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术后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玉果 季聪颖 +3 位作者 邓翼鸥 王敏涛 张玮 郭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术后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经病理诊断为肺癌并行胸腔镜肺切除术的7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术后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经病理诊断为肺癌并行胸腔镜肺切除术的7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将患者分为愈合不良组(128例)和愈合组(576例)。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其他既往史(手术侧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史、免疫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手术时间、切除范围、闭式引流位置、引流管切口缝合针数、留置引流管时间、引流管口拆线时间、术前白蛋白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糖尿病与发生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15,95%CI:1.081~2.413,P=0.019)、BMI(OR=2.086,95%CI:1.382~3.148,P<0.001)、糖尿病(OR=2.103,95%CI:1.216~3.638,P=0.008)是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BMI、糖尿病是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术后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围手术期做好准备工作,术后关注伤口变化,给予针对性措施,以减少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手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切口愈合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与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孙耀光 焦鹏 +3 位作者 佟宏峰 田文鑫 吴青峻 马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与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同一术者同期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79例,单孔组86例,两孔组93例。回顾性比较... 目的探讨单孔与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同一术者同期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79例,单孔组86例,两孔组93例。回顾性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前3天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站数、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术后第3天及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等。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胸病例。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站数,N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站数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术后第3天及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低于两孔组[术后3天(24.9±10.7)分vs.(32.9±17.6)分,t=-3.696,P=0.000;术后1个月(12.0±8.5)分vs.(17.3±12.3)分,t=-3.395,P=0.001]。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很好地保护胸壁肌肉、肋间神经及血管,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减轻术后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癌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246例 被引量:8
3
作者 马超 孙耀光 +4 位作者 田文鑫 佟宏峰 吴青峻 焦鹏 于瀚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0-682,687,共4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6月完成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手术246例,其中234例肺癌,12例良性病变。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单肺通气。全部操作在胸腔镜下完成。术者和助...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6月完成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手术246例,其中234例肺癌,12例良性病变。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单肺通气。全部操作在胸腔镜下完成。术者和助手均位于患者腹侧,由术者完成全部操作。胸腔镜观察孔选择腋中线第8肋间长1.5 cm,操作孔选择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3~4 cm,以乳突牵开器牵开皮肤和肌肉或者使用切口保护套进行显露。主要解剖结构处理顺序为叶裂、舌段和后段动脉、舌段及上肺静脉、支气管、尖前段动脉。肺癌患者均清扫纵膈淋巴结:4、5、6、7、8、9组。结果 3例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剔除3例中转开胸,243例手术时间85~195 min,中位手术时间112min;术中出血30~600 ml,(155±54)ml。234例肺癌淋巴结切除数量14~57枚,(21±6)枚。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9分,(3.5±1.9)分。术后总引流量350~1850 ml,中位引流量460 ml;术后带胸管时间2~7 d,平均3 d。术后住院5~14 d,(7±2)d。随访至2016年6月,12例良性肿瘤随访1~30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全部存活;234例肺癌中,失访37例,197例随访1~3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存活95例,死亡102例,死亡患者术后生存时间6~3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手术具有安全、微创的特点,而且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单操作孔 肺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瘤切除术后预后因素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马超 田文鑫 +4 位作者 孙耀光 于瀚博 李东航 黄川 佟宏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胸腺瘤患者手术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201例胸腺瘤手术资料,男106例,女95例,年龄(52.5±14.0)岁。合并重症肌无力133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获得生存预后的随访数据。使用Cox比例风... 目的分析影响胸腺瘤患者手术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201例胸腺瘤手术资料,男106例,女95例,年龄(52.5±14.0)岁。合并重症肌无力133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获得生存预后的随访数据。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胸腺瘤术后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90.2%,5年无复发生存率86.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越大、非R0切除、TNM分期Ⅲ+Ⅳ期与总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仅TNM分期Ⅲ+Ⅳ期是胸腺瘤5年总生存(HR=5.956,95%CI:1.656~21.419,P=0.006)和无复发生存(HR=10.381,95%CI:3.150~34.212,P=0.000)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胸腺瘤患者手术治疗远期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2%。TNM分期是胸腺瘤术后5年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腺切除术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操作孔胸腔镜胸段食管癌手术42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田文鑫 佟宏峰 +5 位作者 孙耀光 吴青峻 马超 焦鹏 于瀚博 黄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食管游离技术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2月42例胸段食管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资料。