定与NESDIS/STAR-致。建立2012年8月-2013年3月FY-3B/VIRR匹配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算法回归建模及精度评估,白天和夜间的最优均为NL算法,分析发现夜间TC算法采用匹配数据集版本2(MDB_V2)时,3.7μm通道存在类似百叶窗的条带现象。以2012年10-12月FY-3B/VIRR匹配数据集计算回归系数,以2013年1-3月独立样本进行精度评估,与浮标SST相比,NL算法白天和夜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1℃和0.43℃。与日平均最优插值海温(OISST)相比,NL算法白天和夜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5℃和1.5℃;选择与OISST偏差在2℃以内的样本,NL算法白天和夜间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2℃和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B气象卫星 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 海表温度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气候区高、低温及强降水阈值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雁 周青 +2 位作者 周薇 梁海河 郭雪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82-1388,共7页
基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 426套逐日温度和降水观测资料,以气候区划新方案为区划方案,采用分组法、排序法、插值法、正态变换法、平方根变换法、立方根变换法,分不同气候区分别计算了高、低温和强降水逐月阈值。经验证,该研究... 基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 426套逐日温度和降水观测资料,以气候区划新方案为区划方案,采用分组法、排序法、插值法、正态变换法、平方根变换法、立方根变换法,分不同气候区分别计算了高、低温和强降水逐月阈值。经验证,该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气候代表性和可信性,其结果可为极端高、低温和极端暴雨气候事件的实时监测预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为实时探测数据质量控制提供基本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带 干湿区 高低温 强降水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仿真的对地遥感卫星任务仿真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志清 张鹏 冉茂农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45-52,共8页
对地遥感卫星任务仿真系统(Satellite Mission Simulation System,SMSS)能够模拟对地遥感卫星对地遥感探测的过程,为卫星研制人员提供了卫星设计指标的分析与验证平台。应用综合自然环境建模与仿真技术提高了系统对地观测背景仿真、平... 对地遥感卫星任务仿真系统(Satellite Mission Simulation System,SMSS)能够模拟对地遥感卫星对地遥感探测的过程,为卫星研制人员提供了卫星设计指标的分析与验证平台。应用综合自然环境建模与仿真技术提高了系统对地观测背景仿真、平台仿真、相机仿真的逼真度和数据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卫星平台与载荷设计指标分析结论的参考价值。研制人员利用SMSS可开展设计指标评估工作。不仅如此,在地面系统在轨测试的应用场景中,SMSS可支持用户完成星地对接测试、开展地面应用系统后续数据处理等环节的调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自然环境 卫星平台仿真 载荷观测建模 对地遥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姿态跟踪的非线性离散滑模仿真模型设计
11
作者 温卫斌 付强 +2 位作者 王芳 肖媛 王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4,共7页
为提高三轴稳定刚体航天器对时变参数摄动及外界环境干扰的鲁棒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离散滑模控制的姿态跟踪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建立了航天器姿控模型,针对该模型中存在的时变特性与干扰力矩,将原系统进行反馈线性化解耦和模型离散化... 为提高三轴稳定刚体航天器对时变参数摄动及外界环境干扰的鲁棒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离散滑模控制的姿态跟踪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建立了航天器姿控模型,针对该模型中存在的时变特性与干扰力矩,将原系统进行反馈线性化解耦和模型离散化,由离散指数趋近律推导了离散滑模姿态控制律.依据某航天器的模型数据进行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离散滑模姿控系统在确保航天器姿态稳定的同时,实现了各通道的解耦控制,可有效减小干扰引起的姿态角跟踪偏差,对系统外干扰和内部参数摄动都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同时还验证了对指令跟踪的动态性能与采样周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体航天器 姿态跟踪 离散滑模控制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5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与FY-4A成像仪观测结果的偏差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瞿建华 张烺 +2 位作者 陆其峰 张迺强 王丁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1-922,共12页
2016年12月发射升空的FY-4A是中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该星上搭载了可提供东半球近实时高分辨率卫星观测数据的扫描辐射成像仪——AGRI (Advanced Geostationary Radiation Imager)。在其观测数据应用于大气参数反演或同化前,数据... 2016年12月发射升空的FY-4A是中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该星上搭载了可提供东半球近实时高分辨率卫星观测数据的扫描辐射成像仪——AGRI (Advanced Geostationary Radiation Imager)。在其观测数据应用于大气参数反演或同化前,数据偏差的定量化分析是一个必要环节。采用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 (Radiative Transfer for the TIROS Operational Vertical Sounder),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第5个全球再分析数据产品(ERA5)对AGRI的7个红外通道(通道08-14)进行了模拟,并利用MODIS云检测产品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晴空筛选,以期得到一些对AGRI的定量应用有价值的偏差分析结果。观测-模拟(O-B)的偏差分析结果显示:海洋和陆地上,通道10(7.1 μm)存在明显大于其他红外通道的系统性偏差,这很可能来源于ERA5在对流层中层对水汽的高估。通道08为近红外短波通道,地表反射作用影响强烈,陆地上存在较大的平均偏差,而海洋上平均偏差小于0.4 K。通道14在ERA5近地层气温偏高及定标偏差的影响下,海洋存在接近1 K的平均偏差;陆地上存在2 K左右的平均偏差。其余各红外通道在海洋和陆地上的平均偏差分别在0.6和1.3 K以下。偏差影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地表海拔高度、观测天顶角对偏差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海洋上偏差分布存在季节变化可能来源于再分析资料中海表温度估算的季节性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传输模式 静止轨道卫星 成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级MEMS-LIDAR测距去噪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苟辛琳 李则辰 +3 位作者 梁永楼 刘涛 梅偌玮 王鼎康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7-184,共8页
为解决激光雷达定位回波峰值时容易受到噪声干扰而导致测距结果存在误差偏大的问题。采用以两次卡尔曼滤波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抑制噪声的算法。首先对时域回波进行卡尔曼滤波,然后对连续周期内的峰-峰位置差再次进行周期域的... 为解决激光雷达定位回波峰值时容易受到噪声干扰而导致测距结果存在误差偏大的问题。采用以两次卡尔曼滤波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抑制噪声的算法。首先对时域回波进行卡尔曼滤波,然后对连续周期内的峰-峰位置差再次进行周期域的卡尔曼滤波,最后将峰-峰位置差映射为真实的空间距离。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算法处理后的距离方差降为去噪前方差的6%以下,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降为去噪前的20%~50%,说明所设计的滤波算法能有效降低噪声影响,使得测距结果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LIDAR OSLRF-01 激光雷达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奇马台风路径下的FY-4A海洋热含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月 谢涛 +2 位作者 鄢俊洁 赵立 方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9-207,共9页
每年我国沿海多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台风灾害影响,台风对我国多个省市地区人民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海洋热含量(TCHP)是影响台风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将2019年利奇马台风数据与基于FY-4A融合海温数据反演得到的TCHP数据做时空匹配... 每年我国沿海多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台风灾害影响,台风对我国多个省市地区人民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海洋热含量(TCHP)是影响台风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将2019年利奇马台风数据与基于FY-4A融合海温数据反演得到的TCHP数据做时空匹配,得到利奇马台风路径上的TCHP。然后在地统计学的基础上,引入全局自相关分析和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台风路径上的TCHP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CHP的全局Moran′s I值为0.94,即在相邻空间位置上具有高度的正空间自相关性;TCHP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主要以高-高,低-低这2种空间聚集形态为主,在局部空间上没有表现出异质性,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在利奇马台风发生及发展过程中,随空间位置的变化,TCHP属性值逐渐由低-低聚集类型向高-高聚集类型转变,对海-气交换产生负反馈影响,此时TCHP和台风移速在此变化过程中虽然波动较大,但是变化后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台风强度也在变化之后增速也逐渐变缓,形成一个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HP 台风 空间自相关分析 利奇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中心区域亮温空间扰动特征研究及台风定位应用
15
作者 谢涛 陈佳俊 鄢俊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77,共17页
台风是一种复杂且灾害性强的天气系统,实现对台风的快速、准确定位能够为台风路径预报和台风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对于有眼台风相关算法较为成熟且精度较高,但对于无眼台风定位算法精度不高。根据风应力散度,旋度与顺风方向海表... 台风是一种复杂且灾害性强的天气系统,实现对台风的快速、准确定位能够为台风路径预报和台风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对于有眼台风相关算法较为成熟且精度较高,但对于无眼台风定位算法精度不高。根据风应力散度,旋度与顺风方向海表面温度梯度和侧风方向海表温度梯度的扰动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提出了一种亮温扰动算法,该方法首先计算远红外亮温梯度的散度、旋度,再使用散度和旋度计算扰动值,通过计算和分析台风中心区域亮温扰动特征得知,台风眼区理论总亮温扰动量为零,可以通过最小扰动值像素位置来进行台风中心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8个像素的半径范围内利用最小扰动值进行台风定位,定位结果与最优路径数据集比较,平均误差均小于12 km,在3个像素以内,能够准确地定位台风中心,为台风预报和定强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亮温扰动 风云四号A星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Y-4A卫星资料研究海洋热含量对台风强度的影响