应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行胸段食管游离,左侧侧俯卧折刀位,腔镜孔位于右腋中线第8肋间,操作...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食管游离技术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2月42例胸段食管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资料。应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行胸段食管游离,左侧侧俯卧折刀位,腔镜孔位于右腋中线第8肋间,操作孔位于右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第4肋间,用“缝合牵拉显露法”显露后纵隔,完整游离胸段食管,并行纵隔及食管周围淋巴结清扫。腹腔镜或开腹游离胃,制作管状胃。左颈部切口行胃食管颈部吻合。结果42例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胸段食管游离和纵隔、食管周围淋巴结清扫,无中转开胸或增加切口,围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350.3±55.6)min,术后前3日引流量(853.9±386.9)ml,术后住院(18.7±8.7)d,清扫胸腔淋巴结(15.7±10.0)枚。术后2例消化道漏,2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9.5%(4/42)。36例随访6~60个月,中位时间31个月,复发转移7例。结论应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缝合牵拉显露法”有利于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手术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附45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川 佟宏峰 +7 位作者 孙耀光 吴青峻 马超 焦鹏 田文鑫 于瀚博 黄文 王永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6-161,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胸腺切除已成为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胸腺扩大切除得到广泛应用。传统VATS术式多需3个经肋间切口,本研究改良了手术入路... 背景与目的胸腺切除已成为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胸腺扩大切除得到广泛应用。传统VATS术式多需3个经肋间切口,本研究改良了手术入路和操作方式,现总结单操作孔VATS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2月北京医院胸外科应用单操作孔VATS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45例MG患者资料,总结其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本组45例均顺利完成胸腺扩大切除,无中转开胸、增加切口和围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41.3±39.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4.2±45.5)m L,中位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 d,平均胸腔引流量(890.4±439.1)m 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 d。围术期并发症13例(28.9%),其中肌无力危象5例(11.1%),肺部并发症6例(13.3%),切口愈合不良4例(8.9%),房颤4例(8.9%),迟发性心包积血1例(2.2%)。中位随访时间18.5个月,统计术后1年的疗效,药物缓解1例(2.2%),微小症状表现18例(40.0%),改善23例(51.1%),无变化1例(2.2%),加重2例(4.4%)。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MG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良好,围术期应注意预防肌无力危象、肺部并发症和切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扩大切除 电视胸腔镜 单操作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肺结节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一项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凡隽 吴江宇 +5 位作者 佟宏峰 于瀚博 李东航 田文鑫 孙耀光 焦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0,共7页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肺结节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及评估手术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北京医院胸外科就诊的肺结节患者共140例,于术前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人格特点等信息,并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肺结节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及评估手术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北京医院胸外科就诊的肺结节患者共140例,于术前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人格特点等信息,并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明生活质量与满意程度问卷评定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睡眠、生活质量等情况,并同时为之分级;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通过上述量表评定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状态并分级,并与术前比较。结果 术前患者抑郁54例(38.6%),焦虑24例(17.1%),抑郁伴焦虑18例(12.9%)。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精神质(P=0.048)、神经质(P=0.009)是术前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术前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P=0.006,P=0.007)。术前与术后患者对比,患者的抑郁状态或焦虑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理的良恶性对患者术后抑郁或焦虑与否无关。结论 典型的神经质和精神质的患者与抑郁、焦虑状态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川 杨雪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77-783,共7页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免疫治疗给NSCLC的治疗带来划时代的变革,尤其是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免疫治疗给NSCLC的治疗带来划时代的变革,尤其是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目前已被批准用于转移性NSCLC或部分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然而,仅15%-30%晚期NSCLC患者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得持续缓解和长期生存,如何探寻良好的生物标志物来有效地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是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本文对NSCLC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术后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抢救成功病例报道
9
作者 黄川 吴青峻 +3 位作者 马超 焦鹏 孙耀光 佟宏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与肺癌关系密切,肺切除术后易出现IPF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IPF,AE-IPF),病情进展迅速,缺乏有效治疗,预后极差。本文报道...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与肺癌关系密切,肺切除术后易出现IPF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IPF,AE-IPF),病情进展迅速,缺乏有效治疗,预后极差。本文报道1例肺癌术后AE-IPF典型病例,总结其诊治要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肺癌手术后AE-IPF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切除术 特发性肺纤维化 急性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