16
作者 张月 谢涛 +1 位作者 鄢俊洁 赵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3-690,共8页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平均海面温度持续升高,我国东南沿海至西北太平洋周边台风频繁发生,海温与台风发生及发展的关系问题成为现阶段气候变化区域响应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FY-4A融合海温数据、NOAA气候态数据WOA18和CMEMS海面高度异常...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平均海面温度持续升高,我国东南沿海至西北太平洋周边台风频繁发生,海温与台风发生及发展的关系问题成为现阶段气候变化区域响应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FY-4A融合海温数据、NOAA气候态数据WOA18和CMEMS海面高度异常数据,采用海洋热含量(TCHP)算法计算获得2019年西北太平洋海洋热含量空间分布数据,并根据两层约化重力模式和海水状态方程计算出的H_(26)(从海面到26°C等温线深度)与Argo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用来检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结合我国东南沿海及西北太平洋2019年台风数据,将TCHP和H_(26)与台风强度进行拟合。结果表明:TCHP和H_(26)与台风强度四次多项式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RMSE分别为19.1和28.2。根据海-气交换原理,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所经过海面的海洋热量影响着台风的变化趋势,海洋热含量越高,台风后期发展的强度越大,台风等级也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卫星 海洋热含量 台风强度 H_(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降水测量雷达基于辐射计数据的模拟展宽方法研究
17
作者 瞿建华 鄢俊洁 +1 位作者 安宏达 覃平 《热带气象学报》 2025年第5期626-637,共12页
FY-3降水星搭载的降水测量雷达是我国新一代的主动降水测量载荷,能提供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降水测量雷达包含K_(u)和K_(a)两个波段的观测数据,幅宽较窄但精度高。同平台所搭载的微波成像仪同样具有很好的降水测量的效果... FY-3降水星搭载的降水测量雷达是我国新一代的主动降水测量载荷,能提供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降水测量雷达包含K_(u)和K_(a)两个波段的观测数据,幅宽较窄但精度高。同平台所搭载的微波成像仪同样具有很好的降水测量的效果,其宽刈幅能够大大提高降水测量的地面覆盖率。本文研究提出了结合DNN模型的方法,通过构建微波成像仪亮温与降水测量雷达反射率因子之间的关系,模拟降水测量雷达的主要测量通道反射信号。同时,通过宽幅观测几何模拟技术,建立与微波成像仪同幅宽的观测几何特性,从而拓宽降水雷达的观测范围,最终获得与微波成像仪同幅宽的降水测量雷达模拟数据。以台风“杜苏芮”和“苏拉”为例的试验测试表明,该方法可将观测幅宽提升1.6倍(300 km提升至800 km),且在降雨区的观测拟合精度均超过85%。试验证明,该方法拟合精度高,能极大拓宽了PMR的视场范围,为降水的观测和反演提供了大量有效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G 降水测量雷达 微波成像仪 DNN 观测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和通道重构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
18
作者 张祚珩 董昭 +4 位作者 胡争胜 曹兵涵 苏群 李佩 王涛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25年第5期95-107,共13页
遥感影像语义分割在地物提取、土地覆盖分类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由于遥感影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传统的分割方法难以准确提取图像中的语义信息。为提高分割精度和鲁棒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和通道重构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 遥感影像语义分割在地物提取、土地覆盖分类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由于遥感影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传统的分割方法难以准确提取图像中的语义信息。为提高分割精度和鲁棒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和通道重构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设计了空间卷积重构单元和通道卷积重构单元,通过这两个单元有效融合空间和通道维度的信息,优化影像中的特征表示。首先,结合空间信息和通道信息,通过空间重构来增强图像的空间结构表达,并利用通道重构进一步提取多维特征;然后,使用武汉大学密集标签数据集(Wuhan Dense Labeling Dataset,WHDLD)进行了训练和测试,并与传统的语义分割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基于空间和通道重构的语义分割方法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其平均精确率达到0.78,能够有效提升遥感影像分析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等领域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语义分割 深度学习 目标提取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